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546篇,主要集中在安全科学、矿业工程、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5篇、会议论文59篇、专利文献415126篇;相关期刊541种,包括煤矿安全、机电安全、化工安全与环境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第27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学术年会暨第9届全国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研讨会、第三届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研讨会、第七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等;不安全行为的相关文献由2328位作者贡献,包括田水承、傅贵、孙世梅等。

不安全行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5 占比:0.34%

会议论文>

论文:5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415126 占比:99.64%

总计:416610篇

不安全行为—发文趋势图

不安全行为

-研究学者

  • 田水承
  • 傅贵
  • 孙世梅
  • 李磊
  • 祁神军
  • 张云波
  • 栗继祖
  • 佟瑞鹏
  • 曹庆仁
  • 孙宝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李伟达; 叶靓玲; 郑力新; 朱建清; 曾远跃; 林俊杰
    • 摘要: 以YOLOv5 s网络模型为基础,引入注意力机制CBAM模块,基于Ghost卷积模块重构网络模型的卷积操作,提出一种面向扶梯不安全行为的改进型深度学习检测算法.然后,在自主收集的扶梯不安全行为数据集上对其进行训练评估.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检测精度有所提高的同时,大幅减少了检测所需的参数量和计算量.
    • 郑天威
    • 摘要: 文章针对现阶段公路工程施工中传统安全教育培训与体验式安全教育培训的优缺点进行阐述。以蒲都高速公路项目为例,介绍了安全体验馆的建设与使用情况,总结了对参培人员的培训效果,并对体验式教育培训后日常安全检查中人员不安全行为的隐患占比进行了统计分析。
    • 段品生; 周建亮
    • 摘要: 不安全行为是建筑工人自身安全的最主要威胁,为准确刻画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并揭示个体间的差异化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姿态特征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刻画方法。该方法根据现场采集的建筑工人施工视频数据,利用OpenPose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建筑工人姿态的关键点,并结合用户画像理论和潜在类别聚类分析方法确定反映建筑工人行为特征的事实标签和模型标签。结果表明:以高处作业人员为例,该方法在实际施工视频测试中可取得95.60%的平均准确率和87.02%的平均精确率,且将建筑工人划分为5种不同的行为偏好群体是合理的。该研究结果对揭示建筑工人个体特征差异、促进建筑工人行为的个性化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马辉; 吕航
    • 摘要: 建筑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其频发的安全事故与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广泛传播有较大关联。为探究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规律,本文分析了建筑工人在空间近邻影响下的行为学习过程,并基于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结合从众心理特征,构建了行为学习模型,利用元胞自动机模拟不同条件下近邻空间中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扩散。仿真结果表明,扩大工人社交范围、增多意见领袖数量、提高违章成本能够有效抑制工人不安全行为传播。因此,施工企业应当施加必要的安全监管并提高惩罚力度,同时通过适当扩大班组规模、调整不同工组间工人的住宿安排等方式增进工人间的交流。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应当注重班组长、技术骨干等意见领袖的选拔以及安全教育培训,发挥其带动作用。
    • 白玉; 蒋治强; 王建峰; 赵海忠; 李伟; 刘哲
    • 摘要: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干预难度较大。通过汇总梳理我国不安全行为研究的形成、发展与成熟的基本脉络,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不安全行为识别、干预、预警技术成果和学术贡献,对典型行业不安全行为监测预警系统开发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安全行为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 崔庆宏; 陈雨田; 李敏
    • 摘要: 基于“人-机-管-环”的框架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法确定关键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构建多级递阶结构模型从而直观呈现关键因素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智慧工地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致因因素可划分为7级3阶的多级递阶结构。其中,政策制度是最根本的深层因素,组织投入是最具承上启下的间接因素,健康状态是最重要的直接因素。
    • 杨晨源; 赵树果; 王福生; 连红军
    • 摘要: 为了有效控制矿工不安全行为,减少矿山安全事故,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基于AHP-改进熵值法的指标分层赋权模型,确定各因素的主、客观组合权重,分析各指标层指标的重要度大小。结果表明:个体因素权重占比为43.19%,是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主导因素,群体和组织因素权重各占比分别为28.93%和27.88%,也显著影响矿工行为。研究结论为矿山企业有针对性地控制不安全行为,有效预控事故发生,实施“双控”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 仲伟杰
    • 摘要: 文章介绍了三起燃气事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严重后果和液化天然气槽车装车操作流程,从没有发现危险、没有认识到危险性、没有想到安全的应对行为、没有选择安全的应对行为、没有正确执行安全的行为五个方面分析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从作业人员的选用、培训、检查、作业程序化、监督、考核以及事故警报等对作业人员进行不安全行为干预,实践表明可以有效降低液化天然气槽车装车过程的风险。
    • 刘凤凤; 米宏军
    • 摘要: 通过收集大量的矿井人员不安全行为统计资料,使用Excel工具、MatLab软件,运用分层法、控制图法等方法,对某集团矿井人员不安全行为种类、类型、死亡人数进行系统分析,以提升矿井人员安全管理水平,为某集团科学决策及矿井人员安全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使其决策更具科学性。
    • 刘卿; 曹庆贵; 弭新
    • 摘要: 为提高重大节日或者赛事时大型人员聚集活动的安全性,降低踩踏事故发生的危险性,通过收集已有事故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得到大型人员聚集活动中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构建出了大型人员聚集活动踩踏事故危险性模型,设计踩踏事故危险性定性模拟的规则,利用QSIM算法对踩踏事故危险性进行定性模拟研究,得出大型人员聚集活动中踩踏事故危险性的发展、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得到影响踩踏事故发生与控制事故危险的关键性因素。结果表明,在受到环境干扰的情况下,如果不对人员进行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不采取任何安全管控措施,公众不安全行为必将上升且整体状态必将恶化,最终导致踩踏事故的危险性明确升高;在公众受到不同强度的环境干扰、影响因素处于不同状态时,管理人员应当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安全行为、应急观念与安全意识,进而有效降低踩踏事故发生的危险性。研究结果对进一步防控大型人员聚集活动中踩踏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方向性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