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次级代谢

次级代谢

次级代谢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篇,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学、植物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336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菌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纪念中国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2012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十三五”茶科技与产业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等;次级代谢的相关文献由613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坤来、王斌、赵玉勤等。

次级代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5 占比:0.82%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0336 占比:99.15%

总计:10425篇

次级代谢—发文趋势图

次级代谢

-研究学者

  • 孙坤来
  • 王斌
  • 赵玉勤
  • 陈荫
  • 元英进
  • 初学梅
  • 史冠莹
  • 张乐
  • 张译文
  • 杨慧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陈捷教授团队于2022年1月在《Chemosphe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Role of cytochrome P450 genes of Trichoderma atroviride T23 on the resistance and degradation of dichlorvos”。该研究在深绿木霉T23中发现有机磷农药水解酶基因TaPon1-like之后,进一步克隆到降解和耐受敌敌畏降解相关的39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其中与初级代谢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有4个,与次级代谢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有14个,与外源性物质代谢相关的P450基因有21个。
    • 颜华; 赵康康; 张媛; 陈欢; 郝鹏泽; 贾良辉
    • 摘要: 为揭示密旋链霉菌Act12(Streptomycespactum)中全局调控因子AdpA-s和途径特异调控因子LuxR-2306对寡霉素合成的影响,构建了AdpA-s和LuxR-2306的阻断突变株和高表达菌株,采用滤纸片法检验了发酵液对苹果腐烂菌(Valsamali)的抑生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寡霉素的产量,通过定量PCR分析AdpA-s、LuxR-2306转录水平与寡霉素合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表达突变株AdpA-s HE和LuxR-2306 HE对苹果腐烂菌的抑生能力显著增强;而基因阻断突变株Spa LuxR-2306不再对苹果腐烂菌的生长具有抑制效果.AdpA-s HE和LuxR-2306 HE发酵液中寡霉素产量分别提高了1.8和1.9倍;Spa LuxR-2306中完全检测不到寡霉素的存在.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LuxR-2306的转录水平与寡霉素生物合成核心酶的转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AdpA-s高表达突变株中LuxR-2306的转录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表明:LuxR-2306为寡霉素生物合成的途径特异性正调控因子,可以通过正调控寡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核心酶的转录,进而促进寡霉素的合成.而全局性调控因子AdpA-s可能通过对LuxR-2306的转录调控,间接影响寡霉素的生物合成,后续实验将对此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此研究为后续对生防菌Act12中次级代谢的调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戴利铭; 李岚岚; 刘一贤; 施玉萍; 蔡志英
    • 摘要: [背景]解淀粉芽孢杆菌BS-3是从健康橡胶树树根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对真菌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内生细菌,有作为生物农药的潜力.[目的]解析菌株BS-3的基因组序列信息,以深入研究该菌株防病促生机制及挖掘次级代谢产物基因资源.[方法]采用第二代BGISEQ与第三代PacBio平台相结合的测序技术,对生防菌BS-3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组装、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共线性分析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等.[结果]BS-3全基因组大小为3 870 130bp,平均GC含量为46.88%,共编码4 161个基因;含有92个tRNA基因、28个rRNA、10个sRNA;含有122个串联重复序列、98个小卫星DNA、2个微卫星.在COG、GO、KEGG、NR和Swiss-Prot数据库分别注释到基因2 875、2 620、1 885、4 040和3 328个.同时,预测到BS-3中有10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编码表面活性素、丰原素、多烯类、儿茶酚型嗜铁素等抑菌物质.基因组测序数据提交至NCBI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CP060384.[结论]为基因组层面上解析菌株BS-3具有良好防病效果的内在原因提供基础数据,为深入了解解淀粉芽孢杆菌次级代谢合成途径提供参考信息,对菌株BS-3后续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李鸿宇; 霍春红; 李倩; 王晗; 王际辉; 王亮
