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
实验诊断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62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3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190871篇;相关期刊331种,包括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实验与检验医学、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2013全国生殖医学临床实践和研究论坛、第十一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等;实验诊断的相关文献由127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鸿利、薛承岩、刘瑜等。
实验诊断—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0871篇
占比:99.67%
总计:191496篇
实验诊断
-研究学者
- 王鸿利
- 薛承岩
- 刘瑜
- 刘辉
- 彭黎明
- 武建国
- 胡志坚
- 何林
- 胡荫奇
- 黄宇烽
- 刘志辉
- 刘怀深
- 华川
- 寿好长
- 张凤侠
- 杨桂梅
- 熊礼宽
- 熊立凡
- 王继贵
- 等
- 边红放
- 邢天娥
- 金京南
- 陈冬
- 陈和平
- 韩冉
- 丁耀南
- 严家来
- 何巍巍
- 余传霖
- 关慧臻
- 冯雪鸣
- 刘善荣
- 刘怀
- 刘欣
- 刘海东
- 刘爱兵
- 刘锡光
- 刘飞
- 史际华
- 叶文华
- 吕卓人
- 吴健民
- 吴娱
- 周沫
- 姜傥
- 孙今人
- 孙荣武
- 尹国才
- 崔建娇
-
-
黄就欢;
高飞;
王友年
-
-
摘要:
微束射频容性放电在纳米晶体颗粒等离子体增强气相合成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利用ICCD、单反相机、高压探头和电流探头等对微束射频容性放电特性进行了实验诊断研究.结果发现:在纯氩气微束射频放电中,随着气压的增加,放电从辉光放电模式向多通道丝状放电模式转换;在99%氩/1%氢混合气体微束射频放电中,丝状放电模式消失,而是从低气压全空间分布的辉光放电模式,到中等气压向轴心收缩的辉光放电模式,最后到高气压的"环状"辉光放电模式;而在纯氢气微束射频放电中,随着气压的增加,放电模式直接从全空间分布的辉光放电模式向"环状"辉光放电模式转换.最后通过射频电场中电子加热、趋肤效应和气体热传导的共同作用解释了产生不同放电模式的物理机制.
-
-
王林;
朱俊;
沈熔
-
-
摘要: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15-2016级25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法 不同将其分成实验组(126名)和对照组(125名),实验组在实验诊断课程中实施CBL教学法,对照组实施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教学结束后通过考试成绩比较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团队精神,文献检索能力,知识理解与记忆等方面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BL教学方法 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教学中效果显著,有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
-
贾音;
聂明明;
刘善荣;
孙婷婷;
刘海东;
秦琴;
朱俊;
熊康;
康金松;
蓝欢;
伍小凤
-
-
摘要:
目的 评估非特异性检验指标组成的预测模型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从上海长海医院的电子病案系统数据库中,共纳入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的24615例病例记录,包括10497例胃癌,5198例胃癌前疾病,和8920名健康体检.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将研究人群分为验证集、训练集和测试集.对所有实验室变量进行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后,通过梯度增强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元网络这4种机器学习算法,选择随机森林作为最优机器学习算法和诊断效能分组,使用后向逐步回归法训练数据,构建最佳特征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本研究建立了由22个常规检验项目组成的诊断模型V22,诊断早期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1.9%.对癌胚抗原(CEA)阴性胃癌,V22也显示出较高的诊断准确率0.813,AUC为0.801.结论 V22是一个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胃癌辅助诊断模型,可以很好的区分早期胃癌和由健康组和癌前疾病组成的对照组,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优于传统的肿瘤标志物CEA.
-
-
李登峰
-
-
摘要:
2021年5月罗平县张某养殖的160头生猪发病,根据发病史,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为猪丹毒,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仅供广大同仁及养猪户参考.
-
-
王瑛;
夏丰;
沈建雄;
王海英
-
-
摘要:
通过将实验诊断见习课程引入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实习培训,即通过临床医学与实验诊断学的学科交叉,对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实验诊断的相关培训,并与未涵盖实验诊断见习课程的传统实习教学进行比较,探索改革后的课程在提升中西医结合专业实习生临床实际应用能力中的作用.
