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等离子体
射频等离子体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3年内共计23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752288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石油化工、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十四届中国光伏大会暨2014中国国际光伏展览会、第十一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等;射频等离子体的相关文献由53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丽华、桑金华、陶高见等。
射频等离子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52288篇
占比:99.99%
总计:752390篇
射频等离子体
-研究学者
- 张丽华
- 桑金华
- 陶高见
- 郝俊杰
- 郭志猛
- 何成东
- 刘旭光
- 古忠涛
- 叶如彬
- 叶高英
- 储伟
- 王友年
- 刘丽英
- 刘川东
- 吕有明
- 张吉英
- 杨永珍
- 梁红伟
- 王建军
- 王玉明
- 申德振
- 童洪辉
- 臧侃
- 范希武
- 许并社
- 郭方准
- 闵德
- 陈强
- 陈彦伟
- 丁振峰
- 侯宾宾
- 刘浩
- 刘益春
- 叶雨城
- 孙秀宇
- 庞华
- 张广秋
- 张振中
- 张跃飞
- 徐慧远
- 李佳君
- 李树瑜
- 毛瑞奇
- 游燕
- 王艳会
- 盛艳伟
- 石建军
- 苌磊
- 葛袁静
- 董华军
-
-
刘永新;
张莹莹
-
-
摘要:
在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中,约1/3道工序采用等离子体技术,例如材料刻蚀和薄膜沉积等.因此对射频等离子体的基础物理过程的理论和模拟及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解等离子体的复杂物理过程、验证理论模型与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方面,实验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总结了射频等离子体中常用的探针诊断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朗缪尔探针、双探针、微波共振探针以及磁探针,重点介绍了这些探针的结构、特点及典型的测量结果.
-
-
潘彬;
谢俊;
蔡棋;
张峰;
熊德华;
张继红;
王静;
韩建军
-
-
摘要:
空心玻璃微球因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高温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采用喷雾造粒法与粉末法相结合,掺入发泡剂,以射频等离子体作为热源制备空心石英玻璃微球,研究了SiC、CaSO_(4)、CaCO_(3)三种发泡剂对制备空心石英玻璃微球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喷雾造粒法将发泡剂与SiO_(2)充分混合形成粗坯颗粒,再利用射频等离子设备对粗坯粉末进行高温烧结,得到空心石英玻璃微球。其中CaSO_(4)、CaCO_(3)发泡剂效果较差,所产生的气体难以留在玻璃微球内部形成中空气泡;而SiC发泡剂效果最好,在射频等离子烧结过程中产生气体,被玻璃液包裹形成空心结构,得到的玻璃微球平均真密度为1.7995 g/cm^(3)。选用菲利华石英块状疏松体作为SiO_(2)原料,当m(SiO_(2))∶m(SiC)∶m(H_(2)O)为100∶3∶300时,可制备出平均真密度为0.72 g/cm^(3)的空心多孔石英玻璃微球。
-
-
邹宏宇;
侯喜林
-
-
摘要:
低温等离子体在实际作用时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即使低温等离子体直接在被处理物质的表面安全无害地发挥作用。由于等离子体的低温特性,即使作用于对热比较敏感的物质也不会造成损害[1]。间接作用即以水作为媒介,将等离子体作用于被处理物质。通过射频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直接在水中或者水的表面进行放电,在水中激发活性物质[2],或者将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经空气扩散至水中,激发一系列动态的化学反应从而激发活性物质,经此处理得到的液体即为等离子体活性水(Plasma Active Water,PAW),或者称为等离子体处理水。
-
-
宋权斌;
莫辛;
李帆;
杜娟;
罗海云;
聂超群
-
-
摘要:
为精确测量高温高压严苛环境下的动态压力数据,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等离子体原理的压力传感器,并研究了该传感器在不同电源输出功率时对气压变化的响应规律,及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工作特性,最后利用该传感器在低速轴流压气机实验台上进行了叶顶动态压力场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射频等离子体压力传感器电极间隙为220μm时,气压从0.4 atm升高到4.5 atm,灵敏度为0.22 V/kPa;标准大气压下环境温度从25°C上升到400°C时,传感器两端维持电压基本不变,说明该传感器在此温度范围下不具有温度敏感性;低速轴流压气机叶顶动态压力场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压力传感器和Kulite压阻式传感器具有同样捕捉叶片通过频率和叶顶泄漏流的自激非定常特征频率的能力。