    • 摘要: 虫草素是药用真菌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理活性.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参与丝状真菌的次级代谢调控,然而在蛹虫草虫草素代谢中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蛹虫草深层液体发酵体系为研究对象,添加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状态,考察其对虫草素代谢的影响.添加3.0g/L GSH,发酵20d虫草素产量达到(439.69±12.43)mg/L,较无添加对照组提高471.24%,同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力提高414.82%;基因表达分析显示,添加GSH后虫草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Cns1和Cns2表达显著上调,发酵第15天其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540.67倍和25.81倍.研究结果初步证实,氧化应激参与蛹虫草中虫草素代谢调控.
    • 张宗源; 潘梦诗; 郭文阳; 岳丹丹; 张英涛; 亓兰达
    • 摘要: 真菌次级代谢物丰富多样,在农业、食品工业、医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发现的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物也大多来源于真菌,因此真菌次级代谢调控一直是研究热点.光是真菌生长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在细胞发育和代谢合成调控中有着重要影响.真菌通过光敏蛋白将光信号转化为生物信号,进而调控真菌生长和次级代谢,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对近年真菌光生物学研究进行概述,并按照次级代谢物结构生物合成的角度分析了光对真菌天然活性物质合成的影响,并从表观遗传调控、全局性调控和途径特异性调控3个层级阐述光对真菌次级代谢分子调控机制,最后对现存问题以及应用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
    • 杨柳; 台武; 梅璐; 周悦
    • 摘要: 文章通过黑附球菌YL01深层发酵产生胞外黄色素并对黄色素的合成途径进行研究,分析了碳源种类、甘油质量浓度对生物量和产黄色素能力的影响,通过添加次级代谢途径抑制剂来确定黄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并通过添加前体物质对黄色素可能合成途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甘油为碳源时可显著提高黑附球菌YL01黄色素的产量,当甘油添加量为20 g/L时,黄色素的产量最高,为15.77 U/mL;莽草酸途径抑制剂三甲胺能够显著降低黄色素的产量;添加莽草酸途径前体物质酪氨酸和苯丙氨酸能促进黄色素合成,酪氨酸浓度为6.0 mmol/L时单位菌体黄色素产量增加88.90%,苯丙氨酸浓度为3.0 mmol/L时单位菌体黄色素产量增加107.83%;黑附球菌YL01胞外黄色素的合成经由莽草酸代谢途径,甘油可促进前体物质合成,从而提高了黄色素产量.
    • 薛正莲; 王珊; 孙俊峰; 王芳; 周健
    • 摘要: 链霉菌是一类具有复杂的形态分化周期和强大的次级代谢能力的高GC含量的放线菌,能够利用其初级代谢产生的前体化合物和能量,合成多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农业、食品、畜牧业、工业以及医药研究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链霉菌的形态分化后期常常伴随着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并且两者都受到复杂的网络调控;同时链霉菌的形态对次级代谢产物的产量和种类造成很大影响.对链霉菌生长周期的全面理解将加深对链霉菌形态分化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关系的认识.本文将对链霉菌的形态分化过程、形态分化和抗生素合成两者共同的调控因子以及链霉菌形态与抗生素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这将有助于理解抗生素的合成过程,也将会在缩短发酵周期、构建高产工程菌株、新型杀菌剂的研发以及新型抗生素的合成等方面给予我们启发.
    • 赵敏洁; 刘必扬; 张少冰; 刘勇男; 刘高强
    • 摘要: 光调控真菌的生长发育和代谢产物合成,是大多数食用菌子实体分化必不可少的环境因子.蛹虫草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食用真菌,光因素对蛹虫草的分生孢子数量、生长速率、子实体发育、昼夜节律以及次级代谢产物虫草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均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基于蛹虫草全基因组的解析和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已鉴定出7种光受体,white collar-1 (WC-1)、WC-2、Drosophila-Arabidopsis-Synechocystis-human type cryptochromes (CRY-DASH)、CRY-2、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光裂合酶(cyclobutane pyrimidine dimer,CPD)、VIVID (VVD)和光敏色素(phytochrome,PHY).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上述光受体的蛋白结构特征,全面阐述了光受体介导光信号调控蛹虫草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等方面的分子机制,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为深入研究蛹虫草光受体的具体功能和相关机制提供参考.
    • 孙杰; 沈敏; 吴恬菲; 伦永志
    • 摘要: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UM1785是从潜在多重耐药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乳酸菌,为了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解析基因组序列信息及功能.利用Illumina HiSeq平台对植物乳杆菌PUM178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组装及其后续的功能注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致病性及分子进化分析.植物乳杆菌PUM1785基因组全长3128032 bp,GC含量44.56%;基因组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碳水化合物代谢能力以及强抑菌和耐受活性,毒力因子主要表现为黏附和抵抗宿主免疫防御系统作用,属无致病性的毒力减弱型菌株.植物乳杆菌PUM1785能够黏附于宿主细胞,产生抗性蛋白和毒力因子,保护自身不受机体免疫防御的清除和破坏,能够在肠道内稳定定殖,适合作为微生态制剂或功能性食品生产菌株.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