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统计
地质统计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9291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当代经济管理、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地质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云南大学“高原山地环境变化与跨境生态安全”第四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等;地质统计的相关文献由332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文杰、喻思羽、尹艳树等。
地质统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291篇
占比:99.71%
总计:39407篇
地质统计
-研究学者
- 冯文杰
- 喻思羽
- 尹艳树
- 李少华
- 吴吉春
- 吴超
- 张昌民
- 徐守余
- 李昌龙
- 王军
- 胡迅
- 邹勇军
- C·K·武
- Hirsc.K
- H·W·波萨门蒂尔
- J·P·迪斯埃纳
- J·德拉科利娜
- R·M·斯里瓦斯塔瓦
- T·迪昂格特
- 于斌
- 于金彪
- 伊培荣
- 何小海
- 何珍文
- 冯俊羲
- 刘刚
- 印森林
- 卿粼波
- 吴小强
- 吴胜和
- 喻明杰
- 孙开峰
- 岳大力
- 崔哲思
- 师永民
- 廖曾平
- 张军强
- 张志庭
- 张锐
- 彭苏萍
- 施小清
- 朱海龙
- 李俊飞
- 杜文凤
- 杨振华
- 杨秀武
- 段太忠
- 殷达
- 滕奇志
- 熊淑华
-
-
钮学民;
李海涛;
张洪
-
-
摘要:
波阻抗反演技术可以提高储层描述的精度。为解决由于某些地区受速度重叠影响,储层与非储层在波阻抗反演数据体上难于区分出来的问题,利用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岩性反演技术则可以在波阻抗反演基础上加入波阻抗岩性统计信息和测井岩性解释结果直接反演出岩性剖面,因而可以解决波阻抗重叠问题,达到储层反演和描述的目的。在三角洲发育的N871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实际反演处理和储层描述以及后续钻井验证,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
-
丁力
-
-
摘要:
沙溪铜矿作为一座新建成投产的大型矿山,旨在建设成为国内先进的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型矿山。目前对于这一令人瞩目的铜矿区的研究大多建立在二维的基础上,鉴于此,以“数字矿床”技术为手段,结合庐江沙溪铜矿的地质特征,以三维软件为平台,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指导矿产资源储量的地质统计管理,同时对提升矿山工程项目技术具备积极主动的实际意义。
-
-
陈欢庆;
石为为;
杜宜静;
邓晓娟
-
-
摘要:
火山岩岩相与储层物性关系密切,火山岩岩相研究对火山岩储层表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总结火山岩岩相研究进展,为火山岩储层表征提供参考和依据。采用地质统计学等方法,从火山岩岩相划分、火山岩岩相划分的原则和火山岩岩相划分的步骤3方面分析了火山岩岩相研究的现状。结合文献调研和科研实践,将火山岩岩相研究方法总结为5种类型,主要包括岩性识别方法、测井研究方法、地震研究方法、地质建模方法以及地质统计方法等,分析了每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火山岩岩相研究中存在的6方面问题和火山岩岩相未来6方面发展方向。火山岩岩相研究中,应该充分考虑资料基础和作者工作经验,综合多种方法,提高火山岩岩相研究的精确度和储层预测的准确度。
-
-
史玉玲;
张向涛;
朱俊章;
龙祖烈;
贾兆扬;
张小龙
-
-
摘要:
以珠一坳陷烃源岩(文昌组)的上覆直接盖层(恩平组)岩性组合、T70界面油源断层断距及已发现油气在断-坳构造层间分配占比等三者之间的地质统计分析为基础,探讨了该地区近源与远源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建立了油气穿越烃源岩上覆直接盖层运移的地质模型,开展了不同砂地比与断层断距组合条件下的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统计分析表明,文昌组烃源岩的上覆直接盖层恩平组的岩性组合与断裂发育特征控制了油气在断陷期构造层(近源)及拗陷期构造层(远源)的富集程度,当恩平组砂地比低于35%时,油气主要在T70界面之下地层中聚集;当恩平组砂地比高于35%、油源断层断距在100 m以上时,有利于油气在T70界面之上地层中聚集.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地层砂地比越高、断距越大,油气越容易穿越盖层向上运移;盖层内的油气运聚主要受控于断层断距与地层砂地比,砂地比为30%~50%时有利于油气在盖层内运聚.建议结合烃源岩生烃史模拟分析开展洼陷内烃源岩上覆直接盖层的岩性组合与断裂发育程度的时空匹配关系评价,更好地为该地区准确预测主力油气成藏组合及有利勘探方向提供参考依据.
-
-
-
-
李黎1;
汪生好1;
侯凯1;
徐超1;
刘南1;
王要森1;
董政1
-
-
摘要:
针对南海东部油田低幅构造存在的畸变问题,包括浅层气、断层阴影、局部含钙导致的横向变速问题等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模型正演,落实浅层气和断层对地震反射的影响;通过地质统计学反演,精细合理定量的描述钙质分布,并用反演的阻抗体转换成速度体进行时深转换以消除地层含钙的影响;以上技术手段有效的解决了低幅构造畸变的问题,在其它油气田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
孙瑞凯;
宋健;
孙瑞训
-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我国的油矿开采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油田开发过程中,需要结合众多的学科技油田资料来对油藏情况进行描述,从而更好地开展石油开发工作.因此对油藏描述技术进行改进,有利于提高石油开发水平和开发效率,保证油田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
-
邹勇军;
胡小娟;
汪成钵;
王运;
李昌龙
-
-
摘要:
为研究赣县沙地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进行环境等级影响评价,在研究区采取了2708件土壤样对Cd、Cr、As、Hg、Cu、Pb、Zn、Ni八种重金属元素及pH进行分析测试,按照现有环境地球化学等级标准进行评价,利用地质统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探讨分析重金属元素可能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As、Pb和Cu平均值均低于赣州市背景值,Cd、Hg、Cr、Zn和Ni平均值略高于赣州市背景值.与全国土壤背景值相比,Cd、Pb平均值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As、Co、Ni、pH、Cu低于全国土壤背景值,土壤中Hg、Zn背景值含量与全国背景值相差不大;各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好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为主,受随机性因素较小;基于各元素半差函数块基比,结合元素间相关系数及因子载荷分析,研究区中Cd、Cr、Cu、Pb、Zn和Ni主要受地球化学成因影响,得出AS、Cd和Pb土壤污染主要来自地质高背景.
