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献在2005年到2022年内共计36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8544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2014年逸仙心血管病论坛、首届岭南内科大会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献由99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勇、王玉平、霍勇等。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544篇
占比:99.38%
总计:58911篇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研究学者
- 周勇
- 王玉平
- 霍勇
- 丁世芳
- 付文波
- 华琦
- 卢青
- 徐飞
- 李志刚
- 李杰
- 胡大一
- 蒋桔泉
- 邵红
- 邵芳
- 陈志楠
- 陈明
- 高润霖
- 黄伟剑
- 龚志刚
- T.
- 丁嵩
- 丁度宇
- 丁荣晶
- 万元春
- 万紫娟
- 严晓伟
- 于维雅
- 何奔
- 何新泽
- 关欣亮
- 冯海丽
- 刘凌云
- 刘林菲
- 刘胜全
- 卢志红
- 原秀春
- 叶世权
- 周俊
- 唐良秋
- 孙万峰
- 宁彬
- 宋现涛
- 宋莉
- 崔婷
- 席延召
- 张东凤
- 张丽丽
- 张力
- 张宏
- 张志能
-
-
赵高阳;
覃涛;
袁俊强
-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左心室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10例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PCI治疗。治疗后2周,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左心室血栓发生情况;同时询问并记录患者PCI治疗前的基线资料、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未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射血分数(LVEF)]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平均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体积(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分析STEMI患者PCI后发生左心室血栓的影响因素。结果经评估,810例急性STEMI患者PCI后发生左心室血栓35例,占4.32%;发生组LVEDD大于未发生组,LVEF低于未发生组,Fib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DD较大、Fib水平较高是急性STEMI患者PCI后发生左心室血栓的影响因素(OR>1,P<0.05),LVEF较高是其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PCI后发生左心室血栓与LVEDD较大、LVEF较低、Fib水平较高有关。
-
-
柏业军;
魏鹏;
张丽丽;
邵丹;
黄丽华;
陆建辉;
卢磊;
刘敏;
张培影
-
-
摘要:
目的:观察降香通脉汤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后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STEMI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降香通脉汤,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评价、炎症指标水平(RDW、NLR、MHR)、血脂水平(LDL-C和B/A1)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质量评价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炎症指标血脂水平及微循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STMEI患者再灌注后仍有胸闷痛发作的患者,术后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香通脉汤能改善炎症及血脂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示患者生活质量。
-
-
郭瑞
-
-
摘要: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信息化系统与分诊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87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常规干预组(43例)和联合干预组(44例)。常规干预组采取常规分诊护理,联合干预组采取绿色通道信息化系统与分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急诊效果、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分诊管理的好评度。结果联合干预组检验时间、急诊分诊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短于常规干预组(P<0.05);联合干预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病死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联合干预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护理人员对分诊管理的好评度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绿色通道信息化系统联合分诊护理不仅可以缩短STEMI患者急诊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还能增强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对分诊管理的好评度。
-
-
甄子英;
黄俊豪;
林子川;
李劲维;
甄惠俊
-
-
摘要: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5月在台山市人民医院行PCI术的STEMI患者79例,根据尼可地尔给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PCI术中冠脉内给药的42例患者为A组,PCI术中冠脉内给药联合静脉维持至术后24 h的37例患者为B组。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相关指标,围术期血压、心率改变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B组患者TIMI 3级比例、CK-MB达峰时间0.05)。A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26.18%,高于B组的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PCI术中冠脉内给药联合静脉维持至术后24 h较仅PCI术中冠脉内给药,可有效提高STEMI患者PCI术后TIMI 3级比例CK-MB达峰时间<14 h比例及ST段回落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对围术期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影响。
-
-
陈勋源;
余新
-
-
摘要:
目的:比较探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中,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的用药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所有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实施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ST段回落情况,以及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心脏功能方面,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的LVEF和LVEDD的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ST段回落方面,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时ST段回落的良好率明分别是82.72%、91.02%和95.13%,显高于对照组的71.63%、80.57%和88.62%(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累计发生不良反应3例(5.76%),对照组累计发生不良反应4例(7.6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中,替格瑞洛的用药治疗在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ST段良性回落等方面效果更显著。
-
-
俞吉;
冉烁
-
-
摘要:
目的评价实施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用药情况及合理性。方法收集和整理安徽省淮南市朝阳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实施CP的STEMI患者相关资料,采用药物利用评价(drug use review,DUR)和药物利用评估法(drug use evaluation,DUE),对STEMI临床路径患者的药物利用指数、评价指标和诊断、治疗药物监测及临床诊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76例患者所用主要治疗药物共38种,其中5种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1,20种药物DUI<1,13种药物DUI=1。用药强度居前列的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替格瑞洛片、泮托拉唑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盐酸曲美他嗪片。76例患者入院后均首次接受了心肌损伤标志、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及血脂水平等指标的监测;治疗期间再次接受心肌损伤标志、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和血脂水平的监测及异常再监测的比例分别为100.00%、40.78%、22.36%、9.21%和3.94%。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共发生9例次。经过治疗后,76例(100.00%)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联合应用DUR和DUE可全面评估实施CP的STEMI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药物合理使用。
-
-
周晚晴;
李靓;
杨洋
-
