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氢化

氢化

氢化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3年内共计9729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5篇、会议论文24篇、专利文献8860篇;相关期刊419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石油化工、橡胶参考资料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全国化工化学工程设计技术中心站2010年年会、第十一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第十一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议等;氢化的相关文献由1657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永贵、薛明强、沈琪等。

氢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5 占比:8.69%

会议论文>

论文:24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8860 占比:91.07%

总计:9729篇

氢化—发文趋势图

氢化

-研究学者

  • 周永贵
  • 薛明强
  • 沈琪
  • 张立群
  • 岳冬梅
  • 王树茂
  • 潘洪革
  • 高明霞
  • 孙蕾
  • 朱章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启莽; 李军峰; 毛志鹏; 杨红军; 朱梦惊; 项扶委; 陈建
    • 摘要: 氢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的一类重要反应,应用广泛。目前,氢化反应大多是在高压反应釜中间歇进行,有存在爆炸风险、转化率和选择性低等缺点,因此,开发新的、安全、高效的氢化工艺是必要的。微通道反应器能精确控制温度和反应时间,并且混合均匀,传质性能高,能极大提高反应选择性和生产产量,减少催化剂损耗。总结了微通道反应器中烯烃、炔烃、醛酮及硝基的氢化反应。连续流微反应加氢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具有很高的发展前景,是未来化工合成的研究方向之一。
    • 孟小华; 李玉红
    • 摘要: 暴露活性晶体表面已被证明是提高光催化性能的有效措施。然而,所涉及的光催化机制尚不清楚。实验发现具有暴露{111}晶面并且表面吸附Cl-离子的NiFe_(2)O_(4)八面体的光催化活性能通过氢化反应得到增强。氢化除去吸附在NiFe_(2)O_(4)八面体表面的Cl-离子和-OH基团,暴露出不饱和的金属原子,这些不饱和的金属原子是光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由于活性位点的暴露,自发极化产生的内部电场有效地驱动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使得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分别发生在带正电荷的金属面和带负电荷的氧面。这种有利的电荷分离产生高的光催化活性。在此,建立了极性晶面上电荷分离模型,阐明了具有良好光催化活性的半导体晶体材料中的电荷转移,该模型的建立对新型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党元晓; 李静; 王晓宁; 薛莲
    • 摘要: 以可再生资源甲壳素作为载体,采用氢气还原法制备了一种负载型甲壳素/钯催化剂。利用FT-IR、SEM、XRD、XPS、TEM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烯烃的氢化评估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纳米金属钯被成功锚定在甲壳素纳米纤维微球载体上,且粒径较小、分布较窄,平均纳米粒径7.2 nm。在烯烃的催化氢化中,所得催化剂相对于商业的Pd/C、纳米钯黑催化剂,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在较低的钯投料量(0.1 mol%),室温下1 h产物收益~99%),且稳定性优异以及较好的底物适用性。
    • 徐圆圆
    • 摘要: 微反应技术是在微米级的反应通道内进行撞击流化学反应,具备极佳的传质传热性能、精确的反应条件控制及反应过程的安全性等优势,是目前化工领域最具创新性、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微反应器在氢化、烷基化、脱硫、磺化等石油化工反应过程中的应用,旨在加深对微化工技术的理解,进而推动微化工技术在传统石化领域内的开发与应用,提升石化本质安全水平。
    • 孟雨晨; 伍浩松
    • 摘要: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网站2022年3月18日报道】俄罗斯卢奇科研与生产联合研究院(NII NPO Luch)近日生产了一批拟用于制造控制棒的氢化铪样本。俄正在为BN系列钠冷快堆研制氢化铪控制棒。氢化铪具有较强的中子吸收能力和较高的耐辐射性能,且比目前的控制棒材料碳化硼更不易发生膨胀,能够大幅延长控制棒的运行寿期。此外,铪基中子吸收剂的成本相对较低。
    • 邱海芳; 周新军; 刘培军
