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7683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00篇、会议论文280篇、专利文献170篇;相关期刊1839种,包括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律适用、法制博览等; 相关会议125种,包括江苏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016年会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论坛、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等;民事诉讼的相关文献由7090位作者贡献,包括包冰锋、齐树洁、张卫平等。

民事诉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00 占比:94.27%

会议论文>

论文:280 占比:3.57%

专利文献>

论文:170 占比:2.17%

总计:7850篇

民事诉讼—发文趋势图

民事诉讼

-研究学者

  • 包冰锋
  • 齐树洁
  • 张卫平
  • 汤维建
  • 刘敏
  • 段厚省
  • 毕玉谦
  • 胡军辉
  • 熊跃敏
  • 赵信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 摘要: 最高人民检察院规划民事诉讼监督机制的"精准化"发展导向,旨在以精准监督的理念革新推动民事检察工作深度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民事诉讼精准监督的具体内容是要完善多元化监督格局、四级分工工作格局、民事检察监督程序机制、精准办案工作机制,以补足民事诉讼监督在总体检察格局的发展短板,优化资源配置与实现精准布局.监督对象精准化须坚持法定性与必要性标准的统一、被动监督与能动监督的结合、当事人缠诉风险与法院职权争议风险的规避;监督程序精准化须健全强化繁简分流、公开听证、调查核实程序;监督机制精准化须实现工作机制精准化、保障机制精准化与监督机制智能化.
    • 张洁; 蒋德权
    • 摘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经营重要的生产要素,并对企业的持续经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企业涉入知识产权民事诉讼当中。通过研究知识产权民事诉讼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发现:企业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进行权利救济和激励创新,以此维护和提升持续经营能力;而从专利宣告无效、案件审理周期、赔偿标准提高和诉前保护措施角度分析,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会受到诉讼的不利影响。
    • 刘丹
    • 摘要: 自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行“第一个五年改革纲要”迄今,中国的司法改革已推行20余年。从最初的民事审判方式改进,到近年“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民事诉讼从制度构建到司法程序日益完善和成熟。以“审判为中心”要求将庭审作为整个民事审判活动的制高点和中心,民事诉讼的主要的审理程序、裁判的步骤均在庭审过程中完成。
    • 周胜寒
    • 摘要: 电子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证据类型在民事诉讼中应当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但实践中法院对电子数据证据的运用多持回避态度,这与电子数据自身的局限性密切相关。在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数据的外延和表现形式得到了充分扩充,为电子数据证据的运用提供了强大助力,更适应现代民事诉讼的发展,突破电子数据证据的桎梏,有益于民事诉讼现代化与电子化的发展。
    • 朱永超
    • 摘要: 自2012年电子送达正式规定于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至今已经过了近十个年头。随着今年5月18日《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的颁发,电子送达制度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法院的建设、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脚步越来越深入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也为法院送达制度带来了改革的春风。白驹过隙,历经实践与探索的电子送达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力求总结过往的经验、以更加完善、高效的姿态助力人民法院送达任务的完成。本文总结了我国电子送达方式的实践类型与困境,并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
    • 陈渺渺
    • 摘要: 我国现行的调解制度,立法中规定简单,有关程序性的规定更加稀疏,实践中“调审合一”现象在逐步加深,所谓的调解程序被视为审判程序的附属存在。调解没有独立的针对性程序,具有随意性与不稳定性,从而由此引发出调解中的程序正义问题。为了最终实现实体正义,需要先实现调解中的程序正义,包括独立审判的调解程序的设立、调解员地位的调整、保障程序的安定性三个方面。
    • 江文(译); 李慧(译)
    • 摘要: 美国密歇根州就莫罗湖大坝修复导致下游泥沙淤积问题提起民事诉讼2022年3月1日,美国密歇根州总检察长达纳·内塞尔(Dana Nessel)代表密歇根州环境、大湖泊及能源部(EGLE)和密歇根州自然资源部(DNR),对STS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和易格克里克(Eagle Creek)可再生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提起民事诉讼
    • 李幸幸
    • 摘要: 法律问题专业化是民事审判领域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导致单纯的鉴定人制度难以满足其要求,专家辅助人制度应运而生。但是由于立法本身的模糊或者空白,专家辅助人在功能定位、诉讼地位、权利义务、意见采纳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该制度应有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专家辅助人制度进行全方位解读,分析当前立法规定及司法运行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提出完善建议,助力该制度更好发展。
    • 王勇; 吴文月
    • 摘要: 2001年我国建立了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这对维护民事诉讼司法公正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多年的实践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疏于对专家辅助人资质及其质证意见的审查判断,专家意见采纳率不高,专家辅助人诉讼地位边缘化。对此,应从严格规定并综合审查专家辅助人资质条件、改进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的程序、建构对应的权责分配体系、确立专家辅助人诉讼地位及意见证据效力等方面加以改革完善。
    • 郑帅
    • 摘要: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信息成为司法领域无法绕开的话题,其具备的客观、多样、复合等特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法律的改变和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修订)将数据信息列为证据的一种,称为电子证据。电子证据在证据体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电子证据的搜集、提供、审查带来的问题也日渐显现,通过分析当前民事诉讼案件中电子证据应用情况,探究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未来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电子证据作用提出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