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48篇,主要集中在安全科学、矿业工程、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7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397441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机电安全、安全、工业安全与环保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全国煤炭行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大会、第27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暨第9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第23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等;安全心理学的相关文献由323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子香、徐三元、唐敏康等。
安全心理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97441篇
占比:99.94%
总计:397689篇
安全心理学
-研究学者
- 邓子香
- 徐三元
- 唐敏康
- 李俊伟
- 段汉文
- 丁四清
- 付亚娟
- 刘敏
- 刘欣
- 吴超
- 康立勋
- 康良国
- 张伟
- 张秋香
- 朱超满
- 杨启佳
- 杨鑫刚
- 林炅
- 柳转阳
- 栗继祖
- 洪国珍
- 王可为
- 王莎
- 聂百胜
- 肖盼盼
- 胡家龙
- 苏美意
- 许如亮
- 谢建飞
- 赖微
- 邹瑞
- 邹碧海
- 郑仕锋
- 郑树基
- 郭利杰
- 陈伯辉
- 霍跃全
- 马锦飞
- 黄清武
- (Missing)
- 6
- BAO Tian-shu
- C.A.叶利谢耶夫
- CHEN Jin-wei
- Cheng Weimin
- LI Xiang-chun
- LIU Rong
- NIE Bai-sheng
- Ren Sen
- WANG Long-kang
-
-
刘国明;
刘音
-
-
摘要:
探讨了安全心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策略。论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意义,分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全心理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策略,应转变教学观念,厘清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关系;优化课程设计与课程考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补充和拓展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过程性考核方式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完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向学生介绍最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成立学习小组,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加大安全心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培育高素质安全生产领域人才。
-
-
王玉宇
-
-
摘要:
目的为了进一步有效评估高校学生的心理安全程度,基于安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从生理、心理、行为多个维度出发,对引起学生不安全心理的因素进行梳理。方法运用SPSS 22.0进行信效度分析、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了包含5个维度、50个关键影响因素和2个人属性变量的高校学生心理安全程度量表,分别反映了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生理症状、睡眠状况。结果量表的可信度高且内在一致性强,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安全程度有较大影响。家庭经济越困难,学生的心理安全程度越低。学习成绩位于年级后20%的学生,心理安全程度最低。结论研究结果可以指导教师了解重点学生群体的个人特征,为高校学生安全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
-
韩顺腾
-
-
摘要: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煤矿企业为我国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在煤矿施工中,做好员工安全培训工作十分重要.当前各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逐步引入安全心理学知识,在保障健康生产的基础上,落实安全制度,使管理者与员工感受到心理安全.
-
-
沈豪;
刘秋林
-
-
摘要:
为分析前瞻记忆和非计划冲动性对引航员安全绩效的影响,采用"前瞻回溯记忆问卷"以及"Barratt冲动性量表"作为测量工具,比较引航员之间前瞻记忆、非计划冲动性与安全绩效这三者的差异.结果表明前瞻记忆能力较好、非计划冲动性较低的引航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非计划冲动性在前瞻记忆和引航员的事故率之间呈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参考要素被纳入引航员选拔标准中.
-
-
冯小光
-
-
摘要:
海外项目员工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而诱发心理疾病.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项目建造过程中的生产安全.本文基于海外核电项目现场的管理实践,通过对项目现场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提升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海外核电施工项目安全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也为后续海外同类型项目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
-
-
-
-
-
陈艳岭
- 《全国煤炭行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大会》
| 2015年
-
摘要:
文章分析了煤矿安全心理学培训的背景、心理特征、人的个性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以及安全心理培训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人们的活动受心理特征、心理变化、人的个性、安全管理等的影响,安全心理学对煤矿安全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其外在行为的内在根据和驱动力:行为则表现了他的内部心理活动,受内部心理所支配,所以人的行为表现必有心理上的原因。如果心理不正常,行为就要出问题,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研究煤矿职工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外在因素对职工心理的影响,加强对职工安全心理引导,并找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
-
聂百胜;
贾文杰;
孟筠青;
陈阳;
吕长青
- 《第26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暨第8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双语教学是中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它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水平."安全心理学"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既有助于学生了解和学习最先进、最前沿的安全心理学知识,与国际接轨,又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通过介绍"安全心理学"双语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采用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借鉴国外教学资源与方法,然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出合适的双语教学方法,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应用水平,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交流合作、科学研究能力。双语教学会带给任课教师和学生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因此不能急功近利,需要老师和学生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精力,一步一个脚印,吸取经验,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
-
-
-
柳转阳;
闫瑞生;
赵光明
- 《2012中国石油石化健康、安全、环保技术交流大会》
| 2012年
-
摘要: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最根本目的是保护员工的生命和健康.石油行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特点,为了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研究人的心理对安全行为的影响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引导,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和人的行为管理,而人的行为与人心理密切相关,因此如何运用安全心理学,来提高安全生产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
-
林凯;
于泽平;
梁长锋
- 《第二届中国液化天然气储运技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化工生产中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发的事故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因而分析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而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本文计划从安全心理学和安全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对操作者可能造成事故的行为进行逐条分析,结合LNG工厂现场实际运行经验,分析每种可能的不安全行为对LNG工厂安全正常运行可能造成的各种后果,并随之提出消除或降低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
-
陳萬強
- 《第23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人并不是“人工智能机械”,而人是有复杂的非线性特质,安全心理学试从因果关系,把“果”推论而演绎到安全的“状态及其保障条件」,另一方面推源及始要说出“因”(演绎为人之安全心理)如何应影响“果”.由起点“要人安全”是自卫(在原始社会里人类被野兽攻击而为生存必须自卫)转移提升另一阶段“人要安全”,人会自动自觉地做安全.所说"安全心理学"源于刘潜教授之安全系统的基础理论: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及其保障条件。而在"心"领域再加深入推论及演绎。在安全系统内的安全心理学应用,首先试说出"安全系统":"安全系统"指人、物、事(关系实现方式)三类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构成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有机整体系统(System)。安全心理,分析影响人的安全心理因素,如情绪、气质、性格、态度、能力等。如果仅由安全的主体、客体和主客体关系三要素构成的是安全的静态结构模型。它只能体现系统安全的思想,并由此建立起来的只能是事故的防范基本条件,是用排除不确定的安全因素(安全事故隐患)的方法,实现人的静态安全。如果将安全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三个要素转化为三个相互联系的三个因素,便从中产生一个新的第四因素,即安全系统,使构成安全的动态结构模型。它体现安全系统的思想,并由此建立起来的是安全的功能系统,用运筹、信息、控制的系统方法来实现人的动态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