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吸附
树脂吸附的相关文献在1963年到2022年内共计668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4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201757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技术与市场、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中国有色冶金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29届全国氯碱行业技术年会暨第12届“佑利杯”论文交流会、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等;树脂吸附的相关文献由168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全兴、李正斌、李爱民等。
树脂吸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1757篇
占比:99.85%
总计:202057篇
树脂吸附
-研究学者
- 张全兴
- 李正斌
- 李爱民
- 郭鹏
- 龙超
- 丁剑
- 吴菁岚
- 孙宁磊
- 寇晓康
- 应汉杰
- 朱兆坚
- 李勇
- 林洁媛
- 王亚东
- 陈金龙
- 魏文
- 唐韶坤
- 张炜铭
- 李涛
- 王惠丰
- 王槐三
- 芦东
- 许富军
- 费正皓
- 韩永忠
- 刘福强
- 史克威
- 吕振华
- 周兵
- 周精卫
- 孙小强
- 孙震
- 孟启
- 庞雪蕾
- 张军伟
- 朱晨杰
- 杨祖金
- 王宁
- 王少东
- 王峰
- 王瑞芳
- 王监宗
- 王荣耕
- 石洪雁
- 纪红兵
- 耿琳
- 范俊
- 袁苗新
- 赵海燕
- 邓丛林
-
-
郭鹏;
李正斌;
陈利芳
-
-
摘要:
主要研究农药工业氯化钠废盐精制提纯工艺,处理后的盐水可达到离子膜烧碱对卤水的要求。采用树脂吸附耦合紫外光催化氧化组合工艺,通过优化吸附和氧化工艺参数,利用树脂选择性吸附去除氯化钠废盐水中的酚类、芳香酸类、杂环类等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再通过光催化过程中产生的强氧化性·OH将剩余有机物彻底矿化,经济高效地削减废水中各类有机污染物,实现废盐的精制提纯和资源化利用。废盐水经组合工艺处理后,总有机碳(TOC)浓度降至15 mg/L,总氮(TN)浓度降至3 mg/L以内,TOC去除率达97%以上,TN去除率达90%以上,废盐的颜色由棕色变为白色。本研究为农药行业氯化钠废盐处理处置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和途径。
-
-
李志清;
王峰;
凌晓光;
梁倩;
杨海龙;
仇鑫
-
-
摘要:
将2,4-二氯苯氧乙酸生产工艺中产生的氯化钠盐渣配成溶液后通过树脂吸附、活性炭吸附和电催化氧化组合工艺去除有机物以生产精制盐实现资源化利用。小试实验结果表明:树脂吸附工艺建议采用GC-15树脂,调节进水pH至3.0,吸附体积为树脂床体积的20倍;活性炭吸附工艺建议再次调节进水pH至3.0,投加3 g/L的活性炭;电催化氧化工艺无需调节进水pH,建议电流密度为30 mA/cm^(2),电催化氧化时间为1 h。在上述最佳条件下进行中试,可以达到小试的效果,精制盐氯化钠质量分数可以达到96.4%,总有机碳降到36.8 mg/kg,能满足下游企业离子膜电解二次盐水的使用要求,吨盐处理成本仅为487.07元,相比高温炭化法近千元的吨盐处理成本更低。
-
-
魏文;
彭春杰;
李正斌;
郭鹏
-
-
摘要:
酚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高含盐量的有机废水。探讨了树脂与氧化工艺相结合来实现废水资源化处理。研究发现,利用GC-13超高交联树脂可将废水COD由30896 mg/L降低至14500 mg/L,基本实现脱色效果。针对含酚类化合物的高盐有机废水,采用超高交联树脂吸附可将废水COD由30896 mg/L降低至14500 mg/L,基本实现脱色效果。结合臭氧氧化工艺进一步将废水中COD降至9500 mg/L,回收的盐白色且有机物含量0.11%,有效实现盐资源化回收。甲醇脱附即可保证树脂吸-脱附稳定,实现树脂再生利用。
-
-
高珊;
周集体;
张敬;
冀秋燕
-
-
摘要:
为解决橡胶助剂废水处理难度大、投资高等问题,采用铁屑过滤-吸附再生法预处理橡胶助剂生产废水,在进水COD为9864 mg·L^(-1)、铁屑过滤停留时间6 h的条件下,活性炭及树脂吸附后出水COD为1000 mg·L^(-1)左右,去除率可达90%,具备生化进水条件。由此可见,铁屑过滤-吸附再生法预处理橡胶助剂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
-
郭鹏;
李正斌;
王监宗;
王亚东
-
-
摘要:
主要研究嗪草酮含盐有机废水处理工艺及盐资源化。通过比选不同种类吸附剂,选取最佳吸附树脂。并在树脂吸附的基础上,通过投加一定比例的双氧水,并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深度处理,氧化后出水COD降至2000 mg/L,COD去除率可达90%。原水蒸发析盐为黄色,而树脂吸附结合双氧水氧化出水蒸发回收的氯化钠盐为白色,蒸发冷凝水的COD低于300 mg/L,可以实现回用。树脂吸附饱和后采用2BV 90%甲醇溶液再生,连续吸-脱-吸15批次,吸附出水COD及色度稳定,树脂再生后可以实现吸附性能的完全恢复。树脂吸附结合双氧水氧化处理嗪草酮含盐有机废水,不但可以实现废水的有效处理,而且可以实现盐资源化,达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
-
魏文;
彭春杰;
李正斌;
郭鹏
-
-
摘要:
盐酸作为化工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原料,在其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酸性、含有不同浓度及成分杂质的废液。本文主要针对三股废盐酸的不同处理需求进行树脂吸附实验。研究发现,D201树脂单柱吸附25 BV A废酸可实现脱色处理,且树脂选用6%液碱脱附剂即可实现再生处理;GC-13树脂双柱串联吸附50 BV B废酸,出水TOC满足小于30 mg/L要求,且2 BV 8%液碱脱附剂即可实现树脂再生利用;GC-13树脂吸附C废酸蒸汽可将TOC降至10 mg/L以下,盐酸可直接回用,且树脂吸附量高达22 BV,120°C蒸汽即可实现树脂再生利用。
-
-
王明双;
荀维超
-
-
摘要:
研究了717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高盐度废水中金的性能,考察了pH、吸附时间及树脂用量对树脂吸附金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吸附率影响较大,pH=2时,经60 min吸附,1.0 g树脂对100 mL金浓度为10.6 mg/L高盐废液中金的吸附率达95%以上;树脂对金的静态饱和吸附量为241 mg/g;吸附反应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升高温度对金的吸附有利,表观活化能Ea=21.3 kJ/mol。
-
-
孟庆森
-
-
摘要:
将树脂吸附工艺、催化湿法氧化工艺、臭氧氧化工艺和蒸发浓缩工艺有机结合,实现次磺酰胺类促进剂高盐高化学需氧量(COD)生产废水100%资源化处理。生产废水处理步骤如下:生产废水经树脂吸附回收有机胺类原料,通过催化湿法氧化+臭氧氧化两级氧化减小COD,再通过多级树脂吸附去除重金属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等后进行蒸发浓缩,所得处理水满足离子膜烧碱一级进水标准,实现促进剂生产废水的零排放。
-
-
杨柳天壹;
周容;
丁玉;
陶飞燕
-
-
摘要:
介绍了天然香料精加工的不同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旋转锥体柱技术和树脂吸附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消除天然香料不利感官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加工过程中香气的损失,或对香味物质进行回收,从而进一步扩大天然香料的应用范围。
-
-
朱强;
李雨吟;
陶为华
-
-
摘要:
本研究通过固相前处理辅以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三重四极杆质谱仪(MS/MS)测定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水环境中痕量乙草胺的浓度检测方法。对比不同pH超高交联吸附树脂GC-15和复合功能吸附树脂GC-8对乙草胺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超高交联吸附树脂GC-15对乙草胺的吸附效果优于复合功能吸附树脂GC-8。在乙草胺初始浓度为100μg/L,10 BV水样,吸附时间为120 min,pH值为2时,超高交联吸附树脂GC-15对乙草胺的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9.37%。
-
-
-
郭秀萍
- 《2016‘中国煤化产业“怎么办”研讨交流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根据公司外排废水的水质特点,在前期技术调查、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将废水进行分类,采用"树脂吸附+脱盐处理"对于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回用、采用低压蒸汽喷射制冷技术对新鲜水系统进行重复利用改造、采用"混凝沉淀过滤+脱盐处理"对生产厂区总排口废水进行处理回用,逐步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实现节水减排的目的.
-
-
-
张焘;
仇雁翎;
朱志良;
赵建夫
- 《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 2011年
-
摘要:
氯酚类化合物(CPs)是一类酚的衍生物。由于其在环境在中的高毒性和生物蓄积性,已经受到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其中五氯酚(PCP)的毒性最大,曾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地用作木材防腐剂、除草剂、杀虫剂和杀真菌剂。它是一种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因而具有广谱毒性[ 1 ]。长期广泛地暴露在含 PCP的环境中可引发癌症、急性胰腺炎、免疫缺陷和神经障碍等疾病[2]。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五氯酚列为第2B组的致癌物质[3]。此外,由于其具有稳定的芳环体系和高氯含量,PCP很难降解而具有环境持久性[4]。PCP 已被列为国内外优先监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有机氯农药。目前农业上虽已基本停止使用,但是在化工行业仍在使用,而且以往使用的PCP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存在较严重的PCP土壤和沉积物污染,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中也能检测到PCP的存在[5,6]。
-
-
-
-
-
解建坤;
王东升;
邢丽楠;
赵艳梅;
刘闻博;
Christopher W. K. Chow
- 《第六届海峡两岸水质安全控制技术及管理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本文对我国二十九个典型饮用水源水(取自十三个水体和三个季节)的溶解性有机物(DOM)特性进行了常规指标、化学分级(树脂吸附法)和表观分子量分级(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HPSEC)与分峰技术结合)的综合表征和调查,并对DOM化学分级组分百分率、DOM表观分子量分级组分百分率和特征紫外吸光度(SUVA)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程度的水体污染和周边生态环境破坏,低DOM含量、低SUVA、低憎水性DOM分级组分百分率以及低大分子量DOM分级组分百分率是我国大部分典型饮用水源水的显着特征,预示着其较低的DOM强化混凝可去除性。松花江流域中源水的SUVA、憎水性DOM分级组分百分率和较高分子量DOM分级组分百分率相对高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后三个流域中源水的这些指标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有所波动。从秋季到春季,大部分源水的这些指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憎水性分级组分百分率与较高分子量分级组分百分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特别是SHoM与Peak 5和Peak 4,5),然而SUVA与以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低一些。此外,本研究提出一个基于化学分级和表观分子量分级的DOM内部构成示意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