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滑模变结构控制

滑模变结构控制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905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9篇、会议论文69篇、专利文献3366395篇;相关期刊314种,包括电工技术学报、电机与控制学报、电力电子技术等; 相关会议57种,包括第六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专家论坛、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会议等;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相关文献由216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云峰、缪栋、刘国海等。

滑模变结构控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9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6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366395 占比:99.98%

总计:3367223篇

滑模变结构控制—发文趋势图

滑模变结构控制

-研究学者

  • 刘云峰
  • 缪栋
  • 刘国海
  • 郭庆鼎
  • 孙宜标
  • 陈兆岭
  • 俞立
  • 刘洋
  • 张井岗
  • 张昌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丽霞; 王亚平; 潘福全; 郑超艺
    • 摘要: 为了提高轮毂电机驱动汽车的纵横向稳定性,将汽车的横摆控制和防滑控制相结合,采用分层控制架构搭建纵向和横向稳定性联合控制模型.上层为力矩决策层.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构建车辆纵向车速跟踪控制器;基于模糊P ID控制算法搭建驱动防滑控制器,采用前馈加反馈的控制方法决策出驱动防滑力矩;基于二阶滑模控制算法建立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器,设计附加横摆力矩加权模块控制汽车的横摆特性.下层为力矩分配层.采用优化分配算法将上层决策出的总纵向力矩、驱动防滑力矩和直接横摆力矩合理地分配到4个车轮上.通过加速和转向联合仿真工况验证设计的纵横向稳定性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车轮最大滑转率为0.17,横摆角速度最大偏差值为0.01 rad/s,质心侧偏角最大偏差值为0.011 rad,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 颜坤; 马家庆
    • 摘要: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速度环比例积分(PI)控制算法在变工况时的不足,提出一种分数阶双幂次快速趋近率滑模控制算法,并研究不同采样率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滑模控制(SMC)性能影响。对最小相位系统进行采样率的理论分析,通过多阶线性矩阵不等式可以得到最佳采样周期,理论分析了新型趋近率的可达性和存在性。搭建仿真模型,验证其能有效改善变工况时超调量大、过渡时间长等不足。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响应时间、超调量等性能有相对最优的采样率,证明了误差估计稳定收敛的最佳采用周期存在。该研究适用于工程应用。
    • 胡凯; 陈旭; 杨平化; 杨立帆; 胡永赞
    • 摘要: 滑模变结构控制(SMC)因响应速度快、自适应性强以及工程实现简单等优点,对解决典型非线性的多机器人控制系统具备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介绍了SMC的发展、原理以及在多机器人协同编队领域的应用.但同时,SMC本身还存在抖振等缺陷,从而限制了其应用.为进一步提升SMC的控制品质,获得更快的响应、对扰动更强的鲁棒性以及更好的稳态性能,本文深入研究了近些年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鲁棒自适应等先进智能控制方法与SMC结合的工作,并对这些新型编队控制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 马悦飞; 林俤
    • 摘要: 光电吊舱在稳像和目标跟踪过程中存在摩擦力矩、不平衡力矩等干扰力矩,从而影响速度环响应精度;另一方面,吊舱视频跟踪器图像传输和处理造成的延迟也会造成跟踪滞后,因此必须进行延时补偿。提出基于预测跟踪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采用微分预测跟踪器实现对视频跟踪器的延迟补偿,采用预测跟踪器估计出的目标运动角速率构成自适应补偿参数,以调整滑模变结构控制量,改进的滑模控制算法在补偿干扰力矩的同时抑制了抖振现象。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补偿干扰力矩和跟踪器延迟造成的误差,相对于传统PID控制,其跟踪误差减小为原来的1/3,并且该算法已经在相关系统上得到应用。
    • 马进; 刘明艳
    • 摘要: 本文对智能汽车的运动控制进行分析,对车辆分别在低速和高速环境下的横向控制做好对应的模型研究,同时对智能汽车的横向运动控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提高设计鲁棒性和稳定性,并基于以上研究,设计出横向跟踪器进行仿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横向控制技术具有更好的性能控制效果。
    • 陈希远; 王浩天; 严小双; 杨建忠
    • 摘要: 飞机的刹车过程存在较强的非线性,目前广泛应用的速度差加压力偏调式(PBM)控制律难以实现对飞机刹车的高性能控制.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飞机刹车过程中非线性因素的滑模控制律.首先建立考虑轮胎跑道非线性和刹车盘摩擦系数非线性的的飞机防滑刹车系统非线性模型,然后设计了滑模观测器对飞机速度进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律,最后基于模糊理论对滑模控制律进行优化,从而抑制控制器的抖振.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指数趋近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律控制效果优于传统“PD+PBM”控制律,抑制控制器输出抖振效果良好,能够很好的适应刹车过程中的复杂非线性因素,刹车效率高,控制方法合理有效.
    • 潘辉; 张振林; 郭超
    • 摘要: 针对攻击高速目标的多弹协同制导律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脉冲发动机工作特性的多弹协同制导律设计方法。首先,求解视线系下的弹-目相对运动方程;其次,在视线方向上采用有限时间一致性理论进行协同制导律设计,视线法向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进行视线角度约束制导律设计;然后,对于视线方向上过载指令,考虑脉冲发动机工作特性,将视线系下的连续制导指令转换为离散制导指令,进而实现多弹协同制导;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设计协同制导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胡海林; 李文; 丰富
    • 摘要: 文章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进行了分类;同时对并网逆变器离网工作模式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现状,单相逆变器并网工作模式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现状,三相逆变器并网工作模式下电流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现状,三相逆变器并网工作模式下的直接功率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现状分别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光伏并网逆变器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的滑模面设计、控制律求解、系统抖振以及到达滑模面过程中的稳定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并对光伏并网逆变器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 徐河振; 于潇雁; 陈力
    • 摘要: 针对漂浮基空间机器人系统出现的载体姿态及位置不受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延估计的跟踪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采取时延估计为主体框架,对不确定参数及动力学特性进行实时估计,获得不确定项的估计误差,并在控制设计方案中对误差进行补偿。首先根据第二类Language方程建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并结合时延估计简化动力学模型;然后结合滑模变结构控制,对估计误差进行修正和补偿,同时进一步引入指数趋近律方法,能有效削弱滑模带来的抖振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利用Lyapunov函数在设定参数下,保证了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和鲁棒性能,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案可靠。
    • 黄皓; 涂群章; 蒋成明; 潘明; 朱昌林; 涂志文
    • 摘要: 针对农用驱动电机中存在的控制精度不良、抗扰动性差和稳定性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速趋近率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通过滑模变结构控制提升电机控制精度并提升控制过程中的稳定性,针对传统滑模变结构控制收敛过程中的等速趋近率存在的趋近速度慢、抖振波动大和控制精度低等问题,采用变速趋近率进行优化改进。在变速趋近率中通过引入系统范数,在电机控制过程中有效解决了趋近速度/抖振波动平衡的问题,提升了农用驱动电机的控制效率同时保证了稳定性。同时,由于电机中的内部机械参数和外界负载扰动会对农用电机的调速性能产生直接影响,针对电机控制过程中的内部参数和外界负载扰动,设计一种基于扩展滑模观测器的抗扰动技术,对其进行实时观测并补偿。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测试和电机平台实验验证,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启动过程中能够在0.1 s之内完成启动转速响应且无超调现象发生,有效提升了农用驱动电机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通过设计的扰动观测器提升其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当受到外界负载扰动10 N·m/-10 N·m时,可以将转速误差控制在5%之内,有效地提升了农用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