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盆地

盆地

盆地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3年内共计3565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10篇、会议论文114篇、专利文献341篇;相关期刊887种,包括沉积学报、石油地质科技动态、石油勘探与开发等; 相关会议65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等;盆地的相关文献由5810位作者贡献,包括康玉柱、金之钧、刘章月等。

盆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10 占比:87.24%

会议论文>

论文:114 占比:3.20%

专利文献>

论文:341 占比:9.57%

总计:3565篇

盆地—发文趋势图

盆地

-研究学者

  • 康玉柱
  • 金之钧
  • 刘章月
  • 庞雄奇
  • 何中波
  • 李娟
  • 李思田
  • 秦明宽
  • 赵文智
  • 郭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刘致秀
    • 摘要: 由于传统评价方法考虑地势因素不全面,导致得出的数据相对的片面,与实际数值差异较大,针对此问题设计全新的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田可采储量的评价方法。此方法提取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征,发现复杂的岩石结构会影响开采率数值提升;按照不同时期计算开采率数值,根据行业内计算标准得出低渗透油田的可采储量;以曲线法评价中期阶段的可采储量情况,最终实现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田可采储量的评价方法。应用分析中测试传统评价方法和设计方法,设计预测单元内可存储量与实际情况对比的测试,得出文章设计方法计算结果更贴近真实数据走向,是更为适合的评价方法。
    • 万力; 王旭升; 蒋小伟
    • 摘要: 由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过程构成的地下水循环运动,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地下水循环在空间上表现为不同结构单元的组合,存在以含水层特性为依据的介质结构和以渗流场为依据的动力结构2种划分方法。地下水流系统是动力结构意义上的地下水循环单元。近10年来,区域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取得了显著进展,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了地下水循环结构的动力学特性。通过对河间地块地下水流系统的研究,发现潜水面最高点并非地下水分水岭的准确位置。在盆地尺度上,系统研究了沟谷地貌、降水入渗强度、渗透性随埋深变化和盆地厚度等因素对潜水面波形与地下水循环动力结构的影响,初步发现了动力结构的周期性或趋势性演化特征。通过大规模流线路径的精细识别或驻留时间的统计分析,提出了三维地下水循环单元的划分方法。在水文地质效应方面,发现地下水循环的动力结构对地下水年龄的分布有重要影响。地下水循环的动力结构反映了不同补给区和排泄区之间的水力联系,在盆地尺度地球化学过程、流域尺度生态水文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未来的研究重点是三维地下水循环的动力特性和演变规律。
    • 云燃
    • 摘要: 2022年1月31日(当地时间),意大利第二代地中海盆地观测小卫星星座-2(CSG-2)搭乘美国猎鹰-9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该卫星为CSG星座部署的第二颗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首颗星CSG-1于2019年12月18日发射。2022年2月19日,CSG-2卫星拍摄了首幅图像。
    • 周立明; 韩征; 张道勇; 任继红; 冯志刚; 张晨朔
    • 摘要: 为进一步掌握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增长趋势,分析了2010—2019年中国新增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9年,中国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区,以中浅层—中深层为主;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东海陆架盆地等地区,以中深层—超深层为主。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品质变差,丰度变低,埋深变大。中国新增油气探明储量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岩性地层油气藏、非常规油气藏、深层油气藏等领域。
    • 魏成前
    • 摘要: 基于二维成层盆地模型,采用有限元法与人工透射边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Ricker子波垂直输入时入射波的卓越频率对盆地地表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射波的卓越频率对地表地震动放大特征有显著影响:随着入射地震波卓越频率的增大,盆地地表观测点的加速度峰值和加速度反应谱峰值有减小的趋势。
    • 李佳欣; 王赟; 杨春
    • 摘要: 相对于天然地震的低频长波长特征,上地壳广泛存在的盆地沉积层厚度相对较薄,在研究壳幔结构或地震定位时往往做各向同性或VTI层等效的简化.这种简化的适用条件与误差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利用塔中某测井数据建立盆地二维水平层状互层模型;以此为参考,可进一步得到简化的各向同性等效和VTI近似两种单层模型.通过计算两种简化模型相对参考模型的初至走时误差,可以发现:(1)当震源处于沉积层内和沉积层下方时,两类简化模型得到的走时呈现完全不同的变化规律;(2)当震源处于沉积层内时,简化模型的走时相对误差均随震中距的增加快速增大,各向同性等效的误差极值在震源深度6km、震中距100km处可达60%左右,而VTI近似约为45%;(3)当震源处于沉积层下方时,区域震条件下各向同性等效与VTI近似的误差均未超过8%,且各向同性等效的精度优于VTI近似.因此,当利用盆地内观测数据定位不同深度、不同震中距区域地震时,宜采用不同的上地壳沉积层简化模型以保证合理的精度.
    • 庄立贤
    • 摘要: 针对福州盆地地面沉降研究现状,提出采用地质调查、物探勘查、钻探、GNSS、精密水准、InSAR、土体分层沉降标组建设、传感器、自动化监测采集、地下水监测网和地理信息软件开发等技术,构建多源地面沉降监测体系,以查明福州盆地地面沉降及伴生地裂缝、地面沉降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为城市扩展、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提供科学依据.
    • 任朋; 陈三红; 张郁山
    • 摘要: 地震波散射问题的解析解是研究局部场地、地形、盆地等不规则地层结构对地震动参数放大效应影响的重要理论工具.现有解析解大部分在频域内给出,无法直接用于研究不规则地层结构对地震动峰值、反应谱等参数的放大效应.本文基于平面SH波入射下圆弧状沉积盆地动力响应宽频带稳态解析解,通过Fourier变换,获取瞬态响应解析解.基于此,研究El Centro波入射下,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位移及不同周期反应谱的放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宽度和深度、沉积介质波速、入射波角度等对盆地放大效应具有显著影响,地震动反应谱谱比最大值超过2.0,且宽度达10 km的较大型盆地对长周期地震动参数具有显著放大效应,对于位于该类盆地的超高层建筑、大型储液罐、大跨度桥梁等长周期结构,应充分考虑盆地对抗震设防参数的影响.
    • 谢雪梅; 项艳; 丁皓; 吕森伟; 章阳烽; 王伟征; 叶青平
    • 摘要: 为研究长三角南部典型盆地城市臭氧(O3)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对丽水市2015—2019年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丽水市O3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月O3浓度呈"M"型分布.受盆地地形影响,O3超标日(O3日最大8 h平均质量浓度超过160μg/m3)小时浓度呈明显双峰型特征,该特征增加了O3超标率.丽水市O3超标日天气系统主要为副热带高压、地面高压、热带气旋外围影响和高空脊4种类型,其中副热带高压型是O3污染的最典型天气类型,占比高达66.7%.丽水市O3浓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性,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性,当温度27~34°C、相对湿度<60%时,较易出现O3超标现象.受地形影响,丽水市静小风频次较高,东北方向是O3最大潜在输送源.
    • 郭志奇
    • 摘要: 利用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资料,结合区域物探资料对阿勒泰地区含煤远景区进行了划分,对重点含煤远景区开展地质调查、地震、钻探工作,对含煤远景区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认为侏罗纪成煤环境最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可采煤层,内陆坳陷盆地成煤环境优于山间断陷盆地,是该区今后找煤的主要方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