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辽河坳陷

辽河坳陷

辽河坳陷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51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7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1982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古地理学报、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石油地质与工程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4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等;辽河坳陷的相关文献由521位作者贡献,包括单俊峰、陈振岩、李晓光等。

辽河坳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7 占比:10.17%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1.07%

专利文献>

论文:1982 占比:88.76%

总计:2233篇

辽河坳陷—发文趋势图

辽河坳陷

-研究学者

  • 单俊峰
  • 陈振岩
  • 李晓光
  • 孙洪斌
  • 孟元林
  • 刘兴周
  • 孟卫工
  • 张斌
  • 回雪峰
  • 张凤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巩伟明
    • 摘要: 岩性油藏是老区勘探增储最为现实的增储领域,但目标复杂隐蔽,为明确岩性油藏技术攻关方向、促进技术引领勘探,通过全面分析辽河坳陷岩性油藏目标类型、石油地质特点,认为陡坡带砂砾岩、洼陷带岩性是辽河坳陷岩性油藏下步重点勘探目标。通过技术现状、制约岩性油藏突破的瓶颈问题分析,认为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划分与对比技术、叠前多参数反演技术等是推动岩性油藏实现进一步突破的关键技术。建立了岩性油藏勘探技术库,包含10项专项技术,其中4项重点攻关技术、6项完善技术。该研究指明了岩性油藏勘探技术攻关方向,为岩性油藏技术进步及中长期规划奠定了基础。
    • 孙岿
    • 摘要: 兴隆台中生界砾岩油气藏是辽河坳陷近年发现的大型整装构造-岩性油藏,探明程度低,勘探潜力大。油藏受岩相与构造的共同控制,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岩性类型复杂多样,导致测井识别难度较大,严重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程。为此,依据岩心观察、岩屑录井及薄片鉴定结果,按照储层分类评价需求及测井可识别原则,重新将研究区岩性划分为碎屑岩和火山岩两大类,具体包括花岗质砾岩、混合砾岩、砂岩、泥岩、玄武岩、凝灰岩等6种岩石类型。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岩石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岩性交会图版,确定敏感测井参数。在此基础上,针对测井数据特点,对K最邻近值(KNN)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测井属性加权的剪切邻近(MKNN)机器学习算法,并用于岩性预测。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K最邻近值(KNN)算法,MKNN算法效率更高,解决了KNN算法受岩性样本类型不均衡及测井参数重叠的影响,岩性识别准确率由82.3%提高至88.7%,有效地解决了勘探老区岩性精细评价问题。该研究对提高复杂岩性油藏的测井评价精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巩伟明
    • 摘要: 潜山油藏是富油气凹陷重点增储领域,为明确潜山技术攻关方向,突破复杂勘探目标,建设技术驱动型油田,全面梳理辽河坳陷潜山领域具体目标类型、石油地质特点,认为源边-源外型潜山是辽河油田潜山下步重点攻关方向。通过技术现状、制约勘探突破的关键问题分析,认为油气运聚、内幕结构识别与刻画、基岩裂缝预测等是下步重点技术攻关方向。本文建立了辽河油田潜山勘探技术库,包含10项专项技术,其中重点攻关技术6项,完善技术4项,为辽河潜山油藏勘探确定技术攻关方向、制定中长期规划奠定了基础。
    • 鞠俊成
    • 摘要: 针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潜山油气输导体系特征、规模增储勘探方向不明确等问题,运用构造特征和演化史分析方法,结合典型潜山油气藏解剖,按潜山与成熟烃源岩接触关系,将西部凹陷潜山划分为源内、源边和源外3种类型,建立了不同类型潜山的油气输导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凹陷源内型潜山具有裂缝型储层-断裂-不整合复式油气输导条件,输导体系最为有利,发育风化壳和内幕油气藏;源边型潜山单边以断面或不整合为主要输导通道,潜山含油气性及幅度受控于供油窗口的大小及潜山储层的发育程度;源外型潜山以通源断层为油气垂向运移通道,不整合为横向运移通道,主要发育风化壳型潜山油藏。研究成果对西部凹陷潜山下一步勘探方向和有利目标的优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 韩旭; 黄玉龙; 刘兴周; 郭强
