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态储量

动态储量

动态储量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52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4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116041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技术与工程、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国石油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天然气藏高效开发技术研讨会、2014年出水气藏开发治理技术研讨会等;动态储量的相关文献由770位作者贡献,包括孙贺东、李勇、胡小虎等。

动态储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4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16041 占比:99.83%

总计:116235篇

动态储量—发文趋势图

动态储量

-研究学者

  • 孙贺东
  • 李勇
  • 胡小虎
  • 刘华
  • 李保柱
  • 杨小松
  • 王卫红
  • 石军太
  • 郝玉鸿
  • 陈利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静; 罗腾跃; 胡晓辉; 冯利军; 王军锋; 杜奎甫
    • 摘要: 针对延长气田延北区块主力气藏山23层单井动态储量认识不清,产能评价不确定性大等问题,通过调研目前石油行业计算气藏动态储量较为成熟的各类方法,对比不同方法的计算原理和典型井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对产能贡献大的Ⅰ类储层气井、Ⅱ类储层气井筛选出最优动态储量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初期物质平衡法计算的动态储量偏低,但是对于定点测压关键井,根据年度测压数据和累采量及时更新物质平衡法曲线图,可逐步校正动态储量;生产初期产量递减法计算的动态储量也偏低;不稳定生产拟合法,因整合了多种递减法和特征图版,能高效提供更准确的动态储量结果。认为延北区块应以不稳定生产拟合法(Topaze法)为主,物质平衡法、产量递减法等为辅进行单井和气藏动态储量的评估和预测。以上成果认识,对合理配产、调整开发方案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朱浩然
    • 摘要: BM凝析气藏地质条件复杂,衰竭式开发,压力下降快,气藏反凝析现象普遍,整体开采程度低,开发效果差。而单井动态储量是气藏生产能力及开发潜力评价的重要参数,选取合适的计算方法,计算获得较为可靠的动态储量为后期改善深层低渗凝析气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及气田效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郑冰洋; 胡书勇
    • 摘要: 常规气驱特征曲线的推导与建立,其基础是油气两相相对渗透率比值(K_(ro) K_(rg))与含气饱和度(S_(g))在半对数坐标中的线性关系;但实际上,只有在S_(g)处于中间阶段时,两者才呈线性关系,ln(K_(ro) K_(rg))与S_(g)的二项式方程的相关系数大于其线性拟合方程。首先,采用半对数二项式拟合关系式来表征K_(ro) K_(rg)与S_(g)的关系;然后,基于物质平衡方法和油气两相渗流规律,推导并建立了气驱油藏的生产气油体积比与累计产油量的新型二项式气驱特征曲线;最后,根据ln(K_(ro) K_(rg))与S_(g)二项式方程和新型二项式气驱特征曲线方程的拟合参数,建立了单井动态储量与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应用实例表明,与常规气驱特征曲线相比,新型二项式气驱特征曲线对实际生产动态数据的拟合精确度更高。
    • 邓波; 陆正元; 刘奇林; 罗静; 刘斯琪; 彭杨; 熊钰
    • 摘要: 为提高超深层高温高压气藏早期动态储量计算的准确程度,以双鱼石栖霞组气藏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型DAR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建立无因次拟对比温度、压力的自变量函数,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不断修正方程,进而提出新型超深层高温高压气藏偏差因子计算方程;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室测试对全直径样品进行压缩系数分析,给出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储层综合压缩系数的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气藏偏差因子计算新方法可提高超深层高温高压气藏早期动态储量预测准确度3.0个百分点以上;超深层高温高压气藏岩石具有微可压缩特征,其压缩系数的数量级与地层水相当;实例分析显示高温高压气藏的偏差因子预测和压缩系数的确定是早期准确计算储量的关键。研究成果可为超深层高温高压气藏早期动态储量的准确计算提供参考借鉴。
    • 巫波; 杨文东; 姜应兵; 张晓
    • 摘要: 在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动态储量评价中,由于缝洞储层介质类型多样、尺度不一、分布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无法准确确定储层综合压缩系数,缝洞型油藏动态储量评价结果可靠性差。基于油井注水替油资料,对油井储层在弹性驱阶段和注水替油后替油阶段建立相应的物质平衡方程,建立2个阶段弹性产率公式,联立方程组求解储层动态储量和综合压缩系数,对比多轮次计算结果的稳定性来验证其可靠性。其中验证后的储层综合压缩系数可用于所在缝洞油藏的动态储量计算,相较常规的可靠性较差的经验取值方法,该方法可提高缝洞油藏动态储量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 薛婷; 吉雨; 成良丙; 吕昌盛; 杨永兴; 兰正凯
