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预测
定量预测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74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经济计划与管理、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6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152805篇;相关期刊320种,包括地球、地球学报、地质力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年会、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等;定量预测的相关文献由210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超、尹太举、钱文蹈等。
定量预测—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2805篇
占比:99.67%
总计:153304篇
定量预测
-研究学者
- 李超
- 尹太举
- 钱文蹈
- 刘敬寿
- 戴俊生
- 夏敏
- 张承明
- 侯国伟
- 王磊
- 肖克炎
- 蒋次清
- 邹楠
- 何苗
- 周新桂
- 张昌民
- 秦云华
- 许永
- 马嘉令
- 庞雄奇
- 张天栋
- 李娥贤
- 王明锋
- 王珂
- 者为
- 薛罗
- 郭青
- 史忠生
- 唐慧佳
- 娄德波
- 孙莉
- 张林炎
- 方乐华
- 束庆海
- 杨兰
- 王璐
- 陈建平
- 陈彬滔
- 马轮
- 丁文龙
- 何雅格
- 刘瑞斌
- 姚裕贵
- 孔维玲
- 张琪
- 张荣虎
- 徐珂
- 曹宏
- 李安
- 杨海盟
- 王俊峰
-
-
朱俊卿
-
-
摘要:
为了探讨贵州省青龙矿的瓦斯赋存规律,及对矿区未采煤层的瓦斯含量进行预测。以青龙矿16煤层为例,分别从煤层厚度、顶板泥岩厚度、煤层埋深、构造指数等角度探讨各因素对16煤层瓦斯含量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方法,实现了影响煤层瓦斯含量因子权重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青龙矿区瓦斯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青龙矿16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层埋深、顶底板泥岩厚度、煤层厚度成正相关性,与构造指数呈负相关性;影响瓦斯含量的主导因素为煤层厚度和煤层埋深,影响因子与瓦斯含量之间的关联大小为煤层厚度>底板埋深≈构造指数>顶板泥岩厚度;发现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可用于研究区未开采煤层的瓦斯含量的预测,相关系数R2=0.843。
-
-
徐兆辉;
徐振平;
张荣虎;
王露;
胡再元;
秦连彬
-
-
摘要:
中秋里塔格地区地表高陡“刀片山”地貌导致地震资料采集、处理难度大;地腹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复杂导致地震成像效果差、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上述“双复杂”情况导致地震资料解释多解性强、储层预测干扰因素多。为此,基于新处理的叠后深度域三维地震和钻/测井资料,应用地震沉积学方法,分断盘定性恢复岩相分布与演化,利用主因子分析技术将地震属性转换为主因子,经过与井点实测有效储层(孔隙度>6%)累计厚度拟合,计算得到目的层段有效储层厚度,并探讨了有效储层分布的主控因素。得到以下认识:①目的层段以中厚层砂岩为主,在融合剖面上表现为低频,少量薄砂岩或泥岩则表现为高频。②在砂岩大面积展布背景上,有效储层横向分布具有非均质特征,其中上盘连续性好、厚度大(50~65m);中盘连续性差,局部厚达75m,最薄仅45m;下盘有效储层连续性中等,厚度偏小(50~60m)。③岩相是控制有效储层横向连续性和厚度的主要因素,北东—南西向断裂也对有效储层分布起调节作用。笔者将地震沉积学应用范围从构造简单区的中浅层扩展至表腹“双复杂”区的深层,扩大了应用领域,为具有类似背景地区有效储层预测提供了借鉴。
-
-
无
-
-
摘要:
拉伸性能与疲劳性能是金属材料工程应用的关键指标,建立二者之间定量关系,实现金属材料不同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定量预测是金属结构材料领域重要研究目标之一。由于目前相关理论不够完善,基于微观变形与损伤机制的拉伸性能与疲劳性能定量预测模型并未建立起来。因此,虽有大量实验数据表明金属材料拉伸强度与塑性之间存在明确的倒置关系,拉伸强度与疲劳强度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但至今仍缺乏定量模型来描述上述定量关系。因此,建立金属材料拉伸性能与疲劳性能定量预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
