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教育学史

教育学史

教育学史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95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与知识传播、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1912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教育学报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第三届两岸四地教育史研究论坛、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等;教育学史的相关文献由91位作者贡献,包括侯怀银、王坤庆、黄国庭等。

教育学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2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1912 占比:99.70%

总计:32007篇

教育学史—发文趋势图

教育学史

-研究学者

  • 侯怀银
  • 王坤庆
  • 黄国庭
  • 张小丽
  • 于述胜
  • 何齐宗
  • 刘庆昌
  • 包丹丹
  • 程亮
  • 谢长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建斌; 侯怀银
    • 摘要: 教育学思想是主体对教育学思考的结果,其对象是教育学,其内容涉及教育学的概念、性质、体系、逻辑起点、价值等。中国共产党教育学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学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学思想的统一,既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进行传播、阐释后所形成的教育学思想,也包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教育学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等研究教育学问题所形成的思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教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教育学思想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实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中国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
    • 李忠
    • 摘要: 由于契合教育救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需要,杜威教育学说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后,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一度被视为“新教育”的化身,不仅成为研究热点,而且成为教育制度革新以及教育实践改革的重要学理基础。然而,时至20世纪50~70年代末,出于思想改造的时代要求,杜威教育学说被视为唯心主义与资产阶级教育学说的代表,成为“谬论”与“反动”教育学说的代名词,受到全面批判、彻底否定与坚决摒弃。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教育学恢复重建过程中,杜威教育学说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表又被重新认识、客观分析与理性对待,成为重要的教育思想资源与理论来源。杜威教育学说在中国的境遇变迁,折射出中国教育学说的变革历程。未来的教育学史研究,要在坚守教育性质与遵循教育学自身发展逻辑基础上,解决好杜威教育学说是什么、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与杜威教育学说的关系等问题。
    • 齐姗
    • 摘要: 从教育学史视角把脉当前我国教育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能够发现教育学学科发展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教育学在文化传承上的断裂。新文科是应对当前科技革命、社会需求的重要策略,是对传统文科的更新与升级。聚焦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在教育学发展历史中挖掘既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的新的教育学发展路径,坚守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坚持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在坚持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形成跨学科意识。
    • 董申; 汪旸
    • 摘要: 卢梭在《爱弥儿》中阐述的智育思想从自然主义和消极教育的观点出发,强调儿童感知和经验的作用,弱化系统性的知识传授,并将智育集中在少年期开展。这种观点对儿童的发展规律给予了开创性的关注,但在18世纪法国的特定背景下,也因缺乏坚实的科学基础、忽视全社会知识体系的积累而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自然主义智育思想有其悲观的时代根源,在今天也仍有价值。若追随历史变迁的脚步,结合医学、语言等学科,在儿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视角下对卢梭的智育思想加以辨析,可以为自然主义教育和“自然”概念本身带来新的启示。
    • 郑刚; 甘婷
    • 摘要: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我国的百年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传入与萌芽、强调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马克思"属性、强调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教育学"属性和对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学的辩证关系再发现四个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既是一条解析马克思教育学思想内涵之路,也是一段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进而发展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旅程.在这段百年发展历程中,历史唯物主义与教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中国化这两大理论问题是教育学者们长期重点关注的议题.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与中国教育相结合,产生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是学界在研究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的教育现实、教育问题及教育趋势,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所在.
    • 包丹丹
    • 摘要: 教育、教养和教学是苏联教育学的三个基本概念.20世纪50年代中国教育学者依据马列主义原典,对比苏联教育学文本,确定了三个概念的译词,并阐释其具体内涵.教育分广义与狭义,苏联教育学中广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人格陶冶,后被替换为思想教育;教养指知识、技能和技巧的传授,因与中国文化传统不合,终被弃用;教学是狭义的教育和教养实现的基本途径.通过对三个概念的阐释,苏联教育学的"学校中心""教师中心""知识中心"的特点被呈现出来,它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教育学科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中国教育学科指明了方向,也为师范教育培育师资做出了贡献.中国教育学者并非只是照搬照抄苏联教育学,这一过程中有思考、选择和接受,基本依据是本国的学术传统与现实语境.
    • 侯怀银; 原左晔
    • 摘要: 教育学发展至今,已不再单指一门作为教育基础学科的教育学,而是发展为包含多门教育学学科在内的教育学学科群。以教育学内、外立场为分类依据,我们可以将现有的教育学学科群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教育学自身分化、拓展所形成的学科,即教育学专门学科;第二类是以教育学立场与其他学科立场对话交流为基础,通过方法、理论等层面的交叉而形成的学科,即教育学交叉学科;第三类是以教育学自身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元教育学、教育学史等。
    • 侯怀银
    •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是在中国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生成的教育学.按照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教育学自身逻辑的发展,可以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中国教育学的重建、中国教育学的破坏和中国教育学的再建三个阶段,各阶段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通过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未来中国教育学发展需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促进教育学建设的关系、批判与继承之间的关系、中国教育学建设过程中的中外关系、学科体系建设与知识体系构建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学学科建设和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