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4学术年会
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4学术年会

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4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14-12

主办单位:;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

会议文集: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妊娠期营养对后代肠道发育及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149.2±7.9kg)、日龄(254±10d)及体况相近的LY初产母猪33头,随机分到三个处理组.其中对照组母猪在妊娠前期(妊娠1~30天)的营养摄入量为1.0M(M:维持需要),妊娠中、后期营养摄入量则为1.2M和1.5M.营养限饲组和营养过量组母猪妊娠期的营养摄入量分别是对照组的0.75和1.5倍.结果发现:母猪妊娠期营养过量导致新生及断奶仔猪体重、小肠相对重及单位小肠重、新生仔猪空肠乳糖酶活性、新生及断奶仔猪空肠SGLT1,GLUT2和PEPT1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母猪妊娠期营养限饲则造成新生及断奶仔猪体重、新生仔猪小肠相对重量及空肠、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P<0.05),空肠乳糖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知:本试验条件下,母猪妊娠期供给1.5倍NRC(1998)维持营养需要水平显著提高了后代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而0.75倍维持营养需要则导致后代出生时肠道发育受损,但哺乳期结束时肠道发育恢复正常。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酵母细胞壁(yeast cell wall,YCW)对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80头体况相近的PIC妊娠母猪(3~6胎),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母猪饲喂基础饲粮,YCW组母猪饲喂基础饲粮并添加0.2%YCW.试验时间从妊娠第1天至分娩并持续到哺乳期第21天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YCW显著降低了母猪死胎数量(P<0.05)和宫内生长迟缓仔猪发生率(P=0.01),仔猪断奶体重和仔猪体增重均有改善的趋势(P<0.10).YCW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均有提高(P=0.05),显著提高了母猪哺乳第10天乳中乳蛋白(P<0.05)、非脂固形物(P<0.05)和乳糖(P=0.01)含量;YCW组母猪哺乳第21天乳中乳糖含量仍然有提高的趋势(P=0.08).饲粮中添加YCW并没有显著影响妊娠母猪分娩时血清和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了母猪胎儿胎盘中Toll样受体-2和白细胞介素-1β基因表达量(P=0.05),且YCW组母猪胎儿胎盘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基因表达量有降低的趋势(P=0.10).因此,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饲粮中添加YCW能显著降低母猪死胎和宫内生长迟缓仔猪发生率,这可能与YCW改善母猪胎儿胎盘先天性免疫力有关;同时,妊娠期和哺乳期饲粮中添加YCW还能通过改善母猪乳成分,提高哺乳期仔猪生长性能。
  • 摘要:为了解饲料及其原料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及耐药情况,为沙门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特针对饲料及其原料开展沙门氏菌污染情况及耐药情况筛查.试验共收集饲料及原料样品707份,参照GB/T 13091-2002饲料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分离株以API 2.0E鉴定试剂盒确认;后参照GB 4789.4-2010进行血清分型,并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分离株耐药情况.结果表明,共检出阳性样品56份,阳性率为7.9%,其中52份为动物性原料;经血清分型得到阿贡纳沙门氏菌(Agona)5株,阿贡纳沙门氏菌Ⅱ(AgonaⅡ)1株,博内茅斯(Bournemouth)1株和摩科拉(Mokola)1株,其余菌株因血清种类有限,仅分型至群,未能进一步分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沙门氏菌耐药率比人源和动物源性沙门氏菌低,但仍分离到13重耐药株1株,4重耐药株2株,3重耐药株9株,2重耐药株12株,且各菌株耐药谱不同.饲料及其原料中沙门氏菌检出率和耐药性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个别菌株耐药情况严重的现象,有必要继续加大、加强针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力度。
  • 摘要:目的:为了确定DL-蛋氨酸(简称蛋氨酸)及L-半胱氨酸(简称半胱氨酸)在獭兔饲粮中的最优添加量,并了解他们对生产性能影响的相互间关系。 方法:选择同天出生仔兔315只,以窝为分组单位,随机分为7个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含胱氨酸0.23,蛋氨酸0.24)和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5%和0.4%蛋氨酸及0.1%、0.25%和0.4%半胱氨酸饲粮,,饲养周期为从出生到151日龄,通过对生长性能及被毛发育性能相关指标测定分析。 结果:结果表明:两种含硫氨基酸的添加量越大,终末体重和日增重越大,组内差异不显著(P>0.05),0.25%与0.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曲线拟舍分析,添加量仅改变最大生长速度,对成年体重的影响不大,对生长发育均以0.25最优.对被毛发育的影响上,半胱氨酸0.25%对提高毛密度和促进换毛完成表现最好,但与0.4%差异不显著(P>0.05),蛋氨酸以0.4%效果最好,但与0.25%差异不显著(P>0.05),所以对于獭兔被毛发育,两种含硫氨基酸均以0.25%添加量为最优.但两种含硫氨基酸的添加水平内,均未提高被毛品质达到感官分级的显著性水准(P>0.05)。 结论:结果说明,蛋氨酸与半胱氨酸对生长与被毛发育均具有促进作用,以0.25%添加量最优,而且促进效果几乎同等,等量半胱氨酸可以完全代替蛋氨酸对獭兔生长及被毛发育的限制性作用。
  • 摘要:禾本科草在可持续农业发展、城市绿化、生态保护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国外牧草及草坪草育种研究也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在以优异基因型品种间杂交培育的综合品种为主的常规育种方法基础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为核心的新育种技术的发展很好的补充了传统育种方法的不足.但是与主要农作物相比,牧草及草坪草育种研究方法尚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就现代生物技术在国外牧草遗传育种中的方法、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国外在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管理、利用上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在种质资源的收集的基础上,开展了遗传育种基础理论研究和新品种选育研究。在新品种选育方面,通过表型鉴定、选择和杂交等传统育种方法已有较长的历史,并将继续在牧草育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牧草作物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其中转基因及其基因组学技术成为分子育种和传统育种程序的连接纽带。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目的基因在转录组和代谢水平上的功能进行研究,将为牧草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思路。
  • 摘要:目的:为SSR标记技术辅助多花黑麦草品种DUS测试和品种鉴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单株和混合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利用SSR标记进行多花黑麦草品种鉴定分析。 结果:利用13-07A,12-10F和15-08C引物对6个多花黑麦草品种进行30株单株和30株混合取样对比性分析表明,单株扩增中出现频率在40%及以上的条带则会在混合样本中出现;3组混合取样结果表明,2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43条清晰可辨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7条,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88.81%,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5-11,平均为7.15条,平均多态性条带为6.35条,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71;6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755~0.7552,在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15时可以将6个多花黑麦草品种划分为三大类;20对引物中有9对引物可以直接进行6个品种的鉴定,而其余的引物只能鉴别其中的3个或4个,则可以通过不同引物的组合提高鉴别能力。 结论:相对于单株取样法,采用混合取样法进行品种鉴定更为有效;筛选获得20对SSR引物采用有效组合法可以提高鉴别能力。
  • 摘要:本研究应用SCoT标记对32个鸭茅品种(包括国内栽培驯化品种和国外引进品种)进行研究,为揭示鸭茅栽培驯化品种与引进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差异和鸭茅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从80个SCoT引物中筛选出22个条带清晰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30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45条,多态性比率(PPB)为79.5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条带数为11.14条;2)栽培驯化品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242,引进品种平均遗传距离为0.1952,且引进品种在多态性条带(NPB),多态性比率(PPB),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指数(Ⅰ)等水平都高于栽培驯化品种,表明栽培驯化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引进品种;3)AMOVA显示存在于栽培驯化品种和引进品种两类群之间和之内的遗传变异分别为16.32%和83.68%,更多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类群内;4)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供试32个鸭茅品种主要聚为6大类,国内栽培驯化品种聚为类群Ⅰ,国外引进品种分别聚为其他几个类群。
