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石物理模型

岩石物理模型

岩石物理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186464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地球物理学报、物探化探计算技术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等;岩石物理模型的相关文献由547位作者贡献,包括印兴耀、刘致水、孙赞东等。

岩石物理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86464 占比:99.93%

总计:186590篇

岩石物理模型—发文趋势图

岩石物理模型

-研究学者

  • 印兴耀
  • 刘致水
  • 孙赞东
  • 孙永洋
  • 晏信飞
  • 李景叶
  • 陈小宏
  • 黄旭日
  • 宗兆云
  • 张显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雷亚妮; 吴时国; 孙金; 王广建
    • 摘要: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而如何精准识别水合物是开展勘探和开采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基于地震和测井资料等地球物理手段的天然气水合物定性识别和定量评价技术,详细阐述了水合物底界的似海底反射特征,剖析水合物储层典型地震属性和测井响应特征;其次,对基于地震反演的水合物定量评价方法进行阐述,对比时间平均方程、WOOD方程、LEE权重方程、改进的BIOT-GASSMANN方程和等效介质模型等不同岩石物理模型在水合物饱和度预测中的适用性;第三,对电磁探测技术和分布式声传感技术等新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进行介绍;最后,展望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识别技术发展前景,提出水合物定量评价是未来水合物地球物理识别的发展趋势,建议综合利用水合物成藏条件分析、多地震敏感属性分析以及地震反演和测井评价实现水合物储层识别和精细刻画。
    • 刘致水; 包乾宗; 刘俊州; 时磊
    • 摘要: 将岩石中的孔隙等效为二维(2D)椭圆形或三维(3D)椭球体是目前岩石物理建模的主流做法,鲜见其他孔隙类型模型研究。针对Kachanove 2D规则多边形孔隙岩石物理模型存在孔隙形状因子参数多、仅能表征几种孔隙形态,且难以与自适应等数学算法相结合等问题,引入单一等效孔隙形状因子g替代上述模型中多个形状因子参数,得到一种简化的2D规则多边形孔隙岩石物理模型,并给出g的理论取值范围。数值正演结果显示:随着g增大,弹性模量降低;g越接近于1,弹性模量越大;弹性模量降低速率随g增大而降低;弹性模量的变化率随孔隙度变小而降低;实际应用中g的取值上限不是正无穷,而是一个有限的数。将所提简化2D规则多边形孔隙岩石物理模型应用于实验室砂泥岩测试及实际测井资料,结果表明该岩石物理模型在横波速度预测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 刘巍; 邓海东; 张亮; 黄旭日; 李法律; 陈小春
    • 摘要: 时移地震可以指导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气田进行二次开发和调整挖潜,以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增加经济效益。但是,时移地震监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和高投入使监测采集具有高风险性。因此,在油气田实施时移地震监测采集前,须对其采集时机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以南海L气田为例,基于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利用岩石物理模型将气藏开发过程中的流体及孔隙压力变化转换成声学参数变化,并通过地震正演模拟得到气藏开发过程中各个时间点的理论合成地震响应。从气藏动态数据递减趋势规律分析、时移地震响应变化规律分析以及信噪比影响分析3个方面对L气田时移地震采集时机可行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气田最佳的时移地震采集时机应在2022年前后。研究结果为指导L气田进行更有效的时移地震采集提供了重要依据。
    • 周琦; 印兴耀; 李坤
    • 摘要: 煤系地层油气资源发育潜力较大,现有地震岩石物理建模方法欠缺对储层含煤后岩石物理性质的系统研究。为此,利用自洽(SCA)模型耦合煤的影响,将其以包含物的形式加入背景介质中,构建一种适用于含煤储层的地震岩石物理模型;通过分析煤层占比、泥质含量、含水饱和度及孔隙度等微观物性参数对岩石弹性模量的影响,优选表征储层物性特征的敏感弹性参数;推导出以纵波速度为约束的岩石物理反演目标泛函,利用模拟退火全局寻优算法实现了横波速度的预测。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测井数据,预测横波速度与实测数据吻合度较高,证明了该模型对煤系地层的适用性。
    • 王闯; 邓馨卉; 杨舵; 迟唤昭; 司渊龙; 张程俊; 陈双益; 王俊淇
    • 摘要: 为对页岩气储层进行含气性分析,本文通过岩石物理建模及正演模拟方法,研究了储层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定量关系,应用储层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对储层含气性进行表征,并通过对岩石物理正演模拟结果解释和分析,总结页岩气储层含气性规律,针对页岩气储层进行地质评价,为页岩气储层识别与勘探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页岩气储层含气性增加,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逐渐减小,可见页岩气储层含气性与弹性参数具有反比关系,可为页岩气储层识别提供依据。
    • 李子坤; 王赟; 陆敬安; 于光明; 王祥春
    • 摘要: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是21世纪重要的潜在新能源.针对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震探测技术,从水合物储层的地震识别特征、岩石物理模型以及多波地震技术应用3个方面,分析了在针对不同类型水合物储层时现有岩石物理模型的诸多不适应性;介绍了单纯利用海洋高分辨率纵波技术识别水合物储层、预测水合物饱和度的效果及其局限性;从纵波似海底反射(BSR)及地震空白带(SBZ)识别标志与水合物储层指示关系的非唯一性角度阐明了联合使用纵波和横波进行水合物储层识别与饱和度估算的优势,指出海洋水合物多波地震技术发展中面临的提高海底地震仪(OBS)数据处理与成像精度、建立兼顾温压条件的岩石物理模型等亟需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水合物储层薄(互)层模型的弹性波响应研究、利用地震技术动态监测水合物储层空间分布及饱和度变化等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推动水合物勘探开发的地震技术发展.
