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沙三段

沙三段

沙三段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7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2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51534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现代地质、石油天然气学报、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2007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次国际学术会议、第一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等;沙三段的相关文献由802位作者贡献,包括庞雄奇、钟建华、张金川等。

沙三段—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2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1534 占比:99.94%

总计:451811篇

沙三段—发文趋势图

沙三段

-研究学者

  • 庞雄奇
  • 钟建华
  • 张金川
  • 邱隆伟
  • 何幼斌
  • 冯国良
  • 刘惠民
  • 刘魁元
  • 姜福杰
  • 宋建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顿宗杰
    • 摘要: 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对沙三段储层的研究,开始在这些空白带中有一些较好的发现。2015年8月完钻的营96斜1井,在沙三中2钻遇较好的油气显示,初投日油22.5t,含水4.6%,现已累油超过9010t,随后跟进的营96斜2井也取得较好的生产效果。这些典型的成功案例表明,东营西部地区沙三段仍然具有较大和较好的勘探潜力。
    • 何贤; 闫建平; 王敏; 王军; 耿斌; 李志鹏; 钟光海; 张瑞湘
    • 摘要: 东营凹陷南坡F154区块沙河街组沙三段(Es_(3))砂岩储层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产能预测难度大。根据岩心覆压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恒速压汞、高压压汞及X射线衍射等资料,分析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基于生产数据求得表征产能的参数采油强度;分析孔隙结构参数与采油强度的关系,对孔隙结构进行分类,通过孔隙结构类型测井识别,将采油强度刻度到测井曲线,建立了基于测井敏感变量的多参数采油强度预测模型,并利用实际井的生产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大喉道数量决定了渗透率的高低;采油强度值越大,孔隙结构越好;采油强度较大的孔隙结构类型层段,通常自然伽马低,声波时差、深电阻率、深浅电阻率差值高。实际采油强度与预测采油强度相关系数大于0.9,计算结果符合生产预测的要求。该研究成果为复杂孔隙结构的低渗透砂岩储层产能预测提供了依据。
    • 叶青
    • 摘要: 辽河西部凹陷陡坡带近岸水下扇扇体分布及其沉积相特征认识程度低。为了精细识别与刻画大洼地区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近岸水下扇,根据沉积物供给通道与地震属性研究,分析陡坡带近岸水下扇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陡坡带具有构造变换控砂的特征,边界断层具有转换带特征,转换带地势平坦提供沉积物供给通道,物源沿通道入湖形成近岸水下扇沉积;陡坡带地震相特征指示近岸水下扇沉积,沿物源方向地震反射表现为斜交前积反射,垂直物源方向地震反射表现为杂乱丘型反射。陡坡带近岸水下扇具有区别于围岩的高波阻抗和强振幅属性特征,在低勘探程度区刻画两套扇体。该结果为研究陡坡带近岸水下扇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 赵少泽; 李勇; 程乐利; 牟连刚; 吴雪松; 杨朋; 邵崇建; 袁雪花
    • 摘要: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文中利用薄片、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沙三段烃源岩特征及沉积环境,讨论烃源岩有机质富集机制和沉积环境对未熟—低熟烃源岩生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沙三段烃源岩岩性主要为灰质黏土岩、含灰黏土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主要为Ⅰ与Ⅱ2型有机质,含少量Ⅲ型有机质,处于未熟—低熟阶段;沧东凹陷在沙三期为半咸水—咸水环境,海侵可能是湖水咸化的原因,烃源岩沉积在缺氧还原环境之中;海侵导致的咸化水体环境可以提高湖泊生产力并促使缺氧环境形成,促进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富集;咸化湖泊环境会促进未熟—低熟烃源岩早期生烃。该结果可为沙河街组油气勘探提供重要参考。
    • 张妮; 武毅; 张霞; 黄舒雅; 李铁军; 张新培; 林春明; 江凯禧; 夏长发
    • 摘要: 对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简称沙三段,Es3)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类型、恢复该区的古环境并对构造背景进行判别和讨论,从而确定最终物源.结果显示,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以大陆上地壳的长英质火山岩和太古宙的古老岩石为主,并受到来自幔源的大陆岛弧中基性岩浆影响.A-CN-K、SiO2-Al2 O3、Th-Th/U判别图显示源区的化学风化程度较弱.本文根据聚类分析选取出Sr/Cu、Sr/Ba、V/(V+Ni)值等10种元素组合,并根据其纵向分布特征对研究区的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结果显示,Es43Ⅱ至Es33Ⅲ沉积时期,大民屯凹陷的古气候以干热为主并整体呈增强趋势,该区古湖泊的水体盐度低,以弱还原环境为主.研究表明,古气候是控制沙三段元素分配的主因,这与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较为封闭的构造环境有关.稀土元素参数和主微量元素判别图表明,大民屯凹陷同时具有大陆岛弧和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本文认为,研究区复杂的物源和构造背景与晚侏罗世—晚始新世阶段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大背景有关.大民屯凹陷沙三段沉积岩主要来自太古宇变质岩基底中的混合花岗岩和混合片麻岩,以及中生代多期次构造运动过程中生成的中酸性火成岩,同时受中生代晚期的幔源物质影响.
