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骨骨折
踝骨骨折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8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1183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双足与保健、中外健康文摘、影像科学与光化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2007年浙江省急诊医学年会等;踝骨骨折的相关文献由154位作者贡献,包括余辉、孙敬来、刘云等。
踝骨骨折—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183篇
占比:99.30%
总计:11262篇
踝骨骨折
-研究学者
- 余辉
- 孙敬来
- 刘云
- 刘冲
- 宁德雄
- 曾全中
- 蒋岩
- 万晓明
- 严进刚
- 付正东
- 付正东1
- 任志永
- 何耘
- 刘东旭
- 刘军
- 刘吉羊
- 刘威
- 刘守友
- 刘志臣
- 刘树义
- 刘涛
- 吐尔洪江·阿不拉
- 吕伟彪
- 吕曦
- 周丽
- 唐光
- 唐昭明
- 姚星宇
- 姜素珍
- 孙亮
- 孙宇
- 孙实训
- 孙荣秋
- 孙鹤
- 孟祥虹
- 宋建强
- 宋瑞宏
- 常保磊
- 广晓东
- 庄茂林
- 张卉秋
- 张文文
- 张梦环
- 张河
- 张菁
- 彭俊民
- 徐伟涛
- 时周云
- 曲广清
- 曲敬
-
-
朱超;
马一鸣
-
-
摘要:
本文探讨MRI在运动致踝骨骨折术前检查及术后管理中的应用。选取运动致踝骨骨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MRI在不同体位上对患者踝关节进行扫描;以AOFAS评分系统为根据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发现,MRI多平面、多序列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踝骨韧带周围解剖结构,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与踝关节骨折有关单因素包括:糖尿病、吸烟、创伤暴力、术中是否固定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情况、骨折分型;多因素分析踝骨骨折功能恢复与骨折复位情况、骨折分型有关。总之,MRI可以显著提高运动致踝骨骨折术前检查准确率;术后管理中,需对踝关节骨折分型与骨折复位情况进行充分评估。
-
-
刘东旭;
李佳怡;
唐昭明
-
-
摘要:
本文探讨MRI影像技术在足球运动员踝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及术后骨性结构相关性。选取95例足球运动员踝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检查。以手术或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诊断足球运动员踝骨骨折的准确率为94.74%,诊断踝骨骨折分型、分度与手术或关节镜检查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844、0.861(P良患者>可/差患者(P<0.05);内踝间隙、TT、ATT的Δ1与足球运动员踝骨骨折患者踝关节恢复情况呈正相关(P<0.05)。MRI在足球运动员踝骨骨折诊断方面具有较高准确性,且能准确评估患者手术前后骨性结构变化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完善的治疗计划。
-
-
孙鹤
-
-
摘要:
目的:深入分析治疗踝骨骨折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7年11月-2019年7月我院进行踝骨骨折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患者为本次分析对象,依照踝骨骨折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分为2个治疗小组,每个小组50例骨折患者,在其他资料背景一致的情况下,给予对照组踝骨骨折患者选择常规的手术治疗法,给予观察组踝骨骨折患者选择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法,重点对照2组踝骨骨折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各项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踝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观察组踝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在各项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踝骨骨折患者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评分更为优秀,2组踝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踝骨骨折利用中医手法复位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恢复患者的踝骨功能,操作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小,减少了其他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改善了踝骨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的应用.
-
-
杨兆军
-
-
摘要:
目的:探究可吸收螺钉在踝骨骨折治疗中的运用优势.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踝骨骨折患者,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手术中使用钛合金螺钉,观察组手术中使用可吸收螺钉;比较术后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疗效.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踝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使用可吸收螺钉,取得的疗效成果相比使用钛合金螺钉并不明显,但其可以提高骨折的愈合速度,更快恢复踝关节功能.
-
-
王沙沙
-
-
摘要: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对踝骨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9月于商丘市立医院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踝骨骨折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商丘市立医院开展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踝骨骨折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态度、操作水平、体位管理、环境管理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骨骨折患者给予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可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
-
郭惠康
-
-
摘要: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在不同大小后踝骨骨折患者中应用疗效。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间 68 例踝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结合后踝骨骨折后对胫骨远端关节影响程度分组,累及程度等于或超过 25% 命名对照组,累及程度 低于 25% 命名观察组,分析术后骨折复位情况。结果:对比另一组,累及程度低于 25% 组复位成功率更高,P < 0.05。结论:对于后 踝骨骨折患者而言,累及胫骨远端关节程度低于 25% 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可提升关节稳定性,改善预后。
-
-
徐伟涛
-
-
摘要:
目的 探究对踝骨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 80例踝骨骨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手术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踝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总体效果理想,患者踝关节各项功能恢复效果确切,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
武东升;
吕曦;
杨小勇;
孙亮;
王恒达
-
-
摘要:
目的 探讨踝骨骨折患者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1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术后近端DVT发生情况分为DVT组(n=26)和非DVT组(n=116).分析影响患者近端D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DVT组与非DVT组性别、体质数、吸烟、饮酒、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DVT组年龄、D二聚体(D-D)、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占比高于非DVT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低于非DVT组(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3.560)、骨折原因(OR=2.352)、骨折类型(OR =3.979)、D-D(OR=3.625)为影响踝骨骨折患者发生近端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高能量型、Pilon骨折及D-D水平升高为影响踝骨骨折患者近端DVT的危险因素.
-
-
蒋岩
-
-
摘要:
目的:探讨踝骨骨折行内固定术治疗患者的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踝关节骨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和恢复满意度、总有效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费用均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和恢复的满意度、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骨骨折内固定采用康复护理的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节省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护理和恢复满意度及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
那贵烨
-
-
摘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踝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 44 例外伤性踝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22 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为外伤性踝骨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具有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