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弯曲菌

弯曲菌

弯曲菌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05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7561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肉品卫生、疾病监测、首都公共卫生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交流会、2013年全国动物疫病与食品安全博士后学术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研讨会等;弯曲菌的相关文献由843位作者贡献,包括黄金林、焦新安、张茂俊等。

弯曲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7561 占比:99.37%

总计:27737篇

弯曲菌—发文趋势图

弯曲菌

-研究学者

  • 黄金林
  • 焦新安
  • 张茂俊
  • 孙林
  • 张小燕
  • 方水琴
  • 蒋原
  • 万绍业
  • 刘箐
  • 张建中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轩; 汪淑颖; 向红
    • 摘要: 弯曲菌是全球范围导致人类肠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通常引起腹泻、腹部绞痛、呕吐、发热等多种临床症状,某些菌型可导致反应性关节炎、吉兰-巴雷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及米勒-费希尔综合征等并发症。弯曲菌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环境介质以及媒介生物中,引起外源性感染的传播来源和传播链尚未完全揭示。同时还有部分弯曲菌自然定殖在人类口腔中,可能引起内源性感染。本文就近年来人类弯曲菌感染所涉及的宿主以及归因分析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概述,为今后控制和消除人类弯曲菌感染风险提供指导。
    • 张鹏航; 张晓嫒; 刘玉竹; 李颖; 马晓晨; 陈倩
    •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市腹泻患者弯曲菌(Campylobacter spp.)分离株的抗生素敏感性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2016—2018年,对北京市19家医院肠道门诊分离的弯曲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按照PulseNet的方法进行PFGE实验和聚类分析.结果 所有空肠弯曲菌至少对一种抗生素有耐药性.空肠弯曲菌对环丙沙星(95.30%)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四环素(94.02%)和萘啶酸(92.31%),结肠弯曲菌对环丙沙星(95.00%)、四环素(95.00%)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萘啶酸(90.00%).空肠弯曲菌菌株和结肠弯曲菌菌株的多耐药率分别是55.56%和75.00%.228株空肠弯曲菌共产生135种PFGE带型,40株结肠弯曲菌共产生34种PFGE带型,带型分布较为分散.结论 2016—2018年北京市腹泻患者弯曲菌分离株的耐药率较为严重,耐药模式复杂,PFGE带型呈多态性分布.
    • 余峰玲; 许艳平; 王路梅; 杜阳光; 童晶
    • 摘要: 目的 比较国标法和双孔滤膜法在生禽肉中弯曲菌的检测率,探索生禽肉中弯曲菌分离鉴定的有效检测方法.方法 随机采集冷冻和新鲜禽肉产品共102份,通过国标法和双孔滤膜法2种方法检测,观察2种方法从样品处理、增菌和分离培养过程中的不同,并比较2种方法检测弯曲菌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102份样品中国标法检出弯曲菌的检出率为28.43%,其中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3.725%和14.705%;双孔滤膜法检出弯曲菌的检出率为53.92%,其中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6.47%和27.45%;双孔滤膜法检出率显著高于国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孔滤膜法能显著提高生禽肉食品中弯曲菌的检出率.
    • 恽茜; 焦新安; 黄金林
    • 摘要: 弯曲菌是世界范围内引起细菌性胃肠炎疾病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原菌,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其流行、传播、扩散的复杂性与基因组的高变异有关.全基因组测序(WGS)是一种基于基因水平的快速简便工具,可快速准确地进行物种鉴定、分析不同个体基因组间的差异、预测细菌耐药和毒力基因以及预测种群演化模型等.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全基因组测序在弯曲菌基因组学中的应用展开综述,以期为弯曲菌的流行和防控提供依据.
    • 廖昕萌; 陈凯风; 周华亮; 林琦杰; 张建民
    • 摘要: 为了解弯曲菌在肉鸡养殖场中的流行和耐药情况,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从广东省某肉鸡养殖场随机采集泄殖腔拭子140份,进行弯曲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共分离到75株弯曲菌,分离率为53.6%,其中结肠弯曲菌的分离率为30%,空肠弯曲菌的分离率为23.6%,结肠弯曲菌为优势弯曲菌.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萘啶酸的耐药性最高(88.0%).庆大霉素和红霉素作为治疗弯曲菌感染的一线药物其耐药率分别为68.0%和73.3%.75株弯曲菌对12种抗生素产生了47种耐药模式,多重耐药率达到了92.0%.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O)检出率高达62.7%.研究表明,广东省肉鸡养殖场中弯曲菌的污染率较高,耐药情况严重,耐药谱复杂多样,多重耐药率较高,对公共卫生具有潜在威胁,需要加强监测与深入研究.
    • 吕秋艳; 李龙建; 刘海涛; 赵香菊
    •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市门头沟区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弯曲菌的感染现况.方法 选择门头沟区就诊人数最多的两家医院,采集未用抗生素的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弯曲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 共采集745例腹泻患者粪便样本,检出47株弯曲菌,总体阳性率为6.31%.从患者性别来看,男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4,P=0.833).弯曲菌在门头沟区腹泻患者粪便中检出率低于致泻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居第三位.其中以空肠弯曲菌为主.从季节分布看,秋季高于夏冬季.结论 应加强弯曲菌的病原学监测和高危人群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 李轩; 谢春; 周藜; 汪淑颖; 周倩; 张德著; 向红
