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对映体

对映体

对映体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434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2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528537篇;相关期刊251种,包括药物分析杂志、药学学报、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3种,包括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西北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十二届色谱年会、全国手性药物研究开发与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等;对映体的相关文献由2935位作者贡献,包括孔泳、唐课文、张盼良等。

对映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2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28537 占比:99.88%

总计:529184篇

对映体—发文趋势图

对映体

-研究学者

  • 孔泳
  • 唐课文
  • 张盼良
  • 许卫凤
  • 陶永新
  • 张文华
  • 侯建波
  • 徐敦明
  • 谢文
  • 曾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摘要: 福建物构所客体驱动的稀土分子笼手性自组装与发光调控研究取得新进展手性配位分子笼在对映选择性识别、传感和不对称催化等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知手性配位分子笼主要有两种合成路线:一是从对映体纯的配体/金属有机前体出发进行立体选择性控制合成,二是通过手性辅基或抗衡离子对分子笼外消旋体进行手性后修饰拆分。受限于带有空腔特性的稀土配位分子笼的结构匮乏,其主客体化学性能仍亟待挖掘,特别是基于非共价的主客体弱相互作用,以手性客体作为模板来诱导稀土配位分子笼的立体选择性合成策略还未见报道。
    • 黄永鹏; 唐慧; 孟祥燕; 陈博; 钟辉; 邹志云
    • 摘要: 22R-布地奈德的药物活性比22S-布地奈德的强2~3倍,开发布地奈德对映体拆分和定量分析方法,可为其药物研发及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目前,主要以反相C_(18)固定相对布地奈德对映体进行拆分,而采用手性固定相对其进行拆分少有报道。通过考察固定相、流动相和柱温对布地奈德对映体拆分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直链淀粉-三[(S)-1-苯乙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快速拆分和检测布地奈德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其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为Chiralpak AS-RH色谱柱(150 mm×4.6 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5∶55,v/v),柱温40°C,流速1.0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波长246 nm,进样量10μL。在该色谱条件下,布地奈德的两个对映体得到较好拆分,22R-布地奈德和22S-布地奈德的保留时间分别6.40 min和7.77 min,分离度为4.64;22R-布地奈德和22S-布地奈德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为0.9999,检出限分别为0.05μg/mL和0.07μg/mL,定量限分别为0.16μg/mL和0.20μg/mL;4个添加水平的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2.63%~104.1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8%~0.57%(n=6)。将该方法应用于1批次4个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实际样品进行检测,22R-布地奈德和22S-布地奈德的含量分别为283.15~284.63μg/mL和259.86~261.51μg/mL。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布地奈德对映体的拆分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 郭浩铭; 魏一木; 刘雪科; 刘东晖; 王鹏; 周志强
    • 摘要: 手性农药因对映体在生物活性、毒性、环境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性而备受关注,充分了解对映体的立体选择性对开发高活性农药及减量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手性农药对映体的立体选择性效应,系统地调研了对映体生物活性和毒性选择性差异,并进行了分类梳理,重点综述了手性农药对映体的生物活性及毒性和环境风险的差异性,阐述了手性农药对非靶标生物造成的氧化应激、内分泌干扰等慢性毒性,同时关注选择性的规律与机制,为环境友好型高效手性农药的开发、手性农药的风险评估及管理、手性农药对映体立体选择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张文华; 吴媛; 施雅梅; 汪鹏; 叶芮辰; 徐可; 谢文; 徐敦明; 伊雄海
    • 摘要: 建立一种超高效合相色谱法分离并测定鱼肉中氟苯尼考对映体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残留。最优样品前处理条件:采用氨化乙酸乙酯提取样品,MCX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最优超高效合相色谱条件:采用CHIRALPAK AD-3手性色谱柱(150 mm×3.0 mm,3μm)分离,以超临界CO(流动相A)和氨水-甲醇溶液(0.5∶99.5,V/V)(流动相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系统背压13.8 MPa,柱温40°C。在最优条件下,结果表明:两种氟苯尼考对映体在1.0~20.0 mg/L范围内及氟苯尼考胺在2.0~40.0 m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3,方法定量限(信噪比10)分别为0.1 mg/kg(氟苯尼考对映体)和0.2 mg/kg(氟苯尼考胺)。鱼肉中氟苯尼考对映体及氟苯尼考胺在0.1~1.0 mg/kg范围内的加标回收率为81.5%~108.0%,相对标准偏差为5.3%~9.3%。该方法实现了氟苯尼考对映体的分离及其代谢物在鱼肉样品中的残留测定。
    • 张文华; 王英; 侯建波; 陶红霞; 胡起立; 王良莉; 谢文; 徐敦明