-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80例,根据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13例)与未发生组(67例)。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及NLR、CRP对其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血尿酸(UA)、血磷(P)、甘油三酯(TG)、NLR、CRP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UA、P、TG、NLR、CRP均是急性STEMI患者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因素(P <0.05)。外周血NLR联合CRP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高于二者单独预测(P <0.05)。结论 外周血NLR、CRP均与急性STEMI患者PCI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均对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佳。
-
-
陈涵
-
-
摘要: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the 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 lysin 9,PCSK9)抑制剂作为目前最强效的降胆固醇药物,是降脂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在多个临床研究中展示出了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无论是与他汀和(或)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联用,还是单独应用PCSK9抑制剂,都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风险。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无论基线LDL-C水平如何,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患者,即使接受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也有必要接受最大耐受剂量的强化降脂治疗。
-
-
李艳;
卫锦娟;
舒九伟
-
-
摘要: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联合替罗非班及尼可地尔冠脉注射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术中给予替罗非班、尼可地尔冠脉注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肾上腺素冠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3级的患者、矫正TIMI血流帧数(cTFC),以及术前、术后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3级的比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cTFC为(21.33±2.05)帧,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8±2.26)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时,观察组患者的LVEF为(57.12±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3±4.06)%,LVEDD、LVESD、血清NT-proBNP、cTnI水平分别为(46.51±4.32)mm、(30.45±3.02)mm、(301.28±51.63)pg/mL、(0.45±0.11)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34±4.70)mm、(36.95±3.62)mm、(388.52±63.09)pg/mL、(0.63±0.1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素联合替罗非班及尼可地尔冠脉注射在STEMI患者PCI术中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心肌灌注、促进心功能恢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
刘果果;
斯韬;
石磊;
张明;
龙卫平
-
-
摘要:
目的:评估八段锦作为运动处方,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Ⅱ期心脏康复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病科出院的STEMI行PCI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观察组给予八段锦运动康复指导,对照组未选取八段锦运动处方,2组其余的治疗措施相同。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6 MWT)、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生命质量积分(QOL-BREF)等情况和2组治疗期间的心绞痛发作、再发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功能恶化、心源性死亡次数等,同时比较不同运动等级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LVEF、6 MWT、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QOL-BREF积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的心脏不良事件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运动等级有显著改善(P<0.05);2组由低到高的运动等级中,不良事件均呈下降趋势,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在STEMI患者PCI术后的Ⅱ期心脏康复中,八段锦作运动处方能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心绞痛、运动耐量,降低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
-
周跟东;
张晓红;
班向阳;
程鹏;
汪永生;
时义宝;
施有为
- 《安徽省第十七次心血管病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目前实现再灌注再有效方法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但是急诊PCI过程中,当冠状动脉内存在大量血栓时,可能造成冠状动脉内斑块脱落或大量微血栓形成,栓塞远端血管形成慢血流、无复流或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等[2],从而导致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增加.支架植入前血栓抽吸有望降低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改善血流,已被欧美心肌梗死指南[3]作为Ⅱa类推荐.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PCI中血栓抽吸联合PCI与单纯PCI对心肌再灌注、心功能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目前认为PCI为治疗急性STEMI的主要方法,然而急诊PCI过程中,患者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率较高,无复流的出现会导致心肌组织不能得到有效灌注,显著影响患者预后。急诊PCI术时血栓抽吸可明显减少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肌再灌注及心肌功能,且不加出血的风险,临床是安全可靠的。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短,其在大量人群中的作用及长期的预后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
-
-
周跟东;
张晓红;
班向阳;
程鹏;
汪永生;
时义宝;
施有为
- 《安徽省第十七次心血管病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目前实现再灌注再有效方法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但是急诊PCI过程中,当冠状动脉内存在大量血栓时,可能造成冠状动脉内斑块脱落或大量微血栓形成,栓塞远端血管形成慢血流、无复流或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等[2],从而导致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增加.支架植入前血栓抽吸有望降低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改善血流,已被欧美心肌梗死指南[3]作为Ⅱa类推荐.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PCI中血栓抽吸联合PCI与单纯PCI对心肌再灌注、心功能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目前认为PCI为治疗急性STEMI的主要方法,然而急诊PCI过程中,患者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率较高,无复流的出现会导致心肌组织不能得到有效灌注,显著影响患者预后。急诊PCI术时血栓抽吸可明显减少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肌再灌注及心肌功能,且不加出血的风险,临床是安全可靠的。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短,其在大量人群中的作用及长期的预后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
-
-
周跟东;
张晓红;
班向阳;
程鹏;
汪永生;
时义宝;
施有为
- 《安徽省第十七次心血管病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目前实现再灌注再有效方法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但是急诊PCI过程中,当冠状动脉内存在大量血栓时,可能造成冠状动脉内斑块脱落或大量微血栓形成,栓塞远端血管形成慢血流、无复流或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等[2],从而导致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增加.支架植入前血栓抽吸有望降低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改善血流,已被欧美心肌梗死指南[3]作为Ⅱa类推荐.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PCI中血栓抽吸联合PCI与单纯PCI对心肌再灌注、心功能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目前认为PCI为治疗急性STEMI的主要方法,然而急诊PCI过程中,患者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率较高,无复流的出现会导致心肌组织不能得到有效灌注,显著影响患者预后。急诊PCI术时血栓抽吸可明显减少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肌再灌注及心肌功能,且不加出血的风险,临床是安全可靠的。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短,其在大量人群中的作用及长期的预后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
