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火山岩储层

火山岩储层

火山岩储层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338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8篇、会议论文65篇、专利文献261868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世界地质、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2012年特殊类油藏开发技术研讨会等;火山岩储层的相关文献由95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璞珺、黄玉龙、唐华风等。

火山岩储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8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6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61868 占比:99.87%

总计:262201篇

火山岩储层—发文趋势图

火山岩储层

-研究学者

  • 王璞珺
  • 黄玉龙
  • 唐华风
  • 单玄龙
  • 舒萍
  • 刘万洙
  • 程日辉
  • 丁日新
  • 纪学雁
  • 边伟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向原; 王丹; 游瑜春; 郭艳东; 任宪军; 韩娇艳; 尚墨翰
    • 摘要: 研究火山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对进一步开展裂缝空间分布预测及指导火山岩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辽盆地南部营城组火山岩储层为例,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并在裂缝分期配套的基础上,对裂缝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松南营城组储层发育原生裂缝和次生裂缝两大类型,原生裂缝主要包括冷凝收缩缝和炸裂缝,次生裂缝为火山岩及其原生裂缝系统受后期构造运动、溶蚀、风化等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各类裂缝。构造裂缝的走向有多组,且以高角度缝和直立缝为主,其发育特征和发育程度主要受断层和火山岩相控制。构造裂缝的形成具体包括5期,其中主要为3期,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明水期及古近纪和新近纪以来。结论认为,构造裂缝普遍规模大、发育程度高、有效性好,构成了营城组储层中最主要的渗流通道,对气藏渗流和开发特征影响最大。
    • 韩旭; 黄玉龙; 刘兴周; 郭强
    • 摘要: 基于16口钻井岩芯和常规测井资料,通过岩芯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孔隙度(Φe)测定及气孔含量(Φv)统计,将辽河坳陷古近系玄武岩流动单元划分为致密层(Φv10%,Φe>15%)。提出将少孔层声波时差下限(59.7μs·ft^(-1))、中孔层声波时差下限(61.5μs·ft^(-1))和上限(84.3μs·ft^(-1))分别作为划分致密层、少孔层、中孔层和多孔层的测井界线。总结了板状熔岩流、气孔-致密互层型和多孔-少孔互层型复合熔岩流3类玄武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气孔分带模式。指出玄武岩储层有效孔隙包括气孔充填残余孔、杏仁体溶孔和黏土矿物杏仁体内微孔,多孔-少孔互层型复合熔岩流整体上气孔发育,储集性能最好。
    • 陈欢庆; 石为为; 杜宜静; 邓晓娟
    • 摘要: 火山岩岩相与储层物性关系密切,火山岩岩相研究对火山岩储层表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总结火山岩岩相研究进展,为火山岩储层表征提供参考和依据。采用地质统计学等方法,从火山岩岩相划分、火山岩岩相划分的原则和火山岩岩相划分的步骤3方面分析了火山岩岩相研究的现状。结合文献调研和科研实践,将火山岩岩相研究方法总结为5种类型,主要包括岩性识别方法、测井研究方法、地震研究方法、地质建模方法以及地质统计方法等,分析了每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火山岩岩相研究中存在的6方面问题和火山岩岩相未来6方面发展方向。火山岩岩相研究中,应该充分考虑资料基础和作者工作经验,综合多种方法,提高火山岩岩相研究的精确度和储层预测的准确度。
    • 孟凡超; 周立宏; 魏嘉怡; 崔岩; 楼达; 陈世悦; 鄢继华
    • 摘要: 中生界火山岩是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潜山勘探的重要目标之一.受复杂的构造演化影响,潜山火山岩储层的类型与成储机制复杂,限制火山岩油气的勘探开发.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常规孔渗、压汞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合录井、测井、地震和试油试采等资料,研究黄骅坳陷潜山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特征、控制因素、储层类型、成储机制及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黄骅坳陷潜山中生界火山岩岩性可分为3大类17小类,岩相可分为4类岩相7种亚相.火山岩非均质性强,总体上属于中孔、低渗储层.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3大类.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可划分为冷凝固结成岩阶段、岩浆期后热液阶段、表生成岩阶段和埋藏成岩阶段,共包含12种成岩作用类型,每种成岩作用对应形成不同的储集空间类型.岩性岩相类型、风化淋滤作用和断裂作用是影响黄骅坳陷中生界火山岩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根据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和主控因素,潜山火山岩储层类型可划分为风化淋滤型、埋藏溶蚀型和原生气孔型3种,每种类型储层成岩演化过程与成储机理各有不同.风化淋滤型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裂缝和次生溶蚀孔隙为主,靠近不整合面和断裂分布,是潜山表层的主要储层类型,主要受地表风化淋滤作用形成.埋藏溶蚀型储层以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为主,靠近断裂分布,烃源岩释放的酸性流体是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原生气孔型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气孔和成岩裂缝,是潜山内幕的主要储层类型,储层的形成主要受岩浆冷凝固结成岩作用控制.