  • 摘要:鸭茅系世界著名多年生冷季型优质牧草,在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系统地探明我国鸭茅品种(系)在表型水平上的多态性及变异规律,本研究对我国鸭茅8个品种和1个新品系单株的物候期、抗锈病能力、越夏率、生长速度、鲜干草产量、鲜干草茎叶比、鲜干比、分蘖数、植物学表型性状及DUS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各鸭茅品种(系)生育期、抗锈病能力、越夏率、生长速度、生产性能差异明显,以‘02-116’新品系表现较为突出;2)供试12个表型性状在品种(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变异系数变幅为21.64%(倒二叶长度)~106.20%(穗叶距),穗叶距、株高、茎上部节间长度、倒二叶宽度、株幅等性状与鸭茅产量显著相关;3)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8.225%,鸭茅植株株型的形成和生长速度的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由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株高、穗叶距等共同决定;4)各品种(系)在7个供试DUS性状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群体差异;5)品系‘02-116’与品种‘川东’、‘古蔺’等在主要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
  • 摘要:以两个耐旱型不同的鸭茅品种(系)(敏感型"01998"和耐旱型"宝兴")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分析不同土壤干旱胁迫对鸭茅幼苗根系形态、生理特性以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鸭茅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和抗旱阈值.结果表明,土壤干旱胁迫初期,2个鸭茅材料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生理指标净光合速率(Pn)、叶片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呈稳定下降趋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和时间的延长,胞间CO2浓度(Ci)却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其它5个指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但抗旱型材料"宝兴"的多个光合生理指标下降趋势明显低于敏感型材料"01998";细胞质膜相对透性(EL)、根系活力和数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升高,其中根系活力和数目在土壤含水率从70%(CK)降到30%时,幼根系活力和数量率逐渐上升,均高于对照达到最大值,随着土壤含水量的继续降低,根系活力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干旱胁迫降低了2个鸭茅材料幼苗的单株叶面积,以及"01998"的根系、地上部和植株生物量,而对"宝兴"无显著影响.因此,水分胁迫下,耐旱型材料可以通过提高根系活力、保持较高的根系生长量,增强根系吸水能力,进而维持较高的光合面积和光合速率,缓解干旱对生长的抑制.通过比较不同抗旱型鸭茅干旱处理结果,鸭茅沙壤土相对含水量最好控制在40%~50%,才能促进幼苗的健壮生长。
  • 摘要:以抽穗期"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ns L.cv.chuancao no.2)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探讨老芒麦青贮原料在含水量分别为为64.12%和57.48%下添加青宝Ⅱ号(FS)、乳酸菌制剂Ⅰ(LABⅠ)、乳酸菌制剂Ⅱ(LABⅡ)、丙酸(PAT)、甲酸钠(SF)等5种添加剂后的青贮效果.结果表明:各添加剂处理的pH值显著低于对照(P<0.05);当含水量为64.12%时,除SF处理外,各添加剂处理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LABⅠ和LABⅡ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LABⅠ处理的氨态氮/总氮比值最低;当含水量为57.48%时,SF处理的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LABⅠ处理的乙酸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各含水率下的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LABⅡ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降低含水量能够改善老芒麦青贮饲料的品质,不同添加剂的青贮效果不同,LABⅠ添加剂处理的青贮品质最佳。
  • 摘要:利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 cv.Qinghai No.1)、青海甜燕麦(Avena sativa cv.Qinghai)、黑麦(Secale cereal)、多花黑麦草(特高)(Lolium multiflorum cv.Tetragold)、多花黑麦草(长江2号)(Lolium multiflomm cv.Changjiang No.2)5个牧草品种叶片上的SPAD值,发现青海甜燕麦和青引1号燕麦的SPAD值显著高于黑麦和2个多花黑麦草品种(P<0.05);同一叶片上的SPAD值都表现出叶尖部>叶中部>叶基部的特点;叶中部的SPAD值更接近平均值,且数据稳定,可以作为试验牧草SPAD值测定的适宜部位。
  • 摘要:为探明菊苣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种植材料的表型变异特征及其原因,通过变异系数、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对80份菊苣属材料表型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菊苣种质资源的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的变异,3级生殖枝数变异幅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1.11%;2)菊苣形态学特征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叶片宽大类型的菊苣种质,植株高、生殖枝多、茎秆粗壮,但单个花序小花数少;3)聚类分析表明,不同菊苣种质资源可划分为3个形态类型,即窄叶匍匐型、中等宽叶直立型和阔叶直立型;4)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材料间和类型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叶片大小、株高和小花数、小花直径。
  • 摘要:为了考量高菜粕水平日粮对肉牛生理及免疫情况影响,研究育肥后血液及肌肉组织中GLS的残留情况.试验仅以肉牛短期育肥阶段作为模型,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选取平均体重为(331.95±40.88)kg的20头蜀宣花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分别饲喂4个菜粕水平的[0(对照组)、30%、60%、90%]的精料.结果表明:(1)30%菜粕组育肥牛具有最高的日增重(1.44kg/d)和最低的料重比(5.63);(2)蛋白质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与菜粕添加量呈负相关,且均在60%菜粕组出现显著下降(P<0.05);(3)3个菜粕组肉牛血液及肌肉的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但均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且均与菜粕替代量成正相关;(4)综合考虑日增重、料重比、育肥牛生理状况及胴体制品中GLS的残留状况,菜粕代替豆粕饲喂育肥牛的合理比例为30%。
  • 摘要:本试验旨在考察饲粮中添加酵母蛋白(Yeast-derived protein,YP)替代血浆蛋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糖脂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体重(7.35±0.50kg)和日龄(28±2d)相近的PIC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处理1饲喂基础饲粮,处理2为含4%SDPP饲粮,处理3为含2%SDPP和2%YP的饲粮,处理4为含4%YP饲粮,试验期28天.结果表明;试验第1周,处理2和3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处理4组(P<0.05),且处理2组仔猪ADFI显著高于处理1(P<0.05),同时处理3组仔猪ADG显著高于处理1(P<0.05).试验全期,处理2组仔猪ADFI显著高于处理1(P<0.05),且处理1仔猪血清尿素氮和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处理2组仔猪断奶后7天和28天血清IgG浓度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而处理4组仔猪断奶后7天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处理1和处理3组(P<0.05),同时血清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酵母蛋白部分替代血浆蛋白可通过改善机体代谢和免疫反应来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仔猪断奶应激.因此,饲粮中酵母蛋白部分替代血浆蛋白能改善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代谢,且可能缓解仔猪断奶应激。
  • 摘要:试验选用60头初始体重为(88.16±8.03kg)DLY育肥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采用2×2因子设计.试验日粮包括2个消化能水平(14.22MJ/kg:正常组和16.21MJ/kg:高能组,以10%椰子油替代10%玉米淀粉)和2个精氨酸添加水平(0%和1%).结果表明:(1)添加10%椰子油提高饲粮消化能水平降低了猪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和饲料增重比(P<0.01);添加精氨酸对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饲粮能量水平和添加精氨酸对猪的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3)添加10%椰子油提高饲粮消化能水平提高猪背最长肌剪切力(P<0.01),降低肌内脂肪含量(32.39%,P>0.05);在高能组饲粮中添加精氨酸提高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51.33%(P>0.05),降低肌肉剪切力(P<0.01),而在正常组饲粮中添加精氨酸对内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能量水平和添加精氨酸对肌肉剪切力的影响有交互作用趋势(P=0.061).由此可见,育肥后期饲粮添加椰子油提高消化能浓度,能显著改善饲料利用率,但不利于猪肌内脂肪的沉积,提高肌肉剪切力,而在高能量饲粮中添加精氨酸则有助于提高肌内脂肪含量,降低剪切力,改善肉质。
