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岩溶隧道

岩溶隧道

岩溶隧道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884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3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74729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建筑技术开发、山西建筑等; 相关会议51种,包括第七届全国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2015年煤田地质学术交流会等;岩溶隧道的相关文献由191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术才、李利平、郭佳奇等。

岩溶隧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3 占比:0.85%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74729 占比:99.05%

总计:75443篇

岩溶隧道—发文趋势图

岩溶隧道

-研究学者

  • 李术才
  • 李利平
  • 郭佳奇
  • 张庆松
  • 石少帅
  • 许振浩
  • 申志军
  • 薛俊峰
  • 钟昌桂
  • 刘坡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熊雅文; 何华; 张志超; 刘家宇
    • 摘要: 为有效感知岩溶地区高速公路运营隧道衬砌结构受力和变形发展状况,分析病害成因并及时预警潜在风险,文章依托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高岭二号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工程实例,从监测断面和内容的选取,以及测点布置等方面,探索了岩溶地区高速公路运营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构建技术。近7个月的监测数据表明,该健康监测系统能较好反映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规律,具备良好的可实施性。
    • 卿伟宸; 曾宏飞; 张志强
    • 摘要: 近年来,黔桂、广昆、沪昆等铁路隧道运营期间发生了若干起边墙开裂、仰拱隆起、无砟道床变形等水害事件,直接影响着衬砌、轨道等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及耐久性能,严重的病害则直接威胁着铁路隧道特别是高速铁路隧道的正常运营安全。为有效降低复杂岩溶地区隧道工程的水害风险,通过调研目前铁路隧道主要水害类型,分析现行衬砌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岩溶隧道的新型衬砌结构,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衬砌结构受力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提出的“疏水型箱式隧底衬砌”,具有“隧底开挖施工方便、不良地质适宜性强、排泄路径直接、隧底泄水快、排水断面自由度高、泄水能力强”等特点,能充分满足复杂岩溶隧道受力及排水的需求;(2)同现行仰拱型衬砌结构相比,在不增加结构厚度及配筋的基础上,疏水型箱式隧底衬砌结构受力更为均衡。
    • 马国民; 张秀丽; 杨华清
    • 摘要: 我国西南山区灰岩分布广泛、岩溶十分发育,隧道建设中经常遭遇突涌水事故。以楚大高速公路九顶山岩溶隧道为例,针对该岩溶隧道发生突涌水的断面(左幅ZK281+940),基于综合物探推测出的涌水体空间位置及规模形态,建立了概化计算模型,并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对高压岩溶水作用下隧道顶板破坏、发生突涌水事故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围岩破坏机制和突涌水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及不同溶腔水头作用下隧道围岩的变形演化规律,得出导致隧道突涌水发生的安全临界水头,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溶腔水头与隧道突涌水事故的发生高度相关,当溶腔水头超过安全临界水头时,该岩溶隧道将会发生突涌水事故,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隧道突涌水防治提供参考。
    • 郑宗利; 关惠军; 苟想伟; 石恒岳; 于咏妍
    • 摘要: 为加强岩溶隧道突涌水预警的准确性,基于理论分析方法及岩溶隧道实际特点,提出溶洞侵入及未侵入隧道两类情况下的岩溶隧道突涌水预警体系的建立方法。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突涌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发生过程中变化显著的监测项目。选择溶洞特质、水的变化、岩盘破损程度、节理裂隙形态为预警体系的主要评价指标。根据溶洞与隧道相对位置关系,建立溶洞侵入及未侵入隧道两种类型的突涌水预警体系。工程应用显示预警结果与现场吻合较好,验证了预警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 王子行; 李晓; 郭宏洋
