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8篇,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轻工业、手工业、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68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486145篇;相关期刊736种,包括民俗研究、民间文化、美术教育研究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等;民间工艺的相关文献由1274位作者贡献,包括文静、张道一、王永亮等。
民间工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86145篇
占比:99.72%
总计:487532篇
民间工艺
-研究学者
- 文静
- 张道一
- 王永亮
- 田少煦
- 丁涛
- 仪春蕾
- 吴晨晖
- 姚丹丹
- 尹安第
- 张弘
- 曹芃
- 李升
- 李强
- 李海流
- 牛加明
- 翟胜增
- 高寒
- 任志芳
- 刘峻
- 叶洪光
- 向思全
- 吴正彪
- 周裕兰
- 姜凌娜(摄影)
- 张娴
- 张斯亮
- 张超
- 徐耀东
- 易忠
- 本刊编辑部
- 李佳怡
- 李坤
- 李艳
- 杨杰
- 潘鲁生
- 王娜娜
- 罗洋
- 许平
- 赵淑芳
- 赵雄贵
- 郝英良
- 高原(摄影)
- 丁静
- 于芳雪
- 于青
- 井露露
- 何红一
- 何赫
- 余美莲
- 傅伊
-
-
付德雷;
张传寿
-
-
摘要: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民艺研究团队以抢救、保护、传承中华传统工艺文化为己任,坚持将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文化战略、时代创新等重大问题紧密结合,不断深化传统工艺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工艺美术学科科教融合新模式。1996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民艺研究团队在全国率先提出“民间文化生态保护”理念,并组织深入实施,将民间工艺研究由本体性研究上升为对民间工艺所寄生的民间生活方式、文化方式的整体性研究,明确了民间工艺保护与民间文化生态的紧密关系。同时,深刻思考并尝试建立起民间工艺文化的再生系统,使传统民间工艺重新融入当代生活、当代文化。
-
-
-
-
摘要:
敦煌·星动之夜——2021~2022全系列新品发布盛典顺利举办12月17日晚,敦煌·星动之夜——2021~2022全系列新品发布盛典隆重举行。本次发布会首次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呈现,现场数十位民乐名家与艺术专家共襄盛举,见证敦煌年度新品震撼亮相。发布会上,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振从追求卓越、拥抱变化、创造价值三个维度讲述敦煌品牌的经营理念:敦煌致力于打造在品质和工艺上体现当代一流水准的民族乐器,通过嫁接优秀的民间工艺和非遗技艺,在乐器上镌刻中国文化、展现中国智慧、传承艺术经典,并由此体现民族乐器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发布会现场,福州脱胎漆艺制作有限责任公司曾维伟、品源文华联合创始人张璐、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研究馆员于颖、上海博物馆文创中心副主任冯炜、忆想天开(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诗忆、上海工艺美术大师翁纪军等艺术专家先后登台分享新品合作研发思路,琵琶演奏家施文卿,CCTV新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崔晓彤,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二胡独奏演奏家段皑皑,古筝演奏家、金钟奖得主赵墨佳,琵琶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汤晓风多位民乐演奏名家分别以敦煌新品乐器进行了精彩演奏。
-
-
王明华;
肖飞;
无
-
-
摘要:
溱湖刻纸是流传于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美术工艺雕刻,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溱湖刻纸2011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专题介绍,是民间工艺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溱湖刻纸派生于民间图画和剪纸,源于南宋末年“拜香亭”活动。当时,抗金名将岳飞被害,中原内地一些爱国人士因遭朝廷镇压,隐居到东海边(现溱东开庄村)。
-
-
张爱玲
-
-
摘要:
文化需要历经长时间的积淀才能得以保留,我国有文明古国之称,上下五千年泱泱文化,以传统文化渗透人的心魂。各式各样的艺术品类五彩缤纷、包罗万象。在我国民间工艺中,可以看到一切被创造出来的美中都具有一股真挚、朴实的情感力量的存在,这是民间工艺背后的"设计师"们情感的汇聚。
-
-
-
涂少波
-
-
摘要:
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陶瓷绘画是中国艺术史上独特的艺术现象,不仅具有比较丰富的装饰作用,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特色和特有陶瓷文化的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陶瓷绘画中的人物题材的拓展和发展创新,来对陶瓷绘画的工艺进行重点人物领域的探讨,陶瓷绘画通常精美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甚至可以见证不同社会和历史时期的变化。本文旨在深刻探究陶瓷绘画中人物题材的拓展与发展创新,以期揭示当代陶瓷绘画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这对我国传统陶瓷绘画工艺的传承和保护有重要意义。
-
-
川彗子
-
-
摘要:
为扎实推进“文化浙江”建设,浙江省文联于2020年开始实施“浙江省‘五个一批’文艺人才孵化(名家培育)”项目,以壮大我省文艺领军人物队伍。该项目涵盖书法、美术、戏剧、曲艺、民间工艺等5个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的艺术门类,其中省书协从全省遴选15名具有较高造诣的书家作为培育对象,以手口相传、辅导领航、培训研讨、交流互鉴等多种师徒传承式的实践方式,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指导,以期推出一批重学养、重品性的书法篆刻名家。书法家蒋采是其中之一。