-
-
郭杰;
刘海东;
韦琴;
陈泽辉;
王建英;
杨帆;
刘善荣
-
-
摘要:
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常规检验大数据构建结直肠癌(CRC)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长海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结肠镜检查者,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全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根据肠镜联合病理结果标注或参照ICD-10编码,分别纳入CRC组和非CRC组.采用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4种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入组患者的所有常规检验项目数据,选择模型特征并建立CRC的分类模型.在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长海医院所有就诊者对模型效能进行前瞻性验证,并验证模型对<50岁患者及粪隐血阴性患者CRC鉴别能力.结果 采用XgBoost算法构建了包含粪隐血,癌胚抗原、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7个特征的CRC风险预测模型CRC-Lab7.模型在验证集与前瞻性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和0.816,明显高于粪隐血(AUC为0.68和0.706).CRC-Lab7对50岁以下及粪隐血阴性的CRC也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AUC分别为0.84和0.69).结论 本研究通过挖掘常规检验大数据建立了CRC风险预测模型,模型效能优于粪隐血,且对粪隐血阴性及小于50岁人群的CRC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
无
-
-
摘要:
2020年11月18日,14家长三角罕见病实验诊断中心(简称协作中心)代表齐聚上海明天广场,参加协作中心会议。会议由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王华梁主持。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处长吴宏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回顾了协作中心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指出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协作中心的工作机制和具体任务,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切实落实责任。他希望协作中心能够携手共进、戮力同心,实现区域联动和资源互通,并进一步总结和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长三角卫生健康事业的一体化,特别是高质量发展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
-
-
-
吴楠;
李伟;
王效静;
刘飞;
陈付凉;
屈振;
赵淑芳;
韦雪婷;
李静;
刘政;
石勇
-
-
摘要:
目的 评估血清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IgM/IgG检测在COVID-19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进一步完善COVID-19的诊断/筛查体系.方法 收集32例COVID-19患者(RT-PCR法检测2019-nCoV核酸阳性,且有临床症状者)和34例非COVID-19患者(RT-PCR法检测2019-nCoV核酸阴性,并经临床诊断排除COVID-19者)的血液样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样本进行2019-nCoV IgM/IgG快速检测,并分析检测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其与病程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32份COVID-19患者样本中,9份样本2019-nCoV IgM阳性,检出率为28.1% (9/32);2019-nCoV IgG阳性样本25份,检出率为78.1% (25/32);IgM/IgG总检出率为84.4%(27/32).34份非COVID-19患者样本中,2019-nCoV IgG阳性样本2份,检出率为5.9%(2/34);未检测到2019-nCoV IgM阳性样本.COVID-19患者出现症状后的10~20 d,血清IgM检出率为42.9% (3/7),21 ~30 d为30.8% (4/13),31~40 d为16.7%(2/12),随病程延长呈下降趋势;COVID-19患者出现症状后的10~20 d,血清IgG检出率为57.1%(4/7),21 ~30 d为84.6% (11/13),31 ~40 d为83.3%(10/12),随病程延长呈上升趋势,在21~30 d左右达高峰.结论 血清2019-nCoV IgM/IgG检测(胶体金法)在诊断2019-nCoV感染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84.4%)和较强的特异性(94.1%),因该检测方法具有灵活、快速、简便等特点,在COVID-19的诊断/筛查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可作为COVID-19诊断/筛查体系的有益补充.
-
-
-
-
寿好长;
韩福旺;
金京南;
段学光;
韩冉;
朱津浦
- 《第十一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实验室诊断与中医临床综合能力建设.方法:分析实验诊断在中西医临床诊断、治疗观察、预防保健中的作用,探讨中医医院临床实验室中医特色建设.结果:实验诊断能够为中医临床提供客观的实验室数据,为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提供科学依据.结论:充分发挥实验诊断在中医临床中的作用,不但有利于中医学走向世界,也有利于中医医院临床实验室的创新发展.
-
-
-
-
-
黄迪希;
刘志辉;
杨瑜;
章志俊;
黄盛晶;
谭守勇
- 《中国防痨协会2016年全国学术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组进行差异蛋白分析,尝试找出在结核性胸腔积液特征性表达的蛋白点,为建立准确、快速、经济、简便的新型结核性胸膜炎实验诊断. 方法:而探索.方法运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20例结核性胸膜炎、19例恶性胸腔积液和6例漏出液进行蛋白电泳分离,PDQuest8.0软件分析蛋白的等电点、分子量范围、灰度值等,最后进行凝胶图谱比较分析,得到差异蛋白点. 结果:结核组与漏出组产生13个差异蛋白点,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较漏出液上调的蛋白点9个,下调的有4个;结核组与恶性组产生11个差异蛋白点,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较恶性上调的蛋白点5个,下调的有4个,仅在恶性胸腔积液表达的蛋白点2个. 结论:双向电泳技术可获得到分辨率和重复率较高的结核性、恶性和漏出性胸腔积液蛋白质凝胶图谱,三者存在差异蛋白点.
-
-
车玲玲;
宿军
-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12年第六届输血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本文结合实际病例,患儿血型:B, CcDee,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清、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出IgG抗-D,抗-B;母亲血型为:O,ccdee,血清中检出IgG抗-D,IgG抗-B效价为128。胎儿和母亲血型不相容时,由于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母体产生了相应的抗体,IgG类抗体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红细胞,使之产生不同程度的溶血,常常造成胎儿死亡。该类疾病称之为胎母血型不合胎儿和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HDN)简称为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最基本的病因是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中,胎儿的血型基因一半来自母亲,另一半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基因恰好是母亲所缺少的,胎儿红细胞上父本基因编码的抗原就有可能刺激母体产生抗体,这种抗体的性质为IgG类免疫抗体,并且能够通过胎盘。一旦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就可能与胎儿红细胞相结合并破坏红细胞而发生溶血现象。可引起胎儿贫血、水肿、流产、死胎、早产及新生儿溶血病。其中ABO新生儿溶血病最常见,其次是Rh新生儿溶血病,任何Rh系统IgG抗休都能引起HDN。本例患儿根据患儿及其母亲血型血清学检验结果可知,该患儿患抗-D所致Rh新生儿溶血病合并抗-B所致的ABO新生儿溶血病,来自母亲的地G性质的抗-D、抗-B通过胎盘作用于新生儿红细胞,使之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从而导致贫血。因此,为其选择ABO血型为O型、Rh表现型为ccdee的新鲜红细胞配合AB型新鲜血浆行换血术,患儿没有出现任何输血不良反应,经进一步治疗后痊愈出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