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事司法

民事司法

民事司法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74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77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甘肃政法学院学报、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律适用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十一届青年学术讨论会、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全国法院第二十届学术讨论会等;民事司法的相关文献由17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卫平、王建源、齐树洁等。

民事司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30.1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1.45%

专利文献>

论文:377 占比:68.42%

总计:551篇

民事司法—发文趋势图

民事司法

-研究学者

  • 张卫平
  • 王建源
  • 齐树洁
  • 彭中礼
  • 艾围利
  • 傅郁林
  • 徐肖艺
  • 李晓丽
  • 李永成
  • 王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裕瑶; 李晓宁
    • 摘要: 村规民约作为基层自治的产物,凭借其在乡土社会的权威地位和价值认同以及纠纷解决成本低廉等优势,在处理新型农村社会的民事纠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其在适用民事司法中也存在一定的困境。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和数据分析,试图剖析佛山三水村规民约民事司法适用困境,提出优化村规民约民事司法适用的路径,为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供法学理论支撑。
    • 肖建国
    • 摘要: 2021年10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同年10月2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了《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的内容,其中增设的第16条明确规定:“民事诉讼活动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在线进行的,与线下诉讼活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这是现行《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对在线诉讼的正式回应,标志着在线诉讼正式入法,是积极且值得肯定的规定。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该草案适应了当前中国社会通过网络司法实现网络治理的时代需要。通过网络和司法来进行社会治理,实现网络治理的法治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在决策层提出“互联网+司法”和“科技+司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民事司法程序中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 张卫平; 戴书成
    • 摘要: 2020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步入了发展的新阶段,大批法律规范的颁布、实施,极大地拓展了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广度,在专业性不断提升的同时,多领域、跨学科交叉互动型研究逐渐增多。理论研究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更加强调系统性、体系化思考的重要性,而并不仅局限于具体问题的解决。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过去一些问题研究的侧重点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转变,新的研究重心在不断被发掘,特别是民法典等重要法律规范颁布实施后,如何在诉讼中具体实现是程序法与实体法学者接下来需要共同厘清的重点问题。在此,笔者对2020年度一些值得关注的理论热点问题简要做如下综述,以资回顾。
    • 黄忠
    • 摘要: 司法解释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甚至被认为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仅在民事领域,最高人民法院不仅对一些具体条文作了专门解释,而且对《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分别作了全面解释,蔚为壮观。这些司法解释不但成为了我国民事司法和法学研究中的一个特殊对象,同时也构成了民法典编纂的重要基础之一。
    • 李晓丽
    • 摘要: 区块链技术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并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易篡改和可追溯等特征,其信任价值所带来的公平、正义、效率、透明等系列价值与民事司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所追求的目标高度契合。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固证、采用全自动化智能合约开展民事执行和实行电子民事送达将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民事司法的理想场景。为了防止区块链技术应用碎片化所带来的效果减损和使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民事司法现有的疑点、难点和痛点,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民事司法时既需要保持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完整性,也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先行先试和整体推进。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内部规定,并对现存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内部规定予以修改或废止。
    • 李晓丽
    • 摘要: 区块链技术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并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易篡改和可追溯等特征,其信任价值所带来的公平、正义、效率、透明等系列价值与民事司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所追求的目标高度契合.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固证、采用全自动化智能合约开展民事执行和实行电子民事送达将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民事司法的理想场景.为了防止区块链技术应用碎片化所带来的效果减损和使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民事司法现有的疑点、难点和痛点,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民事司法时既需要保持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完整性,也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先行先试和整体推进.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内部规定,并对现存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内部规定予以修改或废止.
    • 叶克飞
    • 摘要: 站在和平宫大门前,我抬头望向这座建筑。典型的荷兰式红砖墙,高耸的塔楼,外观精美。1907年,这座大楼开始兴建,1913年落成。主要出资方是当年的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意在协力缔造和平。成立于1945年的海牙国际法院就设于此处,它是联合国六大主要机构之一和最主要的司法机关,是主权国家政府间的民事司法裁判机构。很多人知道海牙这座城市,就是因为海牙国际法院。当这个小时候在新闻里听说过无数次的地方真正出现在我眼前时,海牙这座城市便立体起来。
    • 朱雅萌
    • 摘要: 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以下简称《民诉法(修正草案)》)作了说明。本次《民诉法(修正草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提出了总计16处调整的建议。其中,新增条文8条,修改条文8条,较为集中地针对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司法确认程序和独任制适用等相关制度的部分法律条文进行了修改调整。
    • 石春雷
    • 摘要: 日益增加的司法需求与相对稳定的司法资源之间不均衡、不匹配的矛盾始终是束缚我国民事司法制度有序运作的一道枷锁,如何消解二者之间的张力,为不同案件匹配相适应的程序和解决方法,在公正的前提下优化案件处置效益,是当前我国民事司法改革必须面对的一大问题.案件管理是一种分配解纷资源的手段,是实现程序分流的基础和保障.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和理论探讨,我国民事案件管理机制仍存在参与主体缺乏多元性、分流标准不明确、分流操作不规范和分流流程不统一等弊端.未来的民事案件分流改革,需从确立案件管理指导原则、扩充案件分流参与主体、明确案件分流方式与标准、规范案件分流操作流程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健全我国民事案件程序分流管理机制,以有效破解法院"案多人少"的困局.
    • 徐肖艺
    • 摘要: 河南郑州“电梯劝阻吸烟案”从发生伊始便受到社会强烈的关注,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基于不同效果考量作出不同判决,引发对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两者之间关系的重新讨论。一审法院在裁判时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判令劝烟者杨欢给予死者家属补偿,着重考量该案引发的社会效果,意图平息和解决纷争;二审法院从法律因果关系角度否定了一审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合理性,改判并驳回上诉人的全部诉讼请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有“工具论”“分离论”“统一论”三种认识,“统一论”最具合理性,其是通过正确适用法律的方法,实现司法判决确定性和正确性的统一而体现出法律效果。这二者中的正确性保证判决符合社会正义,实现了判决的社会效果,从而确保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