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术后功能

术后功能

术后功能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0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046931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双足与保健、东方药膳、护理研究:下旬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四届中国武汉国际微创外科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国际肩肘外科论坛、第五届全国解剖与临床(骨科专题)学术研讨会暨人工关节高级论坛等;术后功能的相关文献由561位作者贡献,包括崔家鸣、彭亮权、朱伟民等。

术后功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46931 占比:99.99%

总计:1047057篇

术后功能—发文趋势图

术后功能

-研究学者

  • 崔家鸣
  • 彭亮权
  • 朱伟民
  • 王晶
  • 陈康
  • 何丹
  • 余婷
  • 傅德皓
  • 冯志尉
  • 刘先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边群明; 董谢平; 冯彬; 彭涛
    • 摘要: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入路方式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功能恢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4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观察组使用前方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术后哈里斯髋关节功能评分(HHS)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HH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后外侧入路,前方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 张峻; 柳剑; 黄野; 王永成; 常青
    • 摘要: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关节炎(anteromedial osteoarthritis,AMOA)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1-2]。UKA术后膝关节运动学与自然膝关节的运动学相似,术后功能优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严格的手术适应证是获得满意临床结果的前提。
    • 陈鸣旺; 高舒影; 罗宏标; 唐清珠
    • 摘要: 目的 考察腹腔镜腹侧网状直肠固定术(LVMR)对女性直肠脱垂的相关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女性直肠脱垂患者47例,采用LVMR进行治疗.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及评分,包括Wexner大便失禁评分问卷、Longo ODS问卷及BBUSQ-22问卷,同时考察随访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整体Wexner大便失禁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BBUSQ-22总分较术前降低(P0.05);复发3例,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采用LVMR治疗女性直肠脱垂可获得满意的术后功能,具体表现为大便失禁、阻塞性排便及肠道和膀胱功能等改善显著.
    • 王阳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前入路髂腹股沟切口手术治疗骨盆及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6月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前入路髂腹股沟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选择改良前入路髂腹股沟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关闭时间,以及骨折复位效果、治疗后Majeed功能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切口暴露时间与切口关闭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jeed功能评分在单项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分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盆及髋臼骨折选择改良前入路髂腹股沟切口手术,与常规前入路比较,能取得相似的骨折复位效果,但能减少手术操作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Majeed功能总评分提高,值得应用.
    • 郭明刚; 杨辰菲; 陈锋; 冯志尉; 袁发; 李亮; 李伟
    • 摘要: 目的探讨上肢严重创伤骨折患者采用二期创面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36例上肢GustiloⅢB、ⅢC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清创、骨折固定、血管及神经修复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创面,术后5~18天实施二期皮瓣移植创面修复手术;观察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患者前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一期手术,有1例患者因软组织严重坏死于一期手术后第7天实施截肢手术,其余35例患者均分别于一期手术后5~18天实施二期皮瓣移植修复术,均成功保肢,其中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17例、背阔肌肌皮瓣修复14例、上臂外侧皮瓣修复4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5~65天,平均(28.9±6.2)天,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24~46天,平均(30.5±4.5)天;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3±2.2)周;分别于二期手术术后4月、8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患肢功能评价,在术后8月时,35例保肢患者的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腕背伸、腕背屈、腕桡偏、腕尺偏度数功能、Mayo评分均显著改善,优于术后4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严重创伤骨折患者采用二期创面修复治疗对于骨折愈合、创面修复均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术后上肢功能恢复尚可。
    • 侯大伟
    • 摘要: 目的 探究小儿钝器伤性断指再植术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录的21例(25指)实施钝器伤性断指再植术的小儿患者,回顾性患儿资料数据,总结小儿钝器伤性断指再植术的注意事项以及影响术后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25指患儿中有22指存活,手术成功率为88%,术后随访中,断指再植功能中优良率为20/22(90.90%),导致术后断指功能差的因素具有多样性,需要依据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结论 小儿钝器伤性断指在指数的手术难度大,极易伴发血管危象,且部分患儿在术后断指功能优良率低,所以当前为了提高手术疗效,避免患儿出现身体残缺,需要掌握手术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影响术后断指功能的因素,通过针对性策略的制定确保取得最佳手术治疗效果.
