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下胫腓联合分离

下胫腓联合分离

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78059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基层医学论坛、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议、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系统超声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相关文献由65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强、王静成、王以进等。

下胫腓联合分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8059 占比:99.94%

总计:378302篇

下胫腓联合分离—发文趋势图

下胫腓联合分离

-研究学者

  • 王强
  • 王静成
  • 王以进
  • 赛佳明
  • 冯新民
  • 刘智
  • 孙强
  • 蒋百川
  • 虞堂云
  • 赵德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赞; 陈贵彬; 杨宏栋; 苏博源
    • 摘要: 目的:探究关节镜辅助下Endobutton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初步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65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螺钉固定治疗,n=30)和试验组(关节镜辅助下Endobutton钢板治疗,n=35)。对比两组术前、术后2个月后踝关节功能评分[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与痛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术后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优良率。结果:术后2个月,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均改善,且试验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试验组治疗优良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Endobutton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能提升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 陈贵彬; 孙赞; 杨宏栋
    •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Endobutton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样本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3例。A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Endobutton钢板治疗,B组采用创统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C臂透视次数、术后6个月随访踝关节功能、拍摄X线片评估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5,P>0.05),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术中C臂透视次数、术后负重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34、2.251、13.746、4.714,P0.05);两组患者的踝关节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6,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98%,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7,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Endobutton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与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相似,能够减轻术后踝关节的疼痛,可提供更加精准的弹性内固定,有利于早期活动,踝关节功能的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少。
    • 陈雷; 李生旺; 刘凯恒; 张慧森; 冯巍; 高洋洋; 李丹丹
    • 摘要: 目的探讨螺钉结合弹性垫片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将40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皮质骨螺钉刚性固定,20例)和观察组(采用皮质骨螺钉结合弹性垫片固定,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开始完全负重时间、踝关节活动度。采用疼痛VAS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完全负重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螺钉结合弹性垫片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临床疗效较好,更利于患者早期完全负重,同时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 易鑫明; 万顺新; 韩东明; 张杰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方向置入下胫腓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6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5例)。对照组采用经腓骨后外向胫骨前内与水平面成30°方向钻孔置钉;研究组采用胫骨平行定位法置钉。分析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踝关节功能、螺钉置入位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后Bair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平行定位法置入下胫腓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效果更佳,可提高置钉优良率,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 祝健
    • 摘要: 目的:探究并比较免打结锁扣带袢钛板与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从我院骨科选择2020年4月—2022年2月时间段内收治的下胫腓联合分离合并踝关节骨折患者65例,据不同手术方案划分为两组,观察组(n=33例)与对照组(n=32例)。对照组以横向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以免打结锁扣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2天、术后7天)疼痛VA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观察组术后2天、7天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Kofoe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分离合并踝关节骨折以免打结锁扣带袢钛板治疗的疗效显著,且能缓解术后疼痛,大幅度改善踝关节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程帅榜; 曹玉净; 齐秀春; 李扬; 朱梓宾; 刘超
    • 摘要: 目的 探讨带线铆钉联合空心钉治疗Tillaux-Chaput结节粉碎性骨折伴下胫腓分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创伤骨科住院治疗的Tillaux-Chaput结节粉碎性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有Tillaux-Chaput结节粉碎性骨折、腓骨骨折、内踝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以锁定接骨板和锁定螺钉固定腓骨骨折,Tillaux-Chaput结节粉碎性骨折及下胫腓分离以1枚双线铆钉固定,以2枚空心螺钉固定内踝骨折.末次随访时行DR检查,测量下胫腓联合重叠宽度、内踝间隙,记录患侧足背屈跖屈角度,与健侧比较;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价踝关节功能及优良率.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骨折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4.78±2.05)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踝关节正位DR下胫腓联合重叠区域宽度平均(7.81±0.53)mm,内踝间隙(2.59±0.13)mm,患侧足跖屈(44.56±3.07)°,背屈(23.67±1.85)°,患侧以上指标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OFAS评分61~100分,平均(91.67±11.42)分,其中优11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 带线铆钉联合空心钉治疗Tillaux-Chaput结节粉碎性骨折伴下胫腓分离可减小手术创伤,不影响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 彭伟; 汪君; 周忠良; 苏冠龙
    • 摘要: 目的:研究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的方式和效果.方法:选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进行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的患者48例,对于内踝骨折复位实施螺钉和张力带固定;对于外踝骨折则用金属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若后踝骨折大于关节1/4,可以采用后方复位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可以采用内外踝复位固定,若还是出现踝穴增宽,则以用全螺纹螺钉将其固定,且另外增加石膏固定,对比48例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恢复优秀62.50%,良好31.25%,较差6.25%,优良率为93.75%.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进行解剖复位,以及坚强内固定,在手术过程中注意对外踝进行固定,以及下胫腓联合稳定.
    • 王龙; 任浩
    • 摘要: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7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计算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将随访后踝关节功能"优"和"良"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踝关节功能"可"和"差"的患者纳入预后不佳组,分析踝关节骨折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12个月,患者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78%(237/270).随访中,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18/270).术后12个月,270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73例患者取出内固定物.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未行下胫腓联合修复、内固定物未取出和术后发生并发症均为影响踝关节骨折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确切.建议对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术中开展下胫腓联合修复,以促进术后踝关节稳定性的提高;术后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开展内固定物取出术;同时围术期应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 姜于志; 张崛; 高想; 周信; 孙福荣; 邱昊
    • 摘要: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和未固定的差异及对踝关节功能、疼痛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10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A组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B组未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下胫腓重叠距离(lower tibia and fibula overlap distance,TBOL)、下胫腓间隙(tibiofibular space,TBCS)、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A组优良率为92.45%,B组为9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1,P>0.05);A组术后TBOL、TBCS分别为(8.52±1.15)mm、(3.41±0.15)mm,与B组的(8.49±1.13)mm、(3.45±0.1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135、1.467,P>0.05);A组术后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为(95.02±1.05)分,与B组的(95.05±1.0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P>0.05);A组术后VAS评分为(3.12±0.15)分,与B组的(3.09±0.1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0,P>0.05)。结论在内、外踝等结构固定、复位效果满意的情况下,下胫腓联合固定与否对踝关节解剖结构、功能的影响不大,应以术中踝关节稳定性结构恢复情况为依据,决定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是否进行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