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气藏

气藏

气藏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2407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3篇、会议论文93篇、专利文献208781篇;相关期刊273种,包括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石油天然气学报、断块油气田等; 相关会议39种,包括中国石油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年会、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等;气藏的相关文献由5428位作者贡献,包括康毅力、郭建春、张烈辉等。

气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3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93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08781 占比:99.24%

总计:210387篇

气藏—发文趋势图

气藏

-研究学者

  • 康毅力
  • 郭建春
  • 张烈辉
  • 李晓平
  • 兰义飞
  • 刘建仪
  • 李治平
  • 郭平
  • 李相方
  • 杜志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李浩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天然气勘探起步较晚,古生界气藏隐蔽性较强,勘探难度较大。为探究该地区气藏成藏模式,以沉积学原理为基础,从地层分布、构造特征、沉积相、储层主控因素等方面研究了延长气田南部地区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及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延长气田相对优质储层是天然气成藏与富集的关键,储层规模决定气藏规模;优质储层发育主要受古地貌、岩石类型和后期成岩作用控制: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坝中,富石英质沉积体系天然气富集程度较高。该研究成果对延长气田古生界气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石光辉; 周敏; 庞宇来; 刘德华; 罗毓明; 张伟
    • 摘要: 川东石炭系气藏非均质性较强,渗透率差异较大,部分区块水侵影响较严重,气藏处于开发中后期,如何提高采收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气藏的采收率受到地质因素及开发因素的双重影响,地质因素是气藏固有特征,决定气藏品质,开发因素决定现有技术条件下对气藏的开采效果。为了提高川东石炭系气藏采收率,在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模拟不同开发方式对采收率的影响,分析开发效果并提出技术对策。分析结果表明:条带状、椭圆状气藏开发井网应先沿构造轴线高部位线形布井,再向气藏边翼部呈“之”字型布井;近等轴状气藏开发井网部署应遵循“网格状”均匀布井的原则;低渗透储量应以水平井或大斜度井开发,水平井合理井距应控制在1000 m左右;水平井的实施效果与储层物性相关,水平井应尽量避免部署在易出水的区域;无边水、底水气藏的开发规模越大,气藏采收率越高,但是有边水、底水气藏,较大的开发规模会导致边水推进、底水锥进,反而无法提高采收率;合理的废弃条件可以实现产量及效益双增加。
    • 张宵野
    • 摘要: 徐深1区块因为开发较早,压力下降快,产能接替难度逐年加大,需要进一步寻找有效开发的储层,对已投产井进行剩余潜力挖潜,是一个有效的增产措施。将岩性、岩相识别、储层流体评价、产能评价相结合,建立储层评价标准,提供了老井单井挖潜措施,建立了一套营城组深层储层和气藏综合评价技术。该技术在徐深1井区对63老井进行了梳理,结合2013年以来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套管情况,提出了5口井单井挖潜建议,预测日产气达到34.0×10^(4)m^(3),进一步完善了录井综合研究技术体系,为气藏的深度挖潜开发奠定了基础。
    • 张连进; 王俊杰; 庄小菊; 陈洋; 文雯; 兰雪梅; 陶佳丽
    • 摘要: 针对川西北栖霞组海相碳酸盐岩气藏构造复杂、超深埋藏、高温高压、储层薄、裂缝发育等地质特点,基于三维地震数据,采用蚂蚁追踪技术和嵌入式离散裂缝数值模拟方法,编制嵌入式离散裂缝数值模拟器,优化气藏开发参数,预测气藏开发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气藏开发前期更适合用蚂蚁追踪技术来预测天然裂缝,嵌入式离散裂缝数值模拟器在捕捉流体在裂缝中的运移方面具有常规油藏模拟器无法比拟的优势,可显著提高裂缝性气藏数值模拟精度;优化栖霞组气藏合理开发井型为大斜度井或水平井,合理开发井距为1600~1800 m,水平井最优长度为600 m,人工裂缝最优半长为100 m。研究成果对同类碳酸盐岩气藏高效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 吴轶君; 董星言; 郑兴升; 鲁晓华; 李东; 潘敏; 曾文强; 何家兴
    • 摘要: 目的随着苏里格气田规模化开发,开采过程中因水锁效应导致的低产低效气井逐年增多,针对苏里格桃X区块生产需求和气藏水锁问题,进行气井储层水锁伤害解除技术对策研究。方法通过开展室内药剂研究,采用氟碳类和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润湿反转剂等体系复配研制出适合该区块的解水锁剂。结果苏里格桃X区块渗透率极低,平均含水饱和度45%左右,水锁指数小于0.3,水锁强度中等偏强。解水锁剂能够使岩心的润湿性由亲水逐渐变得疏水,接触角增大10°,有效改变了岩石润湿性且能够降低储层流体界面张力,储层渗透率最终能够恢复至原来的93.86%,现场试验后单井日均增产0.4097×10^(4)m^(3)。结论该体系解水锁剂适用于研究区块,能有效解决气井水锁问题。