  • 摘要:为探讨不同营养条件下齐卡新西兰兔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利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对3种营养条件下每组20窝共计60窝齐卡新西兰兔0~12周龄的体重生长数据进行了曲线拟合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模拟不同营养条件下齐卡新西兰兔的生长曲线,但Gompertz模型拟合效果更佳;进一步分析表明,A组营养条件下兔的拐点周龄(6.37周)低于B组(7.07周)和C(6.80周)组,早期生长速度最快,表明其更适宜齐卡新西兰兔的营养需求。
  • 摘要:本研究选用40周龄大恒S07品系产蛋母鸡20只进行群体代谢实验,确定肉种鸡产蛋中期对玉米豆型日粮的饲料利用率.结果表明,此阶段的产蛋母鸡的干物质表观代谢率为65.5%,粗蛋白表现代谢率为79.22%,钙表观代谢率为26.5%,磷表观代谢率为18.3%。钙、磷的排出量大,说明产蛋母鸡摄入的钙、磷可能过多,可以考虑适当降低钙磷的添加量。
  • 摘要:养猪生产中后备母猪年更新率高达40% ~50%,哺乳母猪断奶后情期启动失败被淘汰比例占30%~40%,50%的母猪终身仅提供30~40头断奶仔猪就被淘汰,给养猪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大量研究表明,下丘脑Kisspeptin信号系统在调控雌性动物情期启动和卵泡发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猪的情期启动只有在营养充足、机体处于合成代谢时才能发生和维持.营养是推动后备母猪由生长向繁殖转换,或断奶母猪由泌乳向繁殖转换的物质基础.本文提出了营养调控母猪情期启动的理论假设,综述了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D3和部分矿物元素对机体代谢和下丘脑Kisspeptin信号的影响及其在调控母猪情期启动方面的分子机制。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疫苗的生长猪饲粮中添加苏氨酸和色氨酸对其免疫反应的影响.选取20头生长阶段阉公猪(长白×约克),随机分到四个处理组.于疫苗接种后0、7、14、21、28、35和49天收集猪血清(接种当天为0天),疫苗接种后49天屠宰取样.结果发现,饲粮中添加苏氨酸和色氨酸有增加猪只体重和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1).PRRS疫苗可提高生长猪血清中PRRS病毒特异性抗体、血清病毒中和抗体、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β的浓度(P<0.05).并且,接种PRRS疫苗后,苏氨酸和色氨酸添加组仔猪淋巴结TLR-3和TLR-7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显微观察发现苏氨酸和色氨酸饲粮缓解了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疫苗接种所带来的肺部损伤.结论,饲粮中添加苏氨酸和色氨酸能提高生长猪生产性能,其原因可能是苏氨酸和色氨酸饲粮提高了仔猪免疫反应且缓解了肺部损伤。
  • 摘要:在本研究中,使用SD大鼠模型评估了用丁酸钠代替膳食纤维在高脂日粮中对妊娠期母鼠生殖系统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八十只未交配的雌性SD大鼠,分为四个处理组分别是(1)控制饮食组(C组,(2)高脂高纤维组(HF)(3)高脂+5%丁酸钠替代组(SB)(4) HF组+分别在妊娠第8、10、12、14、16天时对雌性大鼠腹腔注射α氰基-4羟基肉桂酸组(CHC).SB与纤维同样可以有利于提高胎儿数量和减少流产率;然而,HF组母鼠的血清、胎盘以及胎儿的抗氧化能力均高于SB组.相比之下,腹腔注射CHC显著降低了母鼠的繁殖能力和抗氧化能力.补充膳食纤维和丁酸钠主要的不同在于对抗氧化相关基因和养分转运基因表达的影响.总之,我们的数据表明,丁酸钠和膳食纤维均显示出对繁殖性能有类似的影响,但是丁酸钠不能完全取代膳食纤维对饲喂高脂日粮母鼠体内氧化还原调控能力,而且丁酸钠对后代新陈代谢和健康的影响与膳食纤维明显不同。
  • 摘要:本文以新鲜牦牛骨为原料,采用中国传统常压吊汤工艺与高压工艺生产牦牛骨浓缩汤.通过多项理化指标、感官评价对两种不同工艺所得的牦牛骨浓缩汤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高压煮制浓缩骨汤的固形物含量、粗蛋白含量略高于常压处理(P<0.05);而其它理化指标,如氨基酸态氮、蛋白质水解指数、游离氨基酸含量、胶原蛋白含量等,常压煮制均显著高于高压煮制(P<0.05);常压煮制骨汤中共检测到了15种挥发性成分,而高压处理仅检出了10种,常压与高压综合感官评价得分分别为23.92与21.06,常压显著优于高压煮制工艺(P<0.05)。
  • 摘要:甲氧苄啶(TMP)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菌药,TMP在水中几乎不溶,生物利用率较差.为了提高TMP在水中的溶解性,本文以β-环糊精(β-CD)为载体,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甲氧苄啶包合物.通过对样品溶解度、样品与SMM-Na的水溶性考察以及采用紫外吸收、差热扫描分析(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结构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TMP制成包合物之后,溶解度可达5.26mg/mL,溶液澄清透明;TMP包合物的紫外吸收与原料保持一致,表明TMP与载体之间属于物理结合;差热扫描分析(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TMP包合物以分子形式存在,增大了比表面积,使得溶解度和溶出度均显著增加。
  • 摘要:为重树老百姓对肉食品消费信心,确保肉食品质量安全,除了加强执法监管,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外,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物联网技术的介入,对生猪等动物佩戴(或植入)专用溯源耳标(标识),通过对饲养管理、疫病预防、出栏补栏、疫病死亡、屠宰加工、疫病检疫、商超流通等活动情况实时录入管理系统,不仅可实现养殖业主对生产管理状态的网上远程了解、生产指令下达等具体的生产性安排,政府监管部门也可以方便地实时网上查询养殖场疫病预防、疫病死亡、出栏补栏、检疫报检、屠宰流通等环节的监管情况,实现全程无缝监控和可追溯,确保生猪等动物性食品安全,为肉食品放心消费保驾护航。
  • 摘要:概述了甘孜牧区及草原畜牧业,指出制约甘孜牧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草地生态先天脆弱,退化十分严重;二是生产方式传统落后,现代畜牧产业培育艰难;三是机制体制制约明显,畜牧业投入严重不足.提出了加快甘孜牧区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理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机制,建立适合本州牧区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机制;二是大力推进草原畜牧业改革,探索试点草场流转,大力培育新型畜牧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职业牧民等新型牧业经营主体;三是培植牧业龙头企业,构建综合利用、梯级增值的产业格局;四是进一步研究和争取草原生态政策,及时开展牧区生态功能区划,全面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加强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牧区草原生态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强化草原监督管理;五是加快构建牧区生态畜牧产业,开展牧区畜牧产业发展综合试点示范,探索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六是加快牧区二三产业发展,推动牧区人口转移,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 摘要:近年来,德阳市畜禽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针对德阳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存在的养殖布局不合理,治污设施不完善,治污经费难筹措,相关政策不配套等问题,提出了制定污染治理规划、出台污染治理政策、巩固河道禁养成效、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明确部门工作职责等建议,以期对德阳市政府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和政策有所启迪。
  • 摘要:作为全国畜牧业大省,四川奶牛业的健康发展会对西部乃至全国奶牛业发展起到引领、带动和促进的作用.本文从四川牛奶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奶牛饲养规模情况和奶牛不同规模饲养成本收益比较等三方面对四川奶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制约四川奶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加快奶源基地建设,推动奶牛产业化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奶牛品种改良,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等发展对策,以期为四川奶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 摘要:牦牛适时出栏技术研究在保护草原生态,提高牧民经济效益上有显著作用.为了评估适时出栏带来的准确经济效益.试验在前期大量生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川西北地区牦牛养殖规模,饲料资源情况和牛群资源现状,计算适时出栏和传统放牧模式下,牦牛的饲料成本投入,分析比较不同牦牛饲养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牦牛饲养按5年为一个周期计算的情况下,适时出栏模式条件下3.5岁活体重273Kg,比传统放牧方式增重48.59Kg,提前2岁达到出栏体重,头平增收1063.4元。
  • 摘要:为了研究白藏羊的生理生化指标随季节性变化的规律,试验以饲养于四川省红原地区的白藏羊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四个季度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白藏羊四季的呼吸变化范围为(32.74±21.33)~(49.96±17.62)次/min,体温的变化范围为(39.27±1.05)~(39.73±0.31)°C,心率的变化范围为(88.75±8.32)~(104.63±10.39)次/min;2)WBC、MCV、MCH和MCHC等指标以春、夏两季极显著高于秋、冬季节,RBC、HCT和RDW-CV等指标以春夏极显著低于秋冬季节,HGB和PLT等指标在季节间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季节性变化;3)AST、TP、ALB、GLO和LDH等指标在夏秋季节相对高于春、冬季节,PCHE、GLU、CHOL和CA等指标是夏秋季节相对高于冬春季节,ALT和ALP等指标以春秋季节值相对较高。