-
冯军;
张琪;
罗建民
-
-
摘要:
找矿效果取决于找矿靶区预测的准确程度,传统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定性研究)已无法深入挖掘现有地质信息的潜在价值。本文应用大数据思想、方法,对甘肃省祁连山—龙首山地区1∶20万区域化探数据做分幅平差,消除了原始数据的系统误差。应用回归分析建立信息修复模型,增强了化探信息与区域Cu矿的相关关系。通过判别分析算法,构建了区域“化探信息Cu找矿靶区定量优选系列模型”,对研究区Cu找矿靶区做出定量预测。经统计,一、二级预测靶区中包含已知铜矿的比率高于22.0%,其面积仅占总研究区的1.72%。大数据找矿靶区定量预测在大幅提高预测精度的同时,很大程度地缩小了预测找矿靶区的面积。在对系列模型预测效果做出定量评价的同时,通过所建系列模型组合元素的特征分析,该研究也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矿床成因和控矿条件提供了定量依据。
-
-
傅聪聪;
王淇
-
-
摘要: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外关系定量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中国与欧盟关系持续下滑,进入2021年以来,负面事件大幅增多,双边关系分值下降明显;11月,中国与欧盟关系分值已降至近期最低点(见图1)。人权和意识形态问题成为影响中欧关系的核心议题,同时在台湾问题上的摩擦也使双边关系进一步恶化(见图2),中欧关系呈现出竞争性与对抗性的特征。
-
-
李晓梅;
张记刚;
陈超;
李洲;
刘振平
-
-
摘要: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2井区致密储层裂缝的发育情况及空间分布和尺寸难以定量预测的难题,在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裂缝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etrel的Kinetix裂缝模拟模块,基于地应力场的数值模拟技术,定量预测裂缝尺寸及空间分布,并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玛2井区裂缝以剪切裂缝为主,裂缝密度为5~6条/m,并逐渐向两翼延伸,裂缝开度为0.00~0.20 mm;玛2井区裂缝分布具有明显的纵向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特征,裂缝集中发育段和裂缝不发育段相间出现,大部分断裂带附近裂缝发育程度高。利用水平井微地震监测资料与裂缝模型模拟结果相互证实裂缝分布的长度、宽度等空间展布特征更合理。该研究成果可为玛湖油田玛2井区开发方案的实施与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
-
董渊;
王任模;
钟晓征;
韩芳明;
刘丽霞
-
-
摘要:
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对于推动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基于博士生教育动力学模型揭示的链式反应规律,定量分析美国学术类博士学位授予数据与其指数模型的偏离程度,发现美国160多年来授予规模在遵循分段指数规律增长的总体趋势下,经历了8个约20年为周期的倒“U”型“增长—衰减”波动,其规律可近似为分段指数函数与周期函数的组合。提出基于该周期波动规律的授予规模定量预测方法,实测表明其预测优于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给出2021—2030年美国学术类博士学位授予规模逐年预测,认为总体保持指数增长趋势,正在进入下行偏离通道、逐步衰减至谷底后将开启新的周期,2030年授予规模接近10万。
-
-
许胜利;
张雨;
李辉;
张志虎;
罗青桂;
李文元
-
-
摘要:
为了解决现阶段对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含气饱和度难以进行定量预测的石油行业难题,从经典毛细管压力公式出发,结合岩石孔隙物理模型推导出岩石毛细管力与孔隙度的平方呈反比关系,并通过模型回归优化形成纯气区所需圈闭高度与不同有效孔隙度的关系;通过引入岩石有效孔隙度和总孔隙的比值确定不同物性条件下可达到的含气饱和度上限;综合地震含气性定性平面预测成果和构造相对位置,通过条件判别和计算实现低渗—致密气藏含气饱和度的定量预测。该方法:①实现了对低渗—致密储层含气饱和度分布的定量有效预测,②能够识别生产纯气区平面分布范围及压裂大量出水的高风险区;③指导开发井水平段的部署并规避高风险区,进而降低开发风险;④更准确地判定气藏可采储量,进而为海上开发平台规模建设和低渗—致密气藏的开发等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
