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骨折内固定

骨折内固定

骨折内固定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680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4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557943篇;相关期刊424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国际骨科学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2015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1次学术研讨会、四川省生理科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2011年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术年会等;骨折内固定的相关文献由4141位作者贡献,包括冀原、卢世璧、布丽斯等。

骨折内固定—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4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5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57943 占比:99.74%

总计:559370篇

骨折内固定—发文趋势图

骨折内固定

-研究学者

  • 冀原
  • 卢世璧
  • 布丽斯
  • 彭江
  • 彭芸
  • 曾晨光
  • 杨习锋
  • 汪爱媛
  • 王玉
  • 秦小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邰国梁; 练智勇; 崔耀金; 刘枫枫; 高铭志; 邢菲; 李贺强; 冯海霞
    • 摘要: 目的 探讨掌侧经皮Herbert螺钉治疗急性手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急性手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掌侧经皮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骨折分型改良Herbert B1型2例、B2型11例.统计分析13例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并采用改良Mayo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 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12~18个月,骨折复位良好,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4±1.3)个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掌屈70°±5°,背伸47°±6°,桡偏13°±2°,桡尺偏34°±4°;改良Mayo评分为(94.62±3.80)分,腕关节功能优12例、良1例.结论 掌侧经皮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Herbert B1、B2型急性手舟骨骨折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 温明韬; 梁学振; 李嘉程; 许波; 李刚
    • 摘要: 背景: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的"L型"切口易发生皮瓣坏死等并发症,而撬拨复位后空心螺钉内固定可以很好地避免此问题,但仍然缺乏内固定效果的评价.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2种固定方式的固定效果与力学稳定性.方法:筛选1名男性志愿者(25岁,身高175 cm,体质量75 kg),应用断层CT对胫骨中段至全足行全层连续扫描.通过CT扫描数据,建立完整跟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分别行锁定钢板固定(锁定钢板组)及撬拨复位后空心螺钉加压固定(空心螺钉组).对两组模型施加相同约束与载荷下比较2种固定方式的应力分布、位移情况及骨折块位移表现.结果 与结论:①空心螺钉内固定的应力集中于骨折线接触附近,最大Von Mises应力达53.948 MPa,横向空心螺钉相较纵向螺钉位移较大,最大位移达0.17537 mm;锁定钢板内固定应力与位移均集中于钢板中部螺钉孔附近,其最大Von Mises应力达129.95 MPa;骨折线位移空心螺钉组(0.01577 mm)小于锁定钢板组(0.02103 mm);②两组内固定的最大应力均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③两组跟骨模型在距下关节附近发生最大位移;④结果表明,空心螺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用于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具有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等优点,是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较为推荐的内固定方式.
    • 温明韬; 梁学振; 李嘉程; 许波; 李刚
    • 摘要: 背景: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的“L型”切口易发生皮瓣坏死等并发症,而撬拨复位后空心螺钉内固定可以很好地避免此问题,但仍然缺乏内固定效果的评价。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2种固定方式的固定效果与力学稳定性。方法:筛选1名男性志愿者(25岁,身高175 cm,体质量75 kg),应用断层CT对胫骨中段至全足行全层连续扫描。通过CT扫描数据,建立完整跟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分别行锁定钢板固定(锁定钢板组)及撬拨复位后空心螺钉加压固定(空心螺钉组)。对两组模型施加相同约束与载荷下比较2种固定方式的应力分布、位移情况及骨折块位移表现。结果与结论:①空心螺钉内固定的应力集中于骨折线接触附近,最大Von Mises应力达53.948 MPa,横向空心螺钉相较纵向螺钉位移较大,最大位移达0.17537 mm;锁定钢板内固定应力与位移均集中于钢板中部螺钉孔附近,其最大Von Mises应力达129.95 MPa;骨折线位移空心螺钉组(0.01577 mm)小于锁定钢板组(0.02103 mm);②两组内固定的最大应力均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③两组跟骨模型在距下关节附近发生最大位移;④结果表明,空心螺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用于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具有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等优点,是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较为推荐的内固定方式。
    • 关翰辉; 刘承伟; 彭龙; 弓贺炜; 袁虹豪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行手术固定的60例肱骨髁间骨折的病历资料。32例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固定(截骨组),28例采用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固定(未截骨组)。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尺神经炎发生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随访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Mayo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5个月。截骨组与未截骨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Mayo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手术时间相较未截骨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随访均未出现感染、复位丢失、创伤性关节炎、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截骨组5例、未截骨组6例术后出现尺神经炎症状,均于术后3个月内缓解。截骨组及未截骨组各有1例二期再次行肘关节松解术。结论 对于复杂的C2、C3型肱骨髁间骨折,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或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可获得足够的手术视野,坚强稳固的骨折固定,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 樊保衡; 赵亮; 韩子钰; 刘松; 马骏; 陈佳楠; 刘月驹