    • 摘要: 基于16口钻井岩芯和常规测井资料,通过岩芯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孔隙度(Φe)测定及气孔含量(Φv)统计,将辽河坳陷古近系玄武岩流动单元划分为致密层(Φv10%,Φe>15%)。提出将少孔层声波时差下限(59.7μs·ft^(-1))、中孔层声波时差下限(61.5μs·ft^(-1))和上限(84.3μs·ft^(-1))分别作为划分致密层、少孔层、中孔层和多孔层的测井界线。总结了板状熔岩流、气孔-致密互层型和多孔-少孔互层型复合熔岩流3类玄武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气孔分带模式。指出玄武岩储层有效孔隙包括气孔充填残余孔、杏仁体溶孔和黏土矿物杏仁体内微孔,多孔-少孔互层型复合熔岩流整体上气孔发育,储集性能最好。
    • 张妮; 武毅; 张霞; 黄舒雅; 李铁军; 张新培; 林春明; 江凯禧; 夏长发
    • 摘要: 对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简称沙三段,Es3)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类型、恢复该区的古环境并对构造背景进行判别和讨论,从而确定最终物源.结果显示,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以大陆上地壳的长英质火山岩和太古宙的古老岩石为主,并受到来自幔源的大陆岛弧中基性岩浆影响.A-CN-K、SiO2-Al2 O3、Th-Th/U判别图显示源区的化学风化程度较弱.本文根据聚类分析选取出Sr/Cu、Sr/Ba、V/(V+Ni)值等10种元素组合,并根据其纵向分布特征对研究区的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结果显示,Es43Ⅱ至Es33Ⅲ沉积时期,大民屯凹陷的古气候以干热为主并整体呈增强趋势,该区古湖泊的水体盐度低,以弱还原环境为主.研究表明,古气候是控制沙三段元素分配的主因,这与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较为封闭的构造环境有关.稀土元素参数和主微量元素判别图表明,大民屯凹陷同时具有大陆岛弧和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本文认为,研究区复杂的物源和构造背景与晚侏罗世—晚始新世阶段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大背景有关.大民屯凹陷沙三段沉积岩主要来自太古宇变质岩基底中的混合花岗岩和混合片麻岩,以及中生代多期次构造运动过程中生成的中酸性火成岩,同时受中生代晚期的幔源物质影响.
    • 李晓光; 陈永成; 李玉金; 蓝阔; 李敬含; 巩伟明
    • 摘要: 在全面回顾辽河坳陷60余年油气勘探历程的基础上,以油气储量发现为主线,充分考虑理论认识深化、勘探方法改进、新技术应用的重要作用,将辽河坳陷油气勘探历程划分为区域普查与稀井广探、局部详探与重点突破、拓展勘探与规模增储、深化陆上与加快滩海、精细勘探与稳定发展5个阶段.总结了油气勘探的3方面启示:地质认识的提升和新技术的应用是储量持续发现的关键、裂谷盆地的油气勘探要更加注重对断裂发育演化的研究、特殊类型油气藏也是富油气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阐述了理论认识与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断裂与油气分布富集的关系,总结了变质岩内幕油气藏、火成岩油气藏和页岩油气藏的成藏模式,以期对中国东部裂谷盆地富烃凹陷的立体勘探起到启迪和借鉴作用.
    • 李洪楠; 高荣锦; 张海栋; 李子敬; 王贵文; 田志
    • 摘要: 大洼地区毗邻大型生油洼陷—清水洼陷,多级断裂及多期不整合面构成复合油气输导体系,成藏条件优越.但本区火山岩储层岩性岩相复杂、喷发环境多变.为进一步明确储层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本次研究利用15口井107.73 m的岩心、270块薄片及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大洼地区Mz-I段形成于水下喷发环境,发育溢流相玻质碎屑岩亚相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及溢流相熔岩亚相玄武岩;Mz-II段形成于水上喷发环境,发育爆发相凝灰亚相流纹质凝灰岩及溢流相熔岩亚相安山岩.其中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储集性能最好,平均孔隙度19.3%,平均渗透率6.71×10-3μm2,玄武岩物性最差,平均孔隙度9.2%,平均渗透率0.23×10-3μm2.根据录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认识到大洼地区中生界火山岩具有良好源储配置关系且发育多期次断裂及不整合面组成的复合油气输导体系.结合试油试采资料进一步确定油气藏的分布,明确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储层品质受控于岩性岩相、火山喷发环境及构造活动,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源储配置关系及输导体系,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西侧近油源且近台安—大洼断层的有利岩性岩相带为有利勘探目标区.
    • 孙旭
    • 摘要: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碳酸盐岩储层岩性复杂,矿物成分多样且结构复杂。利用常规测井解释方法常常具有多解性而难以识别。而Geolog软件中的Multimin模块,是以最优化测井解释为目标,充分利用目前已有的测井资料,识别不同矿物组分及其相对含量,从而达到碳酸盐岩定量评价的目的。通过阐述Multimin模块模型解释的原理、特点,并以实际生产井为例,对模型解释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Multimin模块在辽河坳陷西部凹陷碳酸盐岩解释结果有效可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