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室壁瘤

室壁瘤

室壁瘤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8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5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74246篇;相关期刊264种,包括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心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2年十一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暨新技术国际研讨会、2012中国·北京超声医学学术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大会等;室壁瘤的相关文献由1305位作者贡献,包括顾承雄、苏晞、张治平等。

室壁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5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4246 占比:99.73%

总计:174722篇

室壁瘤—发文趋势图

室壁瘤

-研究学者

  • 顾承雄
  • 苏晞
  • 张治平
  • 陈国洪
  • 陈鑫
  • 于洋
  • 陈启华
  • 韩宏伟
  • 万峰
  • 傅向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田娟; 王倩; 蒋金秋; 张梦缘; 黄紫翎
    • 摘要: 总结1例老年消化道大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室壁瘤病人的护理措施。护理要点包括组建多学科医疗与护理团队、消化道大出血及AMI相关病情监测、循序渐进的心功能康复与加强营养支持等。经过多学科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护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左下肢麻木明显好转,于术后62 d能借助助行器行走72 m左右。
    • 杨稳; 董艳; 陈铳铳; 周秀娟; 单其俊
    • 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先天性左心室室壁瘤或憩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04年1月至2020年12月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左心室室壁瘤或憩室的患者16例,随访(58.00±34.16)个月,观察终点为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预后情况,主要不良事件包括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为(55.00±16.64)岁,男性较多,占68.75%。4例患者合并心力衰竭,11例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患者合并血栓栓塞。患者室壁瘤或憩室最常见于心尖部和后基底部,各占37.5%。16例患者中14例发生主要不良事件,整体发生率为75.00%。其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为68.75%,心力衰竭次之,为25.00%,血栓栓塞最低,为6.25%。药物和射频消融治疗在室性心律失常的管理上有一定价值,但随访时发现40.00%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复发。药物治疗在此类患者的心力衰竭的管理上效果不佳。室壁瘤切除可有效预防血栓栓塞复发。结论先天性左心室室壁瘤或憩室致病率较低,但其致病时往往导致严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因此不论是否合并并发症,均需要长期规范的随访。
    • 胡庭阳; 王晶晶; 周鸿敏; 刘红云
    • 摘要: 患者男,65岁。因"突发头晕及言语不清2 d,口角歪斜伴肢体无力1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同时因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行抗结核治疗。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包积液(左室后壁后方10 mm,右室前壁前方4 mm,心尖部5 mm,左室侧壁侧方8 mm)。胸腔超声检查示:双侧胸腔积液。临床初步诊断:(1)脑梗死;(2)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
    • 张冬梅
    • 摘要: 目的:探析超声心动图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诊断中对疾病检出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1年5月天津航医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82例,将入选的试验对象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A组(Ⅱ级,32例)、B组(Ⅲ级,33例)与C组(Ⅳ级,1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测,分析室壁瘤常发生的部位、大小、具体检查方法,探讨超声心动图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诊断中的疾病检出率;检测患者的心功能各项指标及室壁瘤各项参数,并在三组间进行对比分析;采用Pearson对室壁瘤各参数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8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患者发现,室壁瘤瘤体大小平均为(2.56±0.87)cm×(2.36±0.69)cm。82例患者中79例被超声明确诊断,所占比例为96.34%(79/82),室壁瘤位于左室前壁占48.10%(38/79),位于左室心尖部占25.32%(20/79),位于侧壁占15.19%(12/82),位于下壁占11.39%(9/79);其余患者中2例被误诊为应激性心肌病,所占比例为2.43%(2/82);另外1例漏诊,因患者先天躯体畸形,体位差,常规切面不能完全显示导致漏诊,占比约1.21%(1/82),此患者后经MRI确诊。以上82例研究对象中各数据综合显示超声心动图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诊断的检出率为96.34%(79/82),诊断价值较高。患者的NYHA分级越高时,各项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容积)越差,各项室壁瘤参数(瘤体基底部横径、瘤体高度、瘤体面积、瘤体容积)越大;当室壁瘤越大时,患者的心功能越差,二者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清晰显示心内腔室结构,观察有无室壁瘤形成及瘤体产生的位置、形态及大小,超声心动图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的诊断中有极高的检出率,且能较好地判断出患者心功能与室壁瘤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能有效指导临床下一步治疗,值得广泛应用。
    • 谭明; 商丽华; 孙晓燕; 张艺民; 谭鹏进; 刘建国
