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化合物
手性化合物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57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化学工业、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8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1967977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精细石油化工、化工进展、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全国药物分离纯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第三届全国中药提取分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等;手性化合物的相关文献由1153位作者贡献,包括罗梅、刘泽栖、段瑛滢等。
手性化合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67977篇
占比:99.98%
总计:1968285篇
手性化合物
-研究学者
- 罗梅
- 刘泽栖
- 段瑛滢
- 车顺爱
- 袁黎明
- 韩小茜
- 孙万儒
- 庞瑾瑜
- 徐振元
- 李军
- 杨登贵
- 王益锋
- 甘尉棠
- 畅润田
- 薛君
- 裴强
- 许丹倩
- 谭斌
- 郭赢赢
- 坂本圭
- 田村健太郎
- 蔡水洪
- D·鲍鲁斯
- J·克鲁斯
- M·海克梅尔
- P·基尔希
- T·R·维尔特
- V·维尔
- 付振乾
- 侯雪龙
- 刁伯真
- 刘峻
- 吴权昊
- 周其林
- 周永贵
- 奥山久美
- 孙志浩
- 孙蕾
- 尹应武
- 尹鉁远
- 康杰
- 张健
- 张立猛
- 李浩诚
- 林正直
- 楠本哲生
- 王冠杰
- 王永彬
- 许建和
- 金建中
-
-
邵长栋;
张亭亭;
马奎蓉;
蒋正静
-
-
摘要:
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判断是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以往的构型判断方法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着需要精准的记忆和较好的空间想象力、操作复杂、容易出错等困难,学生往往难以掌握。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介绍了“螺旋定则”构型判断法及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该方法不仅适用于以楔形透视式、锯架透视式、Newman投影式、Fischer投影式所表示的化合物中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判断,也可以推广至含有其它手性因素化合物的构型判断中。调研结果显示该方法简洁易懂、不易出错,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
-
贾文燕;
唐明华;
章俊辉;
袁黎明
-
-
摘要:
多孔有机笼(POCs)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稳定有序三维空腔结构的多孔材料。通过2-羟基-1,3,5-均苯三甲醛与1R,2R-1,2-二苯基乙二胺发生席夫碱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羟基功能基团的单一手性POCs材料;将其均匀涂敷在毛细管壁上制成色谱柱,利用电色谱柱成功拆分了二氢黄酮、吡喹酮、萘普生和3,5-二硝基-N-(1-苯乙基)苯甲酰胺4种手性化合物。探究了分离电压、缓冲溶液浓度及其pH值等因素对手性拆分的影响,获得了4种手性物质在POCs色谱柱上的最佳拆分条件。实验研究表明,二氢黄酮、吡喹酮、萘普生和3,5-二硝基-N-(1-苯乙基)苯甲酰胺获得优化分离效果所需的工作电压分别为13、14、14和12 kV;二氢黄酮适宜Tris-H_(3)PO_(4)缓冲溶液浓度为0.075 mol/L,吡喹酮、萘普生和3,5-二硝基-N-(1-苯乙基)苯甲酰胺适宜Tris-H_(3)PO_(4)缓冲溶液浓度为0.100 mol/L;4种手性物质得到最佳分离效果时的pH值均为3.51。二氢黄酮、吡喹酮、萘普生和3,5-二硝基-N-(1-苯乙基)苯甲酰胺均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分别为2.99、2.10、2.58和3.59。该POCs色谱柱还成功拆分了o,m,p-碘苯胺、o,m,p-硝基苯胺两种位置异构体。该研究表明POCs手性电色谱柱具有良好的手性识别能力,是一种优秀的手性分离材料,具有很大的电色谱手性分离应用前景。
-
-
迟忠美;
杨丽
-
-
摘要:
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药物为手性化合物,它们具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但药理活性不同,且常以外消旋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对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在生物、环境、食品和医药等领域一直备受关注。与广泛使用的液相色谱-质谱(LC-MS)相比,毛细管电泳-质谱(CE-MS)作为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样品和试剂消耗量低、选择性高和分离模式多样化等诸多优势,已经发展成为手性分析领域中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分析方法之一。CE-MS结合了CE的高分离效率和低样品消耗以及MS的高灵敏度和强结构解析能力,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CE杰出的手性拆分能力与MS优势的结合,亦使CE-MS成为实现手性化合物高效分离分析的完美组合。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基于不同CE-MS分离模式的高性能手性分析体系层出不穷,如电动色谱-质谱(EKC-MS)、胶束电动色谱-质谱(MEKC-MS)和毛细管电色谱-质谱(CEC-MS)等,并成功应用于医药、生物、食品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手性化合物分析。该文主要综述了2011~2021年,CE-MS在手性化合物分析领域的技术、手性选择剂(如改性环糊精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的使用以及在医药等领域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不同手性分析模式的局限性,为未来的CE-MS手性分离分析技术发展及应用提供借鉴。
