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卷
敦煌写卷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汉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92824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甘肃社会科学、西藏研究、敦煌学辑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四届年会、2013浙江、甘肃两省敦煌学研究会联合研讨会、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敦煌写卷的相关文献由125位作者贡献,包括郑汝中、张涌泉、李索等。
敦煌写卷—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2824篇
占比:99.83%
总计:92978篇
敦煌写卷
-研究学者
- 郑汝中
- 张涌泉
- 李索
- 赵声良
- 钱光胜
- 徐时仪
- 柴剑虹
- 荣新江
- 谢明
- 关长龙
- 冷江山
- 刘涛
- 刘英华
- 張楊溦蓁
- 方一新
- 曹翔
- 王志鹏
- 甄艳
- 许建平
- 邓强
- 金双平
- 陈践
- 饶宗颐
- 龚元华
- WANG Pingxian
- 丁梦
- 丁红旗
- 万毅
- 侯军
- 健宏
- 冯蒸
- 刘婷
- 刘尊明
- 刘晓玲
- 叶渡1
- 吴淑玲
- 周丕显
- 周延良
- 周欣
- 周远军
- 宋翔1
- 尚林
- 师养龙
- 张先堂
- 张彦珍
- 张锡厚
- 强俄巴·次央
- 徐俊
- 徐华
- 戚世隽
-
-
刘婷
-
-
摘要: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有若干件敦煌本儒家典籍,其中编号为P.2681+2618的敦煌写卷为《论语集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此卷印证了唐代归义军时期对儒学的恢复与重视。同时,敦煌写卷中保存有大量的古注,对儒家经典整理和校勘有重要作用。
-
-
邓强;
王敏
-
-
摘要:
根据敦煌写卷中的别字异文,并参考敦煌汉藏对音,对晚唐五代西北方音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两个特殊方音现象:部分流摄喉音字、舌头音字演变滞后,韵腹u尚未复化为ou,韵母仍为(i)u,而与遇摄字相混;开口一等登韵系字韵腹高化,变为i,读入三等,而与曾、梗、通等摄的三等字相混。
-
-
关长龙;
范丽婷
-
-
摘要:
敦煌文献中明确为《摩诃般若经》的写卷共约222号,除其中35号某一卷首尾皆全外,其余皆为残片或残卷.本文通过分析内容、残字、行款以及书风书迹,将其中的十六号缀合为八组,并附上缀合图分别加以叙述,以此为定名和断代研究提供相关线索,有助于深入地考察敦煌写卷的性质.
-
-
饶宗颐
-
-
摘要:
世人论敦煌艺术,只注意其绘画方面,然莫高窟所出写卷,以数万计①。其中不少佳书,足供爱好书法者之欣赏。惜散布各地,大部流落异国,为有人加以整理。如从此大量写卷,披沙简金,往往可以得宝,未始不可与碑学相表里,而为发帖增加不少妙品也。
-
-
许建平
-
-
摘要:
前人据P.2643号的题记,以写卷为乾元二年(759)写本.据"国际敦煌项目"(IDP)网站上的高清照片,通过对题记与写卷正文中相同文字笔迹的比较,知题记为阅读者所记,并非写卷的抄写者所记,根据写卷无避讳字的情况,推定写卷的抄写时间不会晚于唐高宗继位的650年,它甚至可能是南北朝时期的抄本.写卷中三种颜色所写的11条旁注字,其中8条极有可能是阅读者据流传的其他文本增补.在对古写本进行校录时,不能简单地把旁注字直接录入正文,这样会造成不同来源文本的内容混淆,甚至把文本流传过程中后来添加的文字作为文本的原始面貌.写卷中存在阅读者在隶古字上添加构件而使隶古定字变成今字的做法,这意味着,隶古定《尚书》在辗转传抄过程中,抄写者也有可能随手把隶古字改成今字.所以,梅颐献上的隶古定《尚书》原本极有可能全为古字本.
