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65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2篇、会议论文77篇、专利文献39232篇;相关期刊1046种,包括才智、现代交际、对外传播等; 相关会议52种,包括2014世界语言大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等;跨文化交流的相关文献由205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燕、陈曦、关世杰等。

跨文化交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82 占比:4.34%

会议论文>

论文:77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39232 占比:95.48%

总计:41091篇

跨文化交流—发文趋势图

跨文化交流

-研究学者

  • 刘燕
  • 陈曦
  • 关世杰
  • 刘洋
  • 张婕
  • 赵启正
  • 陈学礼
  • 何莉梅
  • 傅守祥
  • 刘卫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学礼
    • 摘要: 民族志电影的摄影师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拍摄,获得素材的品质如何,决定了影片的性质和最终样貌.民族志电影的实地拍摄,应该在遵守非虚构的影像获取方式的前提下,既强调田野调查又重视多重实验的方式;既遵从影像叙事基本规则又兼顾摄影师作为人的视角;既选择理想的切入角度又保证影音档案的生产方式;既满足摄影师通过拍摄进行观点表达又保证被拍摄主体的主体性;既呈现跨文化交流的结果又展现实地拍摄中摄影师和被拍摄主体相遇的过程.当然,如果在追问"什么是民族志电影"的同时,追问"是什么人拍摄的民族志电影",不仅能够拓展我们对于民族志电影这一概念的理解,也能加深我们对民族志电影实地拍摄基本准则的理解.
    • 陈宁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才成为了推动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才竞争在当今社会中异常激烈。我国的发展需要通过社会中的高素质人才来实现,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所以在大学校园中不仅仅要让学生能够熟练、灵活的掌握基础专业知识,更要在课堂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而做好准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密切了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合作,所以就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让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就需要将思想道德教育因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之中,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 王众一
    • 摘要: 鲁迅先生1926年创作的《藤野先生》,我在40多年前高中课堂上就学习过,印象深刻,但体会得并不深入。多年以后,当我在《人民中国》从事起中日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工作,才对这场可称为鲁迅认识中国与世界原点的经历,以及这篇作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 刘燕
    • 摘要: 本专栏题为"国际中国学",涉及的国家并不局限于东北亚(中、日、韩),而是拓展到俄罗斯、瑞典与欧美等国家,一则体现了以中国为中心,以东北亚为圆心,辐射全球的跨文化交流与互动研究趋势.
    • 余亮妹
    • 摘要: 从跨文化交流视角剖析网络文学翻译平台“武侠世界”与美国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武侠世界”具备深入民间的交流优势,但研究发现“武侠世界”囿于网络文学的“网络性”与“消费性”,倾向于在中国文化核心的外围游走。面对不可避免的跨文化交流,网络文学翻译平台的突破点在于:立足草根圈的亲民优势,谋求文化精英的顾问支持;利用市场潮流,通过广告、周边产品开发、翻译组织间合作等方式降低商业化对平台初心的冲击,彰显中华文化的价值蕴含。
    • 董葆莉; 刘昕远
    • 摘要: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文化语言交流提供了新机遇,海外国际汉语教师兼有“教师”和“旅居者”两种身份,可以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双向“桥梁”作用。海外国际汉语教师应对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跨文化行为进行区分,确定沟通、交流的重点,提高教学能力、中华文化阐释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讲好“中国故事”助力。
    • 张汉林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国际冲突昭示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历史教育对此应有所作为。历史教育的功能一直在与时俱进,内涵不断丰富,从以史为鉴到国家认同,再到国际理解。在信息时代,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并存,历史教育应再度进行调整。跨文化知识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历史教育应建构出整体的世界史叙事、均衡的世界史框架,形成合理、深刻的跨文化知识体系。跨文化交流与历史教育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存在高度的一致,它们都致力研究面对和处理差异的智慧,跨文化交流与历史思维都是后天养成的,跨文化交流与历史思维均须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历史教育所着力培养的理解能力,正是跨文化交流所亟需的共情能力。历史教育要想不被时代淘汰,只能直面挑战,调整自我。
    • 田茹
    • 摘要: 从“自我讲述”到“他者叙事”,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趋势。美食纪录片《奶奶最懂得》以“他者”叙事视角讲述奶奶的传统美食故事,充分实现“自我”与“他者”的文化间性统一,用情感互通消解文化间的隔阂与差异,触发众多观众在内心深处对美食、故乡及亲情的情感共鸣,在共情传播中实现文化交流和价值共享。文章主要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奶奶最懂得》影片内容及其评论进行分析,旨在探索该纪录片是如何在“他者”视域下讲述中国故事,以及其赢得众多中外观众的认可并取得良好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原因。当今纪录片作为跨文化传播、塑造国际形象的重要渠道,应坚持文化间性,在真实传播中注入人文关怀,以真情唤共情。
    • 柏茜茜; 杨帆
    • 摘要: 通过分析中医学跨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过程中英译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医文献英译策略。当前,古代汉语言文化背景和独特的理论体系是中医文献英译面临的难点,缺乏统一的英译标准、对应的英文词汇、中医高水平英译人才等是中医文献英译存在的普遍问题。建议从完善中医名词术语翻译标准、灵活采用翻译方法和重视中医英译人才培养等策略着手,实现中医文献的精准翻译,力促中医学跨文化国际交流与传播步入快车道。
    • 沈晓梅
    • 摘要: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对比语言学不仅可以促进语言学的发展,而且对当代社会的进步、不同语言的交流与融合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对比语言学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的专著多以应用性为主。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对比语言学的研究仍然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