    • 摘要: 成兰铁路柿子园隧道于2018年8月发生了强降雨,降雨量最高达364.4 mm,强降雨后发生了特大涌突水,对隧道产生严重影响,为了研究涌突水的原因,采用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学和水文地球化学等方法对涌突水来源和过程进行了识别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涌水具有岩溶水化学特征,径流途径多为岩溶管道;(2)涌水量与降雨量具有线性响应关系,大气降雨是涌突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周边河流与涌突水水力联系较低;(3)暴雨破坏了隧道上覆岩溶含水层结构,致使渗透系数急剧增大是涌突水主要原因;(4)岩溶发育地层为隧道涌突水灾害发生主要段落,在治理时围绕预测涌水量危险较大的段落,进行重点治理。
    • 罗爱军
    • 摘要: 岩溶是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其极易因不同位置、不同规模的溶洞而影响隧道整体稳定性,导致隧道支护结构开裂、渗漏水等病害。为深入研究岩溶的超前探测技术及其对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合丁家湾隧道的工程实例,全面分析其工程特性,利用地质雷达对掌子面前方溶洞情况进行精准探测,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不同工况下溶洞对隧道整体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为岩溶隧道灾害处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 陈仲达; 林志; 陈相; 杨红运; 陆原恩; 赵益鑫
    • 摘要: 管道型岩溶突水是一个复杂的多场耦合的非线性渗流问题,致灾具有突发性。为揭示管道型岩溶突水灾害的发生机理,文章基于多物理场耦合作用机理,开展了不同溶腔水压、岩溶管道内不同填充介质、不同岩溶管道宽度及岩溶管道长度条件下的多场耦合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管道型岩溶破坏模式下发生的突水灾害,根据填充介质透水性能的异同而表现不同;(2)流体从富水溶腔中流出时流速较小,流经岩溶管道后流速逐渐增加,进入隧道后达到最大值;(3)影响突水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富水溶腔水压、岩溶管道或断层裂隙带内填充介质的种类、岩溶管道的宽度、隧道与水源的距离,其中,岩溶管道宽度及岩溶管道内填充介质类型对突水影响大于其他因素。
    • 王石光
    • 摘要: 沉降是隧道常见病害,尤其在岩溶地区,严格控制隧道沉降成为工程建设重难点。为研究岩溶隧道沉降规律,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构建沉降预测模型,通过模型误差分析、模型实际应用、数值模拟分析等,得到沉降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拱顶沉降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越来越大,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其中最大误差为5.86%;随着局部锚杆间距加密至0.7m或局部锚杆支护长度增至6.0m,锚杆支护效果得到提高,且树脂锚杆支护效果优于砂浆锚杆。
    • 曹林卫; 黄明利; 杨泽; 管强
    • 摘要: 针对平行导洞扩挖施工导致隧道与溶洞间围岩安全厚度不足问题,将围岩与注浆结石体、衬砌结构与注浆结石体视为复合围岩,采用岩石真实破裂过程分析软件(realistic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RFPA)对复合围岩破裂突水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不同厚度和类型复合围岩的抗水压能力。结果表明:复合围岩破坏分为外层注浆结石体破坏和内层围岩破坏两个阶段;围岩、注浆结石体厚度越大,复合围岩抗水压能力越高;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将显著提升复合围岩的抗水压能力,当二次衬砌厚度为1.2 m时,抗水压能力可提高至4.44 MPa,为新圆梁山隧道穿越2#溶洞施工合理选择临时二次衬砌参数提供了依据。
    • 宋之恒; 余化彪; 周游; 周宏根; 文海荣
    • 摘要: 深埋富水岩溶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突水和涌泥,严重影响施工进度,甚至会发生严重事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于深埋富水地区的隧道,如何有效控制涌水,保证围岩稳定,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成都至贵阳的应山岩隧道富水段为例进行了模拟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隧道帷幕注浆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2种工况的比较,研究了注浆加固圈对涌水流速的影响,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注浆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注浆圈渗透系数是围岩渗透系数的1/4较为经济合理;注浆范围缩小到4 m以内可以降低工程材料的成本。研究成果可为深埋、高压、富水隧道的施工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