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释
校释的相关文献在1954年到2022年内共计41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汉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0592篇;相关期刊236种,包括敦煌学辑刊、敦煌研究、蒲松龄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9年两岸四地“《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等;校释的相关文献由349位作者贡献,包括郭殿忱、刘瑞明、刘如瑛等。
校释—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592篇
占比:96.19%
总计:11011篇
校释
-研究学者
- 郭殿忱
- 刘瑞明
- 刘如瑛
- 方一新
- 王天海
- 刘瑶瑶
- 杨晓宇
- 于淼
- 吴祺
- 施谢捷
- 沈澍农
- 赵静莲
- 于淑健
- 代明俊
- 何善周
- 何山
- 余行达
- 刘凯鸣
- 刘起釪
- 周乾溁
- 周静
- 姚美玲
- 姜慧
- 孟方平
- 尹琪
- 方向东
- 方廣錩
- 曹方向
- 李华斌
- 李学勤
- 杨军会
- 杨现昌
- 林岚
- 段卜华
- 王志瑛
- 王洋河
- 王焕镳
- 王韧
- 白于蓝
- 盧鷺
- 程亚恒
- 缪启愉
- 罗凌
- 肖克之
- 董尚朴
- 蒋礼鸿
- 譚偉
- 谢明
- 贾娟
- 赵永明
-
-
-
张如青
-
-
摘要:
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法藏敦煌写本P.3960进行重新校释,修正了既往研究的若干错误,首次破释了“戏”“僉”等关键字词,从医理、药理的角度诠释了P.3960中房中方、性医方的药物、病证与方治,并据现有相关出土文献与传世古籍,分析了古代房中文献的三种类别及特点。
-
-
王凱博
-
-
摘要:
虎溪山漢簡《食方》殘損嚴重,通過核查圖版,作者補釋了一些整理者未釋的殘字,豐富了釋文内容。這些殘字分别見於77號、92號、100號、149號、150號、203號、265號、273號、296號和299號竹簡。在補釋殘字時,作者主要依據殘存墨迹和《食方》辭例。在分析墨迹時,作者注意與同批簡中的完整字形進行比較。
-
-
李霖
-
-
摘要:
林庚关于楚辞的研究著作《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融诗体探源、生平考证、作品审定于一体,《〈天问〉论笺》融笺释、今译、论文于一体,虽写作时间不同,研究内容有异,却体现出林庚稳定一致的研究方法与特色。林庚这两部著作,不论是校释、考证还是审美批评,始终贯穿“诗性体悟”的研究方法,立足文本,会通诗心,蕴含“创作主体”的研究立场、“文学本位”的研究视角、“诗理逻辑”的研究思维,折射出林庚诗人之身份、诗人之性情。
-
-
郭殿忱
-
-
摘要:
大唐才子吴融里籍有山阴、萧山二说,今考定为山阴。初官有校书郎、掌书记歧说,今认定为掌书记。又据闻一多先生言其生年为唐宣宗大中四年(850),推知其进士及第时已年届不惑。此前“屡遭维絷”“久负屈声”之记载,当属实。明代高棅编选《唐诗品汇》,虽只收吴融诗七首,尚不及传世诗作的百分之三,但足以推翻传统诗评所言:“靡丽有余,而雅重不足”之结论。当然,亦足证高棅选家“法眼”之独具识辨力。此七首诗多写战事与被战争破坏的事物,颇具认识价值与诗歌创作的借鉴意义。又,明清交际间的文坛怪杰金圣叹《评点唐诗六百首》(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亦收录吴融诗十二首。其中多咏浙江景物借以抒怀。今一并予以校释。
-
-
李洪财
-
-
摘要:
文章对马圈湾汉简中的草书误释字作了释读补证,指出“厶”不一定只是草稿中的代称,可能在日常书写中,甚至在上奏文书中已经作为一种谦称使用;简50、92二简“耆”误写作“者”;汉简中的“具书”表示详尽书写的意思;简92中的“击劫”当作“击刺”;简137“僵”当释作“■”,“游”当释作“淳”;简166“从”当释为“须”;简189中的“臧”当释作“职”;简258“耶”当改释为“那”,用作里名;简788“从”当释为“盗”。
-
-
代明俊
-
-
摘要:
以《清史稿·李棠阶传》为研究对象,与《清史列传》《李文清公遗书》《续碑传集》等文献材料对比研读,发现《清史稿·李棠阶传》需要校释之处有三则:李棠阶的字号记载明显失真;不同文献所记载的怀庆之战对贼寇的描述具有差异;李棠阶于同治年间所上的"条陈时务疏"在流传中出现不同版本,内容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就以上内容,以多方面史料考证的方式对《清史稿·李棠阶传》进行校勘、释读,以期有助于李棠阶的研究工作.
-
-
代明俊
-
-
摘要:
以《清史稿·李棠阶传》为研究对象,与《清史列传》《李文清公遗书》《续碑传集》等文献材料对比研读,发现《清史稿·李棠阶传》需要校释之处有三则:李棠阶的字号记载明显失真;不同文献所记载的怀庆之战对贼寇的描述具有差异;李棠阶于同治年间所上的“条陈时务疏”在流传中出现不同版本,内容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就以上内容,以多方面史料考证的方式对《清史稿·李棠阶传》进行校勘、释读,以期有助于李棠阶的研究工作。
-
-
郭殿忱
-
-
摘要:
《文选序》,向为学界所重视,吐鲁番残卷本更属吉光片羽,尤为宝贵。以之与传世的李善注本等比勘,无论文字、音韵、训诂诸方面,均有值得校释之处。故不揣浅陋,逐句略陈管见,其中不乏肯定残卷优长于传世本之点。愿求教于读者方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