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骨折
外踝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81136篇;相关期刊90种,包括中国学校体育、双足与保健、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5中国骨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2009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术年会等;外踝骨折的相关文献由39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沛、刘飞、叶俊刚等。
外踝骨折—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1136篇
占比:99.84%
总计:81267篇
外踝骨折
-研究学者
- 刘沛
- 刘飞
- 叶俊刚
- 吴国平
- 唐国皓
- 孙强
- 尤瑞金
- 戴庆生
- 戴鹏
- 文海昭
- 李强
- 李海啸
- 杨英杰
- 杨茂清
- 江伟
- 王冉东
- 田康
- 田跃
- 石少辉
- 赵和庆
- 郑文忠
- 陆宸照
- 陈栋
- 陈波涛
- 黄令坚
- 黄晖
- 丁磊
- 严力生
- 乔保中
- 乔顺
- 乔高山
- 于斌
- 于锦程
- 云才
- 从培军
- 付丽敏
- 代建昊
- 仲伟提
- 何平
- 何耀国
- 余峰
- 余游
- 余金林
- 侯国进
- 侯珩
- 俞敏
- 倪卫东
- 倪善军
- 倪欢
- 公茂琪
-
-
刘会军
-
-
摘要: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对外踝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2月68例外踝骨折患者,基于研究目的随机分两组各34例。对照组行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后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踝骨折患者采用后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利于提升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
-
贾乐;
葛建华;
单旭彬;
马月;
邓勇;
鲁晓波
-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外踝内固定接骨板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外踝骨折患者36例临床资料.按选择内固定物不同,分A组(16例)和B组(20例),A组内固定物为新型外踝内固定接骨板,B组为临床常用外踝接骨板,常规手术操作外踝复位分别两种接骨板内固定.术后观察手术切口愈合,评估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康复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各有1例乙级愈合,余均甲级愈合,B组下胫腓联合螺钉断裂1例.两组患者治疗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A组X线片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外踝内固定接骨板与临床常用外踝接骨板具有相似的临床操作、影像学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并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建议外踝Weber B型、部分Weber A型或距外踝远端8 cm内Weber C型骨折适合选择应用.
-
-
杨英杰
-
-
摘要:
目的:探讨外踝骨折内固定术后用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是外踝骨折并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患者,共44例,均来自我院骨科,随机将入选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予手术固定骨折并行三角韧带修复,对照组单纯行手术固定骨折但对于三角韧带未予修复,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组间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对照组例数相对较少,且术后踝-后足功能方面的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外踝骨折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患者时,采用固定骨折联合采取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对其治疗效果较好.
-
-
-
-
摘要:
公共场所意外受伤,谁来负责许先生在某商场台球厅打台球,中途去卫生间时意外摔伤,导致右下肢外伤,右外踝骨折,医生建议他休息一个月,而他的1000多元治疗费,则由当时带许先生去医院的台球厅经理垫付了。在家养伤期间,台球厅负责人向许先生承诺,负担他的医疗费和误工费。许先生反复和对方确认后,放下心来在家养伤。谁料在家休养3个月后,台球厅变卦了。许先生一气之下将对方告上法院。
-
-
-
张乐;
李强;
陶奇昌;
代建昊;
常彬;
彭成
-
-
摘要:
目的 探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双窗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访分析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双窗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涉及外踝的骨折采用腓骨钢板固定,涉及后踝的骨折采用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涉及内踝的骨折采用螺钉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36例,旋前外旋型20例,旋前外展型8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踝关节功能锻炼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钢板断裂、螺钉松动,骨折移位等情况.根据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优32例,良28例,可4例,优良率93.75%.结论 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双窗固定外踝和后踝治疗三踝骨折能直观清晰的暴露外踝与后踝且手术操作方便、软组织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
-
-
戴鹏;
刘飞;
刘沛;
黄晖;
叶俊刚
-
-
摘要:
目的:探讨外踝骨折Danis-weber B及C型骨折患者采用髓内钉固定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4例外踝骨折Danis-weber B及C型骨折患者,其中采用Acumed腓骨髓内钉固定治疗者为观察组;采用Synthes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者为对照组,分别为47例。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疗效、手术指标及术后康复效果、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外踝骨X线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裸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28%,低于对照组14.89%(P<0.05)。术后X线可见腓骨长度及旋转恢复,骨折对位对线好、腓骨骨折解剖复位。结论: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外踝骨折Danis-weber B及C型骨折更有效,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术后康复。
-
-
戴鹏;
刘飞;
刘沛;
黄晖;
叶俊刚
-
-
摘要:
目的:探讨外踝骨折Danis-weber B及C型骨折患者采用髓内钉固定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4例外踝骨折Danis-weber B及C型骨折患者,其中采用Acumed腓骨髓内钉固定治疗者为观察组;采用Synthes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者为对照组,分别为47例.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疗效、手术指标及术后康复效果、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外踝骨X线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裸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28%,低于对照组14.89%(P<0.05).术后X线可见腓骨长度及旋转恢复,骨折对位对线好、腓骨骨折解剖复位.结论:采用髓内钉固定治疗外踝骨折Danis-weber B及C型骨折更有效,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术后康复.