    • 摘要: 上一篇介绍了人工髋关节之父John Charnley的传奇人生,其给世人留下了“学识渊博,谦谦君子”的印象。本篇则介绍西医骨科200年中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就是AO内固定协会第一任主席Maurice E Müller。AO组织在20世纪50年代以骨折内固定理念风靡全球,掀起了西医骨科200年从保守治疗走向手术治疗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由Müller的学生Joseph Schatzker撰写的《AO大师之路——Müller传》以极其华丽的语言,高度赞扬了Müller的一生,但与此形成对比的,史学界对于Müller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从商业传奇、行业精英到道德矮子,众说纷纭。
    • 章乐成; 王刚; 张月雷; 严超; 刘德宝; 隋聪
    • 摘要: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单一前入路治疗累及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得完整随访的单一前入路手术治疗累及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33例,其中10例术前行3D打印技术辅助进行虚拟复位、模型打印及钢板预弯(3D打印组),23例常规单一前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经验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后柱螺钉置入时间等术中指标,以及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位质量和Merle D′Aubigné-Postel功能评分。结果33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随访6~36个月,平均(25.00±9.94)个月。其中,3D打印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后柱螺钉置入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较经验手术组缩短,在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方面较经验手术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辅助术前规划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同时,还能减少医务人员及患者暴露射线的次数,其方法安全可靠,有利于髋臼骨折患者快速康复的实现。
    • 摘要: 重建固定板chóng jiàn gùdìng bǎn reconstructive plate用于颌骨骨折内固定的接骨板,强度高,可承载功能性负荷,主要用于不稳定的、不规则的、粉碎性的、大跨度的下颌骨骨折或缺损的固定。重建外科chóng jiàn wài kēreconstructive surgery①使用外科手术程序将身体某个部位恢复或纠正为更正常的外观或功能状态。②改善因先天性缺陷、创伤、感染、肿瘤或疾病导致有缺陷或异常的身体部位。③为恢复功能或美学的解剖结构重建。
    • 王俊杰; 高永泉; 宋德业; 倪江东
    • 摘要: 目的: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是指在冠状面上骨折线与髋臼上缘连线的夹角大于50°的股骨颈骨折。临床上较常用的内固定方式为空心加压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CCS)、动力髋螺钉和锁定钢板。本研究对F型CCS固定和3种平行构型CCS联合内侧支撑钢板钢板固定进行建模和有限元分析,旨在比较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位52岁男性志愿者,身高176 cm,体重72 kg,无髋关节病史,行髋关节X线片及CT检查证实骨骼形态、骨质条件正常。应用螺旋CT对其右侧股骨近端行连续薄层扫描,采用有限元法利用CT采集的数据建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仿真模型,在模型上比较倒三角平行构型CCS+内侧支撑钢板(A组)、垂直平行构型CCS+内侧支撑钢板(B组)、水平平行构型CCS+内侧支撑钢板(C组)和F型CCS(D组)的内植物、骨折端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位移分布及位移峰值。结果:A、B、C、D组模型的内植物应力峰值分别为362.74、586.84、558.25、208.66 mPa,应力峰值均出现在内植物的骨折断端部分,其中D组的应力分布最为均匀;A、B、C、D组内植物位移峰值分别为0.39、0.45、0.44、0.41 mm;骨折端的应力峰值分别为70.62、98.48、55.84、65.39 mPa,断端应力均集中在股骨颈基底部和股骨干外侧皮质,C、D组应力分布较A、B组均匀;A、B、C、D组骨折端的位移峰值分别为0.44、0.52、0.50、0.44 mm,B、C组位移大于A、D组。结论:F型CCS固定的力学稳定性与倒三角平行构型CCS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相当,并具有比平行构型CCS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更好的应力分散效果,可能是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更好选择。
    • 沈超; 吴佳俊; 张琳袁; 王秀会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多用途跟骨髓内微创稳定系统在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中的治疗应用。方法自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对12例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患者应用新型多用途跟骨髓内微创稳定系统进行治疗,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4.1岁(26~60岁),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10.6个月,12例跟骨SandersⅢ型骨折手术治疗后骨折愈合(8.00±2.08)周。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跟骨内固定术后复位丢失,无内固定意外发生。末次随访的后足AOFAS评分,本组12例评分均为优(90~100分),平均(92.88±3.33)分。结论新型多用途跟骨髓内微创稳定系统在治疗SandersⅢ型骨折中表现优异,微创操作,安全性高,低的软组织皮肤伤口并发症,内固定框架结构稳定,有效防止跟骨复位的丢失,骨折康复迅速,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器材,较好地解决了受外科医生影响的预后因素。
    • 王宗璞; 马晓伟; 吴悦; 王建川; 夏重君
    • 摘要: 目的观察加长InterTan股骨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股骨转子下累及转子间骨折患者使用加长InterTan髓内钉治疗,统计术后X线随访、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Sanders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评估。结果23例均获随访,时间12~16(14.75±0.36)个月。术后12个月Sanders创伤性髋关节评分,优良率82.6%;骨折愈合时间13~24(16.46±2.14)周。随访期内无髓内钉松动断裂、髋内翻及内固定物周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例。结论加长InterTan髓内钉治疗Seinsheimer V型股骨转子下骨折愈合率高、负重活动早、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可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