-
-
薄跃华
-
-
摘要:
烙画是我国的一种民间工艺,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的先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开创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时至今日,烙画艺术已走过了一段很长很长的路,先辈们用生命书写着一曲又一曲赞歌,传承至郑群老师的时候,已经算是第五代了。我以前不认识郑群老师,郑群老师也不认识我。小的时候,我喜欢玩弄花铁皮制作的泥炉,更喜欢闻那泥炉未点着时浓烟滚滚的味道,且坚持认为有神仙降临。
-
-
姚丹丹
-
-
摘要:
苏北民间手工艺在苏北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其鲜明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分布广泛、风格独特、造型生动,而且积淀着民间艺术文化的根基,但在消费文化背景下的今天,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章通过对苏北民间工艺发展现状的分析,对苏北民间工艺进行时尚化创新设计,并结合时尚化的传播策略使其适应时代和消费文化背景的发展要求,将苏北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继承与发展落到实处。
-
-
董才明
-
-
摘要:
我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民间工艺同样也承载着一些故事。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生活在互联网的大时代下,会忽视民间工艺的发展和传承,对民间工艺的认知存在着偏差。折扇作为人们长期使用的一种日用品,是我国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折扇的使用越来越少,被电风扇、空调等家电所替代。
-
-
邢莉
-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民间工艺是民间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长期来源于民众的生活,使用于民众的生活,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普及性.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了骨角、骨饰、编织、彩陶、漆工艺等民间工艺.必须将人的生物存在与民间艺术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生产工具、家居陈设、日用器具、服饰穿戴都是满足人们生活的直接需要.就民间工艺的本体来说,有其特定的性质、形态、功能及所形成的类别、规格及使用范畴,既显示静止的物态形式,又显示出整体的动态特点,既具有科技含量又具有人文精神等,就民间工艺的审美特征来说,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审美观念,具有求生避邪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
-
-
郑力
- 《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论坛》
| 2014年
-
摘要:
西溪民间工艺是西溪地区的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手工技艺的泛指.西溪民间工艺是工西溪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群众文化、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它产生于民间,传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是广大西溪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建议有关文化职能部门,建立西溪民间工艺资料数据库,重视对是西溪工艺制品和制作工具的征集和收藏,要强化西溪民间工艺的传承工作。
-
-
张建世
- 《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民间工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领域,也是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领域,它涉及了技术、艺术、审美观念以及相关的文化意义、情感,等等.本文先介绍了民族服饰,认为在民族文化的传统中,或者是人们的潜意识中,服饰是一种标志,它明明白白地展现了自己的民族身份。服饰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它与社会等级、性别、族群关系等密切相关,服饰除实用的功能外,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装饰。民间工艺文化包含了技术、艺术与文化。上面主要探讨了文化和艺术,特别强调要将其放在具体的社会语境中来理解。而民间工艺的制作技术情况则大不相同。工艺的技术包括了原料、工具和加工的技术。而工艺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基本的技术和特殊的技术。本文继续分析银器加工的基本技术,民间工艺文化的研究,显然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的性它涉及了技术、艺术、文化三个层面。在以文化为主的研究取向各种意义、观念、情感纠结在一起,艺术、审美作为文化整体的一质中部分,同样与其他的部分纠结在一起,而且强调包括艺术、审美在内的各种意义、观念、情感是内在的,是一种地方性知识。
-
-
黄金发;
程金霞;
易元明
- 《2011年国际工业设计暨第16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客家传统民间工艺的分析与研究,简要的论述了客家地区的制画、剪纸、手扎、竹制、藤棕草编、造纸印刷、皮制、雕刻、陶瓷等工艺.并从生态视阈内对客家传统民间工艺进行传承与保护,提出了数字化保护、高效管理、建立非物质保护基地以及设计客家工艺品等策略,以达到为继承和发展客家传统文化的目的.
