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弯曲刚度

弯曲刚度

弯曲刚度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620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6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39079篇;相关期刊267种,包括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合材料学报、现代制造工程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2017旅客列车制动技术交流会、2017铁路重载运输建设与装备安全学术研讨会、全国金属制品信息网第24届年会暨2016金属制品行业技术信息交流会等;弯曲刚度的相关文献由1580位作者贡献,包括卢智成、于伟东、郭长立等。

弯曲刚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6 占比:1.00%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39079 占比:98.86%

总计:39530篇

弯曲刚度—发文趋势图

弯曲刚度

-研究学者

  • 卢智成
  • 于伟东
  • 郭长立
  • 向晓峰
  • 曹枚根
  • 阎军
  • 代泽兵
  • 刘玉敏
  • 刘璐琪
  • 周世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亚文; 李梦飞; 蔡敏; 李庆中; 朱华; 周安
    • 摘要: 对H型钢通过盖板和端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的装配式钢支撑构件进行弯曲刚度试验,根据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得到装配式H型钢支撑的等效弯曲刚度,进而确定装配式H型钢支撑的轴压承载力。研究表明:装配式H型钢支撑的螺栓连接节点会降低基本构件的弯曲刚度,弯曲刚度降低约64.3%;当杆件长度较小时,同长度基本构件与装配式钢支撑的轴压承载力差别不大;当构件长度为11~17 m、17~30 m时,同长度基本构件的轴压承载力分别大约为装配式支撑杆轴压承载力的2倍、3倍。
    • 胡晓强; 黄政; 刘志华
    • 摘要: [目的]复合材料螺旋桨的弯扭耦合变形程度反映了桨叶的刚度特性,而桨叶刚度特性又与其水动力性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将从刚度的角度对复合材料螺旋桨的纤维铺层进行优化设计。[方法]首先,以DTMB 4383复合材料螺旋桨为研究对象,基于复合材料螺旋桨流固耦合自迭代算法,构建桨叶弯扭刚度数值计算方法;然后,分别在桨叶铺设单向碳纤维布或正交碳纤维布这2种情况下,对不同铺层方案桨叶的弯扭刚度进行数值计算,并研究桨叶的弯扭刚度特性以及其与水动力性能之间的对应规律。[结果]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螺旋桨单桨叶推力系数及其推力系数差值与桨叶刚度之间呈现出较为同步的变化规律;在主方向弹性模量相同的情况下,正交碳纤维布铺设的复合材料螺旋桨的最小推力系数差值大于单向碳纤维布铺设的复合材料螺旋桨;当材料的弹性模量降低时,桨叶的刚度随之减小,且复合材料螺旋桨单桨叶推力系数及其推力系数差值也会随之减小;当桨叶的刚度较小时,复合材料螺旋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适应流场的优势,经弯扭耦合能产生更大的螺距变形,从而在高、低伴流区中产生较金属螺旋桨更小的周期性推力脉动。[结论]所得结果可指导复合材料螺旋桨改善船艉水动力性能的优化设计。
    • 万守臣
    • 摘要: 白车身弯曲刚度对于整车性能影响极大,在研发过程中长期以来都是靠经验进行弯曲刚度性能优化。但由于白车身零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这种传统经验方法在优化效率和优化效果方面很不理想。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应变能(ESE)结果的优化方法,可以有效提升白车身弯曲刚度的优化效率和优化效果,并以某款车型为例,详细对比了以上两种优化方法。对比结果显示,这种基于应变能的优化方法在优化效率和优化效果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方法。阐述的基于应变能ESE的优化方法,可以有效保证白车身弯曲刚度性能的快速达成,缩短白车身研发周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朱秀杰; 郑坚; 熊超; 殷军辉; 邓辉咏; 邹有纯
    • 摘要: 针对全复合材料正交格栅/梯形波纹夹芯板的弯曲刚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变量精确板理论的分析模型。采用均质化理论将两种芯子均等效为正交各向异性连续体,基于双变量高阶剪切变形理论的位移场和最小势能原理推导了夹芯板弯曲平衡微分方程。利用四边简支、对边简支和自由两种边界条件下的弯曲挠度和剪切挠度双变量的求解结果计算了夹芯板整体刚度。解析计算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的误差在士6%以内,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参数分析的结果表明,波纹芯子对弯曲刚度的增强效果大于格栅芯子,复合材料波纹夹芯板的轻量化效应更显著;增大面板铺层数或芯子高度均会明显提高两种夹芯板的弯曲刚度和比弯曲刚度