-
-
张媛媛;
温叶倩
-
-
摘要:
手性化合物在医药、材料等领域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为了满足各界对光学纯手性化合物的需求,各种合成方法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化学酶和多酶参与的催化循环因其对环境友好、选择性高、条件温和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合成光学纯化合物的循环网络的最新进展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其中包括三种方法。(1)动态动力学拆分法(DKR):大部分研究工作集中在对仲醇的拆分,特别是芳香类仲醇,而发展适用于胺化合物的DKR的催化体系仍然是科研工作者们的重要任务。(2)少量对映体回收方法(MER):手性合成领域的一种新的反应模式,已经成功应用于手性氰醇酯类化合物、环状手性胺化合物的合成。(3)环消旋法(CyD):是合成手性胺的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方法。
-
-
-
-
摘要:
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付振乾教授团队与郑州大学化学学院魏东辉教授团队合作,探索手性催化新模式,利用手性催化剂氮杂环卡宾对内酰亚胺类底物的活化去对称化,实现了单一手性中心的精准构建。该策略得到的产物可简洁高效地转化为抗抑郁药物R构型的咯利普兰。如何高效构建单一镜像的手性化合物,进而制备出实用化合物如抗抑郁药物等,是当前学界的一大重要研究课题。“我们通过改变催化剂的构型,使用手性催化剂,经过一系列反应选择性地得到左手构型或者右手构型中的一种,也就是利用手性催化构建出单一镜像的手性化合物,从而制备出某些实用的化合物。”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胡周莉解释道。
-
-
李丹;
胡瑞琪;
李攻科;
夏凌
-
-
摘要:
手性化合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相似,但其在生物体内的药效作用或毒性程度有很大差异,误用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发展高效、准确的手性化合物检测技术十分重要。然而传统的检测方法不仅繁琐、耗时,而且难以检测复杂体系中的手性化合物,限制了手性化学的发展。拉曼光谱作为一种强大的表界面分析技术,不仅能提供化合物丰富的结构信息,而且具有无损和快速检测等优点,在手性化合物的检测中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拉曼光谱检测手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包括拉曼光学活性光谱、对映选择性拉曼光谱、低频拉曼光谱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最后提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
-
赵明蕊;
刘阳;
闫青青;
罗明錦;
郭亭玉;
施秀芳
-
-
摘要:
氨氯地平是一种强效的第三代二氢吡啶钙通道拮抗剂,临床上用其消旋体和左旋异构体,其中左旋氨氯地平的降压活性是消旋体的2倍。通过文献调研,本文以左旋氨氯地平的研发为主线,简要介绍左旋氨氯地平的发现、构型确定过程以及我国科研工作者自主创新完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的生产转化。同时,本研究从化学拆分、毛细管电泳拆分、色谱拆分、分子印迹拆分及手性萃取拆分等技术在左旋氨氯地平拆分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并对酶定向化技术在左旋氨氯地平拆分方面的开发潜力进行探讨。随着各种拆分新技术的应用,绿色高效的高纯度左旋氨氯地平的制备技术指日可待。
-
-
杨胜;
冉小云;
龙燕;
王周玉;
张晓梅
-
-
摘要:
三氯氢硅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化学试剂,该试剂在路易斯碱的活化下,具有很高的还原活性.近二十年来,小分子路易斯碱不对称催化氢硅化反应的相关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将报道的路易斯碱催化剂分为六大类:含甲酰胺的碳氧络合型路易斯碱LB-1、双氮络合型路易斯碱LB-2、含叔丁基亚磺酰胺的硫氧络合型路易斯碱LB-3、膦氧络合型LB-4、氮碳氧络合型LB-5、硫氧膦氧络合型LB-6.本文对这几类催化剂的适用范围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指出开发更为廉价、高效、高选择性的新型手性路易斯碱催化剂并拓展其应用是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
-
-
-
华乃震
-
-
摘要:
精甲霜灵是当今世界上使用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具有代表性的杀菌剂品种,也是一种手性化合物。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类手性对映体一直被当作单一的化合物以及所具有的环境行为来研究和开发的。目前农药界普遍支持将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异构体进行分离、纯化,以便减少进人环境的低效体、无效体,以降低对环境的危害和操作人员的接触剂量;同时在达到相同防效的情况下,可大大降低农药在田间的使用量,节省成本。
-
-
李松涛;
朱张亮;
张玉富;
王建文;
秦慧民;
路福平
