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三嗪

三嗪

三嗪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3年内共计345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01988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含能材料、塑料助剂、应用化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八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2002年全国精细化工有机中间体学术交流会、全国师专及高专有机、分析化学教学暨学术研讨会等;三嗪的相关文献由705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崇、张兆超、王彦林等。

三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7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01988 占比:99.96%

总计:402160篇

三嗪—发文趋势图

三嗪

-研究学者

  • 李崇
  • 张兆超
  • 王彦林
  • 崔冬梅
  • 张辰
  • E·哈克
  • G·邦菲戈-皮卡德
  • C·H·罗辛格
  • C·沃尔德拉夫
  • 上野知惠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谭福元; 张先茂; 王泽; 陈凯
    • 摘要: 介绍了三嗪液体脱硫剂的脱硫原理,以甲醛和乙醇胺合成了一种三嗪液体脱硫剂,考察H_(2)S的浓度、使用温度、CO_(2)含量、pH值等工艺条件对脱硫剂性能的影响,为天然气中H_(2)S的脱除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 程之樵; 白科研; 籍少敏; 戴雷; 聂飞; 霍延平
    • 摘要: 电子传输材料的开发对于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驱动电压至关重要,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两种基于咪唑并[1,2-a]吡啶-三嗪类新型的电子传输材料,即2-(3′-(4-([1,1′-联苯基]-4-基)-6-苯基-1,3,5-三嗪-2-基)-5′-菲-9-基)-[1,1′-联苯基]-4-基)-3-苯基咪唑并[1,2-a]吡啶(TRZ-PA-Dp)和2-(5′′-(4-([1,1′-联苯基]-4-基)-6-苯基-1,3,5-三嗪-基)-[1,1′∶2′,1″∶3″,1-四联苯]-4-基)-3-苯基咪唑并[1,2-a]吡啶(TRZ-PP-Dp),并利用核磁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化合物TRZ-PA-Dp和TRZ-PP-Dp的单电子器件结果显示具有高电子迁移率,可以有效降低器件的驱动电压。因此以这两个材料作为电子传输材料,蓝色荧光器件启亮电压分别为3.2 V和3.1 V,相比使用常规电子传输材料TPBi的器件,启亮电压分别降低了0.1 V和0.2 V;同时绿色磷光器件启亮电压均为2.2 V,相比TPBi降低了0.2 V;红色磷光器件的启亮电压与TPBi的器件相近。基于这两个材料的器件都表现出良好的效率,特别是在激基复合物作为主体的绿色磷光器件中,与TPBi的器件相对比,在100 cd/m^(2)下电流效率(CE)和外量子效率(EQE)都提升了5%左右,功率效率(PE)提升了28%以上,寿命提高了4倍,证明TRZ-PA-Dp和TRZ-PP-Dp都为优异的电子传输材料。
    • 田帅; 王嘉俊; 黄超; 朱必学
    • 摘要: 前体二醛2-二乙胺基-4,6-二(2-甲氧基-4-醛基苯氧基)-1,3,5-三嗪(A)分别与前体二胺N,N′-(2-氨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B_(1))及N,N′-(3-氨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B_(2))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合成了Schiff碱大环M_(1)和M_(2)。采用^(1)H NMR、FT-IR、MS、UV-Vis等表征了两个大环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M_(1)和M_(2)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M_(1)为[2+2]型Schiff碱大环结构,呈扭曲的“8”字构型;M_(2)为[1+1]型Schiff碱大环结构,呈不规则的平面构型。
    • 孙政
    • 摘要: 三嗪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医药、化工和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三嗪类化合物的绿色高效合成日益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文描述了目前三嗪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其中包含三嗪以及三嗪衍生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三嗪化合物:三嗪类化合物的性质;三嗪类化合物的应用;三嗪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具有的实用性价值和产业化发展前景。