    • 摘要: 建立一种超高效合相色谱法(UPC^(2))快速分离和测定氟苯尼考对映体的方法。采用Acquity Trefoil CEL2(150 mm×3.0 mm,2.5μm)手性色谱柱,CO_(2)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4 nm,进样体积5μL,系统背压17.2 MPa,柱温40°C。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氟苯尼考对映体在4.00-400.00 mg/L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r^(2))在0.9993以上,仪器检出限(LOD,S/N=3)为2.0 mg/L。连续重复进样10.0 mg/L混合标准工作溶液6次,(-)、(+)-氟苯尼考的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值(RSD,n=6)分别为0.65%、0.81%。应用该方法对市售氟苯尼考标准品进行了分离及测定,结果显示,3份标准品均未检出(+)-氟苯尼考,均检出(-)-氟苯尼考,含量为9.20-10.00 mg/L,在6.0 min内完成了两个氟苯尼考对映体的分离及含量测定,该方法检测速度快、分离度高、绿色环保,可以满足氟苯尼考对映体的分离检测要求。
    • 邱琬雅; 冯航; 许志刚; 朱瑞芝; 张凤梅; 刘志华; 司晓喜
    • 摘要: 联萘酚是具有手性的药物中间体,其对映体的拆分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一种反相液相色谱手性拆分方法,用于联萘酚对映体的拆分.考察了6种不同手性色谱柱的拆分效果,并进一步对流动相配比、柱温和流速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HIRALPAK?IA手性柱对联萘酚对映体有较好的拆分性能,在流动相为甲醇-1% 乙酸(90:10,v/v)、柱温25°C、流速0.7 mL/min时,分离度最大、拆分效果最佳.方法用于实验室排放水体中联萘酚对映体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实验得到R-联萘酚的加标回收率在80.2% ~11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7.7%;S-联萘酚的加标回收率在82.2% ~118%,RSD在2.5% ~9.5%.方法简便、快速、低毒,可用于联萘酚对映体的拆分及在污水中其对映体含量检测.
    • 徐中轩; 陈雪婷; 徐仕菲; 胡邦平
    • 摘要: 在辅助配体3-(2-甲基-1 H-咪唑-1-基)-5-(5-甲基-1 H-咪唑-1-基)吡啶(MIMIP)的辅助下,乳酸衍生物(R)-4-(1-羧基乙氧基)苯甲酸((R)-H2 CBA)和(S)-4-(1-羧基乙氧基)苯甲酸((S)-H 2 CBA)分别与Cd(Ⅱ)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一对结构新颖的单一手性配位聚合物[Cd((R)-CBA)(MIMIP)]·H2 O(1-R)和[Cd((S)-CBA)(MIMIP)]·H2 O(1-S),并测试两个配合物的粉末衍射光谱、热稳定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性质.结果表明:1-R和1-S均结晶于单斜的P212121空间群,具有三维超分子框架的对映体;在1-R中,(R)-CBA2-和MIMIP分别与Cd(Ⅱ)沿b轴形成两种右手螺旋链,在1-S中,(S)-CBA2-和MIMIP与Cd(Ⅱ)形成对映的左手螺旋链;(R)-CBA2-和MIMIP与Cd(Ⅱ)在1-R中形成左手螺旋链,(R)-CBA2-和MIMIP与Cd(Ⅱ)在1-S中形成对映的右手螺旋链.
    • 齐艳丽; 高婧; 王伟荣; 金静; 吕莹; 秦曙
    • 摘要: 建立了手性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小麦及其加工制品中腈菌唑对映体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C18净化,手性色谱柱Lux Cellulose-1(150 mm×2.0 mm,3μm)分离,质谱电喷雾正离子扫描(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为准确定量,考察了小麦籽粒及其加工制品的基质效应,最终采用基质匹配校准法来补偿基质效应,并进行样品中腈菌唑对映体残留的校准定量.结果表明,腈菌唑的两个对映体得到良好的拆分.S-(+)-腈菌唑先出峰,R-(-)-腈菌唑后出峰,保留时间分别为4.34 min和5.13 min.S-(+)-腈菌唑和R-(-)-腈菌唑在小麦及其加工制品中的检出限均为0.2μg/kg,定量限均为0.5μg/kg.在0.5~25μg/L范围内,腈菌唑对映体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在对映体添加水平为5、50、100μg/kg时,在小麦籽粒、麸皮、面粉、面团、馒头、面条、煮面水中,S-(+)-腈菌唑的平均回收率在82%~110%之间,RSD在0.9% ~6.8%之间;R-(-)-腈菌唑的平均回收率在80% ~109%之间,RSD在0.9%~6.8%之间.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在5份面粉、2份面条及2份馒头样品中均未检出腈菌唑对映体.该方法为手性农药腈菌唑对映体在初级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中的残留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兰阳; 孙大利; 庞俊晓; 孙晓红
    • 摘要: 在对映体水平上研究己唑醇对人体乳腺癌细胞(MCF-7)的选择毒性及氧化损伤。以MCF-7细胞作为受试对象,采用Cell Counting Kit-8 (CCK-8)试剂盒测定经己唑醇对映体处理后的细胞毒性;采用氧化损伤相关试剂盒测定经己唑醇对映体处理后,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释放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产生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在10~160 mg/L范围内随着染毒质量浓度的增加,经过(-)-、(+)-和rac-己唑醇处理后的MCF-7细胞活性分别从85.24%、87.11%和103.87%降低至4.07%、5.11%和5.24%。其中,(-)-己唑醇对MCF-7细胞活性的抑制率最高,其次是(+)-和rac-己唑醇。氧化损伤检测结果显示,MCF-7细胞经20、40和80 mg/L的己唑醇对映体暴露后,细胞内LDH释放量和CAT酶活性随着己唑醇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ROS产生量和SOD酶活性则随着己唑醇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细胞毒性结果相似,经3种形式的己唑醇处理后,(-)-己唑醇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程度最高,其次是(+)-和rac-己唑醇。本研究结果表明,己唑醇及其对映体在MCF-7细胞内的毒性和氧化损伤程度大小顺序为(-)-己唑醇>(+)-己唑醇> rac-己唑醇。研究结果可为探明己唑醇的细胞毒性机制和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 黄露; 张显显; 张忠杰
    • 摘要: 基于分子对接方法,使用AutoDock软件计算手性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COF5与手性对映体相互作用的结合能.计算结果表明:CCOF5与对映体的结合能差大小与对映体分离度大小相一致;CCOF5与对映体的结合能大小与对映体出峰时间顺序基本一致.采用Avogadro软件对AutoDock分子对接构象进行分析,并对手性识别机理进行探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