-
田朝阳;
兰恒星;
张宁;
许博闻
-
-
摘要:
岩爆是在高地应力区域中进行地下隧道建设时所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具有突发性、高危害性等特点。实现岩爆的破坏程度定量化预测,对高地应力区域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收集大量国内外典型岩爆隧道的特征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一种能够预测最大爆坑深度的岩爆风险量化预测模型,同时结合室内力学试验、岩体强度损伤准则和地应力场多元线性回归反演等理论和方法,对新建CZ铁路色季拉山隧道岩爆风险进行了定量化预测,并与国内巴玉隧道岩爆风险进行相似工程案例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根据岩爆隧道应力强度比与爆坑深度之间线性统计关系所建立的岩爆预测模型,可实现岩爆风险的量化预测及评估。(2)色季拉山隧道地应力场受构造作用控制明显,同时,全线地应力普遍较高,加之隧道沿线硬岩段落占比大且岩爆倾向性高,高地应力岩爆风险突出。(3)预测色季拉山隧道中等以上等级岩爆风险段落可达12188 m,占隧道全长的32.1%,岩爆将主要发生在弱风化花岗岩、闪长岩以及埋深较大的片麻岩段落中。(4)色季拉山隧道预测最大爆坑深度为3.42 m,小于已贯通的巴玉隧道实测最大爆坑深度(3.5 m),在合理的防控措施下可认为色季拉山隧道的岩爆风险总体可控。
-
-
孟建军;
陈鹏芳;
李德仓;
胥如迅
-
-
摘要:
为获得准确的铁路货运量预测,提升铁路货运组织效率,提高铁路物流规划的前瞻性。首先,分析铁路货运量影响因素研究现状,探讨新形势下铁路货运量影响因素的变化;其次,将应用于铁路货运量预测领域的方法分为基于统计学的传统预测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预测方法两类并进行应用分析,着重对比梳理智能预测方法的改进方式、改进原理、改进效果和适用场景,从单一模型在数据预处理、参数选取、结构优化方面改进,不确定因素、动态性因素影响下组合预测模型构建和改进,海量、高维度、异构数据下铁路货运量预测的实现3个方面探讨铁路货运量预测领域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最后,基于研究现状和发展特征,指明了铁路货运量预测领域的潜在研究热点和难点,以期为铁路货运组织和运营提供参考。
-
-
TONG Shi-kun;
童仕坤;
WANG Zhi-yuan;
王志远;
ZHANG Wei-guo;
张伟国;
ZHANG Jian-bo;
张剑波;
PAN Shao-wei;
潘少伟;
FU Wei-qi;
付玮琪;
SUN Bao-jiang;
孙宝江
- 《第三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
| 2019年
-
摘要:
中国南海深水海域夏季台风多发,会影响深水气井正常测试、生产作业,避台关井期间管柱内流体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泥线附近的低温高压条件易导致水合物生成.针对关井后管柱内流体与周围地层的传热特征,分为径向温降和稳态传质两个阶段,基于水分子扩散传质和饱和水分子冷凝机理,研究了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和沉积机理,分析了关井后水合物生成沉积速率影响因素,建立了深水气井关井期间管柱内水合物生成沉积定量预测模型.以南海琼东南盆地某深水气井为例,计算结果表明,深水气井关井期间管柱内水合物生成沉积主要受关井时间、关井前产量等因素影响,泥线以下0~200m是发生水合物沉积最危险的区域,并得到了关井期间水合物生成沉积预测图版.本文建立的模型满足深水气井关井期间管柱内水合物生成沉积的定量预测要求,能有效完善现场关井后水合物风险防治方法.现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作业图版判断关井期间管柱内水合物生成沉积厚度,指导现场关井期间水合物风险防治作业.
-
-
顾雯;
梁虹;
赵洲;
徐敏
- 《2018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对钾盐(杂卤石)定量预测技术进行了探索和总结.针对杂卤石的地球物理特征,首次从地震角度出发,利用油气勘探预测的原理,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杂卤石定量预测的技术方法流程.即基于敏感测井曲线分析、地球物理正演分析,地震多属性分析、“印模法”古地貌分析、井震协同反演的精细矿层描述技术及矿体综合评价分析的地震综合识别技术.
