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敦煌写本

敦煌写本

敦煌写本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51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97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甘肃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敦煌学辑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中国中古(中世)社会诸形态中日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三届中日韩(CJK)汉字文化国际论坛等;敦煌写本的相关文献由36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涌泉、黄征、张锡厚等。

敦煌写本—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3 占比:83.28%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97%

专利文献>

论文:97 占比:15.75%

总计:616篇

敦煌写本—发文趋势图

敦煌写本

-研究学者

  • 张涌泉
  • 黄征
  • 张锡厚
  • 耿昇
  • 荣新江
  • 曲金良
  • 高天霞
  • 王金娥
  • 邓文宽
  • 郭在贻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任占鹏
    • 摘要: 以往学界认为旧时学童习字多用"描朱",或称"描红",今敦煌文献中发现的"顺朱"习字法,改写了对古代学童习字方法的认知。从敦煌写本P. 4900(2)《上大夫》来看,"顺朱"突出"顺",重在对范字(朱笔或墨笔)的临写。经过对敦煌、吐鲁番、和田等出土文献中的"顺朱"写本的统计,得知唐五代时期学童习字普遍使用"顺朱",且早在武周时期的西州已出现"顺朱"。当时的纸张较厚、印刷术不普及是习字采用"顺朱"的重要原因。宋以后出现了薄且白的纸,朱字亦可印刷,所以重在"描""摹"的"描朱"成为习字常态,《上大人》"描朱"亦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化符号。
    • 方一新; 嵇华烨
    • 摘要: 敦煌写本《普曜经》共10号。文章以敦煌写本为中心探究《普曜经》翻译来源及翻译完成后的流传情况。通过比较敦煌写本与三国吴支谦译《太子瑞应本起经》,可证《普曜经》部分篇章系《太子瑞应本起经》之“翻版”。从写本到刻本,《普曜经》语言经历复杂变化,通过考察异文推测南方系统诸刻本与敦煌写本最相近,中原系统刻本相似度最低,这个差异与其底本来源不同有密切关系。南方系统内部诸刻本《普曜经》有较明显的分野。
    • 张琴; 黄征
    • 摘要: 将敦煌所见P.2492+дx.3865诗册与日本古抄本、传世刻本详细比勘,归类出校勘性、用字性、修辞性三种异文。其中的校勘性异文间接反映了题壁传抄与口耳相传的传抄系统,用字性异文反映了此卷诗册的书写风格和避讳特征,修辞性异文成因复杂、易与校勘性异文相混淆。在此卷诗册异文中,还可看到民间抄手对白居易诗进行创造性改编的痕迹。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此卷诗集定性为符合传统集部概念的诗歌选集或别集。
    • 高天霞; 马婕茹
    • 摘要: 通过考察敦煌类书《籯金》写本《储君篇》和《诸王篇》录事与叙文的关系,对比《籯金·诸王篇》与《语对·王部》录事可见,现存《籯金》写本《储君篇》“诸王”之后的“帝子、天孙,大王风、小山桂,瑶枝、琼萼,派裔五潢,祚土、分茅,猿岩、兔苑”等事当属《诸王篇》。《籯金·诸王篇》与《语对·王部》在录事上相似性很高,这说明唐代私修类书在编纂实践中或已逐步形成一些常设部类,部类内或已逐步凝聚了一批核心事例。
    • 于赓哲
    • 摘要: 本书系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该项目的根本目的在于以疾病、医疗为视角观察唐代历史。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论述:唐代主要疾病考--以敦煌写本《新菩萨经》《劝善经》为探索渠道;唐代官方医疗机构的局限性;民间医人水平评估--由“福医”“时医”现象说起;中古医籍受众浅论;唐代药材产地与市场;医巫并行的时代--咒禁术的退缩与保留。
    • 徐浩
    • 摘要: 敦煌佛经写本中因抄写有误而被废弃的兑废稿,对于研究敦煌写本制度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本文运用系统缀合的方法,通过内容先后相承、残字相互契合、行款格式相同、书风书迹相似等方面的综合判断,对七例用同一纸抄写的兑废稿加以缀合,并对这些敦煌残卷和残片的定名、断代、写本形制、报废原因进行研究,通过具体例证,发掘古代佛经写本抄写和校勘中的问题。
    • 巴瑞特; 禹點(譯); 柳幹康(校)
    • 摘要: 作爲本文核心的敦煌文獻,“三教不齊論”是一篇包含在斯坦因手稿S.5645(下文簡作S.5645)中的寫本,因過去十年的學術發展,已經有了一次徹底的重新評估。以前,它與日本中古及近代早期,在“三教”評論傳統中保留的參考文獻之間的聯繫被證明是錯誤的,這一錯誤是將同一標題分配給兩個不同的唐代作品的結果。在轉向對敦煌文獻本身的嘗試性新解讀之前,我們先簡要地看一下促使這一重新評估發生的驚人新證據。我也希望將來能以新發現的材料作爲一個契機,描述日本豐富的評論傳統的發展,特别是在印刷術出現後,但爲了縮短我的陳述,我將在另一份著作中論述。
    • 彭慧
    • 摘要: 敦煌写本P.3716V《丑妇赋》以讽刺、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一个相貌丑陋、言行粗鄙的丑妇形象。经过潘重规、张锡厚、伏俊琏、项楚、萧旭、赵家栋等诸位学者的校勘审订和注释疏通,其文字上的不解之处渐趋得以清除。然而,细细研读,其间文字仍有进一步勘正和疏解的必要。这里便就“耽眠嗜睡”“以犊速兮为行,以屈淬兮为跪”及“所有男女总收取”等10处文字的形义问题加以探讨和补充。
    • 何迪
    • 摘要: 敦煌本《搜神记》的发现为传世本《搜神记》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敦煌写本图版的陆续公布,越来越多的写本进入到研究者视野,迄今为止,敦煌本《搜神记》共发现8个写本.其版本、校勘及文学价值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通过对写本材料、形态和具体内容的再考察,更新其写本状况及内容研究,并梳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搜神记》的综合研究.
    • 金双平
    • 摘要: 上个世纪开始,国家图书馆不仅收藏敦煌文献,而且还以影印本的形式出版发行,并对其收藏的文献进行编号.其中,国图编号为BD14039的写卷书写工整、首尾完整,书写面貌自然而真实,保存有大量俗字和不少简化字;该写卷早于诸刻本,较为接近原来面貌,具有较强的文献校勘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