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质模型

地质模型

地质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405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2篇、会议论文177篇、专利文献167328篇;相关期刊337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露天采矿技术、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133种,包括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中国石油学会2013年物探技术研讨会等;地质模型的相关文献由394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少华、韩旭、冯夏庭等。

地质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2 占比:0.56%

会议论文>

论文:177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167328 占比:99.34%

总计:168447篇

地质模型—发文趋势图

地质模型

-研究学者

  • 李少华
  • 韩旭
  • 冯夏庭
  • 张昌民
  • 李正伟
  • 龚彦华
  • 刘刚
  • 刘勇
  • 卢高明
  • 张希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强; 张玲; 王伟; 田同辉
    • 摘要: 石油地质储量的落实程度直接影响油藏开发可行性及经济效益。受资料基础、实验器材、研究人员认识程度、公式适用性及误差范围等因素影响,储量计算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以海外A油田为例,综合应用地质统计学分析、三维地质建模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开展不确定性参数识别和分级研究,对影响储量的主要不确定性参数及其取值做了重点分析,应用蒙特卡洛法得到储量概率分布,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综合认为,该区储量概率差别大的原因主要在构造方面,并提出下步一开发措施,以降低构造不确定性影响,规避决策风险。
    • 周科
    • 摘要: 断层是一种影响煤矿安全开采的特殊地质构造,特别是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由于开采扰动打破了地应力的平衡,形成的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与同区域的断层相互影响作用,导致断层活化和导水裂缝带异常,普通的地勘手段难以预测其变化过程。鹤岗矿区地层构造复杂,煤层倾角变化大且开采方式为多层厚煤层联合开采,为了较为准确判别煤层开采对断层的影响,进而评估发生水害的危险程度,建立了工程地质模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方法模拟煤层开采,通过对应力变化和塑性破坏区发育的分析,最终判断9#煤和17#煤同时开采的情况下,产生的叠加异常导水裂缝带会使断层两盘岩层的天然平衡受到破坏,导致断层导水,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为煤矿防治水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辰舟; 苏传洋; 邓争荣; 李林; 袁洋洋
    • 摘要: 隧道涌水量预测对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笔者以安哥拉某水电站进厂交通洞涌水为例,基于涌水发生后实测的涌水量、水温、水化学、附近地下水位变化等特征,分析涌水成因。根据涌水洞段岩体透水性的不同,将隧洞断层区岩体划分为3个透水性段。根据建立的模型,采用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对最大涌水量进行估算;利用稳定流裘布依理论公式对正常涌水量进行估算,估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另外,根据分析结果对涌水段提出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同时提出后续开挖过程中在可能出现的岩体破碎带涌水量较丰富的洞段,布置超前钻孔排水的预防措施。论文成果可为其他类似工程的涌水问题提供参考。
    • 肖关华; 张伟; 陈恒春; 卓武; 王艳君; 任丽莹
    • 摘要: 浅层地震作为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其勘探效果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如激发、接收因素、采集参数以及处理方法等,因此需要根据地质任务进行系统科学的论证、选取。笔者以济南地下空间探测项目为例,探讨提高浅层地震勘探分辨率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的资料建立合理的地震地质模型,基于该模型进行地震采集参数波动方程正演分析与照明分析,获得高密度二维地震观测方案;通过对叠前去噪、反褶积和速度场优化等针对性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获取高分辨率的反射成像。项目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为济南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物探资料参考,对今后该地区浅层地震勘探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吴早平; 李三明; 蒋融