    • 郭明刚; 杨辰菲; 陈锋; 冯志尉; 袁发; 李亮; 李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上肢严重创伤骨折患者采用二期创面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手术治疗的36例上肢GustiloⅢB、ⅢC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清创、骨折固定、血管及神经修复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创面,术后5~18天实施二期皮瓣移植创面修复手术;观察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患者前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一期手术,有1例患者因软组织严重坏死于一期手术后第7天实施截肢手术,其余35例患者均分别于一期手术后5~18天实施二期皮瓣移植修复术,均成功保肢,其中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17例、背阔肌肌皮瓣修复14例、上臂外侧皮瓣修复4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5~65天,平均(28.9±6.2)天,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24~46天,平均(30.5±4.5)天;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3±2.2)周;分别于二期手术术后4月、8月对两组患者进行患肢功能评价,在术后8月时,35例保肢患者的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腕背伸、腕背屈、腕桡偏、腕尺偏度数功能、Mayo评分均显著改善,优于术后4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肢严重创伤骨折患者采用二期创面修复治疗对于骨折愈合、创面修复均具有肯定的临床效果,术后上肢功能恢复尚可.
    • 黎健鹏; 缪旭东; 曾秋涛
    • 摘要: 目的 研究Tilec型骨盆环损伤微创骨盆内入路结合后环经皮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方便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该院Tile C型骨盆环损伤患者120例,依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微创骨盆内入路结合后环经皮内固定治疗组(微创手术组,n=60)、传统髂腹股沟入路前环复位固定+切开复位后环固定技术治疗组(传统手术组,n=6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62、14.165,P<0.05),术中术后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238,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5.0%(57/60)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的60.0%(3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075,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0%(57/60)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的60.0%(3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6/60)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的40.0%(2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00,P<0.05).结论 Tile C型骨盆环损伤微创骨盆内入路结合后环经皮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传统髂腹股沟入路前环复位固定+切开复位后环固定技术治疗好.
    • 吴浩; 潘利平; 刘恒; 塔拉提百克·买买提居马; 王洪彬; 宁太国; 曹永平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胫骨假体在矢状面上的位置对牛津(Oxford)单髁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1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行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术的患者.依据术后胫骨假体后倾角度(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将患者分为PTS标准组(PTS≥3°且PTS <8°)及PTS异常组(FTS <3°或PTS≥8°).患者随访至少12个月,比较两组病例术后膝关节协会临床评分(Knee Society Clinical Score,KSS-C)、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Functional Score,KSS-F)及膝关节活动范围,并评估手术前后PTS变化值与术后KSS-C评分、KSS-F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范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72例患者(82膝),其中PTS标准组51例患者(58膝)、PTS异常组21例患者(24膝),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3.6个月.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KSS-C评分及KSS-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随访时,所有病例在膝关节活动范围、KSS-C评分及KSS-F评分上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病例在术后KSS-C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S标准组(88.76±2.79)vs.PTS异常组(84.42 ±3.35),P<0.01],但在术后KSS-F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手术前后PTS的变化值与术后KSS-C评分(r=-0.034,95%CI:-0.247 ~0.186,P=0.759)、KSS-F评分(r=-0.014,95%CI:-0.238 ~0.198,P=0.901)及膝关节活动范围(r=0.045,95%CI:-0.214 ~0.302,P=0.686)无相关性.结论: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中采用3°~<8°的PTS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功能,术中应避免胫骨假体PTS的过度增大或减小.
    • 邓立庆; 李嘉; 田臻; 史培霖; 邓林梅; 黄奇
    • 摘要: 目的 对照研究在不使用止血带情况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加压包扎与非加压包扎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我科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6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法分组,研究组(A组)术后接受从脚踝到大腿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照组(B组)不接受任何加压包扎,每组80例;同时每组内再随机分为引流组(A1、B1)与非引流组(A2、B2)各40例.加压包扎引流组(Al组):男5例,女35例;年龄43~80岁,平均(64.75±9.42)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0~35.0 kg/m2,平均(28.95±4.09)kg/m2.加压包扎非引流组(A2组):男10例,女30例;年龄37~79岁,平均(65.29±9.37)岁;BMI为18.7~33.5 kg/m2,平均(26.78±4.78)kg/m2.非加压包扎引流组(B1组):男9例,女31例;年龄53~89岁,平均为(64.63±10.24)岁;BMI 为 19.3~36.5 kg/m2,平均(28.82±4.04)kg/m2.非加压包扎非引流组(B2组):男8例,女32例;年龄50~81岁,平均(66.04±7.56)岁;BMI为17.0~33.5 kg/m2,平均(27.12±4.04)kg/m2.四组在性别、年龄、BM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比较各组间患者舒适度、切口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肿胀程度、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总失血量等指标.结果 术后患者舒适度方面B组好于A组;术后第3天疼痛VAS评分,A组为(2.03±0.73)分,B组为(1.85±0.7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A组肿胀为(2.91±1.66)cm,B组为(2.36±1.32)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A组膝关节ROM为(107.58±15.95)°,B组为(109.41±14.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DVT发生率为23.75%,B组为1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失血量为(986.79±485.16)mL,B组为(966.13±316.1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引流与非引流比较,总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引流量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使用止血带的情况下结合术中控制性降压,有效术中止血,同时联合氨甲环酸的静脉、局部使用,TKA术后切口无需加压包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