-
-
王崇兰;
李晓第
- 《2011年全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暨国际学术论坛》
| 2011年
-
摘要:
多彩的民族民间工艺使人目不暇接,反映着不同民族和地区人民的审美要求,形成了不同的风格.长期的民族习俗,产生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特殊的文化内涵,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乡土芳馨的民间工艺应当被视为是对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包括审美趣味)的继承和恪守,认真地研究、探索,挖掘精神内涵,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
-
-
陈国安
-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建会3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由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主办,贵州省民族研究院、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承办的"中国西南民族学研究会三十年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0月14日至17日在贵阳隆重举行,会议主题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有来自京、川、滇、渝、桂、藏、鄂、湘、粤、闽、青和黔等12省、自治区、市从事民族研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聚集贵阳,一是认真总结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30年来学会工作的经验和学术研究的成果,以及今后的发展;二是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研讨会"对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学者认为:对于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不能停留在某个局限甚至固定的空间和视野里,有学者认为:"长期以夹,人们对城市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对城市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缺乏一种正确的理念。对于民族村寨的开发,有学者认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实质是文化开发,有学者提出以"重构民族主体精神"为主线经过田野调查和研究,凝练出了"五化"的保护模式,有学者提出"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以文化事实体系为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要素。有学者提出:"工业化发展与民族民间工艺技术的传承和产品的开发,是相得益彰,可以相互推动,共生发展的会议承办方还表示,将对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对策建议形成材料,向上级有关部门呈报,以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考甚至直接进入决策层面,让理论思考与现实对接。
-
-
顾浩
- 《2011文化遗产保护及发展国际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在各地众多民间泥塑中,山东苍山县小郭村"五色"泥塑独树一帜.那么,一直到今天,为什么当地艺人们还沿用这种"五色"造型?它的文化根源和意义又何在呢?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苍山民间泥塑的"五色",与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长期被惯用的"五色"系统并非同一概念.苍山民间泥塑的"五色",是一种被生产生活方式所制约而形成的优化式造型选择.由于历史上"游方"生产方式的"因陋就简"所给予制作"简约"性的限制,迫使民间艺人们以极简的五色为基础,优化工艺和造型法则,将"无序"的自然,整合成"有序"的目的性.这反过来,又应验了道家所强调的"少则得,多则惑"的深刻造物哲理.
-
-
武斌
- 《2011年全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暨国际学术论坛》
| 2011年
-
摘要:
云南昭通"版纳地毯"属纯手工编织工艺品,由于其图案内容以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为主要纹样,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与独特的民族风格,又因其生产的主要材料高山绵羊羊毛出产于云南省东北部的昭通市,故以此命名昭通"版纳地毯".从设计到技术,从技术到销售,这无非是产品生产销售的几个重要的环节,而这也恰恰是昭通版纳地毯面临的几个致命的弱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需要人们去努力地实现.面对编织技艺与图案设计逐渐走向衰落的现状,怎么去传承、怎么去发展是面对这些问题的重中之重,而不是一味地去保护,更不是一个口号.因此,不仅要加强并强调有效的对有价值的民间工艺文化的研究及传承保护行为,还要在研究民间工艺文化原生型保护的同时,应考虑其在当代社会存续发展的技术适应性,明确“产(特色工艺艺人、工艺企业)、学(相关专业高校)、研(课题及项目研究)及政府的职能在云南特色民间工艺发展中的定位作用。
-
-
王宏飞
- 《中国设计理论暨首届全国“中国工匠”培育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论述了传统民艺的存在方式与传承方式,以及民艺在农耕社会的积极意义.文章指出,从设计的目的而言,民艺同现代设计一样其目的是为满足大众日常生活所需,因此民艺的精神需要在现代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中得到传承,这其中包括了解生活需求、对材料的理解、精湛的工艺、技艺的传承等方面.工业文化表现出的是一种理性,民艺文化表现出的是一种感性.民艺文化中的感性特质刚好能弥补工业文化的感性不足.因此,在当代社会发展民艺文化、传承民艺精神对现代工业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
-
王宏飞
- 《中国设计理论暨首届全国“中国工匠”培育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论述了传统民艺的存在方式与传承方式,以及民艺在农耕社会的积极意义.文章指出,从设计的目的而言,民艺同现代设计一样其目的是为满足大众日常生活所需,因此民艺的精神需要在现代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中得到传承,这其中包括了解生活需求、对材料的理解、精湛的工艺、技艺的传承等方面.工业文化表现出的是一种理性,民艺文化表现出的是一种感性.民艺文化中的感性特质刚好能弥补工业文化的感性不足.因此,在当代社会发展民艺文化、传承民艺精神对现代工业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