    • 摘要: 大牛地气田D 8-D 10井区上古生界为典型的多层系叠合致密砂岩气藏,以高密度分布水平井开发为主,投产后普遍存在高产稳产时间短、产量及油压递减快、资源采收率低等问题,需要从水平井单井治理和纵向转层两个方向进行稳产和提高气田采收率。通过井区340条井眼的随钻井斜、现场地层、岩性描述、X射线元素、气测及钻时等录井大数据建立地质模型,在地质模型约束下进行储层及含气层精细对比,并分别将导眼段、水平段录井地质特征与生产大数据对比,明确了水平井产能评价的关键参数,建立了水平井储量计算方法和相关参数核定标准,最后采用静态地质储量与动态可采储量对比分析剩余气分布,评价出静态地质储量高、动态可采储量低的可以治理水平井,并提交含气丰度高、可纵向转层的井段。
    • 赵金; 文丽娜; 吴红刚; 周驰词
    • 摘要: 我国目前对隧道-滑坡工程的设计尚无可供参照的行业标准,尤其是滑坡洞口段隧道缺少相应的计算理论。文章首先以平行体系中隧道-洞口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归纳总结滑坡地段隧道衬砌的病害特征,构建了相应的工程地质模型;然后将剩余滑坡推力视为导致隧道变形破坏的直接原因,通过荷载传递规律得到作用于隧道结构上的附加荷载,将其与围岩压力叠加推导出了隧道外荷载的计算公式;接着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推导出滑坡推力作用下的隧道内力计算方法,从而得到隧道-洞口滑坡的受力变形模式及计算理论;最后通过模型试验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实际工程相符,能够为滑坡地段洞口隧道的设计提供参考。
    • 陆自清; 高耀全; 郭媛
    • 摘要: 煤层底板高承压奥灰水治理中,地面定向井设计与施工优化,主要依托二维AutoCAD地质图件开展。为避免复杂地质条件下目标靶区钻遇率低甚至脱靶等问题的产生,提高精准靶向水害治理的效果,提出基于三维地震动态地质建模开展水害防治定向井优化的技术。通过对比分析钻井优化技术方法的现状与问题,以地面防治水钻探工程的特定需求为出发点,指出地质模型导向适用于靶向水害防治定向井优化。在建模理论分析基础上,研究以地震数据为中心的体模型建模方法,分析定向井轨道设计相关的地质模型关键要素,探讨模型动态更新与井轨迹调整策略。以唐家会煤矿6煤底板奥灰水治理地面钻探工程为例,定向井设计阶段,基于地震数据,应用体模型建模方法构建包含地层、断层、异常体的三维地质模型,在异常体三维几何形态和地层裂缝属性的控制下,拾取关键靶点,提供多分支水平井轨道设计;定向井施工阶段,跟踪随钻数据及时修正地质模型,提供靶向倾角调整建议,提高井轨迹目标地层着陆精度和异常体钻遇率。实践表明,基于地震动态地质建模的定向井轨道设计与轨迹优化,有利于提高钻探工效、创造良好的注浆条件,达到提高异常靶区治理效果的目标,为奥灰水害防治的智能化决策奠定基础。
    • 张吉; 郭夏飞
    • 摘要: 为研究安家岭北帮边坡的稳定性,在北帮选取2个剖面,建立工程地质模型,采用极限平衡的方法计算了边坡的安全系数,对边坡失稳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安家岭北帮边坡2个剖面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001、0.921,边坡处于滑坡失稳状态;边坡在复杂地质构造、降雨入渗和爆破振动耦合作用下失稳;滑坡体后缘按照35°留设北3路至北4路边坡,北4路边坡上部留设5 m保安平盘,既能满足边坡安全的需要,又能保证工程量最少,是最佳治理方案。
    • 摘要: (1)精准地质模型的构建。若能够根据工作面两巷道揭露的煤层信息,并辅以钻探、槽波探测等地质探测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工作面中部煤层厚度变化信息进行精准预测,从而构建工作面精准地质模型,则采煤机智能截割控制难题可迎刃而解。(2)煤岩界面识别技术。在不能建立煤层厚度变化精准地质模型的情况下.
    • 李晓梅; 张记刚; 陈超; 李洲; 刘振平
    • 摘要: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2井区致密储层裂缝的发育情况及空间分布和尺寸难以定量预测的难题,在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裂缝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etrel的Kinetix裂缝模拟模块,基于地应力场的数值模拟技术,定量预测裂缝尺寸及空间分布,并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玛2井区裂缝以剪切裂缝为主,裂缝密度为5~6条/m,并逐渐向两翼延伸,裂缝开度为0.00~0.20 mm;玛2井区裂缝分布具有明显的纵向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特征,裂缝集中发育段和裂缝不发育段相间出现,大部分断裂带附近裂缝发育程度高。利用水平井微地震监测资料与裂缝模型模拟结果相互证实裂缝分布的长度、宽度等空间展布特征更合理。该研究成果可为玛湖油田玛2井区开发方案的实施与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