-
-
周跟东;
张晓红;
班向阳;
程鹏;
汪永生;
时义宝;
施有为
- 《安徽省第十七次心血管病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目前实现再灌注再有效方法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1].但是急诊PCI过程中,当冠状动脉内存在大量血栓时,可能造成冠状动脉内斑块脱落或大量微血栓形成,栓塞远端血管形成慢血流、无复流或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等[2],从而导致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增加.支架植入前血栓抽吸有望降低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改善血流,已被欧美心肌梗死指南[3]作为Ⅱa类推荐.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PCI中血栓抽吸联合PCI与单纯PCI对心肌再灌注、心功能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目前认为PCI为治疗急性STEMI的主要方法,然而急诊PCI过程中,患者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率较高,无复流的出现会导致心肌组织不能得到有效灌注,显著影响患者预后。急诊PCI术时血栓抽吸可明显减少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肌再灌注及心肌功能,且不加出血的风险,临床是安全可靠的。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短,其在大量人群中的作用及长期的预后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
-
-
李军;
张振鹏;
王阶
- 《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危重类型,其死亡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开展,大大降低了STEMI的住院死亡率(小于5%).急诊PCI术后治疗策略关系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在西药规范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可起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等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开展冠脉介入治疗1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STEMI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送入急诊科后的处理,紧急血运重建和PCI术后处理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STEMI的救治贵在时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开通血管的时间越早,坏死心肌的面积越小,预后也越好。患者出院后,需要严格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血脂、血压、血糖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低盐饮食、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并科学运动,预防再次心梗的发生,或支架内再狭窄,预防心衰或心室重构,及严重心律失常。
-
-
李军;
张振鹏;
王阶
- 《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危重类型,其死亡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开展,大大降低了STEMI的住院死亡率(小于5%).急诊PCI术后治疗策略关系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在西药规范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可起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等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开展冠脉介入治疗1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STEMI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送入急诊科后的处理,紧急血运重建和PCI术后处理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STEMI的救治贵在时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开通血管的时间越早,坏死心肌的面积越小,预后也越好。患者出院后,需要严格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血脂、血压、血糖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低盐饮食、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并科学运动,预防再次心梗的发生,或支架内再狭窄,预防心衰或心室重构,及严重心律失常。
-
-
李军;
张振鹏;
王阶
- 《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危重类型,其死亡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开展,大大降低了STEMI的住院死亡率(小于5%).急诊PCI术后治疗策略关系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在西药规范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可起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等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开展冠脉介入治疗1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STEMI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送入急诊科后的处理,紧急血运重建和PCI术后处理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STEMI的救治贵在时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开通血管的时间越早,坏死心肌的面积越小,预后也越好。患者出院后,需要严格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血脂、血压、血糖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低盐饮食、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并科学运动,预防再次心梗的发生,或支架内再狭窄,预防心衰或心室重构,及严重心律失常。
-
-
李军;
张振鹏;
王阶
- 《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危重类型,其死亡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开展,大大降低了STEMI的住院死亡率(小于5%).急诊PCI术后治疗策略关系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在西药规范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可起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等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开展冠脉介入治疗1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STEMI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送入急诊科后的处理,紧急血运重建和PCI术后处理进行总结。并得出结论。STEMI的救治贵在时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开通血管的时间越早,坏死心肌的面积越小,预后也越好。患者出院后,需要严格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血脂、血压、血糖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低盐饮食、低脂饮食、糖尿病饮食,并科学运动,预防再次心梗的发生,或支架内再狭窄,预防心衰或心室重构,及严重心律失常。
-
-
林永青;
聂如琼
- 《2014年逸仙心血管病论坛》
| 2014年
-
摘要:
过去2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缺血性心脏病的的死亡率增加了1倍,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因此而死亡.随着缺血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的变化,急性心肌梗死在中国的重要性逐年增加,特别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占到此类事件的80%以上.介绍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临床分型。探讨了早期医疗与急诊流程,溶栓治疗,PCI治疗,CABG治疗以及并发症的治疗。提出了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的风险评估及康复计划。
-
-
林永青;
聂如琼
- 《2014年逸仙心血管病论坛》
| 2014年
-
摘要:
过去2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缺血性心脏病的的死亡率增加了1倍,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因此而死亡.随着缺血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的变化,急性心肌梗死在中国的重要性逐年增加,特别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占到此类事件的80%以上.介绍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临床分型。探讨了早期医疗与急诊流程,溶栓治疗,PCI治疗,CABG治疗以及并发症的治疗。提出了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的风险评估及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