    • 王文雄; 肖晖; 叶亮; 古永红; 李泉辉; 王亚娟; 梁朝阳
    • 摘要: 致密砂岩气井压裂后产量极大地受到水锁伤害的影响,不同岩性砂岩水锁伤害深度存在较大差异。钻取了长庆油田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等不同岩性岩心,采用多功能岩心驱替装置,测试了不同岩性的水锁伤害程度,采用观察和“截断”方法测试了不同岩性的水锁伤害深度。通过测试发现含水饱和度越高,水锁伤害率越大。致密砂岩水锁伤害率总体较高,地层含水饱和度下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的水锁伤害率高达80%,东部石英砂岩和榆林石英砂岩水锁伤害率低于50%;水相侵入深度与岩性无关,20 s内侵入深度为1.1~1.9 cm;渗透率越大,水相侵入速度越大。水相侵入深度不等于水相伤害深度,黏土含量越高,伤害深度越大,岩屑石英砂岩伤害深度约为石英砂岩的2倍。研究不同岩性砂岩水锁伤害深度对预测压后产量和提出储层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 付海峰; 才博; 庚勐; 贾爱林; 翁定为; 梁天成; 张丰收; 问晓勇; 修乃岭
    • 摘要: 水力压裂技术是有效动用致密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主体储层改造技术。为解决储层纵向非均质性导致的水力压裂裂缝垂向过度延伸或延伸受限等问题,采用大尺度岩样(762 mm×762 mm×914 mm)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优化建立了基于离散格子理论的全三维水力压裂数值模型,分析了薄层致密砂岩、多层理页岩两类储层的水力裂缝扩展形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致密砂岩储层水力裂缝形态以径向缝、椭圆和长方形为主,层间水平应力差、储隔层厚度比是水力压裂裂缝形态的主控因素,通过控制排量、增加滑溜水注入比例方式可降低裂缝垂向过度延伸;②页岩储层由于层理面的存在,三维空间形态更为复杂,裂缝垂向扩展分别呈现“1”“丰”“T”“十”和“工”字形共5种形态;③对于走滑构造型页岩气藏压裂,层理面胶结强度是压裂裂缝展布形态主控因素,通过前期高黏液造主缝,后期低黏滑溜水沟通水平层理的“逆混合”改造技术模式可提升页岩储层三维空间有效改造范围。结论认为,开展现场尺度下水力裂缝空间三维扩展形态模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可为非常规油气提高储层高效体积改造工艺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 谭佳; 刘殷韬; 潘宝风
    • 摘要: 针对常规胍胶压裂液对致密砂岩气藏伤害大的难题,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和正交实验,研制了一种纳米封堵型低伤害压裂液,在致密气藏压裂施工中能封堵部分压裂液于储层基质外,施工后液体能快速返排,从而有效降低稠化剂分子的滞留吸附与液相伤害。该压裂液在35~140°C、170 s^(-1)条件下剪切120 min,终黏度大于80 mPa.s:能彻底破胶,残渣含量低,破胶液表面张力为25.91 mN/m,对致密砂岩岩芯伤害率低于15%,封堵性能及其他综合性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该压裂液在ZJ125井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施工后液体返排快,返排率高达75.94%,比邻井提高47%,天然气产量1.6475×10^(4)m^(3)/d,是邻井JS316HF井产量的两倍,显示了其在致密砂岩气藏中良好的低滞留特性。
    • 路玉; 李忠平; 黎华继; 罗长川; 骆彬
    • 摘要: 川西新场气田主力气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挖潜增产是维持气田效益开发的重要手段。随着高品质气层动用程度增大,原有挖潜选井标准不再适用,亟需建立新的选井选层评价标准。为此,通过对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典型挖潜井开展挖潜效果评价,分析挖潜层段气层品质和储量动用程度,结合单井生产情况,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现今开发特征的挖潜选井原则。结果表明,需综合考量录井、测井、地震响应、邻井动用等多因素确定挖潜井及层段,降低挖潜失利风险;在同一有利区带或同一裂缝走向选取挖潜井时,邻井井距下限为350 m,相应井距下的邻井单层累计产气量上限为0.20×10^(8)m^(3);次级有利微相多层合采更适用于老区中—后期开发,可增大挖潜获产几率。
    • 张强
    • 摘要: 毛细管泡沫组合排水采气技术、气举泡沫组合排水采气技术、管柱排水采气技术及柱塞气举组合排水采气技术是湿气气藏排水采气新技术.其中,毛细管泡沫组合排水采气技术适用于地层深度为4000 m、日排液量在150 m3左右且排水硬度值小于8 g·L-1、水中其他可溶性酸性物含量较低的湿气气藏;气举泡沫组合排水采气技术适用于井深为3500 m、地层压力小于10 MPa的情况,其日排液量为800 m3;柱塞气举组合排水采气技术适用于地层深度为2900 m的情况,其日排液量为60 m3;柱塞气举组合排水采气技术适用于地层深度不超过2700 m且具有一定自喷能力的气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