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学生观

学生观

学生观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490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8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2928篇;相关期刊1143种,包括云南教育:小学教师、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四川教育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7年大学生发展与学生事务专业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研讨会、全国中小学教材建设研讨会等;学生观的相关文献由3557位作者贡献,包括孔凡茹、熊昌雄、王萍等。

学生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86 占比:13.2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2928 占比:86.79%

总计:26418篇

学生观—发文趋势图

学生观

-研究学者

  • 孔凡茹
  • 熊昌雄
  • 王萍
  • 刘静
  • 张静
  • 李娟
  • 练国铮
  • 续润华
  • 许文果
  • 闫江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崔也
    • 摘要: 目前,我国外语教育领域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改革的内容涉及外语教育的各个方面,例如基本理念、基本原则、教育实施和教育评价等,这关系到许多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改变。随着新教育方针政策的逐步实施,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在发生改变。英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为培养新时代的有能力的学习者而努力。这就要求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掌握多种教育教学方法。本文将从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等方面出发,结合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提出了什么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以及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激活学习者等方面的内容。
    • 周海瑛
    • 摘要: 在教师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学生观是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学生观的树立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必要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本质特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文章对学生观的演变历史进行了探讨,结合教师学生观的现状,分析了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的有效策略。
    • 韦祚霞
    • 摘要: 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地位、主体性、差异性和独特性等方面的整体认识和基本态度,将直接影响教学设计的目的、过程、呈现方式和教学效果。然而,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面对快速变迁和发展的社会,迫切需要树立面向未来、关注学生幸福的新时代学生观
    • 颜素枝
    • 摘要: 小学数学旨在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训练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赏识教育的方法引用到小学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帮助学生建立初步认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赏识教育是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时代要求。本文提出了小学数学教育中运用赏识教育的的几点个人观点和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赏识教育,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观察学生的表现,树立良好的民主学生观
    • 廖品春
    • 摘要: 本文分析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学困生”应该有的态度、方式或正确的“学生观”,并结合多年教育教学的体会,总结了共情教育的具体应用,重点介绍了如何在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时有效应用共情教育,旨在对具体的班级教学管理实践有所帮助。
    • 母益
    • 摘要: 本文主要对学生观与新课程改革进行了简要、理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关于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观变革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建议.
    • 徐国新
    • 摘要: 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引向".教师应当处理好"活"与"效"、"新"与"真"、"点"与"面"的关系,注重由"横向思维发散"引向"纵深思维延展",由"浅层多元解读"引向"主流价值体悟",由"个体话语霸权"引向"群体畅所欲言".
    • 刘媛
    • 摘要: 当今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分析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主人公兰彻和教授互动的教学片段的基础上,认为教师只有进行从教书匠到燃灯者的教师观转换、从"载体"隐喻到创造性主体的学生观的转换、从"模板学生"到"个性发展"的评价模式的转换、从"师为本"和"生为本"到"人为本"的教育观的转换,才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林白云
    • 摘要: 在高校的机制下,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完成课程内容的教学工作,在完成科研项目的基础下,还需要具备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的思政品质。其中包含了教师的教师、学生、教育三个观念。本文主要对这三点进行研究。
    • 王双
    • 摘要: 板书是一节课的脉络体现,是整堂课教学内容的高度凝练,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板书是写给学生看的.面对黑板上这么明显的错误,学生却不敢指出,在真实生活、真实问题前,集体选择了噤声,不免令人唏嘘.其实,课堂上的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他们也是老师,真正的教学是师生的创造与互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