  • 摘要:黄曲霉是一种常见的霉菌,其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是公认的致癌物质.文章综述了黄曲霉菌次级代谢的分子机制,包括环境反应机制(应激反应途径、群体感应和G蛋白信号通路等),并介绍了转录调控单元Velvet Complex的功能和用分子生物技术消除黄曲霉菌毒素对人类危害的可能.如:促进囊泡与液泡的融合即可阻断AFT的合成乃至转运释放;找到一种能够激活与氧化胁迫反应相关的转录因子hsf-2的除菌剂,这样可以延迟关键基因af1R和norA的转录。如β-葡聚糖。这类去毒方法的优点是高效、彻底。但目前仍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 摘要:将96头断奶1周杜×长×大仔猪(35日龄)随机分成4组,每组24头,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进行28天试验.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设计,共设4个处理,包括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基础日粮相同,对照组为不添加酸化剂的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分别为添加0.10%、0.15%和0.20%复合酸化剂的基础日粮.结果表明:添加0.15%和0.20%复合酸化剂均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小肠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及盲肠乳酸杆菌数量,降低胃内容物pH,以添加0.15%复合酸化剂最好,添加0.15%复合酸化剂还能显著降低料肉比和盲肠大肠杆菌数量。
  • 摘要:本文调查了四川某企业发酵构树叶养猪现状,分析了构树叶发酵前后的养分含量、肥育猪饲料的营养组成、构树叶养猪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45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 )》对照检查,使发酵所用微生物种类合符国家规定。若不合符国家规定,应在“目录”范围内进行菌种或菌种组合筛选。加大科研投人,开展基础研究,对发酵构树叶的营养价值、抗营养因子及其降解产物含量、饲用安全性等进行评估,力争早日将发酵构树叶纳人《饲料原料目录》。广泛开展应用研究,探寻发酵构树叶在不同生理、生长阶段猪饲粮中的适宜用量及其对猪肉产品品质的影响,为科学合理利用构树叶资源、提高养猪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数据与应用指南。
  • 摘要:本试验研究蛋氨酸硒对大恒肉种鸡繁殖性能的影响.将500只32周龄大恒肉种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粮为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为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25、0.40和0.55mg/kg蛋氨酸硒来源的硒,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对照组入孵蛋受精率显著低于0.40mg/kg硒组(P<0.05),极显著低于0.10mg/kg(P<0.01)和0.25mg/kg硒组(P<0.01);对照组入孵蛋孵化率极显著低于0.10mg/kg(P<0.01)和0.25mg/kg硒组(P<0.01);对照组和0.40mg/kg硒组受精蛋孵化率显著低于0.10mg/kg硒组(P<0.05).2)0.10mg/kg硒组血浆孕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40mg/kg硒组(P<0.05);0.10mg/kg硒组种蛋哈氏单位显著高于0.55mg/kg硒组(P<0.05).3)各处理间产蛋性能,血浆雌二醇水平,种蛋蛋形指数、蛋壳厚度和强度差异均不显著.由此可见,在硒含量为0.12mg/kg的基础饲粮中,添加0.10~0.55mg/kg蛋氨酸硒来源的硒对大恒肉种鸡产蛋性能没有显著影响,添加0.10~0.25mg/kg蛋氨酸硒来源的硒可显著改善大恒肉种鸡种蛋孵化性能。
  • 摘要:本试验旨在评价富马酸及其与甲酸钙复配剂取代饲用抗生素对川藏黑猪日粮酸结合力(ABC)及猪生产性能影响.选用52kg左右健康黑猪50头,按体重、性别随机分为5处理,每处理4重复,分别饲喂无抗负对照、抗生素正对照1(恩拉霉素+硫酸粘杆菌素)、抗生素正对照2(吉他霉素+硫酸粘杆菌素)、0.5%富马酸(FA)、0.5%的富马酸与甲酸钙复配剂(FA+CF)日粮.日粮测定表明,与负对照比较,FA及FA+CF极显著降低饲料pH值及饲料ABC值(p=0.00).28天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日粮处理的生产性能差异未达统计显著水平(p≥0.05),但与负对照比较,FA及FA+CF处理日增重分别降低5.7%、3.5%,饲料/增重(FCR)分别上升4.3%、8.4%;而正对照1、2比负对照日增重分别提高8.98%、5.38%,FCR分别降低4.74%、上升1.70%.与负对照比较,FA处理还导致猪腹泻率及腹泻指数极显著上升(p≤0.01),FA及FA+CF处理分别降低养殖经济效益16.2%、15.13%.此结果显示,0.5%富马酸及0.5%的富马酸与甲酸钙复配剂不能起到饲用抗生素的促生长作用。
  • 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策略对不同遗传组合和性别的二郎山山地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方法:试验采用4×2×2因子设计,4个二郎山山地鸡遗传组合(SD02,SD03,SD03×SD02(SD0302),SD02×SD03(SD0203》),2个饲粮策略(0~28d,29~49d,50~67d赖氨酸水平分别为HL:1.15%~1.0%~0.85%,LL:1.0%~0.85%~0.70%),公母2个性别.每个处理公母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共计1920只.试验考察了山地鸡各阶段的生产性能、28d血清生化指标及67d屠宰性能。 结果:结果表明,饲粮策略对二郎山山地鸡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高赖氨酸饲粮组显著提高山地鸡0~67d死淘率(P<0.05),极显著提高山地鸡BW67、BWG0~67(P<0.01),显著降低F/G0~49和F/G0~67(P<0.05),但对山地鸡屠宰率、净膛率、左胸肌率、左腿肌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67d胸肌肉色及屠宰后45min pH值无显著影响(P>0.05).组合SD02的BW28、BW67、BWG0~28、BW0~49和BWG0~67均极显著高于其他三个遗传组合(P<0.01);组合SD0302的BW49最高,SD02次之,均极显著高于另外两个组合(P<0.01);组合SD0302和SD02的FI0~28极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组合(P<0.01);组合SD02的屠宰率、腹脂率均显著低于另外三个组合(P<0.05).饲粮策略、性别和遗传组合的交互效应极显著影响山地鸡BW67、BWG0~67(P<0.01)。 结论:综上所述,高赖氨酸饲粮策略可显著改善二郎山山地鸡BW67、BWG0~67、F/G0~49和F/G0~67;四个遗传组合优劣顺序为:组合SD0302、组合SD02>组合SD03>组合SD0203;各遗传组合公鸡的生产性能均优于母鸡;饲粮策略、性别和组合的互作效应影响体增重,应区别饲养。
  • 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能饲粮中添加脂肪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方法:试验采用2×2+1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别为正对照(PC),负对照NC1(-210kJ/kg)和NC2(-420kJ/kg),以及在NC1和NC2基础上添加脂肪酶(200g/t),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2只鸡.试验分为前期(1~21d)、后期(22~42d)。 结果:结果表明:1)与PC相比,NC1 22~42d F/G有提高趋势(0.05<P<0.10),屠宰率及全净膛率显著降低(P<0.05);NC2组42d BW、22~42d和1~42d BWG有降低趋势(0.05<P<0.10),22~42d F/G有提高趋势(0.05<P<0.10),1~21d及1~42d F/G显著提高(P<0.05),AME显著降低(P<0.05).2)与负对照相比,NC1加酶有提高半净膛率和粗脂肪(EE)利用率的趋势(0.05<P<0.10);NC2加酶有降低1~22d F/G,提高EE利用率的趋势(0.05<P<0.10).3)与PC相比,NC1和NC2加酶后各期BW、BWG、F/G及AME接近PC(P>0.05)(P>0.05),EE表观利用率高于PC(P>0.05).各处理采食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双因素分析显示,脂肪酶有提高42d BW、22~42d、1~42d BWG和干物质(DM)利用率的趋势(0.05<P<0.10),显著降低了22~42d和1~42d F/G(P<0.05),有降低1~21d F/G的趋势(0.05<P<0.10),显著提高EE利用率(P<0.05)。 结论:饲料能量(前期12.13MJ/kg,后期12.76MJ/kg)分别降低210kJ/kg和420kJ/kg后,不同程度降低肉鸡后期及全期BW和BWG,提高各期F/G.在低能饲粮中添加1000U/kg脂肪酶能够显著改善F/G从而改善肉鸡BW和BWG,且在两种低能饲粮中的效果相当。
  • 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比较在能量水平降低的小麦型饲粮中添加不同非淀粉多糖复合酶(NSP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生理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NSP酶。 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900只1d科宝肉公鸡,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处理1为正对照组(PC),饲喂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处理2为负对照组(NC,在正对照基础上代谢能降低350kJ/kg),处理3、4、5在处理2的基础上分别添加NSP酶1、NSP酶2、NSP酶3.试验分前期(1~21d)、后期(22~42d)进行。 结果: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在试验各阶段的体重、体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三种NSP酶后有改善鸡只体重、体增重和料重比的趋势.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NSP酶1、酶2可降低21d和42d空肠、回肠相对重量,提高盲肠相对重量(P>0.05).各处理组肉鸡肠道相对长度和42d屠宰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酶制剂显著增大肉鸡21d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显著降低21d空肠隐窝深度(P<0.05),添加NSP酶1、酶3可增加42d十二指肠绒隐比值.三种NSP酶对肠道微生物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玉米小麦型饲粮能量前期从12.34MJ/Kg降低350kJ/kg,后期从12.76MJ/Kg降低350KJ/Kg时,添加三种不同的NSP复合酶制剂有提高肉鸡体重、体增重和降低料重比的趋势,其中NSP酶1对肉鸡1~21d生长性能效果较好,而NSP酶3在22~42d的效果较好.NSP酶制剂通过改善肉鸡消化道发育来提高养分利用率,从而改善肉鸡生产性能。