    • 刘致水; 刘俊州; 董宁; 包乾宗; 王震宇; 时磊
    • 摘要: 以往针对富有机质岩石横波速度预测方法大多未同时考虑干酪根分布和孔隙形状的影响,为此,基于Kuster-Toks?z(KT)岩石物理模型和混沌量子粒子群寻优算法构建了一种新的富有机质岩石横波速度预测方法:把富有机质岩石等效为由矿物、干酪根颗粒、含流体孔隙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干酪根颗粒与孔隙同时被等效为硬币形状包含物,通过其纵横比变化表征干酪根分布及孔隙形状对速度的影响;使用预测与实测纵波速度之间的误差构建反演目标函数,引入混沌量子粒子群非线性多元全局寻优算法同时求解等效干酪根颗粒和等效孔隙纵横比参数,在反演参数的基础上预测横波速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验室测量数据和实际测井数据,并与前人提出的三种单一参数自适应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新方法优于单一参数自适应方法,证明新方法在富有机质岩石横波速度预测中有效.
    • 管全中; 董大忠; 张华玲; 张素荣; 吕修祥; 王玉满
    • 摘要: 为了给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以长宁、涪陵2个页岩气田的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利用氦气法、X射线衍射、真密度测试等方法,借助改进的岩石物理模型,定量表征了龙马溪组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并探讨了天然裂缝的发育类型、成因机制以及对页岩气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运用改进的岩石物理模型可以精确刻画长宁页岩气田页岩孔隙系统,拟合度达0.74;②页岩中天然裂缝的发育具有区域控制因素的差异性,其中长宁页岩气田裂缝局部限制发育,钙质充填,裂缝孔隙平均值为0.15%,由基底逆冲断层、滑脱层和内部褶皱作用控制,而涪陵页岩气田裂缝则普遍较发育,硅质未充填或半充填,裂缝孔隙平均值为1.3 0%,主要受控于逆断层和滑脱作用:③地层条件下,天然裂缝的开启性存在着差异,长宁页岩气田基本处于封闭状态、渗流能力弱,而涪陵页岩气田则处于相对开启状态、渗流能力强;④天然裂缝影响页岩气的赋存方式,内部以游离气为主体,页岩气井的初始产气量相对较高.结论认为:①引进回归系数计算现今实际的总有机质含量,使得改进的岩石物理模型能够更加精确地刻画基质孔隙和裂缝孔隙;②四川盆地页岩产层段中天然裂缝发育对页岩气富集与开采相对有利,但原始地层条件下会削弱天然裂缝的渗流能力.
    • 何治亮; 高志前; 马永生; 朱东亚; 段太忠; 耿建华; 张军涛; 丁茜; 钱一雄; 沃玉进
    • 摘要: 中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和超深层推进,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油气资源,成为世界超深层领域油气勘探开发最活跃的地区.围绕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体成因机理、地质模式、地球物理预测和储层精细建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集体的成因研究上初步形成了一些共识:原始高能相带和早期白云岩化作用是优质储集体发育的基础;构造抬升导致与不整合面相关的大气水岩溶作用,形成岩溶缝洞型储层;早期物质基础与后期深埋的构造-流体环境是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保持的关键.针对碳酸盐岩成岩流体识别示踪和成岩期次定年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碳酸盐岩储层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成岩演化过程分析和成储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分别在高压条件下碳酸盐岩储层岩石骨架弹性变化规律与岩石物理模型、多相态混合孔隙流体弹性性质变化规律以及高分辨率储层反演等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实质性进展.在深层碳酸盐岩储集体精细建模方法上,分别形成了结合多点统计与沉积过程模拟的地质建模技术、孔隙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智能优化地层沉积反演建模技术、多尺度数据融合岩石物理相建模技术、细胞自动机断控岩溶过程数值模拟技术.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还面临一系列的重大理论技术难题.有关深层-超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成因机理的学术观点纷争,深层储层地震预测还存在重大技术瓶颈,目前尚缺乏成熟有效的深层储层精细表征与建模技术.未来需要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明确成岩流体类型,通过高温高压溶蚀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索复杂流体作用下,特别是有机成岩流体作用下的储集空间形成与保持机制;开发出更高温压条件下的岩石弹性测量系统,分析强非均质性带来的地震波传播的尺度效应,以地质目标模型为导向不断优化储层刻画技术流程;探索攻关多场耦合下的储层沉积、成岩正反演数值模拟技术,发展多尺度数据融合、多方法协同的储层智能建模技术,提升深层储层建模精度.
    • 杨文强; 宗兆云; 姜曼; 刘欣欣
    • 摘要: 地震岩石物理建模是将地震信息(地球物理观测值)定量转化为物性信息的桥梁,合理的水合物岩石物理模型可为开展水合物地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饱和度预测、叠前地震反演提供理论基础,但水合物微观赋存方式存在多样性,它既可以作为骨架,又可以作为孔隙填充物存在于地层中,因而具有不确定性.为此,基于等效介质理论,在考虑水合物剪切性质的同时,构建水合物同时赋存于孔隙和基质时的岩石物理模型,将这种水合物的微观赋存模式表达成动态形式,通过实测纵波速度作为约束,以达到不断更新水合物存在于基质和孔隙中的比例的目的.利用某海域SH2井的实测资料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该方法可为水合物地层的横波速度等物性参数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