    • RYKLIN Dzmitry(РыклинДмитрийБорисович); 汤晓彤
    • 摘要: 为了开发评估织物悬垂性的新方法,建立了描述悬垂织物的数学模型,用以描述织物的悬垂外观形态,并提出了评估织物悬垂性的新指标。选取6块平纹亚麻织物,在现有的织物悬垂性能测试仪器的基础上,引入3D扫描仪,获得了悬垂织物三维图像及数据,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评估结果。结果表明:新开发的数学模型可以精确地描述不同亚麻织物的悬垂外观形态,通过对不同平纹亚麻织物测试和数据分析,证实了新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相比于伞式法,该方法可以更为有效地评估织物的悬垂形态。
    • 邸悦伦; 曹枚根; 周曙琛; 张若愚
    • 摘要: 为研究法兰胶装节点损伤与复合绝缘子套管动力特性变化的关系,以±800 kV复合绝缘子为研究分析对象,建立绝缘子及胶体有限元模型,并预设胶体高度方向和转角方向上的损伤影响因子,计算分析复合绝缘子损伤前后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复合绝缘子法兰节点处胶装层界面开裂及变形可能会导致整体结构刚度降低。法兰节点的弯曲刚度下降与法兰沿胶体的转角及高度方向上的开裂面积基本呈线性关系,胶体在法兰转角方向开裂面积与法兰节点本身的弯曲刚度面积下降的关系也近似为线性,振动方向的胶体破坏对法兰刚度影响最大。
    • 李洪林; 李勤; 吴昊; 霍英妲; 李文溢; 王东辉
    • 摘要: 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对某铝合金白车身结构总成进行了模拟分析。白车身弯曲刚度为8571N/mm,扭拧刚度为22575N·m,并分析了白车身的前五阶模态,其第一阶模态频率为25.4Hz,处于发动机激励范围之内。因此,以除了第一阶模态频率外的其它各阶固有频率作为约束函数对白车身内板材进行第一阶模态灵敏度分析,并以灵敏度计算结果对板材进行了厚度优化,铝合金白车身的第一阶模态频率上升至30.0Hz,脱离了发动机激励范围,提高了白车身的NVH性能。
    • 王四清; 陈宇; 沈蒲生
    • 摘要: 假定外框柱的轴向刚度与核心筒的弯曲刚度沿结构高度不变,忽略转动惯量的影响,同时认为水平伸臂与外框柱铰接,与核心筒刚接。基于分布参数体系的振动理论,考虑核心筒剪切变形和加强层弯曲刚度的影响,对带有一道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进行动力分析,得出了该结构体系前三阶自振频率与加强层位置的关系,并对考虑加强层弯曲刚度影响时核心筒剪切变形所引起振动频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计时应选择设置“有限刚度”的加强层,适当增加与水平伸臂相连的外框柱轴向刚度,合理设置加强层的位置,核心筒剪切变形对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的自振频率影响可忽略不计。
    • 邱欣可; 曾武; 高庆; 满吉鑫
    • 摘要: 应变能理论在多载荷条件或复杂模型的弯曲刚度计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转子系统动力学研究也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通过燃气轮机转子轮盘端齿的几何参数关系,构建端齿的参数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与应变能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端齿的弯曲刚度特性,结果与文献中结果吻合较好。研究了端齿弯曲刚度损失比例与发生损失的位置对转子模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端齿弯曲刚度损失的增大,转子临界转速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且靠近转子前支点的1级端齿对转子系统刚度与模态特性的影响最大。
    • 刘庆升; 薛鸿祥; 袁昱超; 唐文勇
    • 摘要: 非黏结柔性立管常用于将海底油气资源输送到平台,有时因设计需要会包含复合材料圆柱壳层结构.以一类8层的非黏结柔性立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含有复合材料圆柱壳层结构的非黏结柔性立管的弯曲特性.提出了一种作用于非黏结柔性立管的轴对称载荷和弯曲载荷联合作用的理论模型,同时建立了计及详细几何特性的非黏结柔性立管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两种典型复合材料及其纤维体积分数对非黏结柔性立管弯曲特性的影响.理论与数值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非黏结柔性立管的弯曲特性受复合材料圆柱壳层轴向弹性模量影响较大,轴向弹性模量较大的复合材料会较大地增强完全滑移阶段的非黏结柔性立管的弯曲刚度.非黏结柔性立管的轴向抗拉刚度和完全滑移阶段的弯曲刚度都随着复合材料圆柱壳层的纤维体积分数增大,接近线性增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