-
-
-
-
苏培涛
- 《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 2010年
-
摘要:
煤层厚度是煤矿设计与开采必不可少的数据,准确地预测煤层厚度,不仅能给煤矿提供有力的地质保障,而且还能给煤矿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煤层厚度预测可根据已知钻井煤层厚度数据通过拟合或回归分析方法来计算,但由于钻孔数据量有限,因此,所预测出的煤层厚度在孔间与外推区域存在较大误差.三维地震资料在横向上具有良好的连续性,若能将稀疏的钻井数据和密集的地震数据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有助于提高井间和外推区域煤层厚度的预测精度.协克里金是地质统计学中的一种二元、无偏、最优插值方法,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差函数为基本工具.钻井煤层厚度和地震振幅属性在空间上既存在一定的分布规律,又存在局部的随机性,因此可将钻井煤层厚度和地震振幅作为区域化变量,用变差函数进行模拟,预测出的煤层厚度,既可反映钻井数据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又可体现出地震数据的变化趋势.利用研究区巷道揭露的见煤点实测煤层厚度数据,对协克里金法预测煤层厚度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煤层厚度预测误差大大降低,精度得到明显提高.这种煤层厚度预测方法特别适合在开展过三维地震勘探的煤矿使用.
-
-
-
-
-
-
吴超;
曾义金;
鲍洪志
-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钻井工作部2009年钻井技术研讨会暨第九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
| 2009年
-
摘要:
基于地质统计原理提出一种综合利用地震和测井资料预测区域油田地应力和待钻井井壁稳定性的方法。首先利用测井和测试资料精确计算已钻井处的地应力,同时从三维地震记录中提取并优化地震属性。将油田地应力作为区域化变量,根据地震和测井信息之间良好的空间相关性,通过贝叶斯克里金方法计算所研究区块的三维地应力数据体。在此基础上利用井壁稳定力学模型预测区块内待钻井的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以有效控制钻井中的井壁失稳问题。在油田的实际应用表明,基于地质统计方法进行区域油田地应力预测精确度较高,为进一步预测井壁稳定性提供了可靠依据。
-
-
HU Xiong-gang;
虎雄岗;
TAN Shu-cheng;
谈树成;
JIN Yan-zhu;
会艳珠;
JIANG Shun-de;
蒋顺德;
Feng-long;
冯龙
- 《云南大学“高原山地环境变化与跨境生态安全”第四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以云南省元江镍矿矿区为研究区域,以矿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为研究目的.通过对矿区工程钻孔数据的初步分析与处理,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矿体的品位与厚度进行检验分析,寻求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选择出恰当的数据变换方式和空间插值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GIS空间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功能,估算出研究区域工业矿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石量和金属量,最后将研究结果与矿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利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估算,其结果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结果基本一致,变幅不超过5%,充分论证了本次研究结果具有高效的可靠性,研究方法及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基于地统计学与GIS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研究,其成果可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对矿山生产管理部门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
-
HU Xiong-gang;
虎雄岗;
TAN Shu-cheng;
谈树成;
JIN Yan-zhu;
会艳珠;
JIANG Shun-de;
蒋顺德;
Feng-long;
冯龙
- 《云南大学“高原山地环境变化与跨境生态安全”第四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以云南省元江镍矿矿区为研究区域,以矿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为研究目的.通过对矿区工程钻孔数据的初步分析与处理,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矿体的品位与厚度进行检验分析,寻求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选择出恰当的数据变换方式和空间插值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GIS空间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功能,估算出研究区域工业矿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石量和金属量,最后将研究结果与矿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利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估算,其结果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结果基本一致,变幅不超过5%,充分论证了本次研究结果具有高效的可靠性,研究方法及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基于地统计学与GIS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研究,其成果可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对矿山生产管理部门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
-
HU Xiong-gang;
虎雄岗;
TAN Shu-cheng;
谈树成;
JIN Yan-zhu;
会艳珠;
JIANG Shun-de;
蒋顺德;
Feng-long;
冯龙
- 《云南大学“高原山地环境变化与跨境生态安全”第四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以云南省元江镍矿矿区为研究区域,以矿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为研究目的.通过对矿区工程钻孔数据的初步分析与处理,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矿体的品位与厚度进行检验分析,寻求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选择出恰当的数据变换方式和空间插值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GIS空间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功能,估算出研究区域工业矿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石量和金属量,最后将研究结果与矿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利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估算,其结果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结果基本一致,变幅不超过5%,充分论证了本次研究结果具有高效的可靠性,研究方法及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基于地统计学与GIS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研究,其成果可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对矿山生产管理部门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