- 《第五届全国酶制剂研究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醛酮还原酶家族(AKR)属于氧化还原酶超家族的成员之一,目前已发现其家族成员超过190个并被分为16个家族.因其在生物催化制备手性化合物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因此醛酮还原酶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来源于多种微生物的醛酮还原酶已经被应用于合成高价值的手性化合物中,同时也发现目前的醛酮还原酶在产业化生产手性化合物的过程中,存在着有效的催化剂数量有限和反应效率低等特点.本文主要就对醛酮还原酶蛋白的改造;利用基因组数据库开发新型醛酮还原酶;辅酶再生三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
张美龄;
赵琰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手性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的现象,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本质属性之一.不同手性对映体的生理活性差异较大,因此对手性化合物特别是中药中的手性化合物进行拆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拆分手性化合物的色谱填料的研究进展做了一个综述,主要介绍了多糖类手性色谱填料、大环手性色谱填料、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填料、分子印迹聚合物色谱填料、“刷型”手性色谱填料、手性金属-有机骨架色谱填料、硅胶键合环果糖色谱填料、蛋白质类手性色谱填料,以及免疫亲和色谱填料,除此之外,小粒径色谱填料、分子印迹冰胶聚合物色谱填料等也逐渐开始应用于手性化合物的分离。
-
-
李松涛;
朱张亮;
张玉富;
王建文;
秦慧民;
路福平
- 《2016中国生物发酵产业系列专题论坛》
| 2016年
-
摘要:
醛酮还原酶家族(AKR)属于氧化还原酶超家族的成员之一,目前已发现其家族成员超过190个并被分为16个家族.因其在生物催化制备手性化合物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因此醛酮还原酶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来源于多种微生物的醛酮还原酶已经被应用于合成高价值的手性化合物中,同时也发现目前的醛酮还原酶在产业化生产手性化合物的过程中,存在着有效的催化剂数量有限和反应效率低等特点.本文主要就对醛酮还原酶蛋白的改造;利用基因组数据库开发新型醛酮还原酶;辅酶再生三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
周丽
- 《全国药物分离纯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本文综述了制药工业中手性化合物的四种拆分方法—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毛细管电色谱法(CEC),及每种方法的作用机理.指出手性化合物的分离推动者药物行业、生物科学等方面的发展,从而,研究更加简便、高效率的拆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薄层色谱法、GC,HPLC,CEC用于拆分不同的手性化合物格局特点,拆分具体的手性化合物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拆分方法,达到高纯度的化合物。
-
-
-
胡桂香
- 《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选择含一个手性中心的二芳基甲基酯类、5-芳基乙内酰脲类和芳基取代丙二烯类三类手性化合物进行研究,样本数分别为63、51和25,以保留因子κ和分离因子α的对数为因变量,分别建立与VolSuff结构参数的数学模型.三类手性化合物的模型均令人满意,其中QSRFR模型以5-芳基乙内酰脲类最优,QSSFR模型以二芳基甲基酯类最优.并对映异构体在固定相上完全分离进行了探讨,指明分子内含有一定的亲水基团、存在局部疏水区对于对映体的分离是有利的。
-
-
-
王雄飞;
孙科;
孙雪;
杨欢;
詹雪艳;
袁瑞娟
- 《全国药物分离纯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在常用药物中,超过60%的药物为手性化合物,手性药物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中的立体选择性差异为手性药物的临床应用提出了巨大挑战,开发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手性药物已成为世界医药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常用中药手性化合物的分离、药理、药代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出手性化合物在中药不同类广泛存在,尤其是在生物碱。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个或两个不对称中心的化合物。从中发现,中药在手性化合物的研究现状是尚不清晰,需要进一步地详细研究。中药许多手性化合物没有进行研究,因为许多手性中心的缺乏适当的拆分方法,或很难从中药获得手性化合物。为了开发更有效和更安全的中药,应更注重中药的手性成分。
-
-
刘晓乐;
张鹏云;
刘茵
- 《全国手性药物研究开发与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近年来,不对称Adlol反应作为手性化合物合成的重要分支,一直被大家广泛关注,是不对称合成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多肽催化剂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不对称合成反应中,具有高级结构的人工多肽在结构上更接近酶,易于通过结构修饰调节其催化特性,人工多肽催化在有机反应中的成功应用经验将促进酶催化合成研究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多肽催化不对称Aldol反应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
-
-
-
-
-
-
- 纳幕尔杜邦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9-04-22
-
摘要:
本发明涉及式(I)的化合物,其中R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