  • 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饲粮中加值酸梅和非淀粉多糖酶的液态复合酶制剂对肉鸭生产性能、胫骨及血清钙磷代谢的影响。 方法:640只1日龄樱桃谷肉公鸭随机分为5个处理,分别为正对照(PC)、负对照NC1(PC-ME334.40kJ/kg-2.00% DAA-AP0.15%-Ca0.10%)和NC2(PC-ME418.00kJ/kg-2.50% DAA-AP0.20%-Ca 0.15%)以及在NC1和NC2中分别添加液态复合酶制剂(0.2mL/kg),其中PC、NC1和NC1加酶组为10个重复,NC2和NC2加酶组为5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鸭,试验分前期(1~21d)和后期(22~35d)两个阶段饲养。 结果:试验结果表明:1)与PC组相比,NC1组肉鸭各期生产性能及胫骨Ash、Ca和P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1~35d死亡率极显著提高(P<0.01),全期高达16.25%,7d和21d血清Ca含量及35d血清P含量显著降低(P<0.01),35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升高(P<0.01);2)与PC组相比,NC2组肉鸭各期生产性能及胫骨Ash、Ca和P含量进一步极显著降低(P<0.01),死亡率高,7d、21d血清Ca和21d血清P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NC1组相比,NC2组肉鸭各期生产性能、胫骨Ash、Ca和P含量、21d血清P含量以及ALP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3)与NC1和NC2相比,NC1和NC2加酶均极显著提高肉鸭均重(BW)、阶段增重(BWG)和阶段采食量(FI)(P<0.01),NC1加酶极显著提高胫骨Ash、Ca和P含量(P<0.01),但均未达到PC组水平;加酶极显著降低死亡率(P<0.01),其中NC1加酶组肉鸭死亡率降低到PC组水平。 结论:以上结果提示,以植酸酶和非淀粉多糖酶为主的液态复合酶制剂可明显缓解饲粮营养水平,尤其是有效磷(AP)水平降低对肉鸭生产性能及钙磷代谢造成的不利影响。
  • 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苯甲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内脏器官指数及胃肠道pH的影响。 方法:选用72头28日龄仔猪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12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仔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添加5000mg/kg苯甲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天。 结果: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苯甲酸显著提高了仔猪第28天(P<0.05)和42天(P<0.01)的体重,极显著提高了仔猪在15~28天、29~42天和1~42天的平均日增重(P<0.01),显著降低了仔猪在各阶段的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苯甲酸显著提高了第14天和42天仔猪血清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第14天和42天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苯甲酸显著提高了第14天和42天仔猪小肠重量/长度、胸腺和脾脏指数(P<0.05).4)与对照组相比,苯甲酸显著降低了第14天和42天仔猪胃扣结肠食糜及第42天尿液的pH值(P<0.05)。 结论:饲粮中添加5000mg/kg苯甲酸能够降低仔猪胃肠道内容物pH值、提高免疫器官指数、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和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
  • 摘要:目的:研究饲粮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cyanidins,GSPs)和维生素E(vitamin E,VE)对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氧化还原状态及肝脏氧化损伤的影响。 方法:24头28d的断奶仔猪(L×Y),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NC组和Diqaut组饲喂基础饲粮,GSPs+ Diquat组扣VE+ Diquat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mg·kg-1 GSPs和50mg·kg-1VE的试验饲粮.在试验第10天对Diquat组、GSPs+ Diquat组和VE+Diquat组试猪腹腔注射Diquat,NC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应激对照.试验期17d。 结果:与NC组相比,注射Diquat导致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以及肝脏ALT和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粮添加100mg·kg-1GSPs或50mg·kg-1 VE均显著改善应激仔猪血清GSH-px活性和抗02-♂·能力及肝脏ALT和AST活性(P<0.05),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和MDA含量(P<0.05).与此同时,GSPs还显著增加仔猪血清SOD活性、抗·OH能力及肝脏T-AOC和抗·OH能力(P<0.05),降低肝脏MDA含量(P<0.05)。 结论:饲粮添加100mg·kg-1GSPs或50 mg·kg-1 VE均能有效缓解Diquat所致仔猪氧化应激,且在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方面GSPs效果较好。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鸭油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肉品质及肌肉脂肪酸沉积的影响.选用初始平均体重为31.62±2.31kg的DLY去势公猪72头,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期为82天.2个处理饲粮均为玉米-豆粕型,分别在生长期添加2%的豆油和鸭油,育肥期分别添加1%的豆油和鸭油.结果表明:1)与豆油组相比,饲粮中添加鸭油显著提高了育肥期猪总能(GE)和干物质(DM)的表观消化率(P<0.05).2)添加鸭油对背肌IMF含量及嫩度有显著提高(P<0.05).3)对背肌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添加鸭油显著增加了C18:0含量(P<0.05),但同时显著降低了C18:2和总PUFA的含量(P<0.05),使得背肌中PUFA/SFA比值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在生长育肥猪饲粮中添加鸭油,不会对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且可改善瘦肉型猪的IMF含量及嫩度值,对提升肉品风味有积极作用。
  • 摘要:为研究生物菌菇饲料对幼兔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日龄相近的新西兰断奶幼兔144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试验1、试验2、试验3组日粮中分别含0、8%、11%和14%的生物菌菇饲料替代麦麸,试验期30d.s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生物茵菇饲料在断奶幼兔日粮中的用量过大对其血常规指标和存活率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添加量不超过8%为宜。
  • 摘要:为研究生物菌菇饲料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长×约杂交猪72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处理1(对照组)、处理2、处理3和处理4组日粮中分别含0、12%、15%和18%的生物菌菇饲料,试验期60d.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生物菌菇饲料在生长猪日粮中的用量过大对其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添加量以不超过12%为宜。
  • 摘要:为探讨瘤胃细菌多样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结合共性及特异性条带的克隆测序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牛体外厌氧条件下瘤胃细菌在CMC、PCS、J、K培养基及37和50°C培养温度下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7°C条件下不同培养基的DGGE图谱差异较大,虽然具有较高的平均条带数,CMC和K培养基样品分别为20和27条,但各样品间的相似性系数较低,J和CMC培养基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84,J和PCS培养基间的相似性系数仅为0.75.2)50°C条件下不同培养基的DGGE图谱差异较小,平均条带数较低,CMC和K培养基样品均为15条,但各样品间的相似性较高,CMC和PCS培养基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89;而J和PCS培养基间的相似性系数高达0.97.3)DGGE图谱中共性条带序列表明瘤胃优势细菌主要是Streptococcus macedonicus,而特异性条带主要是Escherichia coli、Firmicutes以及Brevundimonas.体外厌氧条件下不同纤维素培养基和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瘤胃细菌的多样性。
  • 摘要:选用体重为(20±0.5)kg的杜×长×大杂交仔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普通全价饲料,BS10组饲喂0.1%植物乳杆菌BS10发酵饲料;JJB3组饲喂0.1%乳酸杆菌JJB3发酵饲料;H组饲喂1.0%乳酸杆菌H发酵饲料;BB组饲喂0.1%乳酸杆菌BB发酵饲料,饲喂136 d后分析猪的生长性能、猪肉品质及血清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生长期,各试验组猪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育肥期,各试验组猪的生长性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JJB3组和BB组猪的肉色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猪的滴水损失均低于对照组(P>0.05),BS10组和JJB3组猪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猪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乳酸杆菌发酵饲料能够提高猪生长性能,改善猪肉品质,增强血清抗氧化作用。