-
-
肖蒙;
闫志巧;
李坚;
毛新华;
刘辛
-
-
摘要:
以喷雾造粒WC–30Co粉末为原料,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和后续热处理制备3D打印用球形WC–Co粉末,研究射频等离子体球化和热处理对粉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射频等离子体球化效果显著,喷雾造粒粉末的球化率可达100%。球化后的粉末表面光滑、结构致密,存在一定数量表面粗糙的“费列罗”颗粒。射频等离子体处理使粉末的松装密度和流动性显著提高,同时导致WC严重分解和Co蒸发损失,球化粉末中含有大量C、W_(2)C和Co_(3)W_(3)C等有害相,Co质量分数降低至25.80%。后续热处理可很好地对球化粉末进行物相和成分调控。经900°C热处理后,粉末的物相组成重新转变为WC和Co,游离碳含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且粉末依然保持良好的球形度,具有较好的松装密度和流动性,可以满足3D打印对原材料的要求。
-
-
-
-
摘要:
路新,博士,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先进粉末冶金钛材料团队负责人。针对目前高性能钛制品传统制备技术存在成品率低、复杂结构成形困难及钛资源浪费大等问题,系统开展了粉末冶金钛和钛合金应用基础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1)建立了基于TiH2粉反应合成结合射频等离子体球化制备钛合金粉末新工艺,阐明了其合金化机理及高活性粉体球化控制机制;(2)基于粉末-黏结剂两相流模型研发了专用高强度低残留黏结剂体系,并揭示了粉末过渡液相强化烧结机制,形成了钛合金粉末注射成形系统理论;(3)提出了α、β、γ-TiAl不同类型钛合金使役性能突破新思路,建立粉末冶金钛及其合金组织性能调控机制。
-
-
-
-
-
王广雷;
谢俊;
蔡棋;
谷洛兵;
徐凯;
韩建军
-
-
摘要:
为了探究等离子体在玻璃熔制中的应用,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对二氧化硅原料进行熔化,制备石英玻璃微球,研究了不同原料粒径、进料速率、分散气体流量下原料的熔化情况。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超景深三维显微镜、综合热分析(TG-DSC)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较高的原料进料速率和较大的原料粒径导致样品的玻璃化程度和球化率降低,1 L/min的分散气体流量有利于玻璃化程度和球化率的提高。
-
-
-
-
-
王昊;
张建军;
倪牮;
马峻;
刘群;
赵颖
- 《第十四届中国光伏大会暨2014中国国际光伏展览会》
| 2014年
-
摘要: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在不高于200°C的温度下,以GeH4和H2为反应气体,在单晶Si(100)衬底上生长出纳米Ge结构,并用TEM、Raman表征其形貌和对比晶化率.研究发现,随着压强变化,Ge层的结构和光电性质也会随之变化.另外,可通过控制沉积时间来进一步控制纳米Ge的大小,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纳米Ge从小变大,同时材料的晶化率逐渐增大.最后将nc-Ge/α-Si多层结构作为n-i-p型太阳电池的本征层,使电池的外量子效率在红外响应区域(大于1100nm波长)得到显著增强.
-
-
-
-
- 《第7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
| 2008年
-
摘要:
以C2H2为碳源,Ar气为辅助气体,利用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载玻片上成功地制备了类金刚石(DLC)薄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光谱分析了所制备DLC薄膜的结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通过表面轮廓仪测量了薄膜的沉积速率;另外,实验中还利用摩擦磨损仪对薄膜的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DLC薄膜比较致密,均匀,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
-
王保柱;
刘宏新;
李晋闽;
王晓亮;
王晓燕;
王新华;
郭伦春;
肖红领;
王翠梅;
冉军学;
王军喜
- 《第十四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利用射频等离子体辅助分子束外延(RF-MBE)技术在蓝宝石衬底上外延了铟铝镓氮(InAlGaN)薄膜.研究了生长温度对RF-MBE外延InAlGaN的影响.X射线衍射测量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温度下外延生长的InalGaN薄膜均为单一晶向.卢瑟福背散射(RBS)测量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温度的提高InAlGaN外延层中In的组分单调降低,Al和Ga的组分都有所增加.扫描电镜(SEM)的测试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温度下(600°C和590°C)生长的InAlGaN存在裂纹,580°C生长的四元合金表面比较平整,在570°C温度下生长的InAlGaN表面存在很多颗粒状突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