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系统
微生态系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1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微生物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809499篇;相关期刊110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今日畜牧兽医、当代水产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4年营养与食品科技学术年会暨“营养·食品·安全·健康”成都论坛、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生殖系统炎症性疾病专题学术会议、2013年药膳学术年会等;微生态系统的相关文献由428位作者贡献,包括唐由凯、林志雄、夏道伦等。
微生态系统—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809499篇
占比:100.00%
总计:3809647篇
微生态系统
-研究学者
- 唐由凯
- 林志雄
- 夏道伦
- 付立林
- 何永志
- 余应新
- 余隽
- 关水
- 冯智星
- 刘海龙
- 刘茂松
- 吴天星
- 吴小玲
- 吴景勉
- 吴荡
- 姚国强
- 姜迪
- 孙品
- 孙成
- 孙长凯
- 宁安
- 张世萍
- 张帆
- 张建伟
- 张日俊
- 张晓娇
- 张育华
- 张航与
- 张金平
- 张驰
- 徐悦
- 戴贤君
- 朱慧超
- 李俊岭
- 李兰娟
- 李大鹏
- 李林阳
- 李正魁
- 李琛
- 李章林
- 李荣福
- 杨竹攸
- 欧阳琦镇
- 沈永江
- 沈静
- 滕岩
- 王亚军
- 王光西
- 王宁宁
- 王忠凯
-
-
吴清明
-
-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正在与世界接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国内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在“微”生态系统重构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从因素特征上看,可以分为内部关联因素和外部关联因素两大类。内部关联因素与外部关联要素和生态系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微”生态系统的构建上,可以从内部和外部关联要素出发,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回归结果来看,在“微”生态系统的众多影响要素中,不同的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存在着差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有的放矢,课程与学生的关联性对系统重构的影响最大,说明在系统构建时需要重点把握课程与学生的关系,课程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
-
-
金江源;
郭兆安
-
-
摘要:
糖尿病的发展对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大负面影响,估计到2040年有6.42亿个人患有糖尿病,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量的个人和社会经济成本[1]。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大约20%~40%糖尿病患者发展为该病[2]。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DN都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3]。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对人体的物质合成、能量代谢、免疫调节和肠道屏障功能产生重大影响。现已证实,肠道菌群紊乱与DN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其病理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肠道菌群在DN患者中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寻求治疗新靶点提供依据。
-
-
陈春雷
-
-
摘要:
羔羊作为规模化养羊业的发展基础,其健康水平直接影响育肥或种用价值,由于羔羊瘤胃体积小且微生态系统不健全,容易出现腹泻问题。同时由于羔羊自身抗病力相对较弱,生长过程中容易因病原体感染或气温骤变出现肝炎、肺炎或羔羊软瘫情况,这些疾病不仅增加了羊场的管理压力,还会威胁羔羊健康生长,因此,各大养殖户要加以重视,并做好防治管理。
-
-
崔怡辉;
王军波
-
-
摘要:
所谓肠道年龄,是指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人体肠道内菌群变化所处的不同阶段,即通过肠道菌群之间的平衡程度,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肠道是否有老化现象。“肠龄”与“肌龄”“心龄”“骨龄”一样,都是反映身体老化程度的指标。肠道有着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驻扎的细菌有400多种,细菌数超过100兆,比人体细胞总数还要多10倍。如此庞大的“菌”团自然“鱼龙混杂”,有益菌和有害菌彼此“暗中较劲儿”,都想“抢占上风”。
-
-
刘再;
燕亚平;
崔金娜;
胡建华;
李永丽;
朱明达;
刘占英
-
-
摘要: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是分子生物学与微生物生态学交叉而形成的学科,对于认识微生物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作为切入点,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技术和方法进行综合介绍、分析和总结,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进行评论,以期为认识和调控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落提供参考。
-
-
郑晋;
王亚迪;
周润龙;
李雪玲;
吕军鸿;
胡钧
-
-
摘要:
微纳米气泡具有净化污水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利用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了微纳米气泡在池塘水处理过程中对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发现,在门水平上,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的蓝藻和变形菌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而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放线菌的相对丰度有着较高的提升;此外,微纳米气泡处理可以调节运货受体活性基因、营养库活性基因的活性、ABC转运器、双组分系统和嘌呤代谢等代谢通路。结果表明,调节水体微生态可能是微纳米气泡在水处理中的潜在作用机制,为理解微纳米气泡效应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
-
唐志伟;
洪佳怡;
邵洁
-
-
摘要:
人体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微生态系统。人体微生物种类、数量受到人体内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微生物结构对人体的代谢会产生不同的效应,从而使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出现变化。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逐渐发现人体微生物、体内外环境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构成了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微生态系统。
-
-
张彦位;
路江浩;
鄢梦洁;
赵星;
张士成;
杨玉红;
杨玲;
何方;
赵林森
-
-
摘要:
人体微生态系统与宿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维护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饮食、环境或其他不利因素迫使微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时,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相关疾病也随之而来.益生菌即"有益的微生物",以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主,益生菌可以对微生态系统进行正向调节,在维护肠道健康、阴道生殖健康和口腔健康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消费者对益生菌认知度的不断提高,益生菌相关的产品广泛流行,益生菌作为活菌型产品的稳定性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在调节微生态系统、维护机体健康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和效果,概括了其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加深对益生菌益生功能理解的同时,为益生菌的产业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
-
邓浩;
沈静
-
-
摘要: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在线课堂成为近年来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然而,能认真参与在线课堂并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屈指可数.本文从生态语言学的视域出发,通过分析英语在线课堂微生态系统呈现的特征及当前英语在线课堂生态失衡的情况,运用超星学习通平台,探究基于生态语言学视域的英语在线课堂微生态系统构建.
-
-
李珊珊
-
-
摘要:
早期复发肝癌微生态系统的单细胞全景分析解析了肝癌原发和复发肿瘤的免疫微生态差异,为进一步提升肝癌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更多的实验证据。免疫系统和癌细胞之间一直处在一个长期抗衡的动态过程,当肿瘤细胞出现后,先天免疫细胞(NK细胞)开始进行攻击,部分死亡的癌细胞抗原会启动后天免疫系统,在其他类免疫细胞的协同促进下。
-
-
-
-
-
-
-
-
-
-
李力
- 《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生殖系统炎症性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自一百多年前Doderlein发现阴道乳杆菌以来,对阴道菌群的研究不断深入.女性阴道是独特、动态变化的微生态体系.也是一个独特的细菌寄生场所,终生受到生长发育和激素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临床工作中应当通过描述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机体炎性反应和原因菌等形态学方面,结合阴道pH值、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等功能性指标对阴道微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价。中医治疗中,对于滴虫性阴道炎,治宜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为法。西药治疗中予达克宁栓1枚,置入阴道,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阴道分泌物未查见滴虫、念珠菌者予妇康栓1枚,置入阴道,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
-
李力
- 《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生殖系统炎症性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自一百多年前Doderlein发现阴道乳杆菌以来,对阴道菌群的研究不断深入.女性阴道是独特、动态变化的微生态体系.也是一个独特的细菌寄生场所,终生受到生长发育和激素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临床工作中应当通过描述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机体炎性反应和原因菌等形态学方面,结合阴道pH值、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等功能性指标对阴道微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价。中医治疗中,对于滴虫性阴道炎,治宜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为法。西药治疗中予达克宁栓1枚,置入阴道,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阴道分泌物未查见滴虫、念珠菌者予妇康栓1枚,置入阴道,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