  • 摘要:三聚氰胺变成社会热点话题始于2007年美国宠物饲料致死猫狗事件和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在回收的宠物食品、死亡动物的尿液结晶和肾脏细胞中都发现有三聚氰胺.本文综述了三聚氰胺的代谢和中毒机制,研究了饲料和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等国标检测方法,为三聚氰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 摘要:小肽对于消化道发育未成熟、消化酶活性低的仔猪更具应用价值.本文以小肽在仔猪体内的吸收机制和生理作用,探讨小肽在仔猪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探讨小肽在仔猪饲料上的前景.指出小肽在吸收时比游离氨基酸更快、更利于节约蛋白质饲料和提高仔猪生产性能,研究猪饲料中小肽的种类组成与氨基酸的比例及对猪生长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小肽吸收代谢及其作用形式,为发展蛋白质营养理论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此有关肽制品的开发与研制进展加快。
  •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磷酸钙盐中金属进行分析,探讨磷酸钙盐中重金属是否对畜牧存在威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饲料级磷酸钙盐中的砷、锌、铅、汞、硒、钒、铁、锰、镁、铝、铜、铬、镉、锶、镍15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磷酸氢钙和磷酸三钙的镁含量在10000mg/kg以上,是重金属中含量最高的;磷酸氢钙中铁和磷酸二氢钙中铁、铝、镁及磷酸三钙中铁、铝含量在1000~10000 mg/kg;磷酸氢钙中锰、铝、锶和磷酸二氢钙中锰及磷酸三钙中锶、锰、锌在100~1000mg/kg;磷酸氢钙中锌、钒、镍和磷酸二氢钙中锶、锌、钒、铬及磷酸三钙中铜、钒含量在10~100mg/kg;磷酸氢钙中铬、砷、铜、铅、硒、镉、汞和磷酸二氢钙中镍、砷、铜、铅、硒、镉、汞及磷酸三钙中铬、砷、镍、铅、硒、镉、汞含量在0~10mg/kg.ICP-MS方法简便、速度快同时可作多种元素分析,适合于富含金属元素的磷酸盐类分析.按磷酸钙盐在配合饲料中使用2%计算,磷酸钙盐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猪禽的最大耐受剂量,三种磷酸钙盐中重金属对动物生长均不存在影响。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枫叶鸭与樱桃谷鸭消化器官和肠道形态的发育规律。 方法:分别选用40只1日龄健康枫叶肉公雏鸭和樱桃谷肉公雏鸭,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雏鸭,日粮和饲养管理一致,试验期为35d。 结果:结果表明,枫叶鸭各周龄体重显著高于樱桃谷鸭(P<0.05);两种肉鸭消化器官的发育规律相似,两种肉鸭小肠各段相对重量和相对长度及胰腺相对重量均在7日龄达到最大值,而肝脏、腺胃和肌胃相对重量在1日龄为最大值,并且各项指标均随日龄增长逐渐降低;枫叶鸭消化器官相对重量和小肠相对长度均显著低于樱桃谷鸭(P<0.01);枫叶鸭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值均显著高于樱桃谷鸭(P<0.05),而隐窝深度、肠壁厚度在两种肉鸭各肠段上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结果表明,出壳后至7日龄是枫叶鸭和樱桃谷鸭消化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应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和良好的饲养管理;枫叶鸭具有较高的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值,表明枫叶鸭品种具有较高的养分吸收能力。
  •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比较在能量水平降低的玉米型饲粮中添加不同非淀粉多糖复合酶(NSP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消化道生理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NSP酶。 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900只1d科宝肉公鸡,按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处理1为正对照组(PC),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处理2为负对照组(NC,在正对照基础上能量降低270kJ/kg),处理3、4、5在处理2的基础上分别添加NSP酶1、NSP酶2、NSP酶3(酶活及成分见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分前期(1~21d)、后期(22~42d)进行。 结果:结果表明:与PC组相比,NC组显著降低了21d鸡只均重与1~21d阶段增重(P<0.05),与NC组相比,添加三种不同的NSP酶均可显著提高21d鸡只均重与1-21d阶段增重(P<0.05).与PC组相比,NC组可显著增大前期和全期料肉比(P<0.05).添加NSP酶1、2、3可分别显著降低全期料肉比3.36%、3.47%、2.60%(P<0.05).NC组提高21d和42d肌胃指数,加酶后肌胃指数降低.与NC组相比,NSP酶3有提高21d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的趋势(P<0.10),试验42d所有处理组肉鸡屠宰率差异不显著(P>0.05),NSP酶1组胸肌率显著提高(P<0.05)。 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在降能玉米型饲粮中添加NSP复合酶可显著提高肉鸡前期生长性能,对后期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NSP酶制剂作用具有阶段性,前期优于后期。
  • 摘要:利用20头蜀宣花牛进行112天育肥饲养试验,利用菜粕替代蜀宣花牛日粮中豆粕的水平,研究其对蜀宣花牛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及经济效益.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选择15~18月龄,体重350~400kg蜀宣花牛公牛20头,分为4组,每组5头;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对照组日粮为全豆粕日粮,3个试验组日粮分别使用菜粕代替豆粕30%、60%、90%,保证4个日粮配方中粗蛋白质的含量是等量的;每组均采用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育肥112天,共4期,每期28天.结果表明: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对蜀宣花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菜粕替代豆粕作为蜀宣花牛日粮的蛋白来源,对蜀宣花牛的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但却显著降低其饲养成本。
  • 摘要:康巴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Kangba)新品种选育,采用混合选择法,育成抗寒、抗病、种子产量高的H048老芒麦新品系,经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研究育成,命名为"康巴"老芒麦.该牧草青绿期长、抗寒、耐旱、抗病、抗倒伏;种子成熟期集中.通过叙述该品种的育种过程、特征、特性和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干物质较对照提高15%以上,种子产量高于对照品种川草2号20%左右,适应川西北高寒牧区及类似地区种植,是建立人工草地、改良天然草地和生态建设的优良牧草.为国家种质资源库增添了新品种,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品种和科学依据。
  • 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裹包青贮的品质变化.选择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瓦切草场的青贮饲草作为实验原料.实验设计分3个组,包括青贮老芒麦、添加核心料的青贮老芒麦、青贮燕麦.在所有采样时间点,研究青贮的乳酸菌、酵母菌、霉菌含量变化的三项微生物指标,在发酵第0、70天测定pH值、水分、粗蛋白、氨态氮、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六项理化指标,在发酵第0、30、70和190天,评价饲草的感官水平.结果表明:在青贮过程中,添加核心料不能有效提高青贮的品质.在今后青贮过程中,燕麦可以作为牧草品质改良的基础材料优先考虑。
  • 摘要:以野大豆与栽培大豆杂交后获得的后代株系S001和S002为供试材料,以野大豆为对照,于2011年和2012年,在内蒙古通辽市查金台牧场试验区,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等进行观测,同时在呼和浩特和包头试验区对其进行适应性研究.2个目标株系在草产量及种子产量方面明显优于野大豆,增产效应明显,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中S001籽粒较大,可作为草食兼用型新品系进行进一步推广种植试验及申报新品系.S002草质较柔嫩,叶量丰富,可以作为饲草型株系继续进行推广试验。
  • 摘要:为丰富我国甘蔗育种基因资源库和发掘新型能源植物,对我国野生割手密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考察与收集具有重大意义.本次考察采用居群采集法,涉及我国7个省71个市(县),涵盖了我国野生割手密分布的大部分区域,收集到33个居群,304份野生割手密材料.对割手密野生状态下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特点的详细考察,结果表明:野生割手密在我国东经101°11′02.262"~111°2′29",北纬18°33′47.4"~34°09′32",海拔-11~2155m范围内都有分布;与其近缘种相比较发现割手密生境丰富,野生状态下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具有干旱、湿生环境的良好适应性,株高出现1~4m不等变异等特点。
  • 摘要:采用SRAP标记分析了12个源于四川境内长江主要支流(岷江、青衣江和沱江)流域野生斑茅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18对SRAP引物共扩增总条带205条,其中扩增多态性条带153条,占总条带数的74.63%,平均8.5条;(2)研究区域斑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遗传多样性指标水平较高(PPB=74.63%、h=0.2278、I=0.3454);(3)研究区域内斑茅居群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2129),居群内部的遗传变异大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基因流估计值(Nm)为1.8481;(4)Nei's遗传距离将12个斑茅居群分为4类,来自同一流域的材料优先聚为一类.本研究通过对斑茅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聚类结果的分析,推测斑茅是一种异花授粉的广布种,说明了河流影响斑茅居群间基因交流的作用。
