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日常对话

日常对话

日常对话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9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常用外国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专利文献6266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唯实、台声、汉字文化等; 日常对话的相关文献由13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东怿、童敏、老妖等。

日常对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 占比:2.31%

专利文献>

论文:6266 占比:97.69%

总计:6414篇

日常对话—发文趋势图

日常对话

-研究学者

  • 刘东怿
  • 童敏
  • 老妖
  • 杨红艳
  • 袁媛
  • Cecile
  • Celia(翻译)
  • Eric Lu
  • EricAlvey/肝脑涂地
  • Hz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阎莉
    • 摘要: 找准教研问题,教研就成功了一半。教研问题何在?资深教研员阎莉老师认为,教师之间的日常对话、教育笔记中的困惑、巡班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等,不必刻意找,就在日常工作当中,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即可。另外,教研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依靠对教研工作的深刻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教研工作的重点正在从研究学科教学转向研究人,即重视对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研究。如何关注教师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 摘要: 量子和相对论生活黑洞、宇宙大爆炸、薛定谔的猫……这些物理学词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我们的日常对话之中?爱因斯坦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天才和智慧的代名词?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事情似乎从来如此,但其实人类进入现代社会,能够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不过是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伴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又一次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大事,就是如今被称为“第二次科学革命”,是以物理学发展为代表的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又一次加深。
    • 李宝龙
    • 摘要: 本文试图从埃金斯和斯莱德的言语功能网络(SFN)的视角分析三位研究生在大学校园环境中有关家乡和美食的日常对话,通过将文字记录编码为各种话步(moves),统计言语功能出现的频率。本文尝试分析日常对话中的人际关系的构建和角色扮演关系。本文发现言语功能网络可以有效地分析出话题的掌控者,日常对话的主要贡献者以及对话参与者互相之间的人际关系。
    • 冬瓜面包树
    • 摘要: 现在说话大家都爱用迷惑词,那什么叫迷惑词呢?它指一些随着时代发展和汉语使用者的脑洞增加而出现的或新鲜另类、或歪用场景的词句。像是前段时间,紫金陈的“眼泪如兰州拉面”,这类词句通常也有成为流行语的潜力。人们常说:中文表达,花样繁多。尤其在上网冲浪过程中,语言表达的技巧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日常对话还是聊天演讲,语言带来的搞笑都能给人带来忍俊不禁的效果,让平淡的对话多了几分趣味。
    • 晓山
    • 摘要: 无处不在的功利说教从小时候起,就常常听长辈师长说教:你要好好读书,考上好学校,不然就没有好工作,一辈子只能吃土,都是为了你好云云。工作了,长辈领导们又说,你要好好工作,以便保住饭碗,不被社会和市场所淘汰等等。这样的认识和说法,已经是长久就有的了。从民间家庭的日常对话脚本中,从社会评价话语系统中,从人们的行为细节中,无处不弥漫着类似的功利说教。王阳明将其归结为以名利为目的的霸道学说。三代以后,王道衰、霸道兴,功利之说与功利之行便长期甚嚣寰宇了。
    • 张影
    • 摘要: 读诗时,你会思考这些花草背后的文化含义吗?在文学创作和日常对话中,很多事物都以其蕴含的独特文化意义而成为人们心照不宣的交流工具,人们一般不需要解释就能直接明白成语和谚语的含义,一些具有特别含义的动植物也成为了语言中传达交流意义的助力,只要一提起,读者和听众就能理解个中情感。这是文化背景的力量,但同时也让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颇感头痛。
    • 金永洙
    • 摘要: 在高级韩国语精读语法课上,笔者认为有必要向学生区分授课书面体和日常对话中使用的语法。高级韩国语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应用。本论主要的注重点在于,即便是同样的语法,如何正确把握其实际应用时展开的不同形态和变化,从而指导学生在实践当中完成有效的文本传送或者思想交流的目的。
    • 曾维义
    • 摘要: 由于日常对话环境的缺失,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口语表达相对薄弱,从输入转变为输出需要在真实语境中沉浸式地渐进学习和探索。因此,语言学科需要更加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强调体验性、互动性、情境性、协作性,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实现语言生成。本期的两个课例分别在个性化与交互性方面对情境创设做了一定的探索。
    • 放学堵他
    • 摘要: 现如今不管你玩不玩游戏,你身边肯定少不了与游戏有关的流行语,这就是所谓的游戏体一用游戏中的热梗、热词来进行日常对话,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表达方式。不过游戏体是把双刃剑,用的好了有奇效,用的不好伤入害己。不妨回想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大家是不是经常在电视节目里看到游戏术语?是不是也总能刷到与游戏梗有关的热搜?实际上现在小孩子在课间打闹嘴里模仿的都是游戏音效,游戏还催生了各种亚文化语种:比如“祖安话”,只是人们对这些话褒贬不一。一些年轻人认为这样的游戏语言特别有趣,是适合年轻人的潮流表达方式,有些人则认为这样的游戏语种带坏了社会风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