    • 唐华风; 王寒非; Ben KENNEDY; 张芯语; Marcos ROSSETTI; Alan Patrick BISCHOFF; Andrew NICOL
    • 摘要: 新西兰Taranaki盆地中新世Kora火山是海底喷发形成的碎屑岩型火山,可代表浅埋藏火山岩的储层特征.本文根据5口钻井的孔隙度、渗透率、孔隙孔径和铸体薄片开展Kora火山的储层特征、储集空间组成、缝宽以及原生和次生孔隙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然后是裂缝和原生孔隙;Kora火山具有高孔隙度和高渗透率特征,孔径具有双峰到单峰的分布特征.(2)炸裂缝、淬火缝和粒间孔形成于岩浆破碎和/或喷发期间;在晚Tortonian期间产生了网状构造裂缝,在Tortonian晚期至Messinian早期产生规则构造裂缝,二者形成时间均早于原油充注;筛状孔和铸模孔应由风化阶段和/或埋藏阶段的溶蚀作用形成,晶间微孔应由埋藏阶段的蚀变和/或重结晶作用形成.(3)原生孔隙控制次生孔隙的分布,特别是原生的裂缝;在Kora火山中控制筛状孔和铸模孔形成的缝宽的阈值约为9 μm,较宽的裂缝可优先促成筛状孔和铸模孔的形成.(4)再搬运火山颗粒含量的增加会显著降低高孔隙度岩石的总孔隙度;近源相带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高于远源相带,海底喷发火山远源相带发生的强烈钙质胶结可显著减少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认识可为火山岩储层形成、演化和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依据.
    • 武焕平; 王祝文; 徐方慧; 崔裔瞳; 于涵
    • 摘要: 为更好地评价王府断陷火二段火山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笔者基于核磁测井T2谱和岩芯压汞实验,采用非线性刻度法划分储层类型,分段构建了各储层的伪毛管压力曲线,并计算了平均孔隙半径、中值压力等参数,进一步评价了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对Ⅰ类和Ⅱ类储层中的大孔隙(>33 ms)采用对数刻度方法,小孔隙(<33 ms)采用幂指数刻度方法,对Ⅲ类储层采用幂指数刻度方法,使得T2谱转换的伪毛细管压力曲线与实测毛细管压力曲线吻合得非常好.孔隙半径大、中值压力小的伪毛管压力曲线对应的孔隙结构较好,为研究区有利储层.
    • 王嘉琦; 范存辉; 裴森奇; 龙虹宇; 李荣容; 秦启荣
    • 摘要: 利用野外观测、钻录井、薄片、常规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川西南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储层的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区内火山岩储层主要发育在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之中.火山熔岩的储集空间以气孔等原生孔和构造缝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孔渗相关性差,为孔隙-裂缝型储层;火山碎屑岩的储集空间以气孔等原生孔和粒间扩大孔、微孔等次生孔隙为主,可见冷凝收缩缝,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物性均优于火山熔岩,但孔渗相关性一般;熔结凝灰岩有较好的孔隙度和孔渗相关性,为孔隙型储层,储集性能优良.有利的岩性岩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爆发相是储层发育最有利的相带;地表的风化(淋滤、溶蚀)作用对储层进行改造,次生溶蚀孔隙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构造作用是储层形成的重要条件,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作为储集空间的同时也连通了火山岩中部分原生的孤立孔隙.
    • 高宇慧; 李思远; 巴忠臣; 米热尼沙·吐尔逊; 周红; 徐辰; 李大为
    • 摘要: 准噶尔盆地红172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是典型裂缝—基质型储层,裂缝是制约火山岩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因素.通过岩心观察、成像测井、常规测井和三维地震分析,建立红172井区石炭系火山岩高角度缝、低角度缝的测井识别模式,在三维地震和岩相的约束下进行裂缝密度随机反演,提取相干属性和曲率属性进行裂缝分布预测.研究认为:红172井区石炭系火山岩裂缝以构造缝为主,其次为成岩缝、风化缝;裂缝分布在近东西向、近南北向两组逆掩断层附近,集中于4个发育区;早期近东西向构造裂缝充填程度较高,以低角度缝为主,晚期近南北向高角度构造缝仍处于开启状态,是重要的渗流通道;红172井区北部以近南北向高角度裂缝为主,具有较好的渗流能力,是红172井区有利勘探目标区.裂缝分布预测为172井区石炭系火山岩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 索孝东; 董卫斌; 石东阳; 李悦正
    • 摘要: 盆地深部火山岩储层地震受能量屏蔽影响反射杂乱,使得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非常困难。针对深部火山岩储层多期叠置的复杂内幕结构,研究了最优偏移距、激发周期窗口的时频电磁采集技术和时频电磁井震联合建模反演及电性节律变化火山岩期次解释技术,有效提高了该方法的深层分辨率和对深层目标的识别能力。在渤海湾盆地LD地区的研究应用效果明显,结果揭示红星构造带沙三段火山岩喷发自下而上表现出“弱-强-强-弱-弱”的“两强三弱”的特征,发育两个火山岩喷发机构,共同控制了5个期次的火山岩储层相带分布;桃园构造带沙三段各期次火山岩喷发强度明显减弱,仅发育一个火山岩喷发机构,除期次3火山岩储层相带分布范围相对较大外,其他期次火山岩主要局限分布于火山口附近,以爆发相为主,规模明显减小。后续钻探结果证实时频电磁揭示的火山岩储层分布正确,并为该区油气大发现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探测类似的复杂目标提供了成功范例与技术方法。
    • 马明华
    • 摘要: 长岭断陷是松辽盆地深层断陷层系中规模较大的断陷,本文总结多年成果和技术,综合钻井、测井、地质、地震等多种数据,建立统一的深度域构造格架及地质网格模型,在相同的尺度下进行各种数据的交互分析并建立关联,在波阻抗地震反演的基础上,通过各向异性变差函数分析,利用序贯指示随机模拟算法,构建目的层岩性的三维表征,在构造背景下,精确描述储层形态、规模、产状、组成及连通性,探索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