  • 摘要:对5个不同居群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glabresensKoch)的种子贮藏蛋白进行SDS-PAGE比较分析.从生化水平上探讨凉山光叶紫花苕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5个居群的光叶紫花苕的盐溶蛋白和贮藏蛋白谱带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分子量11.09~100.09KDa.盐溶蛋白的特征蛋白谱带共有22条,多态性条带9条,多态率40.92%;贮藏蛋白的特征蛋白谱带共有31条,其中20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率为65.52%.利用盐溶蛋白和贮藏蛋白的条带信息进行聚类,供试材料分为两类:西昌、盐源、普格小兴场、普格居群为一类;德昌居群为另一类.表明光叶紫花苕具有较高的遗传保守性,在不同的生态区能保持较一致的遗传性。
  • 摘要:研究单播和混播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生产性能、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与光叶紫花苕混播组合均可提高饲草产量,达9132.23~17730.53kg/hm2,比单播多花黑麦草提高14.08%~43.19%,比单播光叶紫花苕提高54.67%~94.15%.在整个生长利用期中多花黑麦草的生物量在各次刈割中均占主导地位,在混播群落中竞争力一直超过光叶紫花苕,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综合产草量、生长竞争态势以及豆禾群落结构以50%多花黑麦草+50%光叶紫花苕饲草产量最高,组分构成适宜,为最佳混播种植模式。
  • 摘要:通过施用不同浓度1.2%烟碱·苦参碱乳油在天然草原进行防治草原蝗虫试验表明:该乳油易于配制,对人刺激性较小,采用600ml/hm2,稀释50倍14d后校正防效可达93.85%.并指出由于草原上施药受天气、风速等自然因素影响,草原蝗虫在草原上活动范围较大,根据本州理塘、石渠、甘孜等县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采用机动喷雾的方式开展草原蝗虫防治工作,稀释比例可适当减少至1:50倍,既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工作量,又不会对草原造成污染。
  • 摘要:草原虫害是高寒牧区危害最严重的生物灾害之一,在甘孜牧区危害种类主要有西藏飞蝗、土蝗、草原毛虫等10余种。本文在高寒牧区以生态系统平衡原理为指导,建立草原虫害监测预警机制,加大生物制剂、植物源农药、天敌防控和生态调控等生物防治技术的力度,优化集成生物防治技术,提高机械化防治水平的推广应用,可实现草原虫害可持续治理。
  • 摘要: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创新经营机制是推进农民稳定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畜牧产业化经营机制的典型调研,分析研究了畜牧产业化不同经营机制对稳定农民增收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认为股份制合作是稳定农民增收的发展方向,并由此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建立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机制,建立企业与农民一体化利益分配机制;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四川省优势畜牧产业集群;做强家庭牧场、做大专合社,使之成为畜牧产业链利益群体的重要组成。
  • 摘要:通过对南非农牧业概况的介绍,总结了其农牧业具有鲜明的二元结构,农牧业商品率和生产率高居非洲之首,地区差异明显等特点,研究了其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发展状况,指出发展农牧业要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牧业发展的措施,重视发展农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并提出今后将努力探索到南非进行农牧业合作和开发的机会,增进农业科学技术交流,积极开展经贸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农牧业的健康发展。
  • 摘要: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餐厨垃圾产生不断攀升,餐饮等行业年总量预计高达6000万吨以上,由于处理技术和设施落后,以及处理量严重不足,引发的环境、经济等问题也日益严峻,也成为动物防疫和食品安全的严重隐患.通过对餐厨垃圾处理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存在收集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处理设备与技术水平的提升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应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效回收体系,实现餐厨垃圾和公共垃圾的分类处理;通过公益化政策和扩大融资渠道培育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处理行业;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管理经验和引进处理技术和先进设施设备,不断提升处理能力和处理水平等建议。
  •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肉鸡不同放养密度场地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探讨放养鸡生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选择地势平坦,植被、土壤等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人工经济林杂草地,设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及对照组,每块草地面积667m2,其中试验Ⅰ组放养密度为40只/667m2,试验Ⅱ组放养密度为80只/667m2,对照组闲置不放养.放养时间为6周龄起到22周龄末,放养前后分别检测参试草地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放养后参试草地植被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改变,草本层总盖度、丰富度、多样性系数、地上生物量鲜重和干重等指标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Ⅱ组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土壤0~10cm深度水分、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明显提高,土壤pH值明显降低,试验Ⅱ组土壤理化指标变化程度高于试验Ⅰ组.研究结果说明,不同肉鸡放养密度对草地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过高密度放养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对保持放养鸡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 摘要:本文通过利州区畜牧经济发展现状调查,深刻剖析当前畜牧业产业经营体系建设中面临的具体问题,详细阐述了今后畜牧业发展的思路、区域、产业布局、目标、任务及措施,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全文始终贯穿在确保"三大"安全(动物卫生安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等)的前提下,依法监管,依法生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现代畜牧业,努力构建新型畜牧产业经营体系这一主线上。
  • 摘要:近年来,随着动物卫生安全问题关注程度的日渐提高,畜产品安全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近两年常有报道指出我国在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中存在着种种不足,本文以乐山市为例对畜禽无害化处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基层动物疫病防控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少,难以做到全面监管,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所需费用没有得到保障等问题,提出了要加强源头管理,建立收运、处理网络体系,落实统一的无害化深埋点等工作,并指出病死畜禽是动物疫病发生的重要传染源。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是否到位,事关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畜牧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必须把握住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互相协作、紧密配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 摘要:生态草原畜牧业是高原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生态畜牧产业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地理及资源条件.通过对巴塘县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采取调整结构、人才引进、加大投入、加强宣传、完善服务体系等加快巴塘县牧区产业发展,探索生态经济条件下草原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 摘要:根据农业部、省畜牧局"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工作的要求",为真正把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好做扎实,有效地保证监管和监测工作落到实处,本文总结了几年来在基层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操作中探索出来的方法,指出其存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手段缺乏、投入品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差力度等问题,认为应当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严格监控畜产品生产环节,强化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开展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从而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为了研究高原地区藏绵羊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以饲养于四川省红原县的藏绵羊为研究对象,按生长发育阶段测定了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3~24月龄的藏绵羊的呼吸、体温和心率的范围分别为(24.60±6.33)~(50.30±21.18)次/min、(39.14±0.28)~(39.61±0.35)°C和(91.00±13.27)~(109.10±6.82)次/min;2)3~24月龄的血液生理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等指标为3、6、15、18月龄相对低于9、12、21、24月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容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为3、6、15、18月龄相对高于9、12、21、24月龄,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指标不呈现月龄变化;3)谷丙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总胆固醇等指标在21月龄时达到最大值,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胆碱酯酶、葡萄糖等指标在3月龄时达到最大值,谷草转氨酶、总蛋白和总钙等指标分别在9、18和24月龄时达到最大值。
