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入路方式

入路方式

入路方式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8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肿瘤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92391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现代诊断与治疗、临床医学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山东省第十九次眼科学学术会议、2016年湖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学术年会、 2018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年会等;入路方式的相关文献由202位作者贡献,包括关翰辉、刘鹏超、吕伟等。

入路方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2391 占比:99.91%

总计:92472篇

入路方式—发文趋势图

入路方式

-研究学者

  • 关翰辉
  • 刘鹏超
  • 吕伟
  • 吕洁韵
  • 安宁
  • 崔慧勤
  • 杨海红
  • 汤永南
  • 焦锋
  • 王友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孔繁军
    • 摘要: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双侧组(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n=30)和单侧组(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n=30),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中失血量、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住院时间短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单侧组(4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22,P<0.05)。双侧组优良率(93.33%)高于单侧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4,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恢复。
    • 边群明; 董谢平; 冯彬; 彭涛
    • 摘要: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入路方式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功能恢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4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观察组使用前方入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术后哈里斯髋关节功能评分(HHS)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HH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后外侧入路,前方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 姚景春; 赵晋炜
    • 摘要: 目的分析经口腔前庭入路在甲状腺全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7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头颈二病区行甲状腺全切术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手术组(前庭组)和行常规开放手术组(常规组),每组各58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指标、术后(24 h、1个月、3个月)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钙血症发生情况、美容效果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前庭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常规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均P0.05);2组术后同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庭组美容效果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经口腔前庭入路在保护甲状旁腺和术后并发症发生上与常规开放手术相当,但经口腔前庭入路手术更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提高美容效果。
    • 陈钙
    • 摘要: 目的 观察内外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TPF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前正中入路双钢板内固定,观察组行内外侧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手术完成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估,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个月时胫骨平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外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TPF更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及胫骨平台恢复,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前正中入路双钢板内固定,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白伟; 王建建; 王珂
    • 摘要: 目的 分析胫骨近端骨折髓内钉手术采用髌上入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80例胫骨近端骨折采用髓内钉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按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髌下入路,观察组采用髌上入路,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对手术时间、拆线时间等各项手术指标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疼痛、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比较,对照组发生率(30%)高于观察组(10%)(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优于对照组(75%)(P<0.05).结论 胫骨近端骨折采用胫骨髓内钉手术选择髌上入路,术中膝关节半伸直位,可有效提高透视效果,提高操作安全性,并发症少,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高,极具研究价值.
    • 王玫; 安宁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不同入路方式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3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肩关节镜手术患者87例。按照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62例)和对照组(全身麻醉,25例),观察组中31例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观察A组),31例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观察B组)。评估分析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T0、T1时刻其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T2时刻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时刻观察组患者BI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中,在全身麻醉基础上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和心率,有利于减少出血,保持术野清晰,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建议采用肌间沟入路方式,以促进麻醉效果的尽快发挥。
    • 王玫; 安宁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不同入路方式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3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肩关节镜手术患者87例.按照麻醉方案分为观察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62例)和对照组(全身麻醉,25例),观察组中31例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观察A组),31例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观察B组).评估分析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T0、T1时刻其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T2时刻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时刻观察组患者BI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镜手术中,在全身麻醉基础上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和心率,有利于减少出血,保持术野清晰,对于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建议采用肌间沟入路方式,以促进麻醉效果的尽快发挥.
    • 吴国培; 唐永峰; 陈宋育
    •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入路方式在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炎性因子、髓鞘碱性蛋白(MBP)、E26转录因子-1(ETS-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分组,观察组59例,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对照组43例,采用额底入路;对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前、术后72 h炎性因子及MBP、ETS-1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肿瘤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少或较短(P<0.05);术后72 h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MBP、ETS-1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P<0.05).结论:在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手术中,眶上外侧入路与额底入路均可获得良好肿瘤切除效果,眶上外侧入路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及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手术对炎性因子及MBP、ETS-1水平的影响,减少并发症发生.
    • 陈浩; 黄桂成; 蔡平
    • 摘要: 随着"腰椎融合"概念的提出,脊柱外科医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验证与改良此项技术,从1945年的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到2012年的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这期间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术式,实现了360°腰椎椎间融合的可能.该文主要探讨不同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起源、解剖学特点、适应证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不同入路腰椎融合术的区别,以期为脊柱外科医生临床运用选择提供参考.
    • 葛立伟
    • 摘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3种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使用不同的入路方式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采取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B组采取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C组采取DAMIS微创入路,将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将3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C组均明显低于A、B组(P<0.05).术后3天、3个月及6个月对比2组患者髋关节HHS分数,A、B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的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直接前侧入路和DAMIS微创入路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临床各项指标,减少不良反应风险,值得临床采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