    • 摘要: 目的 了解贵州省鸡源弯曲菌的流行现状和耐药特征,为兽医和人医临床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从贵州省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中的养殖场和农贸市场采集359份新鲜粪便样本进行分离培养、生化及MALDI-TOF MS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分离株对7类11种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通过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弯曲菌总体检出率为43.5%,包括68株(43.6%)空肠弯曲菌和88株(56.4%)结肠弯曲菌;对其中84株弯曲菌进行药敏实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对11种抗菌药物产生了38种耐药谱,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优势谱型都为NAL-CIP-TET;81.0%的弯曲菌呈多重耐药,其中结肠弯曲菌的多重耐药率(91.7%)高于空肠弯曲菌(54.2%);红霉素、阿奇霉素、泰利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耐药株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携带相关;交叉耐药显示,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呈高度相关(| r|=0.79>0.7),庆大霉素与链霉素呈中度相关(| r |=0.46>0.4),萘啶酸与环丙沙星(| r |=0.36<0.4)、氯霉素与氟苯尼考呈弱相关(| r |=0.04<0.4).结论 贵州省鸡源弯曲菌存在区域性流行特征和耐药差异,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存在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的风险.
    • 刘畅; 杨静; 赵建玉; 周倩倩; 隋文君; 杨会娟; 鲁辛辛
    • 摘要: 目的 研究并评估适合临床实验室开展的食源性腹泻弯曲菌检测方法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 分为预实验和大样本验证.(1)预实验: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京地区某三甲医院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400份.采用双孔滤膜培养法及改良头孢哌酮-木炭-脱氧胆酸盐(CCD)琼脂培养法在微需氧环境中培养48 h,挑选可疑菌落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同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空肠弯曲菌及结肠弯曲菌.(2)大样本验证: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北京不同地区不同级别3家医院肠道门诊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062份,进行qPCR检测及培养.阳性菌株按照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及美国国家肠道细菌耐药监测中心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及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进行结果判读.采用卡方检验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及2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一致性.结果 预实验中qPCR、双孔滤膜培养法及改良CCD琼脂培养法检测弯曲菌(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的检出率分别是9.0%(36/400)、5.0%(20/400)和3.5%(1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72,P<0.01)且qPCR阴性,培养法均为阴性.大样本验证中,qPCR的检出率为8.1%(168/2 062),其中空肠弯曲菌7.0%(144/2 062),结肠弯曲菌1.2%(24/2 062).qPCR阳性标本进行双孔滤膜培养法培养,阳性率为61.9%(104/168),其中空肠弯曲菌为58.3%(84/144),结肠弯曲菌为83.3%(20/24),与预实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94.0%(94/100)和100.0%(24/24),对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6/100)和33.3%(8/24),两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结论 qPCR快速、灵敏、操作简单,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开展.双孔滤膜培养法检出率显著高于改良CCD琼脂培养法,弯曲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显示出极高的耐药率,已不适用于北京地区弯曲菌食源性腹泻的治疗,应选择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 马艳萍; 鞠长燕; 刘敏; 段永翔; 何娇明; 马佳智; 俞慕华; 张茂俊
    • 摘要: 目的 分析深圳市不同来源样本弯曲菌的流行和抗生素敏感特征,与往年菌株的耐药特征进行比对,获得深圳地区弯曲菌的流行现状及耐药变化.方法 采用增强过滤法分离弯曲菌并应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结果 408份不同来源样本中,鸡盲肠的弯曲菌阳性率最高,达72.0%(36/50),鸡肉的分离率次之,为49.3%(34/69).腹泻病人弯曲菌分离率为10.7%(17/159).牛肉、猪肉中弯曲菌分离率低,海鲜中分离到1株空肠弯曲菌,生菜未分离到弯曲菌.53株腹泻病人来源和鸡源空肠弯曲菌耐药率最高的是萘啶酸(94.3%)和环丙沙星(94.3%),其次是四环素(92.4%)、氟苯尼考(75.5%).32株腹泻病人来源和鸡源结肠弯曲菌耐药率最高为萘啶酸、环丙沙星、四环素(100%).73.6%(39/53)的空肠弯曲菌和100%(32/32)的结肠弯曲菌存在多重耐药性.与往年相比,鸡源空肠弯曲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增强,腹泻病人来源空肠弯曲菌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四环素-氟苯尼考多重耐药性增强.结论 本地区首次在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简明弯曲菌,其病原特征有待于进一步分析.深圳地区腹泻病人来源及鸡源空肠弯曲菌有耐药增强现象,应引起重视.
    • 杨杰; 吕紫薇; 谈敦芳; 冀国强; 李颖; 张茂俊
    • 摘要: 目的 分析北京市顺义区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病例的感染致病菌构成及病原特征,为该类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病例44例,进行志贺菌属、弯曲菌属、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7种常见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分子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志贺菌属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0,其他致病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弯曲菌属(30.00%,9/30)、沙门菌属(18.18%,8/44)、副溶血弧菌(15.91%,7/44)、致泻大肠埃希菌(4.55%,12/44)、霍乱弧菌(3.13%,1/32).9株空肠弯曲菌分成9种ST型;8株沙门菌分成4种血清型,7种脉冲电场凝胶电泳带型;8株副溶血弧菌分成4种血清型,毒力基因特征均为tdh+/trh-;1株霍乱弧菌为非O1/O139血清型,毒力基因特征为ctx-/t3ss+.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错误率较高.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病例具有较高的致病菌检出率,以弯曲菌属、沙门菌属为优势构成.志贺菌属与其他腹泻肠道致病菌的快速鉴别诊断应在临床尽快建立并推广应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