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光伏并网逆变器

光伏并网逆变器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3年内共计1385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1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301917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学报、电测与仪表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智能配电系统和分布式能源研讨会等;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相关文献由2888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涛、张兴、黄敏等。

光伏并网逆变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1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01917 占比:99.91%

总计:302201篇

光伏并网逆变器—发文趋势图

光伏并网逆变器

-研究学者

  • 赵涛
  • 张兴
  • 黄敏
  • 肖华锋
  • 郭小强
  • 王卫
  • 王付胜
  • 刘桂花
  • 刘鸿鹏
  • 张海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哲; 吕敬; 吴林林; 王潇; 宗皓翔; 蔡旭
    • 摘要: 光伏并网逆变器通常含有内外环、锁相环等不同带宽控制环节,且控制器参数往往并不可知,即存在“灰箱”问题。为准确辨识不同带宽控制器参数,提出一种基于端口导纳特性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器参数频域辨识方法。首先,建立典型控制下光伏并网逆变器交流端口的dq理论导纳模型,得到其理论导纳标准式;然后,通过扫频手段获得光伏并网逆变器交流端口的测量导纳数据,并采用Vector Fitting算法对测量的端口导纳数据进行矢量拟合,得到拟合导纳标准式;最后,运用最小二乘原理使理论导纳标准式与拟合导纳标准式对应项系数差值的平方和最小,从而辨识得到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器参数的估计值。参数辨识实例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同时准确辨识出不同带宽控制器参数。
    • 胡海林; 李文; 丰富
    • 摘要: 文章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进行了分类;同时对并网逆变器离网工作模式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现状,单相逆变器并网工作模式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现状,三相逆变器并网工作模式下电流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现状,三相逆变器并网工作模式下的直接功率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现状分别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光伏并网逆变器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的滑模面设计、控制律求解、系统抖振以及到达滑模面过程中的稳定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并对光伏并网逆变器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 裴益民; 熊兰; 张道健; 朱雨洁
    • 摘要: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技术一直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研究热点。依据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特点,在单级式拓扑结构中,通过对传统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方式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带直流电流前馈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电流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由并网逆变器的物理模型推导出电流预测控制函数,实现对并网电流的快速控制。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加快电压外环的响应速度,使系统的动态响应更加优越,提高发电效率,减少并网电流的谐波。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王金玉; 朱晨阳; 孔德健
    • 摘要: 传统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依赖于精确的离散化电网数学模型,导致电流出现稳态误差,特别是电感变化超过一定范围会使系统不稳定,在全数字控制中存在采样延时,系统鲁棒性差。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无差拍预测控制方法结合重复控制,有效地消除并网电流的指令误差和扰动误差,提供高质量的稳态波形。经仿真验证,能有效抑制传统控制方法采样延时对其影响,具有响应快速、稳态精度高、电流畸变率(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小等优点,同时避免了超调与震荡的缺点。
    • 古纯松; 陈众; 谢辉; 马希永
    • 摘要: 因在传统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中存在交、直流解耦拓扑中点电压悬浮问题,导致漏电流无法被有效抑制,因此提出一种有源T型中点箝位控制TAC-Heric(T-type active clamp Heric)。基于传统Heric拓扑技术,在其拓扑分压电容中点与续流桥臂中点之间添加T型通路,以此来对中点电压进行有效箝位并抑制漏电流。此外,基于TACHeric控制,对PI、PR以及QPR控制器的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PI+QPR综合控制策略,有效降低了并网电流谐波畸变率,提高了系统的电能质量。最后,理论和仿真分析验证了TAC-Heric能更好地抑制漏电流以及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 熊军华; 郑炳校; 王亭岭; 陈逸峰; 赵君
    • 摘要: 针对传统光伏并网逆变器存在死区效应,易引起谐波量输出大、电流波形畸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Quasi-Z源中点钳位式(neutral-point-clamped,NPC)拓扑型逆变器。为了克服三相电网电压不平衡导致的逆变器输出电流不平衡、有功和无功功率输出存在幅值振荡大等问题,在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不平衡控制策略基础上,提出了VSG不平衡改进控制方法。在该系统中,首先测量Quasi-Z源网络的电容电压、电感电流值并构建其离散量;然后建立改进VSG不平衡控制策略的离散控制指令值,并使用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方法将以上离散值相联立,实现了逆变器输出谐波量少、三相电流平衡、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振幅小。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 谭兴国; 陈明; 杜少通; 张高明
    • 摘要: 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直流侧母线电压易受光照、温度以及网侧电压和负载波动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降阶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Reduced 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RLESO)和终端滑模理论(Terminal Sliding Mode Theory)的新型自抗扰控制策略,并将其应用于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压外环.建立光伏并网逆变器在坐标系下的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RLESO,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RLESO的收敛性.频域特性表明RLESO相比于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以及更小的相位滞后.为保证系统鲁棒性,采用Terminal设计自抗扰控制器的误差反馈律.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进行了多工况的仿真测试,结果均表明降阶自抗扰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快速性和抗扰能力,工程实用性更强.
    • 马幼捷; 魏聪聪; 周雪松
    • 摘要: 在并网逆变器直流母线电压控制中,传统控制策略面对参数摄动和时变扰动等不确定性现象时,直流母线电压产生较大波动,难以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提出解耦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策略。首先,分析了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中抗扰项和跟踪项的耦合关系;然后,在传统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基础上,提取系统实际输出与其观测值的偏差信号和观测增益信号,补偿至总扰动微分,从而提高系统抗扰性,实现LADRC中抗扰项和跟踪项的解耦,简化了控制器参数整定,在频域上对解耦LADRC估计误差能力、抗扰性进行分析,并运用代数判据证明其稳定性;最后,将解耦LADRC应用于20 kW光伏并网发电仿真模型的电压外环,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解耦LADRC相比传统LADRC具有更优的适应性和鲁棒性,直流母线电压的抗扰能力更强。
    • 高兰香; 赵兴勇; 宋玲燕; 王雨祺
    • 摘要: 针对LCL型光伏并网逆变器采用PI控制导致系统动态特性和鲁棒性达不到理想要求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型双闭环滑模控制策略。首先,选取误差及其积分构造滑模面,保证系统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具有鲁棒性。其次,电压环采用变指数趋近律,引入变速项,自适应调节系统的收敛速度,并引入双曲正切函数,使切换函数连续化,减弱系统抖振;电流环结合超螺旋算法,将传统滑模中的高频抖振信号转移到高阶导数中,使输出的控制信号连续,从而减弱抖振;并采用有源阻尼法抑制滤波器产生的谐振尖峰。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在系统参数改变和外界因素影响的条件下,该控制策略能使系统快速到达稳态,并有效减少并网电流谐波畸变,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 王浩; 申洪涛; 李翀; 王瑞明
    • 摘要: 建立了基于自同步电压源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PV-VSG)小信号模型,分析了其系统特征根的振荡频率和阻尼比,以及主要状态变量对特征根的灵敏度,指出了PV-VSG存在高频振荡风险及其产生机理。对比研究了PV-VSG不同控制参数及电网参数对系统高频振荡区域特征根和阻尼比的影响,发现PV-VSG高频谐振模态主要与其电网等效连接阻抗以及逆变器网侧系统参数有关,最后通过200 kW功率等级的PV-VSG样机平台对所提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进行了实验验证。所提研究成果对于优化基于自同步电压源控制的PV-VSG系统参数设计以及装置高频特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