-
-
金双平
-
-
摘要:
为方便学界研究,国家图书馆陆续以影印的形式将其馆藏敦煌文献公布于世.这批文献图版清晰、范围广泛,极具研究价值,尤其是文献校勘价值.其中,编号为BD05453的写卷首尾完整,书写清楚,内容为《四分律比丘尼戒本》.该件写卷早于诸刻本,较为接近原来面貌,具有较强的文献校勘价值.利用这一写卷,逐字比对《大正藏》本,并参考其他相关写卷,可以进一步完善《大正藏》本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
-
金双平
-
-
摘要:
为方便学界研究,国家图书馆陆续以影印的形式将其馆藏敦煌文献公布于世。这批文献图版清晰、范围广泛,极具研究价值,尤其是文献校勘价值。其中,编号为BD05453的写卷首尾完整,书写清楚,内容为《四分律比丘尼戒本》。该件写卷早于诸刻本,较为接近原来面貌,具有较强的文献校勘价值。利用这一写卷,逐字比对《大正藏》本,并参考其他相关写卷,可以进一步完善《大正藏》本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
-
李华斌
-
-
摘要:
敦煌写卷佛经音义存在一些疑难字,它们有的不能识别,有的被误释等.今摘录其中的六则疑难字,从文字、音韵、训诂、梵汉对音等逐一考释.形近相乱、训读、后世字书韵书漏收等是它们产生的主要原因.形近相乱干扰了汉字的词义系统,训读干扰了汉字的语音系统.漏收的疑难字补充例证后,可纳入后世的字书、韵书等中.
-
-
桑木旦;
旦正项杰
-
-
摘要:
文章以没卢氏家族有关文献为引证资料,分析敦煌文献1.0.J 750中没卢·墀玛蕾相关的历史事件,认为该文献中的赞穆塘玛轮(btsn mo khri mo In)和没卢·塌玛蕾(vbro bzv khri ma lod)为同一人。同时,解读了没卢·墀玛蕾让赞普兄长拉跋布被迫引退的具体原因。
-
-
丁梦
-
-
摘要:
投龙仪式是道教斋醮科仪中的一个环节。封建帝王在举行黄箓大斋、金箓大斋之后,为酬谢天地水三官神灵,把写有祈请者消罪愿望的文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用青丝捆扎起来,投掷于名山水府之中。目前关于投龙仪式的内涵、缘起及其中天人感应含义的研究,仍然有待补充。本文结合P.2354写卷的内容,试探讨投龙仪式的缘起、仪式中诸元素的意义及仪式反映出的天人感应思想。
-
-
张涌泉
- 《中国文字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武周新字的创用,是中图文字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武周改字有天、地、日、月、星、年、正、君、臣、载、初、照、授、证、圣、国、人共17字,其中"照"新字仅用于武后之名.本文以敦煌写卷所见武周新字为基本材料,并参考同一时期碑刻,对除"照"以外的新字的原初字形及其寓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诠释,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
-
马骁
- 《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四届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敦煌写卷P.2555是研究唐代文学极为珍贵的资料,从总体上看,敦煌写卷落蕃汉人诗作的艺术水准较高,情感真挚,思想内容上具有一定的份量.本文以此写卷中的59首落蕃汉人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基本价值、基本内容和人物原型,来对其文献价值进行客观地评骘.
-
-
谢明
- 《2013浙江、甘肃两省敦煌学研究会联合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中华道藏》卷帙浩繁,加之书成众手,各点校者水平、态度不一,虽"历时七载,校对五过",错误尤复不少.而敦煌写卷部分,由于原卷不易见到、俗字较多、点校者或非专门的敦煌学者等,更容易造成失误.今以《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法藏敦煌西域文献》、《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中的敦煌卷子为参照,将笔者所见《中华道藏》校录不当之处,归纳如下,庶几有补于将来之修订.
-
-
-
-
張楊溦蓁
- 《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2015年研究生论文报告会》
| 2015年
-
摘要:
敦煌写卷中人名俯拾皆是,人名研究在文献学方面也有重大意义,其突出表现在利用写卷中的人名进行断代.本文主要围绕敦煌写卷中的人名断代展开,其次分析敦煌写卷人名断代的特点,最后总结出人名断代的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更加强调了敦煌写卷人名对于断代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