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全氟化合物

全氟化合物

全氟化合物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479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8篇、会议论文93篇、专利文献1029777篇;相关期刊116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广东化工、食品科学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八届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持久性有机污染论坛2014暨第九届持久性有机污染全国学术研讨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3暨第八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等;全氟化合物的相关文献由1365位作者贡献,包括蔡亚岐、史亚利、潘媛媛等。

全氟化合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8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9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29777 占比:99.97%

总计:1030088篇

全氟化合物—发文趋势图

全氟化合物

-研究学者

  • 蔡亚岐
  • 史亚利
  • 潘媛媛
  • 孙红文
  • 张鸿
  • 谷成
  • 祝凌燕
  • 余刚
  • 王杰明
  • 黄俊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春婷
    • 摘要: 全氟有机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环境中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年来这类化合物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类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被检出,其具有的多种毒性效应已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PFCs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国际上环境和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全氟化合物结构及其属性特征、并对PFCs的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 张文; 闫君; 陈婷; 潘建忠; 王行智; 张新中
    • 摘要: 建立了UPLC-MS/MS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15种全氟化合物(包括全氟烷基羧酸类、全氟磺酸类、全氟磺酰胺、全氟调聚醇)的检测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C18(1.7μm,2.1 mm×100 mm)色谱柱,以5 mmol/L乙酸铵的5%甲醇水溶液和95%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质谱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对15种全氟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样品采用1%甲酸乙腈重复提取两次,提取液旋蒸蒸发至近干,V(甲醇)∶V(水)=3∶2溶液复溶,14000 r/min离心除杂制得待测液,与QuEChERS方法比较,回收率高、操作简单。结果显示:15种全氟化合物在8 min内得到有效分离,线性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1,检出限为0.0202~0.0365μg/kg,定量限为0.0674~0.1217μg/kg,1.5、3.0、4.5μg/kg 3个添加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63.5%~101.3%,相对标准偏差为0.8%~9.4%。本方法可应用于食用植物油中全氟化合物的检测。
    • 田爱军; 俞启升; 王宏宇
    • 摘要: 以全氟化合物的增效和选择性去除为目标,制备了全氟化合物改性分子印迹TiO_(2)纳米管,通过降解实验研究了材料对全氟辛酸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脱氟性能和选择性,结果表明材料具有出色的催化性能、脱氟性能和选择性。
    • 靳晓雨
    • 摘要: 全氟化合物(PFCs)作为一种完全氟化的有机物,具有极强的物理及化学稳定性,难以用常规处理方法去除。由于PFCs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其严重,如何有效地去除全氟化合物是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章选取全氟化合物中的全氟辛酸(PFOA)及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作为主要论述对象。文章主要列举了4种处理方式,包括:吸附去除法、膜处理法、高级氧化法及一些新型技术。就去除效率而言,结合吸附去除法及膜处理法是最理想的处理方式,然而花费较高。因此,吸附去除法是目前处理全氟化合物最实用的方法之一。
    • 杜荻; 吕永龙; 陈春赐; 曹天正
    • 摘要: 海岸带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水等丰富的物质以及文化、休闲等生态系统服务。但由于全氟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岸带地区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枯竭、极端气候灾害加剧。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海岸带水质下降、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海岸带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全氟化合物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会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累积和放大进而对人类健康造成风险。随着氟化工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新型全氟化合物的不断更替以及气候变化的加剧,全氟化合物对海岸带生态的影响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好地服务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仍需要加快完善立法保障,在全国范围内对全氟化合物进行监测;将海洋与陆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陆地影响和海岸带管控,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 刘承友; 刘金林; 郭婧; 张利飞; 赵兴茹; 郭睿; 马梦宇
    • 摘要: 大伙房水库属于全国城市供水九大重点水源地之一,作为辽宁省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库区水质直接影响该区域人民饮水安全及身体健康。对大伙房水库表层水体、沉积物和鱼类样品中全氟化合物(PFAS)的赋存特征及可能的来源进行分析,并运用健康风险商值法评估PFAS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库区表层水体中ρ(ΣPFAS)为1.18~8.19 ng/L,主要污染物为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化合物(PFOA)和全氟戊基羧酸(PFPA),其浓度水平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沉积物中只检出3种污染物,分别为PFOA、全氟十一烷基羧酸(PFUnA)和全氟十二烷基羧酸(PFDoDA),ω(ΣPFAS)为0.16~0.48 ng/g;不同鱼类样品中ω(ΣPFAS)由高到低依次为:武昌鱼(2.49 ng/g)>鲤鱼(2.30 ng/g)>白鲢(2.02 ng/g)>花鲢(2.01 ng/g),主要污染物均为PFPA。基于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可知,大伙房水库库区的PFAS主要来自采矿、电镀、涂料等工业污染废水和生活污水;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表层水体和鱼类样品中的PFAS不存在健康风险。
    • 嵇斌; 赵亚乾; 杨扬; 邰义萍; 黎绮文; 卫婷
    • 摘要: 针对污水中传统污染物和新污染物的共存特征,以典型全氟化合物(PFASs)为目标新污染物,探究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技术(CW-MFC)处理含PFASs污水的效果,构建了不同电路运行模式下的CW-MFC体系,研究了CW-MFC对PFASs的去除效果,并探讨PFASs添加后对传统污染物去除和生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W-MFC系统在开路和闭路运行下均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96%以上的PFASs。在PFASs介入后,对CWMFC系统有机物和磷的去除无显著影响,然而系统的脱氮效率和生物电转化性能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在闭路运行工况下,CW-MFC系统的氨氮去除率和输出电压分别下降了7.22%和7.32%;CW-MFC开路运行时总氮去除率降低了13.98%。研究为水环境中PFASs污染的治理技术提供有益探索。
    • 朱鹏宇; 刘建广; 辛晓东
    • 摘要: 全氟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化学稳定性、生物蓄积性、毒性,能在水体和人体中长期存在。活性炭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是处理水中全氟化合物的优良吸附剂。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文中总结了活性炭在处理水中新兴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并综述了改性活性炭对全氟化合物的吸附影响,展望了在未来的研究中活性炭处理水中全氟化合物的研究方向,可指导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性能研发。
    • 王淑娟; 龚艳伟; 刘新军; 刘程
    • 摘要: 本研究针对白洋淀流域水体新污染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针对白洋淀流域水域中新污染物的研究较少。而且目前的文献报道过于碎片化,监测方法不统一,采样点位不规范,质量控制不系统,无法有效评估白洋淀水体中新污染物的变化趋势。现有研究表明白洋淀PFASs、抗生素等污染可能有所增加,且构成有较大变化。上游河流是白洋淀流域水体中新污染物重要来源。建议持续关注白洋淀流域新污染物,根据现有的国控、省控点位布设新污染物监测网络,对重点关注的新污染物采用统一的监测方法进行持续监测,系统掌握新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和趋势,为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提取基础数据。
    • 王莹; 杜思宇; 张红; 张玉慧; 李玲; 王颜红; 李国琛
    • 摘要: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肝脏、肾脏、肌肉)中13种全氟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样品经0.2%盐酸-乙腈振荡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和石墨化炭黑(GCB)3种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2.5 mmol/L乙酸铵甲醇溶液-2.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经Waters Atlantis T3色谱柱分离,电喷雾负离子扫描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13种化合物在0.05~1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2~0.05 μg/kg,定量限为0.06~0.15 μg/kg.在0.2、1、2 μg/kg三个添加浓度水平,13种全氟化合物平均回收率为62.3%~119.3%,相对标准偏差为3.5%~19.9%.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度好、灵敏度高,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13种全氟化合物的检测需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