    • 摘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通过串联催化策略,在局部附近多个不同的催化位点来提高CO_(2)电还原反应(CO_(2)RR)对乙烯的选择性。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CO_(2)RR反应对于合成乙烯等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但受限于单一活性中心的多电子转移过程和缓慢的C-C耦合过程。该研究团队将Cu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锚定原子孤立的Ni-N位点的卟啉三嗪骨架[PTF(Ni)]上,构建了串联催化剂PTF(Ni)Cu,用于催化CO_(2)RR反应生成乙烯。其中PTF(Ni)可以有效地将CO_(2)还原成高浓度的CO,并随后迁移到附近的Cu位,为下一次C-C偶联和进一步生产乙烯提供高覆盖率。
    • 崔新芳; 杨磊; 高相南; 蒋立坤; 关洋; 马林
    • 摘要: 以2-溴噻吩为原材料合成了2-噻吩基溴化镁,再与三聚氯氰反应合成了中间体2-氯-4,6-二噻吩基-1,3,5-三嗪(UV TC);以中间体UV TC与间苯二酚反应,合成了中间体4,6-二噻吩基-2-基-2-(2,4-二羟基)苯基-1,3,5-三嗪(UV T0);以UV T0与卤代烷烃合成了3种含噻吩基团的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收率分别为78.5%,86.5%和80.7%。对3个新化合物的结构和应用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均达到319 nm,失重1%时的温度均可达到300°C以上。
    • 操玮; 张敏莉; 周瑞雪
    • 摘要: 通过醇醛缩合反应,以三甲基三嗪为受体单元,合成了D-π-A型三嗪衍生物并表征其稳态瞬态光谱,采用DFT密度泛函计算方法对产物进行了理论计算。结合计算模型结论和光谱表征结果,探讨了不同给体单元和不同分子对称性对物质荧光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分子结构具备理论上应有的基本光学性质,D-π-A型三嗪衍生物的光物理特性主要由电子给体单元D和三嗪受体单元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决定。
    • 陈玲玲; 王林叶; 肖曙; 邹建华; 朱旭辉; 马东阁
    • 摘要: 本文报道了一类面向有机电致磷光器件应用的电子传输材料,其具有易合成纯化、分子量低、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以及经8-羟基喹啉锂(Liq)掺杂,电子迁移率高等优点.通过1,3-亚苯基,4,6-二苯基-1,3,5-三嗪-2-基单元与10-(萘基-2-基)-蒽-9-基偶联,得到分析纯的NaAN-m-TRZ(m/z=611.73).残留的含溴中间体可以容易地通过柱层析和/或由CH2 Cl2重结晶去除,从而避免了高风险卤代杂质对于OLED稳定性的影响.热分析表明,其Tg为157°C;在失重率为1%时,分解温度为353°C.根据紫外光电子能谱测量,NaAN-m-TRZ的HOMO能级为-5.76eV,其LUMO估算为-2.84 eV.利用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经由质量分数为50% Liq掺杂的NaAN-m-TRZ的电子迁移率高达6.23×10-5~7.19×10-4 cm2·V-1·s-1@E=(2~5)×105V·cm-1,有助于抑制磷光OLED器件中的三重态-极化子湮灭.因此,基于Liq: NaAN-m-TRZ的单层电子传输层,顶发射绿光磷光器件展现出高稳定性,预计寿命t97约为2567h@1000cd· m-2;发光效率、功率效率分别为72.2 cd· A-1、81 lm· W-1@1 000 cd·m-2(绿光发光材料为Ir(ppy)2 (m-mbppy)).
    • 林武滔
    • 摘要: 针对激基复合物(exciplex)给体/受体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制备成本高、二者完全分离造成三线态激子利用率不佳的问题,本研究选择乙烯基修饰的三苯基三嗪单元作为电子受体单元,分别与电子给体单元10-苯基-10H-吩噻嗪(P-TZ))和3,6-二叔丁基-9-苯基咔唑(B-CZ)进行组合形成Exciplex,并通过研究该系列化合物的吸收发射性能,综合分析该类激基复合物的发光行为,为激基复合物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蒋成银; 张云; 曹光荣; 王志刚; 刘华; 张鹏
    • 摘要: 苏里格气田开发以上古不含硫气藏为主,随着气田开发的深入,目前正在逐步开发下古含硫气藏,但由于已建集输系统大部分不抗硫,导致部分气井无法正常生产.近年来,长庆苏里格气田不断探索三嗪类液体在单井井场的脱硫应用,衍生出两种不同的三嗪类液体脱硫装置.本文通过介绍两种脱硫装置工艺原理,对比工艺流程,通过矿场试验,总结分析工艺优缺点,为后期现场应用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