    • 摘要: 动态储量及水体能量作为含水气藏开发过程中的2个关键参数,目前的研究方法及求解方式均基于物质平衡原理,且参数获取及求解过程较为繁琐。以水驱气藏物质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数学理论模型,并引入新的水体能量参数,结合气水两相相渗曲线,在动态储量和水体强度为未知数的条件下,得到累计产气量与累计产水量的关系式,建立了求解动态储量及水体能量参数的最优化模型。实例分析表明:利用本文模型能够较为快速地同时计算出动态储量与水体能量参数;与4种经典方法对比,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均较小,且避免了地层压力测试及水侵量计算过程。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水体能量的逐渐增大,气藏动态储量逐渐减小,表明了水封气对动态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研究成果为水驱气藏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冬梅; 李会会; 朱苏阳; 李涛
    • 摘要: 断溶体油藏由于"竖板"状的特珠形态,需要针对其流动特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流动物质平衡方法。采用图示法分析了断溶体油藏油气流动模式,根据不同的流动特征以及对应的产能方程计算了油藏的渗透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断溶体油藏的流动物质平衡新方法,并通过数值模型,验证了新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断溶体油藏直井中的流动模式为线性流,与常规油藏水平井的流动特征相似,而断溶体油藏水平井中的流动模式为径向流,类似于常规油藏直井的流动特征;该方法和物质平衡方法得到的动态储量误差小于5%;新方法对储层渗透率的计算更接近实际井况。该研究对断溶体油藏动态储量核算具有指导意义。
    • 张磊; 钟国平; 张容; 韩玉春; 王浩宇
    • 摘要: 元坝气田长兴组高含硫气藏D7礁群开采不均衡,实际生产与开发方案的预测情况存在很大差距,目前礁群累产气36.48×10^(8)m^(3)、采出程度仅22.9%,而地层压力由投产初期68.3 MPa降至40 MPa、降幅达41.4%。因此,重新核算D7礁群的动态储量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这也是D7礁群开发优化调整的基础。通过分析该礁群近6年的实际生产动态数据,采用物质平衡法、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法进行D7礁群4口井动态储量的计算和对比,准确核算出D7礁群的动态储量在100×10^(8)m^(3);同时,通过实例分析表明:高含硫气藏天然气偏差系数值经验公式的压降法,基于Van Everdingen-Hurst非稳态的高低压分区物质平衡法、Blasingame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法适用于高含硫气藏动态储量计算,为同类型气藏的动态储量计算方法的选取提供了有益借鉴。
    • 徐兵祥; 陈岭; 白玉湖; 李彦尊; 董志强
    • 摘要: 针对层内水来源的产水气井动态储量评价,分析了现有动态储量评价方法在产水致密气井中的适应性,对比了不同水气比现有方法计算误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层内水来源的产水气井气水两相流流动物质平衡方程,形成了此类井动态储量求解流程,并运用理论模拟方法对新方法及流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层内水产出对气井储量评价特征曲线形态影响较小,但对储量计算结果具有一定影响;当水气比小于5 m^(3)/10^(4) m^(3),相对误差约5%,认为现有方法仍适用,但大于该值则不适用;新方法能有效减小误差,经验证,水气比11 m^(3)/10^(4) m^(3)时误差在1.4%,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所提方法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为该区产能准确认识、井距优化部署提供了新方法。
    • 范家伟; 伍藏原; 余松; 周代余; 闫更平; 王超
    • 摘要: 有效库容是储气库的关键参数,有效库容评价影响储气库的功能定位、调峰规模、建库参数设计以及整体建库方案设计。异常高压含水凝析气藏改建储气库时,异常高压、水侵和反凝析现象影响库容。由于气藏异常高压,储气库设计上限压力为58.00 MPa,远低于原始地层压力,气体体积系数不同,储气库库容也不同;储气库注采运行过程中,水体往复运移对储集空间动用效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储气库交替注采过程中,当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时,凝析油析出对库容有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建立了改进的物质平衡和数值模拟双模型,以气藏动态储量为基础,定量分析了异常高压、反凝析、水侵等因素对库容的影响,并建立了一套考虑多因素影响的储气库有效库容评价方法。该成果现场应用于轮南59石炭系气藏建库,准确评价了该储气库的有效库容,为轮南59石炭系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建库参数研究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