    • 摘要: 在生物质化工中,糠醛是一种重要的呋喃类平台化合物。开发糠醛可转化为众多精细化学品和燃料添加剂,在医药、农药、橡胶和石油炼制等领域应用广泛。糠醛的制备途径多,工艺复杂,副产物多;糠醛下游产品附加值高,开发和应用处于瓶颈期。基于改进糠醛制备方法和拓展糠醛产业链,阐述了近年来由生物质解聚和脱水反应优化制备糠醛的一些方法,重点介绍了糠醛在氢化及酯化、缩合和聚合产物的制备以及其它领域的应用研究。研制催化剂、构建溶剂体系、优化工艺方法、开发衍生产品、拓展糠醛产业链仍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 钟海长; 林晨龙; 杜子宇; 曹春燕; 梁初; 郑青榕; 戴乐阳
    • 摘要: 通过球磨添加LaF_(3)促进Mg(Al)固溶体合金的吸/放氢过程。利用XRD技术分析样品的相组成和吸/放氢过程的相转变。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扫描透射电镜(STEM)观察样品的显微组织和相分布。采用Sieverts方法对样品的储氢性能进行测试。Mg_(0.93)Al_(0.07)−5%LaF_(3)(质量分数)纳米复合物的吸氢反应激活能和脱氢反应激活能分别降低至65和78 kJ/mol,从而使其吸/放氢动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其脱氢反应焓为69.7 kJ/mol。复合物储氢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因于铝固溶到镁晶格中以及原位生成纳米结构Al_(11)La_(3)和MgF_(2)的催化作用。
    • 卢燃; 王彩云; 曹旭; 陈溯
    • 摘要: 目的研究氢化二氧化钛纳米管对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和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黏附的影响。方法利用阳极氧化法在空白组纯钛(Ti)表面制备纳米管。空气中烧结形成锐钛矿晶型(air-TNTs)为对照组,将air-TNTs高温氢化形成氢化二氧化钛纳米管(H_(2)-TNTs)为实验组,观察材料表征,并在三组材料表面分别孵育RAW264.7和MC3T3-E1,观察细胞增殖和形态。结果H_(2)-TNTs表面RAW264.7细胞在孵育后第24 h和48 h吸光度值增加,但显著低于Ti(P<0.05)。H_(2)-TNTs表面MC3T3-E1细胞在孵育的第3 d和第5 d,吸光度值显著高于air-TNTs和Ti(P<0.05)。随孵育时间延长,RAW264.7在Ti表面逐渐变成多角形,而在air-TNTs和H_(2)-TNTs表面仍以圆形细胞为主。MC3T3-E1在H_(2)-TNTs表面明显伸长。结论氢化二氧化钛纳米管相对抑制RAW264.7的增殖,促进MC3T3-E1的增殖和早期铺展。
    • 于殿宇; 张寅风; 高佳佳; 曲佳瑶; 吉晓蕊; 罗淑年; 张晨晨; 杨福明; 朱秀清
    • 摘要: 本研究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从生产中将卵磷脂(PC)副产物磷脂酰乙醇胺(PE)进行纯化,并在超临界CO_(2)条件下进行氢化,后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培化,得到稳定性高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采用95%的乙醇,在料液比为1∶3,温度为-13°C的条件下去除副产物中的残余PC,再用90%的石油醚,在料液比为1∶4,温度为30°C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去除肌醇等其他磷脂,使PE纯度达到91.28%,得率为86.83%。在总压力为11 MPa(CO_(2)分压7 MPa、氢气分压4 MPa),Pd/c催化剂用量为4%,氢化温度为60°C,氢化时间为120 min,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碘值和反式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当氢化磷脂酰乙醇胺(HSPE)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比例为3.5∶1,三乙胺添加量为3 mL时,反应温度50°C,反应时间4 h,产物转化率为84.63%。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发现原料中的—NH 2消失,产物中出现—NH基团,产物吸光度为0.631、碘值为23.27 gI/100 g、水-正己烷两相分开10 mL时间为392 s,所得产品分散性好、稳定性高。
    • 李绍婷; 邹秀晶; 刘洋; 盛瑶; 汪学广
    • 摘要: 卤代芳胺主要通过卤代芳硝基化合物选择性还原制备,但加氢过程中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脱卤反应而降低反应的选择性.本文采用柠檬酸镁快速热解法制备的介孔碳材料(MC-c)做为载体,制备了MC-c负载的高分散Pt纳米粒子(Pt/MC-c),并将其用于多种卤代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还原制卤代芳胺.研究结果表明,Pt/MC-c催化剂在选择性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反应活性和100%的卤代芳胺选择性.邻氯硝基苯为模型反应物的循环实验表面,Pt含量为2%的2%Pt/MC-c催化剂在循环12次后,反应活性和选择性没有明显变化,仍然保持在78%和100%.表明制备的Pt/MC-c催化剂在卤代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性还原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反应稳定性.优异的催化性能主要归因于Pt颗粒与介孔碳载体之间的协同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