-
-
-
吴小川;
熊健;
李海富;
刘翔;
张育辉
-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术中三角韧带修复与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患者,均应用解剖钢板固定术治疗,根据术中是否修复三角韧带将患者分为A组(不修复三角韧带)和B组(修复三角韧带),每组24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内侧踝穴间隙、踝关节跖屈及背伸角度、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优良率为91.7%(22/24),高于A组的70.8%(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侧踝穴间隙较治疗前缩小,踝关节跖屈及背伸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AOFA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B组内侧踝穴间隙、踝关节跖屈及背伸角度的改善效果均优于A组(P<0.05),AOFAS评分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2/24),低于A组的25.0%(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术中修复三角韧带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增强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
-
吴军;
赵芬芬;
马锋
- 《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及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及外踝骨折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rn 结果: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8.0~11.5周(平均9.4周),术后无浅表伤口并发症,无一例腓肠神经损伤、畸形愈合、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术后采用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共100分,其中疼痛占40分,活动步行功能占60分.本组优1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0%.rn 结论: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及外踝,显露清晰、复位准确、固定稳定,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
朱小虎
- 《2015中国骨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断裂手术修复重建的临床效果.rn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3例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采用外踝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用带线骨锚钉或内踝尖打孔修复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术后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rn 结果:23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3周.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83-100分(平均94.2分),VAS评分为0-6分(平均1.2分),无踝关节不稳定表现.rn 结论:对外踝骨折合并有内侧损伤痕迹的患者应重视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断,根据断裂的部位选择适当的手术缝合方法对损伤的三角韧带进行修复是必要的,临床效果满意.
-
-
-
王亚梓;
刘津浩;
郁健;
王蕾;
陆宸照
- 《第八届足踝外科学术会议》
| 2004年
-
摘要:
本文揭示了踝关节是常易受伤的关节之一.由于病员的疏忽、医生的误诊或治疗不当,使不少病人留下麻烦的后遗症.而一些流行的、经典的治疗方法未必是躁关节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案.重新评估我们的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手段,作出相应的改进,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疾病的疗效.回顾踩关节骨折的内固定,我们发现传统的外踝钢板固定并不牢固,而且会损伤外踩关节软骨,并影响切口愈合,需要改变.现将我们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了综述。
-
-
-
-
-
-
-
黄加张;
王旭;
马昕;
张超;
陈文钧
- 《2009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凡严重外伤发生三躁骨折时.踩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需要手术治疗。三躁骨折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后跺位置较深,显露和固定的难度较大。胖骨远端外侧钢板由于双皮质固定螺钉容易进入关节腔,单皮质螺钉固定在骨折线远端固定不牢靠,同时外跺由于皮肤较薄,容易发生伤口裂开,甚至感染。在治疗方法上存在较多争议,我们采用躁关节后外侧切口入路暴露外躁和后踩,胖骨远端采用后侧重建钢板固定,后躁直视下直接复位螺钉固定。,通过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躁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结果,采用跺关节后外侧入路充分暴露胖骨后侧,排骨骨折线远端得到双皮质螺钉固定,同时能够直接复位固定后躁骨块。可保证踩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踩关节功能。
-
-
-
-
-
-
-
-
- 北京科仪邦恩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6-28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踝骨折解剖型钩钢板,包括按外踝解剖形态结构设计的钢板本体,钢板本体的纵截面为“し”字型且远端设有两个钩尖,钢板本体顶部开设有一个滑动螺钉孔、上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万向螺钉孔、中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万向螺钉孔、下部两边缘设计有阻挡螺钉槽、底部开设有一钩尖槽,阻挡螺钉槽呈半圆弧形滑槽,钩尖槽的两个钩尖分别位于钩尖槽末端的两侧且两个钩尖插入外踝远端骨内以实现固定,钩尖槽缘为半圆或半圆齿槽结构且与远端空心拉力螺钉帽相匹配。本实用新型便于外踝骨折复位固定,同时增加固定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后期病人的康复,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形态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