-
-
陈朝辉;
姚为英;
史长林;
朱宝坤;
尹彦君
- 《第二届中国海油开发开采青年技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针对渤海A油田水驱含水率上升过快的现状,计划实施聚合物驱开发,其中先导试验井组筛选、聚合物段塞优化及风险分析极为重要.首先采用模糊评判方法,针对三类井网(反九点法、五点法、加密五点法)共8个井组进行评价,再经7项指标定量考核,加密五点法8号井组最优,推荐为先导试验井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聚合物驱段塞优化,应用正交设计方法对聚合物段塞大小和浓度进行设计,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得到累计增油量和净现值及其影响因素间的函数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对函数模型进行分析预测,得到累计增油量的大小与概率,同时得到影响因素大小分布;在最优区间精细加密后,进一步得到最优段塞结果.最后考虑聚合物性能及地质、油藏差异对驱油效果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运用正交设计与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8项因素与提高采收率幅度间函数模型,然后运用蒙特卡洛方法预测,不但得到8项因素的权重分布,而且计算出提高采收率幅度与概率分布结果.最后,应用数值模拟计算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误差小于5%,说明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以为聚合物驱油风险分析提供定量预测.
-
-
靳秀菊;
张纪喜;
陈岑;
刘卉
- 《2016全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川东北普光气田长兴组生物礁储集层是本区主要含气层之一,以溶孔白云岩、海绵礁白云岩为主,具有储层埋深大(超过5000m)、点状分布但叠置连片、非均质性强、地震反射特征为杂乱或空白、纵波阻抗参数与围岩存在叠置等特征,加上该储集层之上还发育着巨厚的鮞粒滩相储集层,导致该类生物礁储集层的识别难度加大、预测精度差.为此,在综合地质、测井、地震资料,分析生物礁储集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适合该区的基于"相控"的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的礁体识别与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古地貌分析,明确生物礁有利发育相带;然后井-震联合,利用优选的对生物礁较敏感的瞬时相位、瞬时频率等地震属性,定性分析生物礁储集层大致的空间展布形态、平面厚度变化;最后充分利用地震属性相研究成果,开展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定量预测生物礁储集层分布.利用该方法,大大提高了生物礁储集层的识别、预测精度,明确了各个礁体间接触关系.
-
-
陈钦畅;
王小享;
史薇;
于红霞
- 《第三届生态毒理学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HO-PBDE具有潜在的内分泌干扰效应,且研究表明其内分泌干扰活性远高于PBDE[1].由于HO-PBDE已经在环境中、人体和其他生物组织中广泛检出,加上其与内源性甲状腺激素T3具有相似的结构,其甲状腺激素干扰活性越来越受到关注[2].然而,HO-PBDE的甲状腺激素干扰机制尚不明确,也没有计算机方法能可靠地鉴别并预测其干扰活性.本研究采用竞争结合实验、共激活因子捕获实验和GH3细胞增殖实验检测HO-PBDE的甲状腺激素干扰活性。基于共调节因子(共激活因子和共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研究其分子作用机制并定性鉴别HO-PBDE的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最后定量预测其甲状腺激素干扰活性。
-
-
JIANG Bo;
姜波;
LI Ming;
李明;
CHENG Guoxi;
程国玺;
LI Fengli;
李凤丽
-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论坛》
| 2019年
-
摘要:
矿井构造是制约煤炭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不仅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效率,同时对矿井瓦斯突出和突水等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地质灾害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矿井构造预测与评价不仅是煤矿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难题.本文较为系统地评述了我国矿井构造预测以及矿井构造对瓦斯赋存与突出的控制作用的研究现状,并以阳泉矿区新景矿为例阐释了依据区域地质背景-矿井构造-煤体变形特征-构造煤发育及其瓦斯特性进行瓦斯赋存与突出预测的研究思路、内容与技术方法.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矿井构造研究以定性评价和预测为主;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矿井构造预测从定性的描述到定量评价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近年进展较为缓慢,指出基于地质实际的数理方法、地球物理探测和计算机技术的多源信息融合预测理论与方法是矿井构造定量预测和评价重要发展方向;分别从断裂、褶皱和层滑构造等方面阐释了瓦斯赋存与突出的构造控制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多限于某些特定因素或静态的分析,而以矿井构造预测为基础,深入剖析矿井构造控制下的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发育、演化及分布规律,揭示不同类型构造煤的瓦斯地质特征是瓦斯突出预测的发展趋势;新景矿的实例剖析表明,EW向与NNE—NE向褶皱叠加复合独具特色的矿井构造对构造煤发育和瓦斯赋存具有关键控制作用,揭示了瓦斯非均质性分布的构造动力学机制.
