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抑郁药物

抗抑郁药物

抗抑郁药物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035篇,主要集中在药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4篇、会议论文40篇、专利文献174950篇;相关期刊395种,包括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四川精神卫生、精神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201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浙江省康复医学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等;抗抑郁药物的相关文献由1966位作者贡献,包括金卫东、邢葆平、陈炯等。

抗抑郁药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4 占比:0.43%

会议论文>

论文:40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74950 占比:99.55%

总计:175744篇

抗抑郁药物—发文趋势图

抗抑郁药物

-研究学者

  • 金卫东
  • 邢葆平
  • 陈炯
  • 马永春
  • 叶姣
  • 王鹤秋
  • 田丽华
  • 胡艾希
  • 芮耀诚
  • 陈正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春明; 潘鑫
    • 摘要: 探讨抗抑郁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文拉法辛组。对照组采用喹硫平+丙戊酸钠治疗,文拉法辛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文拉法辛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及抑郁状态改变情况。治疗后,文拉法辛组的PANSS总分(43.26±8.5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9.89±9.65分)(P<0.05)。在情感稳定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基础上联合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可有效提升精神病性症状的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抑郁症状。
    • 刘洁虹; 梁冯
    • 摘要: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联合情绪训练在伴有精神病症状的重度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伴有精神病症状的重度抑郁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单纯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41例。单纯药物组给予文拉法辛胶囊与阿立哌唑片治疗,此基础上,联合治疗组给予情绪训练。比较两组治疗起效时间,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精神病症状改善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BPRS评分与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BPRS评分与HAMD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BPRS评分与HAMD评分均低于单纯药物组(P<0.05);联合治疗组起效时间为(1.78±0.57)周,早于单纯药物组的(2.13±0.65)周,总有效率(95.12%)高于单纯药物组(80.49%)(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情绪训练可显著改善伴有精神病症状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及精神病症状,近期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张文静
    • 摘要: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氟西汀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医院收治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碳酸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指标、临床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贝克-拉菲尔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用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能够抑制患者的躁狂状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并且用药安全,可行性价值高。
    • 白方方; 王豆; 冯卫星
    • 摘要: 抑郁症是临床中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其病理机制复杂,涉及脑内炎症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神经可塑性改变、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等多种学说。目前的抗抑郁药物主要通过提高突触间隙间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发挥抗抑郁作用,但存在起效慢、应答率低的局限性。小胶质细胞(MG)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密切相关,其可通过影响炎症反应、HPA轴和肠道菌群参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同时,氯胺酮和抗菌素米诺环素等以MG为靶点的相关抗抑郁药物的研发也有了较大进展。深入探讨MG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对了解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及研发以MG为治疗靶点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蔡滨
    • 摘要: 30岁的王先生,患早泄已有5年,性生活时间短,性伴侣无性高潮。医生为其诊断后开出药物是氟西汀。一看说明书,王先生心生疑虑:医生没开错药吧?氟西汀是抗抑郁药物!他随即返回诊室咨询,医生详细解释后,王先生开始遵嘱服药。2周后,他反馈性生活时间延长达5~10分钟,性伴侣满意。坚持服用2个月后停药,疗效满意,一直忐忑的心,终于可以放松下来。
    • 田佳荣; 孙敦保
    • 摘要: 针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刻不容缓,但目前国内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诊断无统一方案。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是治疗抑郁症常见方案,但抗抑郁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一直是家长难以接受的问题。舍曲林片是一种新型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不良反应比其他类抗抑郁剂少,且用药耐受性较好[1]。感觉统合是指大脑根据不同的感觉通路接受外界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其作为增强患者感觉协调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新兴训练方法,已在儿童孤独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2]。本研究期望通过感觉统合联合舍曲林片提高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 曲军民; 杨丽敏; 原风英
    • 摘要: 目的对影响躯体症状障碍(SSD)患者抗抑郁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前瞻性纳入符合标准的SSD患者147例,根据MMAS-8评分分成依从性好组(41例)、依从性中等组(64例)、依从性差组(42例),分别比较3组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生活满意度、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度、自知力、发病时间、症状严重程度、共病情况、合并症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医患关系是否存在差异。结果3组间性别、文化程度、发病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居住地、生活满意度、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度、自知力、症状严重程度、共病情况、合并症情况、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医患关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分析显示,生活满意度高、社会支持度良好、有自知力、症状严重程度较重、治疗效果良好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保护因素,有合并症、不良反应较重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论生活满意度高、社会支持度良好、有自知力、症状严重程度较重、治疗效果良好会提高SSD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合并症、不良反应较重则会降低治疗依从性。
    • 陈瑛; 李亮; 吉文岳; 吴纯启; 董延生
    • 摘要: 生物胺系统抗抑郁药物呈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开发前景,近年来针对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三重靶点再摄取抑制作用的抗抑郁药物研发得到快速发展,但其可能伴随的副作用─滥用与成瘾,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领域的严重问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布的药物依赖性评价指导原则均要求对此类药物进行非临床依赖性评价,旨在对药物的依赖性潜力进行有效评估,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讨论了生物胺系统抗抑郁药物及其依赖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前景展望。建议借鉴FDA及EMA经验,加强我国对生物胺系统抗抑郁药物非临床依赖性评价平台的投入及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
    • 杨文山; 王一晨; 王元博; 李夏; 王超臣; 胡园
    •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十分常见且严重的精神类疾病,通常表现为兴趣或愉悦感丧失,缺乏情绪反应,明显的精神运动迟缓或躁动以及食欲、体重和性欲的减退。大脑中富含脂质,脂质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发生和突触形成等功能非常重要。脂肪酸、鞘脂、磷脂和胆固醇等脑内脂质代谢紊乱在不同程度上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活性和脑内多巴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抑郁的发生发展。本文重点总结脑内脂质代谢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归纳总结现有与脑内脂质代谢相关的抗抑郁药物,为临床抗抑郁药物的选择及其治疗方式提供综述基础。
    • 赵心悦; 张威
    • 摘要: 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一种复杂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包括多种生理和心理症状[1],中风患者5年内抑郁状态的发生率高达31%[2],并且具有复发性。PSD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情绪低落、喜怒无常、兴趣衰减等精神意志的改变[3-4],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PSD的临床西医治疗以心理治疗与抗抑郁药物为主,但抗抑郁药物副作用大[1]。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