    • 摘要: 扩张期肥厚型心肌病(d-HCM)预后较差,患者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室颤)、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等室性心律失常[1]。随着疾病进展,HCM可出现心肌坏死和凋亡,易发生室壁瘤、附壁血栓及心肌纤维化和瘢痕形成[2]。心肌纤维化参与室速、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3]。本文报道1例肥厚型心肌病进展至扩张期的患者,对其心肌纤维化进展和室性心动过速特点进行描述。
    • 汪雪; 王新新; 纪天亮; 徐彩霞
    • 摘要: 缺血性心脏病是我国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率排名第二的疾病,目前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心肌严重缺血可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并可引起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关闭不全、室壁瘤等严重并发症[2],致死率高达50%以上。临床上常用的心肌梗死诊断方法包括血液化验和心电图检查,血液化验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心肌酶学应用最为广泛。
    • 于淼; 张文琪
    • 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前左心室血栓的发生率为7%-46%[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左心室血栓(LVT)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至4%-6%。但左心室血栓的发生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更加复杂化,使栓塞、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高发病率增高[2-3],从临床角度来看,早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血栓很重要,左心室血栓的检测也会影响不断增加的患者人群可用的治疗方案[4-5]。1左心室血栓形成的机制Virchow的三联征是AMI后LVT形成的基石,包括内皮损伤、血瘀和高凝状态[6]。从机械角度来看,梗死区域受损内皮细胞的局部变薄和扩张几乎是立即开始的,增加了壁应力,并可能导致室壁瘤的形成。
    • 刘泽宇; 冯应君; 刘宣宣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血栓(LVT)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LVT分为血栓组(n=46)与非血栓组(n=8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VT形成的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LVT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室壁瘤比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升高、经皮冠脉介入术(PCI)<12 h、左室射血分数(LVEF)、淋巴细胞计数(LYM)、白蛋白(Alb)水平下降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LVT形成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室壁瘤形成(β=2.028,OR=7.602,95%CI=2.003~28.857)、Alb下降(β=0.152,OR=1.165,95%CI=1.015~1.337)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发生L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NLR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左室血栓形成的最佳截点为8.071,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其灵敏度为0.587,特异度为0.837。结论室壁瘤形成、白蛋白水平下降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生L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NLR与LVT发生有关,随着NLR水平升高,LVT发生风险增加。
    • 梁超; 顾士荣; 李岚; 郁燕琼; 吴燕霞
    • 摘要: 左心室憩室(left ventricular diverticulum,LVD)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畸形。组织学上可分为肌型和纤维型。超声心动图已成为诊断左心室憩室的首选方法。主要需与真、假性室壁瘤、心室疝、心包囊肿、应激性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所致“小梁间隐窝”等疾病进行鉴别。外科手术是目前根治左心室憩室的唯一有效手段。本文报道1例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脏CT诊断左心室憩室合并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病例,该病例重点需与心肌梗死所致真、假性室壁瘤鉴别。
    • 徐雨晴; 徐陈承; 李勋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首次住院期间发生室壁瘤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0月住院的STEMI患者共757例,根据是否发生室壁瘤分为两组,其中,室壁瘤组共90例,无室壁瘤组共667例;回顾性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可能导致室壁瘤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有价值的指标绘制ROC曲线。结果 (1)本研究中STEMI后发生室壁瘤的机率为11.89%。(2)单因素分析发现,室壁瘤组患者的年龄、心率、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密度脂蛋白、总胆红素和血肌酐显著高于无室壁瘤组;女性、胸痛时间≥12 h、前壁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Killip分级> 1、罪犯血管为前降支比例显著低于无室壁瘤组,而在吸烟史、罪犯血管为右冠及回旋支比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淋巴细胞计数、甘油三酯、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低于无室壁瘤组。(3)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示,年龄[OR=1.036(1.013~1.060)]、前壁心肌梗死[OR=10.068(2.348~43.166)]和LVEF [OR=0.902(0.862~0.943)]为室壁瘤的影响因素(P <0.05)。(4)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连续变量LVEF、年龄及LVEF联合年龄进行ROC曲线绘制,得到三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671和0.811。结论 高龄、LVEF降低和前壁心肌梗死为STEMI患者发生室壁瘤的危险因素,LVEF联合年龄对室壁瘤发生的预测价值更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