-
-
王景春;
王大鹏
- 《2018年(第三届)京津冀高校建筑与土木领域研究生论坛》
| 2018年
-
摘要:
为探究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分析交通安全状况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交通事故做出科学的定量预测,构建了一种基于无偏非齐次NGM(1,1,k)和马尔科夫过程的预测模型.对2002~2015年中国交通事故数进行统计并作为初始数列,建立无偏非齐次NGM(1,1,k)模型.将拟合值与实际值的相对值作为划分状态区间的依据,利用三步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对预测值进行修正,提出根据对象可能状态的相对权重,加权修正预测值的方法.建立六种模型对初始数列进行拟合,本文方法平均相对误差为1.1334%,表明NGM(1,1,k)-Markov模型拟合精度较高.遵循新陈代谢原则,对2016~2018年交通事故数进行预测,预测值分别为180328、180056和179722.利用本文方法2016年的数据预测精度为98.40%,表明模型可以较为精确的反映实际情况.
-
-
ZHAO Yang;
赵阳;
WANG Jin-tang;
王金堂;
ZHANG Jian-bo;
张剑波;
YU Jing;
于璟;
WANG Zhi-yuan;
王志远
- 《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在深水钻井、测试及生产过程中,井筒内会生成固态的天然气水合物,易造成管线堵塞等事故,本文研究了含水合物相变的井筒多相流动特征,建立了含水合物相变的井筒多相流动模型,提出了水合物生成区域的定量预测方法,研究了水合物生成与沉积特征,得到了水合物堵塞形成机制,在环雾流条件下,在液滴和管壁液膜表面均生成水合物,液膜处生成的水合物在管壁上沉积是造成管柱堵塞的主要原因.所建立的井筒多相流动模型可用来定量预测何时何处会形成堵塞,评估堵塞严重程度,确定测试管柱内易发生堵塞的高风险区.提出了基于拓展安全作业窗口的水合物堵塞防治新方法,应用该方法可显著降低水合物抑制剂用量/注入速率,有效克服了传统防治方法过度使用水合物抑制剂的不足.本文所建立的模型还可应用于水合物堵塞早期监测,及早发现堵塞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更严重堵塞状况的发生;还可用于指导水合物解堵作业中堵塞位置的快速确定,从而避免解堵作业的盲目性,缩短作业时间,降低作业风险.
-
-
LI Meng;
李蒙;
LIU Zhen;
刘震
- 《2017年博士后学术论坛——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
| 2017年
-
摘要:
多期地震间做减法已成为时移地震处理的通用方式.但求差处理得到的差异振幅会受到振幅调谐的影响,造成后续解释多解性.本文提出基于比值算法的时移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得到的振幅比值属性不受调谐影响.结合岩石物理分析结果,可实现油藏含油饱和度变化的定量计算.该方法在西非深水区某水驱油藏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通过求差处理得到的差异振幅与油藏动态信息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基于本文提出的比值处理方法计算出的剩余油分布与生产动态信息完全匹配.初步判断了砂体间的连通性,直接指导了下一步油藏开发方案调整.振幅比值处理及其后续解释提高了利用时移地震预测剩余油分布的精度,有助于时移地震技术在世界范围的进一步发展与推广.
-
-
马行东;
张世殊
- 《第六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中大型水库蓄水后,由于载荷作用和孔隙水压力的影响,使得岩石体内已经积蓄的临界应力发生突变,蓄水初期水库易诱发地震,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预测评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卡基娃电站水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评价,采用地质环境类比法和概率统计检验法对水库诱发地震强度进行定量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诱发水库地震的最大震级为4.0级,对库坝区建筑物基本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