    • 王双龙; 程奇; 吕坐彬; 房娜; 朱志强
    • 摘要: 利用锆石测年法和重矿物特征法,结合区域沉积背景、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开展了渤海辽东湾锦州25–1地区沙三段物源、古地貌特征以及沉积特征分析,探讨了沙三段各层序时期(SQ1–SQ3)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体系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锦州25–1地区沙三段为双物源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燕山褶皱带和辽西凸起带;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及其展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结合沙三段沉积演化过程分析,明确了辽西1号断层高部位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高品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为锦州25–1地区沙三段的有利储集体.
    • 闵伟
    • 摘要: 以岩心观察、粒度分析、薄片鉴定、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解释等为主要手段,研究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坨826块沙三上亚段砂砾岩沉积特征.结果表明,坨826块东部和西部沙三上亚段砂砾岩尽管与母岩距离相近,但受物源性质和搬运机制差异影响,其成分、结构和构造明显不同,其储集性能也具差异.东部砂砾岩以牵引流沉积为主,分选好,颗粒支撑,原始孔隙度较高;西部砂砾岩以重力流沉积为主,分选差,杂基支撑,原始孔隙度较低.研究区沙三上亚段砂砾岩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具有东(郑366次级古冲沟)、西(郑361—郑369次级古冲沟)2个物源通道,形成岩性和物性差异较大的扇三角洲前缘复合朵叶体,包括碎屑流沉积、水下辫状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及席状砂5个微相,其中水下辫状河道和席状砂较为发育,碎屑流沉积在研究区西部更为发育.由下至上,扇三角洲总体呈退积—进积沉积旋回.
    • 董晓东
    • 摘要: 本文从岩石薄片、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相关基础资料入手,对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致密砂岩自生矿物类型及成因.结果表明: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致密砂岩的自生矿物主要为碳酸盐和黏土矿物,其次为硅质胶结物和长石胶结物,另外可见少量沸石类矿物、黄铁矿、天青石等;碳酸盐矿物主要为含铁方解石和含铁白云石,成因主要与晚期黏土矿物转化有关,对储层物性带来巨大的负面作用;自生黏土矿物主要包括伊蒙间层黏土、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伊蒙间层含量高是其重要特征;硅质胶结物包括石英自生加大和石英微晶,主要来源于长石溶解及黏土矿物转化.
    • 王乔; 宋立新; 韩亚杰; 赵会民; 刘颖
    • 摘要: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三段是该区的主要含油层系之一,为了弄清该段储层的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基于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应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该段的沉积相类型、沉积体系展布等开展了研究.根据各层序边界在岩性、测井、地震及古生物等资料上的标志特征,认为雷家地区沙三段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和SQ3,各三级层序均又细分为低位体系域(LST)、湖侵和高位体系域(TST+HST);该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其中扇三角洲包括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等3种亚相,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等微相,湖泊相包括滨浅湖亚相和半深湖-深湖亚相;SQ1扇三角洲砂体的沉积特征受控于断裂活动、古地貌形态及物源供给;在东部陡坡带,SQ1的LST扇三角洲砂体与上覆TST+HST和SQ2的泥岩形成上生下储式生储组合,是岩性油气藏有利的勘探目标.该研究成果对雷家地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 王彤; 朱筱敏; 刘宇; 郭诚
    • 摘要: 碳酸盐胶结特征不仅反映了成岩环境,而且可表明成岩阶段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对莱州湾凹陷北洼古近系沙三段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规律、形成环境、物质来源、沉淀温度以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发育两期碳酸盐胶结物,分别为形成于埋藏早期的菱铁矿和隐晶方解石,以及成岩作用中后期形成的方解石、白云石、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其中方解石是最主要的胶结物类型.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埋藏作用中后期的高盐度流体环境,与有机质脱羧作用相关,有机碳是最主要的碳来源,Ca2+是长石的溶蚀和粘土矿物转化的产物.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胶结物在油气充注的同时或之后形成.形成于成岩作用早期的碳酸盐胶结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岩石骨架颗粒固结和抗压实能力,同时也是后期有机酸溶蚀的主要对象,对储层物性起到促进作用;溶蚀作用之后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占据粒间孔隙和部分溶蚀孔隙,对储层物性起到破坏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