  • 摘要:本文通过对本县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针对其存在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以蚕桑、烤烟、核桃等产业为主的政府决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草原畜牧业发展步伐,草食畜良繁体系建设步伐缓慢等问题,提出了制定草原畜牧业发展长远规划,加快推进种草养畜步伐,加快肉牛(羊)良繁体系建设等建议,为增强宁南县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借鉴。
  • 摘要:南充黑山羊是我国优良地方山羊品种,由于外来品种的冲击,使该品种数量急剧减少,以至面临濒危状态,对该品种的生存与保护带来严重威胁.为此,参照国家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有关要求,对嘉陵区内的黑山羊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针对其存在的养殖规模减小,数量下滑是由于肉羊生产的需求和外来品种的冲击影响,饲养技术落后,品种开始退化调查发现,大部分黑山羊养殖户都是处于原始、粗放的饲养方式,提出了加强品种选育,促进种群复壮,提高肉用性能,开发特色食品,建立养殖基地,规范养殖技术,加强政府引导支持,使用生物工程技术旨在为保护和利用黑山羊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本试验通过选取3种浮萍对3种不同稀释倍数的猪场厌氧废水N、P净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污水TN、TP浓度随浮萍处理时间增加持续降低;少根紫萍对N、P净化率都超过了75%,净化能力优于芜萍和青萍;同一品种浮萍对不同稀释倍数废水中的N、P净化率不成正比关系;同一品种浮萍对相同稀释倍数废水中的N、P净化率不成正比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少根紫萍可作为四川盆地内高效净化养殖污水N、P的优化品种使用。
  •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羊肉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本文系统的分析了达州市2006-2013年肉羊存栏数、羊肉产量和羊肉市场发展状况后,初步探讨了本市的肉羊生产现状、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全面了解达州市肉羊业,指出应大力发展能繁母羊,建立有机、协调、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根据各地的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应建立良好的养羊业平台,以技术促生产,以生产促经济.应建立以饲料生产为起点,种质提高为核心,环境保护为要素,有机羊肉生产为关键,产品加工和销售为链条,农民脱贫致富为目的的有机、协调、稳定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推动养羊业健康发展。
  • 摘要: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不同品系藏鸡群体鸡肉中的9种常微量元素.测定结果表明,阿藏Ⅰ系、Ⅱ系和配套系藏鸡肉中含有丰富的常微量元素,富含人体必需的Fe、Na、Si等常量元素和Mn、Cu等微量元素,其中P、Mg、Na、Fe、Zn 5种元素的的含量均较高.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灵敏度高,且多元素可同时测定,能满足实际样品分析要求.分析结果可为阿坝州藏鸡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科学数据参考。
  • 摘要:随着养兔业的持续发展,科学养兔技术的不断推广,针对农村修建兔舍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归纳,并提出兔舍的修建应合理布局,舍内笼位密度要适中,兔笼规格与选材要适宜,笼底板制作要细致等对策及建议.从而为农村修建兔舍奠定了基础,使我国养兔业可持续的发展。
  • 摘要:猪前腔静脉采血具有采血量足、干净卫生、采血效果好,这种采血方法能够提供高质量、高要求的猪血清,检测得到的监测信息也就更加科学、准确.在过去猪前腔静脉采血,保定需要3至4人,将猪仰卧保定,并且猪容易产生应激反或死亡,文章对前腔静脉采血在大猪和能繁母猪上的运用进行了介绍,指出对大猪和能繁母猪的前腔静脉采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选针头、保定措施等。下针一定要准确,掌握尺度,确保快速有效的获取血液。要做好保存工作,确保获取的血液保质保量。在整个过程中,要牢记注意事项,以免出现特殊情况。掌握好猪的前腔静脉采血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获取准确、科学的监测信息,供广大饲养者和兽医工作者参考。
  • 摘要:苗族黄牛干巴,是四川省筠连县落木祥苗族祖传家庭作坊炕制工艺总结改进生产的民族传统食品,介绍了筠连县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提高绮连黄牛知名度,利用专业学会资源,打造民族食品文化,鼓励企业合作社与乡镇合作。建立原料养殖基地,积极争取项目,发展壮大药连黄牛产业四条措施,从而使得苗家黄牛干巴产业年生产量1800吨。全县肉牛存栏98799头、出栏29677头,与上年同比分别增加15.9%,18.8%,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黄牛干巴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 摘要:本文研究探究了运用植物提取液对牦牛肉嫩化处理后对其牦牛贮藏品质的影响.牦牛背最长肌分割成块后,分别注射生姜汁,猕猴桃汁及两者的复配物,真空包装,置于4°C-21°C条件下贮藏.分别于第0、7、14、21天测定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肉色、蒸煮损失、肌红蛋白氧化和透射电镜观察肌纤维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提取液对牦牛肉的pH、肉色、蒸煮损失、肌红蛋白氧化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抑制脂质氧化(P<0.05);电镜实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提取液可以使牦牛肉肌原纤维原纤维直径变细,排列变得松散,肌节断裂,且发生了明显的小片化从而使肉品嫩化,并且随着贮藏时间增加品质趋于稳定,不会对肌原纤维的骨架造成结构性的破坏使肉品品质变差。
  • 摘要:本研究旨在明确影响肉兔断奶后窝生长性状和料肉比的重要因素.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来自5个不同肉兔品种(新西兰白兔,加利福尼亚兔,比利时兔,青紫蓝兔和福建黄兔)的909只173窝肉兔断奶后窝生长和料肉比性状.结果表明,品种和断奶数对断奶窝重(5周龄窝重),窝增重,窝上市体重(10周龄窝重),个体平均上市体重,窝采食量和料肉比的影响极显著(p<0.01).出生月份对窝采食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断奶窝重和窝上市体重的影响显著(p<0.05).比利时兔的断奶窝重、窝增重、窝上市体重、窝采食量和平均上市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福建黄兔的上述5项指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断奶数与断奶窝重、窝采食量、窝增重、窝上市体重和料肉比的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品种、断奶数和出生月份是影响肉兔断奶后窝性状和料肉比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结果为将比利时兔作为杂交的终端父本提供重要依据。
  • 摘要:猪喘气病是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幼猪、哺乳期母猪危害大.临床症状为咳嗽、发烧,中医认为外邪入侵.西医治疗主要采取抗菌消炎、平喘止咳化痰为主,中兽医应用祛邪扶正,辅以化痰平喘,标本兼治,取得良好效果。
  • 摘要:病死畜禽是疫病发生的重要传染来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及时有效,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自贡市瓦市镇养殖基本状况的分析,针对其存在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无害化处理不规范,统一的无害化处理地点和设施不够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源头管理,建立收运、处理网络体系,落实统一的无害化氨化池等对策建议,指出病死畜禽是动物疫病发生的重要传染源。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是否到位,事关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畜牧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必须把握住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各司其职、互相协作、紧密配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 摘要:目的:开发出专门的育种生产管理软件对獭兔的育种和生产进行系统管理.方法:软件采用国际先进的BLUP法进行遗传评估,以SQLite作为数据库系统,在Qt开发环境下应用C++语言进行软件程序的开发.结果:开发的软件具有四个功能模块:数据登记模块、生产统计模块、育种分析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其中前三者是对整个獭兔场内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流程控制,继而以不同方式输出,后者是对整个系统进行设置,包括对用户的权限管理、人员的信息管理和关键生产参数的设置等.结论:该软件能够对獭兔育种和生产进行系统、高效的管理。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