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侧入路

后侧入路

后侧入路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5篇、专利文献223726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等; 后侧入路的相关文献由53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毅、甄新乐、罗从风等。

后侧入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5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223726 占比:99.93%

总计:223891篇

后侧入路—发文趋势图

后侧入路

-研究学者

  • 李毅
  • 甄新乐
  • 罗从风
  • 赵小飞
  • 齐伟正
  • 于钦志
  • 何爱咏
  • 兰天
  • 刘昱
  • 单光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葛曙光; 张文玺; 蒋正宇; 姜辉; 刘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入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对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的影响。方法 选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9例,内外侧入路治疗79例为观察组,后侧入路30例为对照组。测量术后即时、6个月、1年时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以及膝关节活动度,采用Rasmussen评分评估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即时,观察组内翻角、后倾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88.61%,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大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外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
    • 郑佐勇; 杨康胜; 麦海妙
    • 摘要: 目的:探讨在跟距骨桥患者中采用踝关节镜下后侧入路切除跟距骨桥与[母]长屈肌腱减压松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跟距骨桥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踝关节镜下后侧入路切除跟距骨桥与[母]长屈肌腱减压松解术。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距骨桥患者采用踝关节镜下后侧入路切除跟距骨桥以及[母]长屈肌腱减压松解术治疗,其创伤小,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徐明方; 黄荣东; 周冬长
    • 摘要: 目的 探究结合3D打印技术设计和定制数字化锁定钛板联合髋关节后侧入路对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惠阳三和医院(有限合伙)2015年7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46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患者均行髋关节后侧入路手术,对照组患者行重建钛板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3D打印技术联合定制数字化锁定钛板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24、48 h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24、48 h两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观察组各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针对髋臼后壁骨折患者,3D打印技术和定制数字化锁定钛板联合髋关节后侧入路方案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同时还可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后血清炎性因子的释放,进而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 罗杰多; 罗雨桥; 黎全猛; 黎桥来; 容达程; 邓思然
    • 摘要: 目前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在脊柱外科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其操作入路有别于以往经典的后侧入路,其关键步骤是关节突扩大成形,精准置管[1]。一些辅导穿刺设备,在提供穿刺精准性方便关节突成形、减少透视、提高手术效率等方面国内外均有报道[2-4],通常原理为顺向寻找靶点。
    • 甘艺荣
    • 摘要: 目的:探究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治疗的60例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采用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以及手术时间。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AK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患者实施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术,能够减少手术时间,使患者骨折更快愈合,同时能够提高膝关节功能。
    • 甘艺荣
    • 摘要: 目的:探究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治疗的60例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采用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以及手术时间.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AK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后侧劈裂骨折患者实施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术,能够减少手术时间,使患者骨折更快愈合,同时能够提高膝关节功能.
    • 王刚; 陈文韬; 许国强; 刘振宇; 白晓冬; 高化; 赵亮; 李亚东; 王宝军
    • 摘要: 目的 分析肘关节后侧入路治疗后孟氏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采用肘关节后侧单一切口入路治疗后孟氏骨折的35例病例资料,患者按Bado分型均为BadoⅡ型.术后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肘关节活动范围、上肢功能障碍手臂肩膀和手部残疾(DASH)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量表(ME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并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 3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30例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骨折愈合满意,术后1年时,肘关节屈伸运动弧(105.1± 8.8)°,前臂旋前(90.0±8.5)°,前臂旋后(88.0±12.2)°,DASH评分(10.0±2.1)分,MEPS评分(90.0±7.3)分(优15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为85.7%),VAS评分(3.0±1.0)分.术后3例患者出现尺神经麻痹,对症治疗后均在术后3个月时完全缓解,2例出现肘关节僵硬,其中1例症状严重,在术后6个月接受肘关节松解术,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满意.结论 采用肘关节后侧单一切口入路治疗后孟氏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注重手术精细操作、关注术后功能锻炼、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 江文锦; 周思远; 王武炼; 林文韬
    • 摘要: 目的 比较直接前侧入路与后侧入路在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二医院关节外科的61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直接前侧入路组(DAA)32例,后侧入路组(PA)29例.DAA组患者采用直接前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PA组患者采用后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臼杯前倾角误差与外展角误差;比较两组患者的双下肢长度差异、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AA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HH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HHS评分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评价中,DAA组患者的髋臼前倾角误差、髋臼外展角误差、双下肢绝对长度差均小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中存在4例单侧股外侧皮神经症状,2例单侧股骨假体内翻.PA组中发生1例单侧股骨假体内翻.结论 直接前侧入路在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后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孙中建
    •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到我院就诊治疗.其中28例接受前侧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手术A组,另外28例接受后侧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手术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合参数、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手术B组患者的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度、胫骨平台内翻角度大于手术A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手术A组(P<0.05),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和生活质量比手术A组更高(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比采用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能够更为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张娜; 尹双双; 王国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腘窝后侧S形切口双窗口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骨科诊治的8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双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采用后内侧Lobenhoffer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腘窝后侧S形切口双窗口入路手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优良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以及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78.47±7.21)min、(14.42±2.16)周、(16.06±2.35)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6.90±11.79)min、(19.05±2.57)周、(20.27±2.6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TPA及PA均明显扩大,且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TPA及PA分别为(124.58±12.27)°、(87.72±8.65)°、(8.93±1.2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06.54±10.75)°、(82.38±8.31)°、(7.66±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腘窝后侧S形切口双窗口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能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有效恢复,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