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406篇,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化理论、常用外国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02550篇;相关期刊251种,包括云南教育:小学教师、湖南教育(上旬刊)、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等;实践性作业的相关文献由407位作者贡献,包括吕春兰、吴金鹏、雷笑艳等。
实践性作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02550篇
占比:99.92%
总计:502956篇
实践性作业
-研究学者
- 吕春兰
- 吴金鹏
- 雷笑艳
- 刘启航
- 刘燕
- 刘芳
- 吴国华
- 孙妍
- 孙滟
- 尹字芬
- 崔芳
- 庄丽凤
- 张韵
- 彭云辉
- 徐振辉
- 徐林
- 曹以骏
- 李红燕
- 杨为京
- 王刚
- 王小莺
- 肖永琴
- 蒋英
- 赵丽
- 赵海晶
- 邓颖晶
- 邱瑞改
- 郑俊杰
- 郭宇婧
- 陈斌
- 陈桂
- 陈泉
- 韩庆龙
- 黄骥飞
- 丁枫源
- 丁梦晖
- 丁莉1
- 万会
- 万斌
- 丛琳
- 严卫娟
- 于志强
- 仁青松布
- 付国华
- 代莉
- 何文涛
- 何碧华
- 何磊
- 余熔
- 侯秀萍
-
-
赵希龙
-
-
摘要: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设计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合理的作业设计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也能锻炼学生对生物理论知识的拓展应用能力,进而全方位完善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实践性作业是一种创新的作业设计模式,不但可以满足新时代初中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最关键的是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对此,教师可对初中生物实践性作业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
-
吕娜;
芮志成
-
-
摘要:
“双减”虽然强调的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是作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变革带动着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精准备课是减负增效的源头,高效课堂是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分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良方,实践性作业是减负增效的助力,课后辅导是减负增效的保障。
-
-
卞晔
-
-
摘要:
在“双减”背景下,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呼唤“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2021年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工作。其中,“作业管理”,提倡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根据学情、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如科学发现、自主探究、体育健康、艺术提升、劳动教育和拓展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管理,构建新的作业维度,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主题。
-
-
张瑞玲
-
-
摘要:
现今我国社会经济水平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实践性有直接的要求,对此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以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对此,笔者将重点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目标进行分析,进而为教师提出有效的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效率,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
-
-
奚雪慧
-
-
摘要: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优化小学数学作业对家校合作促进深入学习尤为重要。本文关注实践性作业,从观察类、调查类、实验类、文化类与生活应用类五个方面,分学生、家长、教师三个维度,针对小学数学“百分数”单元的作业设计进行探索,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对家校合作有所裨益。
-
-
娄鼎榕
-
-
摘要: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基于学生的成长视野,按照“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六大领域进行编排设计,在劳动教育主题内容的编排上也遵循着这样的线索,体现为个体成长视野、社会成长视野、公共成长视野三个领域,从微观到宏观涵盖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教师可结合不同领域内容的特点,进行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设计。
-
-
黄栩
-
-
摘要:
“家务打卡”是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教学时使用较为普遍的一项课后实践性作业。教师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实际需求,以多样活动、多元评价方式为学生劳动注入持久动力,才能促使学生发现劳动乐趣、提升劳动品质,才能将“家务打卡”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
黄严雪
-
-
摘要: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归根结底是引导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实践性作业是落实“双减”政策和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把握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设计要点;要以课程目标为旨归,实现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设计转向。本文以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为例加以说明。
-
-
方峥嵘
-
-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架构起劳动教育主题学习通往生活的桥梁。本文通过对当前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的实施情况的调查反思,尝试从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的目标架构、设计、实施与评价中促进劳动教育的价值回归,以引领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劳动价值自觉,为实现劳动素养的提升奠定价值基础。
-
-
孙维林
-
-
摘要:
培养学生的量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为促进学生的量感形成,让其对量有基本的感知,教师除了要设计丰富的课堂体验活动,还需要对相关练习和作业进行研究,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有效的实践性作业,如课前调查作业、动手操作作业、学科融合作业等。
-
-
式郑秀
-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7年专题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而且是课程与教学的一种组织方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而长期以来,教师较多地偏重作业使学生形成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功能,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大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本文是针对当前的新课程改对作业观提出一些看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加他们的想象力,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实践性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延伸与发展。完成作业不再是以练为主,而是以"做"为主,通过"做"来体验数学、认识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