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492123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循环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届南方中医心血管病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暨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等;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献由393位作者贡献,包括任久林、周颖、孙志华等。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92123 占比:99.97%

总计:492257篇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发文趋势图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研究学者

  • 任久林
  • 周颖
  • 孙志华
  • 孙淑艳
  • 曾玉杰
  • 李宪伦
  • 李慧妍
  • 王勇
  • 裴汉军
  • 赵祥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学明; 李宇明; 李波
    • 摘要: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分别联合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于某院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76例,随机分为A组(尼可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和B组(尼可地尔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心功能水平、凝血功能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连续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冠脉血流储备分数(CF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均有提升,且B组高于A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分别联合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均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功能及冠脉血流情况,缓解心肌血管损伤,但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对心功能及心脏灌注的改善效果更佳,且对凝血功能影响更小,术后MACE发生率更低。
    • 鲍宏刚; 赵冰; 左惠荣; 徐志勇; 苏芳菊; 张玲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分析.方法 纳入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中部战区空军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STEMI常规治疗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及术后按0.5 g/kg体重静滴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胺,1/d,持续14 d.两组患者于术前、术后7 d、术后14 d抽血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浓度;采用比色法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HD1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变化.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14d NT-proBNP水平、HSP70浓度、SOD、MDA含量、LVEF、E/A比值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LVEF、E/A、血浆NT-proBNP、血清HSP70、SOD、MD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PCI术后7 d、14 d LVEF、E/A升高,而血浆NT-proBNP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对照组PCI术后7 d、14 d,血清HSP70浓度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SP70浓度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PCI术后7 d、14 d血清SOD含量较术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MDA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CI术后7 d、14 d LVEF、E/A升高,而血浆NT-proBNP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CI术后7 d、14 d血清HSP70、SOD浓度升高,而血清MDA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HSP70、SOD浓度与LVEF、E/A呈正相关(P<0.01),与血浆NT-proBNP呈负相关(P<0.01);血清MDA浓度与LVEF、E/A呈负相关(P<0.01),与血浆NT-proBNP呈正相关(P<0.01).结论 丙氨酰谷氨酰胺能够减轻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诱导HSP70表达、降低MDA,升高SOD,增强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的损伤有关.
    • 刘淑军; 吴春发; 罗雅娟
    • 摘要: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建设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行PCI术STEMI患者187例,其中2018年6月—2018年12月未建立胸痛中心收治的95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6月建立胸痛中心后收治的92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再灌注时间[从发生胸痛到球囊扩张(symptom onset to balloon,S-to-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时间以及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door to balloon,D-to-B)时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随访6个月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FMC-to-B以及D-to-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7%,低于对照组的10.53%(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量表中的躯体、社会、角色、情绪以及认知功能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可有效缩短PCI术STEMI患者FMC-to-B以及S-to-B时间,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促进院外生活质量提高,改善预后.
    • 梁可建; 谭志伟; 严家兴
    •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胸痛中心建设对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PCI术的STEMI患者140例.选取我院胸痛中心建立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为研究组,胸痛中心建立前(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STEMI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的S-to-FMC时间、FMC-to-B时间、D-to-B时间等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院内并发症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的建立有助于缩短心肌梗死救治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蒋坤; 李泽民; 赖祯平; 刘芙蓉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 C I)支架植入前舒张压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造影无复流现象的关系,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维持血压合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巴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75例在发病12?h内接受急诊P C I治疗.根据支架植入术前患者舒张压水平分为0.05).结论: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支架植入前高舒张血压水平可能减少支架术后无复流发生,但两者之间未见有显著关系.
    • 余洪; 汪云鑫; 李品慧; 李光智; 余西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率(RDWPR)的变化及其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6年5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STEMI患者115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RDWPR、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及治疗前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随访其2年的支架血栓发生率以及再发心肌梗死、新发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RDWPR与其LVEF、血清NT-proBNP水平、支架血栓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以及其RDWPR预测其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RDWPR和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RDWPR和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而LVEF显著升高(P<0.05).患者随访2年支架血栓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78%(17/115)和18.26%(21/115),与随访2年无心血管事件发生患者比较,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治疗前后的RDWPR和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而LVE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随访2年无支架血栓发生患者比较,发生支架血栓患者治疗前后的RDWPR和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而LVE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显示,患者RDWPR与其LVEF呈负相关(r=-0.842,P<0.05),与其血清NT-proBNP水平、支架血栓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则呈正相关(r=0.884,0.829,0.816,P<0.05).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结果 显示,患者治疗前后的RDWPR预测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良好,其中以治疗后RDWPR预测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最优.结论 STEMI患者的RDWPR与其心功能、支架血栓及远期心血管事件均密切相关,且对其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良好,可能作为其心功能和远期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之一.
    • 贾艳
    • 摘要: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的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为82.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8%,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江玉兰; 芮月花; 单梁艳; 刘司琪
    •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效果与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 试验样本为我院接收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总数为70例,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分为干预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就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疼痛、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其预后效果,并调节其心理状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